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212|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 文艺批评家的灵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26 06: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艺批评家的灵智      方涵宇

                                                                            1
      当一个评论者用泪水、也借墨水写作时,你是很难简单地用墨水制服他的。
      他单纯得像一个情不自禁的稚童,在作品面前;同时,他又冷峻得像一个僧人,即使面对一部杰作。 评论,在创造一个世界,一个独立的艺术世界。
                        
                                                                            2

    如果像有人比喻的,把作家说成是远离家门的远行者,孤独的狩猎者,是从此岸走向彼岸;那么,评论家似乎相反,他是远行、求索之后,从彼岸回到了此岸。他不是凝结成书,而是回到了书,面对了书,写就了书后的书。 =aT
    正因为如此,当我们回顾过去,对年轻批评家的早死,跟对青年诗人的早夭一样,在灵魂上感到震撼。他们都是把热血沸腾的生命、难以言对的痛苦,献给了评论,献给了艺术。 iyaFY|
    也正因如此,我便把包括评论家在内的所热爱的文学事业,比作“杜鹃啼血”的事业,那是对我心中最景仰者的最美的赞词。

                                                                             3

    评论是什么?是辙印?是航迹?其形其声如天幕上的雁群?或者,是那传说中号手留在管壁上的缕缕血丝?
    一次观看费雯.丽主演的《欲望号街车》,那女人天真、善良而又可怜的堕落,催人欲泪。其时,她可称“疯女”影后。是长期饰演性格复杂的女性使她精神失常,还是精神失常深化了如此动人的表演?她扮演妓女布兰奇,又通过她演绎的女主人公的运命评论那个折磨她的社会。
    从“泛评论”的观点看,评论就是生命的烙迹,它诠释着生命的创造与毁灭。作家的创作也是一种评论,与其说是评论接近科学、走向美学,不如说它更与生命的各种现象相连。
    评论已日渐独立,日渐重要。似乎也在于它从前主要面对作家作品,现今同时面对读者观众。它不单在解释一个灵魂,更在塑造自己的灵魂-----评论家在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艺术世界。这个世界,应该如百草园那样,五彩缤飞,百鸟争鸣。
    唯其如此,评论的天地很大,不必那么学院气、书卷气,为创建理论流派,人为地作出种种限制。
     包括本人在内,过去看待批评标准的一个根本性弊病,就是把它看成纯然外在的东西。像是悬挂在墙上一管标尺,用它可以衡量裁决一切。我们似乎只需把这管标尺弄得精美一些。我们花去太多精力,从引证到解说,想把标准说得完美。
    然而,我们突然发现,这世界变化得太快,以前认定的标准已然过时,如仍然死抱不放,则是徒劳和无济于事的。
    多元化的时代,必然是批评标准多样化的时代。
    那么,这“多”中能否提炼出“—”来呢?当然可以。同时,如果说物理学是寻找宇宙万物最大的统一,文艺评论则相反,它要去发现这种多样,评价这种多样。
    但不能否认这个“一”。“一”是通向“多”的桥梁。它为“多”开放心灵,如同春天的胸怀容纳奇花异草的生长与开放。批评的保守、僵化,直白地说就是守成,用已然控制未然,用已成指挥未成。如果评论标准必然要涵盖外在与内在,已定和待定,说出与不说出,我们过去往往只是醉心于那个外在,那个已定,那个说出------那个早已被界定的框框,而不敢越雷池一步。
    托尔斯泰的魅力何在?他给我们带来了活泼的娜塔莎,忧郁的安娜.卡列尼娜,还有如他一般不断忏悔、苦苦求索的聂赫留朵夫。除此而外,就是他的出走。 ;a1&!^
    一个八十二岁的老人,在一个冬日未晓时分的出走,如此震撼人心。它不同于绞索套在脖子的殉道者那么凛然,而是主动地去寻求苦难。他客死他乡一个偏僻的车站,一张冰冷的床上,以抛却幸福去应验自己的哲学,有如释迦牟尼舍弃王子生活而出家修道。有人说:“托尔斯泰是人类良心的一种呼声”。似乎仅从这一点,就看出文学批评只讲本文分析,而忽视作家、忽然其他方法的形式主义主张的某些迂腐。 :
     然而,文学浩荡而去,批评家、理论家倾注了自己的才智、倾注了自己的情怀,他们的理论建树,功不可没。局限与突破,失误与辉煌,如此交织和苦恼着一个评论家的人生,他们抱憾而去,又无愧而去。理论也一如真实的人生。
     文艺的丰富和不可穷尽性,评论者永无止境的创造精神,决定了视角、方法、以及新的观点、理论的无终极性。文学批评中的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还会争论下去,它们相斥又互补,由此生出许多新人耳目、给人启示的思想。文学评论依然在人文精神、艺术精神的鼓动下壮大自己,产生素质各异、个性各异的评论家。
     从欣赏到判断,从动机到结果,批评家行进在一条特殊的道路上。是科学认识?还是艺术创造?倘若不把二者截然割离,人们的认识已经在向后者倾斜。这里,有两个层面:深入作品,剖析入微,逻辑严密,文字绚丽,成为高水平的书评。超越这一层,便会跃动着评论家的灵魂,使评论不受陈旧见解的限制,而闪现着博大深厚的智慧之光,以真知灼见献之于读者。这就是为什么卓越的评论家的灵感并非全然来自书籍,书籍只是媒体,可以从单薄贫弱的作品中,写出才情横溢、巍然壮观的评论来。
    解释和判断是永无止境的过程。它们的生命不是依赖评论的,而是依赖评论家的解释和判断本身。一个批评家并不企求作出盖棺论定、后世享用无穷的答案,而是满足于、陶醉于过程本身。河水一任向前流去,他却如此把玩于、赏心悦目于那一段风光、那一段美丽。就自身来说,批评过程完成于对艺术发现的发现,对艺术创造的创造,即常说的“第二次创造”。
     我景仰批评家的功绩,正是他们让世界优秀的文学遗产更加深入人心。
    争论评论与创作孰优孰劣,评论家与作家孰一流孰二流,纯属无稽之谈。鲁迅的评论文字恰是最好的作品。妥贴的说法是,一种包括气质、良知在内的艺术家的动力、内驱力,推动了某某写出小说,推动了某某写出诗歌,推动了某某写出评论。
     完全可以列出他们之间的区别。有人说评论家偏向公正,作家偏向个性。实际上,在注进理性、灵智的评论文字中,固然需要超越作家作品,超越局部限制,但同时,又包容在一个宏大的个性里。在现代,文学上的新发展几乎总是与批评上的新见解伴随而来。所以如果批评家的分歧不是那么励害,我们的艺术遗产无疑就不会这样丰富多彩。
    中国的文艺批评理论建设,有望从过去的政治工具的轨道转向新文化建设的轨道,转向人类文化遗产的全面吸收与继承。文艺批评本来功能的回归,是我们的期望。

2#
发表于 2015-1-26 08: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五出眉心 于 2015-1-29 08:47 编辑

        “评论家在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艺术世界。这个世界,应该如百草园那样,五彩缤飞,百鸟争鸣。 ”


        文学批评也应该与文学创作一样,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那样,才可以真正推进文学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3#
发表于 2015-1-26 08:56 | 只看该作者
        “批评的保守、僵化,直白地说割是守成,用已然控制未然,用已成指挥未成。如果评论标准必然要涵盖外在与内在,已定和待定,说出与不说出,我们过去往往只是醉心于那个外在,那个已定,那个说出------那个早已被界定的框框,而不敢越雷池一步。”


          如果这样,无疑是抱残守残、固步自封,如何适应日新月异的文学发展?如何让文学批评打破常规、开拓创新?
        
4#
发表于 2015-1-26 09:08 | 只看该作者
        此文从作家与批评家的角度出发,考量他们各自不同的角色、特点、创作职能与过程,明确他们各自创作的基本任务与原则。高屋建瓴,在理论上对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受益匪浅。

      
5#
发表于 2015-1-26 09:13 | 只看该作者
       非常感谢高老师分享此文,眉心不但从中获取了关于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方面的知识,更提高了这方面的思想认识,看到了未来的方向。
        再次向高老师鸣谢!遥祝您万事顺心!
6#
发表于 2015-1-27 09:22 | 只看该作者
高版主辛苦。来学习,受益匪浅。问好。
7#
发表于 2015-1-27 11:22 | 只看该作者
这篇昨天读过。
对文学评论、批评与文学创作的思量。无论于创作和批评都有重要作用。
8#
 楼主| 发表于 2015-1-29 05:25 | 只看该作者
五出眉心 发表于 2015-1-26 08:49
“评论家在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艺术世界。这个世界,应该如百草园那样,五彩缤飞,百鸟争鸣。 ”
  ...

方涵宇老师,曾经为我的第一部散文集写序言,是文革前北京师范大学高材生,四川社会科学院退休,今年72岁了。
9#
 楼主| 发表于 2015-1-29 05:29 | 只看该作者
五出眉心 发表于 2015-1-26 08:56
“批评的保守、僵化,直白地说割是守成,用已然控制未然,用已成指挥未成。如果评论标准必然要涵盖 ...

可见你读的仔细。问好!
10#
 楼主| 发表于 2015-1-29 05:31 | 只看该作者
五出眉心 发表于 2015-1-26 09:13
非常感谢高老师分享此文,眉心不但从中获取了关于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方面的知识,更提高了这方面的 ...

迎春也祝福你新春快乐!
11#
 楼主| 发表于 2015-1-29 05:32 | 只看该作者
刘彦林 发表于 2015-1-27 09:22
高版主辛苦。来学习,受益匪浅。问好。

谢谢你的问候,送给你春天的祝福!
12#
 楼主| 发表于 2015-1-29 05:38 | 只看该作者
梁星钧 发表于 2015-1-27 11:22
这篇昨天读过。
对文学评论、批评与文学创作的思量。无论于创作和批评都有重要作用。

方涵宇在四川省科学院退休,儿子在山东某飞行大队,我们曾在聊城和德州见过两次面。
13#
发表于 2015-1-29 08:51 | 只看该作者
高迎春 发表于 2015-1-29 05:25
方涵宇老师,曾经为我的第一部散文集写序言,是文革前北京师范大学高材生,四川社会科学院退休,今年72岁 ...

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前辈!眉心一并问候!
14#
发表于 2015-1-29 08:51 | 只看该作者
高迎春 发表于 2015-1-29 05:25
方涵宇老师,曾经为我的第一部散文集写序言,是文革前北京师范大学高材生,四川社会科学院退休,今年72岁 ...

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前辈!眉心一并问候!
15#
发表于 2015-1-29 08:51 | 只看该作者
高迎春 发表于 2015-1-29 05:25
方涵宇老师,曾经为我的第一部散文集写序言,是文革前北京师范大学高材生,四川社会科学院退休,今年72岁 ...

真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前辈!眉心一并问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4 07:44 , Processed in 0.098461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