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154|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劳心劳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2-9 08: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阶段,看媒体信息报导一些高校学生又回炉学习职业技工。某地成立“屠夫学校”专门为大学生开办切肉卖肉等课程。再者,又联系当前许多地方出现“用工荒”的情况。于是,有个观点提出来:我们应当更多注意技术教育,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这个说法无疑是正确的。由于我们国家历来教育重视理论,轻于实践――这种情况在东西方高校教育比较中成为明显。好多留学生都在反映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考高分,拿最高奖学金。但,一到实际操作中就不知扎措。而造成当今这个局面的原因,还要归咎于我们传统的教育思维。比如孔孟之道的负面影响。

  孔子是鄙视生产劳动的,他认为各地种菜这些事情,是小人行径。这一方面一直受到批判。孟子说的更露骨,“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是明目张胆的统治思想。这对于后世的流弊也日积渐深,到“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已经成了我们好多人根深蒂固的想法。大家也就多认为,干具体活的,一般都是没本领的下等人。有本领的人不干活,要做领导。

  抛开各样感情用事的因素,我们可以说,既然一种说法,能影响这么深远,肯定有它的合理性。一边粗暴的指责,又一边不知觉的服从,这都是不客观的,也容易从一个偏误,走向另一个偏误。

  其实,我们仔细分析,孔孟的说法并不能这么简单的理解。

  孔子说这些话时,是因为有人向他请教耕地种菜的方法。他说,对于这些,我还不如一个老农。――这没错。孔子不可能什么事情都知道。他也向来是坚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态度。另外,孔子的志向也并不在于种地。儒家的理想境界在于“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那么,让天下人懂得“仁义”更重要呢,还是学会种地种菜更重要呢?在孔子看来,种地是小事,干这些活的是小人。也没有什么不合理。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要有意见:人人平等,怎么能说有大小区别呢?国家总理和清洁工人都是一样一样的。非要区别,本身就是阶级腐朽的说法。

  非要说这些道理,那我们先把感情因素放到一边。那我们说:总理去做清洁工扫大街,应当可以做得来。让一个清洁工做国家总理,可以吗?

  人格、情感可以谈平等。但人的能为职责并不是可以完全平等置换的。这是事实。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历史上都会有各样的英雄伟人。他们大都创造了不凡的业绩,才与其他的平凡人区别开。一个不懂得崇敬尊重伟人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从这个角度来说,非要谈绝对的平等,也并不是件好事情。

  孟子提出“治人治于人”的观点,也有其背景。除了我们说,儒家教义不在于具体的劳作,他们探讨的是一种精神境界,是一种政治理想。所谓“形而上为道”“君子不器”也大约说的这个道理。大家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查下孟子这些话的出处,他在当时,其实是基于另外一个考虑,就是“社会分工”不同,所以大家关注的重点也就不同。因为孟子劝导的对象是国君,所以他认为“治于人”者应当多考虑“劳心”事。换句话说,如果一个国君,不考虑管理层面的事情,而是要跟人学各样手工劳作,显然也是一种失职。对整个国家的发展肯定是不利的。

  到这里,有人可能会说:你说的那是封建社会,现在社会不同了,那套说法肯定也是靠不住了。

  那么,我们说,今天的社会还讲究分工吗?显然,当今社会不是不分工,而是趋于更加多元,更加精细。也就是说,我们既需要各样专业人员,也需要管理谐调的人才。这是肯定的。

  我们再回到“劳心劳力”的说法。大家对这句话的理解,应当是不够准确。我们传统认为“劳心”就是“不劳力,不劳动”就是可以“坐享其成”,可以“优哉游哉”不干活,只是统治别人,享乐自己。但大家忽略了“劳心”也是一种“劳动”,甚至是一种更为辛苦的劳动。并且这种劳动,不只是“统治”,而且是一种“服务”。按孟子的说法,禹想办法给大家“治水”,大家才可以专心的种庄稼。做为一个优秀的“劳心”的人,他的辛苦在于如何让大家更好的“劳力”;“劳力者”提供物质保障,让“劳人者”有机会专司“劳心”,从而达到一种合谐共赢的态势。这才是最终的目的。

  再说当前我们的“就业困难”“用工荒”的事实。是我们“劳心者”过剩,“劳力者”不足吗?我看也未必。无论哪一种劳,首先有质量有意义,才会有竞争力,生存能力。不是我们的劳心者过多了,而是质量不高,意义不大。相对来说,过剩了。所说的“懒人改变世界”实在的“懒”并不能改变什么。我们懒于“力”了,肯定是勤于“心”,而又精于“心”了,整个世界才会为之改变。所以,我们回头再重点搞“职业教育”,只能说是对于以往偏理论,不重实践的一种“补救”,是“亡羊补牢”。并不是真正的发展方向。

  “劳心”“劳力”缺一不可,但真正引领方向改变世界的,确实是真正的“劳心者”。



2#
发表于 2015-2-9 11:54 | 只看该作者
辩证看待,才是正道。
3#
发表于 2015-2-10 21:40 | 只看该作者
此文有份量,作者有思想、有担当,不盲从,行文阐述有力,逻辑清晰,有思辨的魅力。赞!
4#
发表于 2015-2-10 21:43 | 只看该作者
农民工反复讨薪,公务员老发奖金,这种情况下,谁都不愿意当农民工,社会的如何分配是最立竿见影的导向所在。
5#
发表于 2015-2-20 16:41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2 23:36 , Processed in 0.052221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