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809|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愚公的那点事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2-9 11: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愚公的那点儿事
  
  都道是“老小孩、小小孩”,这话一点儿不假。未谙世事的孩子们有时候会异想天开,做出些出人意料的举动;而一些年长体衰的老人们也会如此。所以,当你听说有一个“年且九十”叫愚公的老头子居然动了试图移走两座大山的心思,也就不会觉得有什么奇怪的了。
  
  愚公为什么想要移山呢?理由乃是他家“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家住在山北边,要出个门进县城购点物、盖个章、卖点土货、领个低保之类的实在太不方便,这是其一;此外可能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北山这一带虽然离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中原地区只有两山之隔,可是由于交通不便,却始终属于经济落后地区。“要想富,先修路”嘛!可是要修一条翻过两座大山的公路,技术难度和资金需求可想而知。所以,愚公就动起了移山的心思。
  
  对于移山这样艰巨的工程,当然不能搞一言堂,好歹也要召开个“家庭民主生活会”研讨一下。虽然那个时代还属于“封建家长制”,但我们的愚公同志的思想却很开通,很有些民主意识,他没有独断专行,而是“聚室而谋”,把全家人都召集在一起,共同商量。还别说,这一大家子的思想观念绝对统一,也许正是因为各与会代表们都是深爱这个家庭的缘故吧?所以全家人都没有反对意见,“杂然相许”,愚公的提案几乎全票通过,只有他老婆提出了两条技术操作上的困难:“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对于第一条,愚公根本就没有回答,因为他完全相信自己的实力:谁说我的力量“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啊?要知道,虽然我个人的力量小,但我背后有全家人的支持啊。正所谓“人心齐,泰山移”,既然泰山都可以移,那么太行、王屋同样可以移。这一点毋庸置疑。
  
  至于第二条,甚至都不用愚公解答。在此,他只是一个决策者,而一旦做出决策,下边的技术问题自然就有人帮解决了。这不,他老婆话音刚落,其他家人便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看,这一家子的智商还真是相差无几,这么个大难题就这么轻松解决了。
  
  既然解决了技术问题,接下去就马上进入实施阶段了。就如电影里共产党的首长都会喊“同志们,跟我冲!”而国民党的军官都会喊“弟兄们,给我上!”一样,愚公绝不是仅仅指挥别人干活而自己只管背着手检查工程的干部。他不仅雷厉风行,更是亲历亲为,马上点起手下的全部人马——“子孙荷担者三夫”,开始了“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的伟大移山工程。不只如此,他的雄心壮志还感染了周围的广大人民群众,很快有人主动加入了他们的队伍,那就是一位“孀妻”带着的“始龀”的“遗男”——一个刚刚掉牙的小孩子。就在这支工程队伍的艰苦努力下,移山工作很快就有了进展,“寒暑易节,始一反焉。”经过大半年的时间,他们已经在北山和渤海之间往返一趟了。
  
  照这样的速度,究竟要多长时间才能把两座“方七百里,高万仞”的大山移走,实在不大好算,总之一定是一个长达数十位的天文数字。这笔账明眼人都看得清清楚楚,只是没有人出来点破。因为人们更清楚,像愚公这种家长式的老头子,那可是“一条道走到黑,十头老牛拉不回”的。你去好心规劝,结果不但劝不动,还会自讨没趣。况且在国人心里,可能还隐隐存在着两种心理:一是看人笑话,幸灾乐祸;二是袖手旁观,希图侥幸。前者自不必说,把别人的愚蠢摆到台面上给自己欣赏,总是一件叫人很快乐的事,看赵本山的《卖拐》我们之所以那么高兴,就是这个原因。而天下事大都是很难说的,明明看着必成的事可能就在最后一刻功亏一篑,而明明绝不可能的事却可以能在关键时候柳暗花明。就挖山这件事而言,如果失败了,受损失的只是愚公一家;而如果万一成功,自己也是可以跟着沾光的。所以又何苦去操那闲心、管那闲事呢?就由着他们一家人去折腾好了。
  
  不过终归还是有喜欢“咸吃萝卜淡操心”并且自以为聪明的,那位智叟就是如此。不过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这样的人往往并不叫人感激,而只会自取其辱。说他自以为聪明一点儿都没冤枉,因为他规劝愚公的理由人人心知肚明,只是不肯说出来而已。只有他一个,还是大老远从山西“河曲”跑来的,怎么也得千八百里的路程吧?跑这么远的路来只为告诉愚公“甚矣,汝之不惠”,这话搁谁谁也不乐意听。所以愚公一句话就把他顶了回去:“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你的思想顽固僵化,连个寡妇孩子都不如。就这样没有一丁点锐意进取的精神,还能干成什么事业呢?
  
  至于智叟劝他的理由——“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就更叫愚公反感了。谁说我年近九十就是“残年余力”了,“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呢?就算事实上活不了那么久,我的“主义”、我的“思想”、我的“理论”、我的决策还可以在我的子子孙孙中世代相传呢!照此看来,不要说太行、王屋两座大山,就算是“三座大山”,又能耐我何?
  
  智叟好心劝人,结果却挨了一顿奚落,只落得个张口结舌“亡以应”的尴尬下场,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孔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言上也,中人以下不可言上也。”像愚公这样“愚不可及”的“老小孩”,恐怕连“中人以下”都算不上,其智商、情商大概也就和那个帮忙的寡妇的孩子相当,这样的道理他怎么能听得明白呢?
  
  不过故事的结尾却是很戏剧性的,也更证明了愚公那些邻居们之所以既不劝他也不帮他绝对是最佳的选择。
  
  因为愚公移山这事口耳相传(那个时代还没有媒体报道),传得实在太远(要不然住在河曲的智叟也不可能听说),所以造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可别紧小看这个挖山,那可是一个严重影响地方“维稳”大局的社会事件,所以那个地方官“操蛇之神”终于坐不住了,遂将这事逐级汇报。愚公一家的遭遇终于上达天听,传到了玉帝耳朵里。玉帝老爷子一听:怎么,还有这等事?看这两座大山把我们老百姓给逼的,都动了要移山的念头并且付诸实施了。要知道,“百姓问题无小事”啊,既然朕已经知道了,就不能不管,于是立即做出批示,着令有关部门立即解决:“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就这么轻轻松松地把两座大山给移走了。愚公移山取得了彻底的成功,不仅惠及乡里,使“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也为自己赢得了信心坚定、毅力顽强、“愚者不愚”、英明决断的美名。这一点,恐怕是最初做出移山决断的他都没有想到的。
  
  问题是,太行、王屋两座大山从“冀州之南、河阳之北”移走了,从此交通方便了,经济也可以发展起来了,百姓们离小康生活也越来越近了,愚公一家和北山一带的老百姓高兴了,可是接受两座大山的“朔东”、“雍南”地区呢?是不是有一天早晨起来,当地的居然发现突然天降横祸——有两座大山突然横在他们面前,从此“山外的化肥运不进,山里的柿子运不出,老百姓急得哇哇哭”(赵本山小品《三鞭子》台词)呢?这个实在很难说。
  
  其实,玉帝最初处理这事时就有些欠考虑,总之山都是要移的,索性再远移一点儿不好吗?或是直接如愚公们的计划的,添到渤海里,好歹还能填海造田,为伟大祖国增加点领土面积。要不然挪到喜玛拉雅山上去也好啊,那里基本上也没有什么居民,加之“山不厌高”,既然已经那么高了,再高些子也无所谓的。
  
  不过身为天庭之主的玉帝是不可能凡事都考虑这么周到的,既然是愚公一家有困难要移山,那就解决他家的困难好了。全球好几十亿人,他老人家哪能个个都管得过来呢!至于负责移山具体事宜的两个工作人员“夸娥氏二子”,就更不用操那个心、费那个力了:上头下来的命令是把山移走,解决愚公同志一家出行不便的困难。那我们只要执行命令,把山往两边挪挪让出地方也就行了,谁又会考虑那么多事情,谁又肯多费那些个力气呢?
  
  那么,如今“朔东”、“雍南”两地的百姓面对新的“两座大山”,是否也可以来一个“愚公移山”,也感动上苍,并最终把山移走呢?当然是不行的,因为愚公的成功纯属特例,用流行的话说叫“具有不可复制性”。毕竟,这个世上愚到他那个程度的人还是少数,愚到和他那一家子都一样的更是少之又少。所以他头脑一热做出的决定在外人看来只是个笑话,开始时并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而一旦事情做起来,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大的舆论,再想制止就不那么容易了。事实上,那个什么操蛇的山神还是太糊涂了些,愚公一家要在自己的地盘上搞出那么大个动静,他却直到大半年后才知道消息,所以就错过了把苗头扼杀在摇篮之中的大好时机。到这个时候,他也只能“惧其不已也”了。不过好在,这个山神做神还是有底线的,否则,以一个神仙之尊要对付一个九十岁的凡夫老头子……你懂的,把这点儿麻烦搞定还是很轻松的,怎么也不会把事情捅到玉帝老爷子那去。
  
  然而世间事大抵就是这么吊诡:一个傻了巴叽的老头子,一时头脑犯混,做出一个荒唐的决定,最后居然真的取得了成功,而且自己还被大肆炒作,暴红千载,这种事无论是谁都不会事先料到。所以说非要说起“愚公精神”,绝不是什么“信心坚定、毅力顽强、愚者不愚、英明决断”之类的鬼话,有的只是傻人有傻命罢了。您还别不相信。试看,他已年近九十,住在两座大山后面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年富力强、头脑清醒时怎么就没想过要移山呢?除了可能的老年痴呆外,难道还有别的解释?所以聪明(或自作聪明)如智叟之流的,面对同样的现状,也只好老老实实地呆在家里,做个“山后憋屈型”的小小百姓,无可奈何地混日子过罢了。
  
  
2#
发表于 2015-2-9 12:03 | 只看该作者
这个故事传了又传,可以演绎出好多版本的联想,自然是见仁见智了。此篇从另一个角度看,倒也别出心裁。
3#
发表于 2015-2-9 15:59 | 只看该作者
过了若干年,愚公的后人叫苦不跌,靠山吃山,这山上有这个矿那个煤的,生生让老爷子拱手送人了,造得什么孽啊
4#
发表于 2015-2-9 16:05 | 只看该作者
如空兄,思维别太敏捷了好不。让俺这种愚笨之人别太自卑,呵呵。
言归正传,快过年了,来看看如空兄,拜个早年!
另,等你有空时俺能否想请动你给俺写个书评,不知道能否请得起?
5#
发表于 2015-2-9 19:40 | 只看该作者
傻人有傻命,毕竟这有傻命的再不好寻了。问好大师
6#
 楼主| 发表于 2015-2-10 13:17 | 只看该作者
夏冰 发表于 2015-2-9 12:03
这个故事传了又传,可以演绎出好多版本的联想,自然是见仁见智了。此篇从另一个角度看,倒也别出心裁。

愚公自己愚并不可怕,怕的是全家都跟着一块儿愚。不过也难怪,就他那个智商,还能生出啥样的子女呢?总算有个有见识的老婆,还是外姓人。不过傻人有傻命,否则,他的子孙后代就不仅仅是“挖二代”,而是挖N代了……
不过也难说,他都九十了,家里怎么也该子孙满堂吧?可是看他家的劳动力算他才四个,可见人丁不旺。万一赶上计划生育偏又头胎生个女儿,他的伟大理想就泡汤喽……
7#
 楼主| 发表于 2015-2-10 13:19 | 只看该作者
一孔 发表于 2015-2-9 15:59
过了若干年,愚公的后人叫苦不跌,靠山吃山,这山上有这个矿那个煤的,生生让老爷子拱手送人了,造得什么孽 ...

也是啊,再不济还能搞个旅游开发呢!如今太行、王屋都有好景致,是旅游圣地啊。
8#
 楼主| 发表于 2015-2-10 13:23 | 只看该作者
南山菊 发表于 2015-2-9 16:05
如空兄,思维别太敏捷了好不。让俺这种愚笨之人别太自卑,呵呵。
言归正传,快过年了,来看看如空兄,拜个 ...

多谢山菊!愚人有愚福,用不着自卑啊。“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一般人还没那个境界呢,就是说你呢吧?
昨天看完回帖,寻思了半天:写评书?我哪有那个水平啊!今天一看,原来是书评,白担心半宿了。
是说给你的文集写个评论吗?我早已经写了《拈花微笑的天使》,百度一搜就有。

9#
 楼主| 发表于 2015-2-10 13:25 | 只看该作者
刘玉清 发表于 2015-2-9 19:40
傻人有傻命,毕竟这有傻命的再不好寻了。问好大师

就是嘛,天命胜过人力,古来如此。
可别再叫什么大师了,这么叫久了,恐怕我自己都以为自己真是大师了。盛名之下,其实难负啊……
10#
发表于 2015-2-10 18:13 | 只看该作者
愚公那劲头,安然不能及啊……
11#
发表于 2015-2-10 21: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刘玉清 于 2015-2-10 21:10 编辑
南山菊 发表于 2015-2-9 16:05
如空兄,思维别太敏捷了好不。让俺这种愚笨之人别太自卑,呵呵。
言归正传,快过年了,来看看如空兄,拜个 ...

你得那个多少意思意思吧,正好也过年了问好山菊
12#
发表于 2015-2-11 09:43 | 只看该作者
水如空 发表于 2015-2-10 13:23
多谢山菊!愚人有愚福,用不着自卑啊。“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一般人还没那个境界呢,就是说你呢 ...

如空兄,不带这样给人惊喜的
——竟然5月份就写了,我至今不知道。
如果不是在这个岁末年初突然不知道怎么鼓起勇气,我竟然就厚着脸皮提这个书评的事
是不是我一辈子都不知道?


谢谢如空,在2014年末,2015年初,
小年这天,给了我一个不小的惊喜
13#
发表于 2015-2-11 09:45 | 只看该作者
刘玉清 发表于 2015-2-10 21:09
你得那个多少意思意思吧,正好也过年了问好山菊

嘿嘿,一袋金子滴没有
送一大袋子的祝福给如空兄!

14#
 楼主| 发表于 2015-2-12 15:47 | 只看该作者
南山菊 发表于 2015-2-11 09:45
嘿嘿,一袋金子滴没有
送一大袋子的祝福给如空兄!

多谢多谢山菊的祝福!
你是天使,和别人的祝福不一样,会成真的。
15#
发表于 2015-2-12 16:12 | 只看该作者
嘿嘿!

如空写的书评,已经转载。写得非常好。

(全文只有一处笔误,我书中写的花中没有“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3 00:06 , Processed in 0.058122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