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7:35 编辑 <br /><br /> 到了皇城相府景区,我脑子中就一直有个很大的疑问,在这个没有出过皇帝的地方,怎么敢冒大不韪起了个“皇城”之名?尤其是在大兴“文字狱”的清朝,一个汉族人,居然能有这么大的胆子,堂而皇之地用“皇城”命名自己的宅邸?
一
景区的大门叫“御书楼”,建于康熙五十三年,因门楼上珍藏有康熙五十年皇帝御书的“午亭山村”匾额和“春归乔木浓荫茂,秋到黄花晚节香”楹联而得名,上面写明是“赐予告经筵讲官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三级臣陈廷敬”,御书指的便是皇帝的这两个书法真迹。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的职务大致相当于今天的中央组织部部长,属于副国级,看起来称为相府倒不为过。
但在古代,相府其实是指丞相治事的官邸,也就是办公室,如杜甫《送李八秘书赴杜相公墓》诗中云:“贪趋相府今晨发,恐失佳期后命催。”没有私人住宅的含义,而这组建筑明明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碑上标注的名称是“陈廷敬故居”,不是办公室。所以不但“皇城”,连“相府”,都有些名不正言不顺。给皇帝当过老师的人,肯定是通儒达士,怎么会连自己家的名称都叫得不伦不类?
牌子上有关于“皇城相府”介绍的文字:它占地十万余平方米,分内城和外城。内城建于明崇祯年间,外城建于清康熙年间,其建筑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层楼叠院,错落有致。是集官宦府第、文人故居与地方民居为一体的古城堡建筑群,是中国清代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之宅。明清两代,陈氏家族涌现出四十一位监贡生,十九位举人,为官者三十八人,并有九人中进士,六人入翰林,康熙皇帝曾评价陈廷敬的诗“房姚比就韵,李杜并诗豪”,并为其家族亲书“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的楹联。
门楼上嵌有“天恩世德”的匾额,下有“中道庄”的字样,它始建于明宣德四年,城内建筑气势恢宏,风格独特,文化底蕴深厚,历史遗存丰富,极具游览观赏和历史研究价值。“中道庄”是“皇城相府”之外城的总名,其中含意:一是自古以来,在樊水河畔,上有梅庄,下有三槐庄,陈氏居住的黄城村处于中间地段,故名中道庄;二是说陈家的主人身居官场,恪守的是孔孟之道,故曰“中道庄”。
二
进了大门,迎面是石牌坊,陈家最撑门面的地方,分大小两座。大的牌坊为康熙三十八年陈廷敬官居吏部尚书时奉旨而建,整座牌坊四柱三门,高大雄伟,蔚为壮观,中间门上书“冢宰总宪”,底下的官职和功名分四层,诰赠正一品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刑部尚书陈三乐、累赠正一品光禄大夫领经筵讲官吏刑二部尚书督察院掌院事左都御史陈经济、累封正一品光禄大夫领经筵讲官吏刑二部尚书督察院掌院事左都御史陈昌期、戊戌科赐进士正一品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吏户刑工四部尚书督察院掌院事左都御史陈廷敬,是直系的四代人,但只有最下的陈廷敬是实质的官,他的祖上都是沾了他的光,清朝规定授予正一品官员祖上三代正一品官职待遇,有名无职位,无顶戴。死过的人叫诰赠,没死的叫诰封。诰赠按级别大小决定,只有正一品才能到曾祖那一代。陈廷敬的祖父和父亲在以前升迁之时曾经赐过,随着陈廷敬职务的步步升迁也跟着升迁,所以叫累赠累封。左右二门分别是“五世承恩”、“一门衍泽”,也有若干人名和对应的官职,古人所谓书香门第,所谓光大门楣,也应当就是这意思了。坊额雕龙镌凤,基座瑞兽环拥,这些官职、功名是研究陈氏家族的重要资料。后面还有一座较小的牌坊,建于顺治十四年,仅有两柱一楼,规模和装饰相形见绌,但在奉旨修建大牌楼之前,仍不失为陈氏家族敬宗耀族、传世显荣的一个主要标志。
牌坊左边就是陈廷敬住的坐北朝南的三进院,导游说康熙南巡的时候曾经在内院住过,所以叫皇城。这个说辞很幼稚,如果皇帝住过的屋子都叫皇城,康熙六次南巡,该有多少“皇城”啊?如果从秦始皇开始,到末代皇帝溥仪,所有皇帝住过一天两天的屋子皆命名为“皇城”,岂不整个中国乡乡村村都是“皇城”了。
三
门最上方是“大学士第”牌子,稍下是“总宪府”,左右有楹联:河汾礼乐四季忧民日,海岳文章千秋报国心。
入门是砖雕,图案是麒麟吐玉,寓意陈氏子孙后代繁荣昌盛吉祥如意。两边的民间八宝和四艺吉祥图案,分别是八种祥瑞之物:和合、玉鱼、鼓板、磐、龙门、灵芝、松、鹤;四艺则是:琴、棋、书、画。二门,即仪门,有“相府”匾额,里面每间房都有楹联,如前院西房:庭余草色饶文思,坐有兰言恰素心;署名为皇六子,即乾隆第六子永瑢,曾担任过四库全书馆总裁。如:青李来禽书旨邃,荔支卢橘赋才多,署名成亲王,是乾隆第十一子永瑆书写,他与刘墉、翁方纲、铁保并称清中期四大书家。还有如:精研书史知今古,慎典丝纶见泰平。
点翰堂前楹联是摘自唐朝杜甫的诗句:“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这首诗的名字是《和贾舍人早朝》,贾至担任中书舍人,专门掌管拟诏敕,此联明显有拿陈廷敬媲美贾舍人的用意。点翰堂金碧辉煌、气势磅礴,大厅上方所悬“点翰堂”匾额,是康熙皇帝对陈廷敬多次作为会试主考官为国家遴选众多栋梁之才的表彰与褒奖。“点翰堂”两边的“博文约礼”与“龙飞凤舞”匾额,也均是康熙御赐,里面还陈列着正一品的全套銮驾和官阶牌。
还有如《明史》总裁汤斌书的“忠厚培心和平养性,诗书启后勤俭传家”,如“彝鼎图书自典重,艺苕翡翠相新鲜”,如 “闲拈古帖临池写,静把清樽对竹开”。
专门辟了一间房陈列《南巡歌》,这是陈廷敬于康熙三十八年为歌颂皇帝第三次南巡而上呈的一册诗集,基本属于颂圣、鸣盛、纪恩、恭和之作。仿汉武帝《瓠子之歌》,用古乐府体,可配音乐边舞边唱。这样的诗歌不一定如“黄河之水天上来”般流传于社会各阶层,但一定会博得当时皇帝的龙颜大悦,陈廷敬一生升迁达二十八次之多,这样歌功颂德的功夫肯定是很了得的,今天仍被奉为至宝一样展示,说明这样的功夫还是大有用场。
这里不妨抄录一首《岁二月》:颂奉皇太后銮與时巡也。岁二月巡狩,惟虞帝之则。其始由岱宗,顺时布令德。我皇握天枢,举事合经籍。煌煌大业初,慈闱共夙昔。及兹抚金瓯,九围睹式廓。晨昏在围銮,玉颜正恰怿。孝理通烝民,欢心恰万国。
不遗余力恭维皇帝的妈妈,皆以赞颂为言。
其他门上楹联有“全人自炳千秋史,清节惟余万卷书”;有“典册高文推独步,臣心门市见双清”;有“立朝清望重当廷,经国大文传百禩”等。
四
经“思远”门,到了小姐院,这是陈氏家族闺中小姐及侍从女眷居住的场所,其院落与西花厅过厅相通,供小姐们吟诗作画,对弈弄琴,该院屋顶采用卷棚顶,风格独特,别具一格。门前楹联为:“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它的作者是郑燮,是寓意士子要有谦虚的美德和独立的人格的,放在这里,却不太吻合小姐的身份。“诗怀淡处临春水,文味闲时数落花”,这副高凤翰所写的楹联倒是有些适合。
官宦家的大家闺秀,是不能随意外出的,所以院内有玩耍的秋千,有喂鱼的荷塘,有远眺滔滔东流樊溪河水、欣赏城外景色的望河亭,高悬的两个匾分别写着“迎清风”、“醉明月”,应是有风月无边的意思。游客中有时尚靓丽的姑娘,拽着秋千,坐在上面悠悠荡荡,笑声清脆,看着看着,眼前的女人就幻化成步步金莲的清代女人,她们使劲地荡啊荡啊,想看看外面的精彩世界,但怎么荡也荡不过高高的墙头,“墙内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她们对男人只有想象,迈不出大门自由追求自己的婚姻。即使相府千金,又怎如今天的姑娘幸福,你看,眼前这位女游客被心爱的人推着秋千,不时回首娇嗔几句,让可怜的男人惶恐不知所措。
五
登楼,就是内城的所在了。总名叫斗筑居,为陈廷敬父辈所建,是明代建筑,有大型院落八个,房屋数百间。建筑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层楼叠院,鳞次栉比,是集古代民居与城防工事于一体的城堡式建筑群,是一座丰富多彩的明代古建艺术博物馆。
有“四面风光来眼底,万家忧乐在心头”的楹联,走“浴德”门。向内看陈氏家宅如城堡一般,高墙阻隔了外界的窥视,在风水中这是吉祥的。“深壁”门上贴着潘长江拍摄的《别拿豆包不当干粮》剧照,皇城相府景区也是电视剧的外景地。其实,皇城相府与众多的山西大院一样,就是借助电视剧火起来的,在这里拍摄过的最早最有影响力的是《康熙王朝》,所以其宣传语便是“看康熙王朝,游皇城相府”。后来《关中女人》、《契丹英后》、《文化站长》、《三滴血》、《缘定今生》、《我认识的鬼子兵》、《战将周希汉》等影视剧纷至沓来,使皇城相府成为晋东南的旅游胜地,被山西省政府确定为新十大旅游景点之一。
城楼上是数码快相部,也有楹联“飞阁流丹光日月,层峦吐翠壮山河”。
远远望见山上有座宝塔,特别醒目,导游说那不属于皇城相府,这次恐怕我们没时间去看了。
“凌云”门最高,有楹联“心事传经留奏草,功名报国在文章”,这一副道出了陈氏书香门第的特点。上有文昌阁,文昌帝君是主宰文运功名的神祗,陈氏家族修建内城时,在城墙最险要的制高点位置上,没有供奉武圣或财神,而是建造文昌阁,供奉文昌帝君,说明陈氏最看重的是读书,之所以后来科甲鼎盛、人才辈出,与其说是文昌帝君护佑之力,不如说是陈氏重视教育的结果。
穿过“固垒”门,墙壁上有一个个窑洞似的建筑,这是藏兵洞,战乱时期,驻守家丁用的,因地制宜,层层递进,洞间三五相连,层间暗道相通,出入方便,直达城头。攻防兼备,独具匠心。
六
下了城楼,到树德院参观“中华字典博物馆”,博物馆由许嘉璐题字,许嘉璐是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任,后来当选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副国级,与陈廷敬级别相当,又都是负责文字的工作,专业也相当,他题字最合适。
中华字典博物馆是探索、总结中国字典文化产生、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及其规律,向人们展示以《康熙字典》为代表的历代主要字典作品及其所蕴涵的文化信息场所。这里珍藏着中国历代各种形制的字典及部分相关资料,是中国目前唯一的一座字典博物馆。
一层共有十个展室,二层楼上有五个典藏阁,除了字说厅,其余九个是按时间顺序介绍字典发展演变过程。字说厅门上有嵌字联:字融九域无双侣,典占三千第一春。其他展室也有楹联,如“斗酒纵观廿四史,炉香静对十三经”,如皇族启功先生的墨宝:“观图书道脉传今古,叹翰墨文光射斗牛”。
之所以中华字典博物馆在陈氏故居陈列,是因为陈廷敬主持编撰了《康熙字典》。中国字典源远流长,萌芽于先秦,奠基于两汉,自《尔雅》、《说文解字》开字书之先河,代代发展,到清朝达到兴盛。兴盛的标志就是《康熙字典》的问世,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皇帝敕撰,皇帝亲自为其作序,又以皇帝年号命名的字典。它收字最多,共收四万七千多字,音义解释详备,使用广泛,影响深远。“字典”这一名称也由它而始,所以《康熙字典》堪称中华第一字典,皇家第一版本。《康熙字典》这部旷世之作的主裁官则是这座大宅院的主人,所以中华字典博物馆在此落户,也顺理成章。
《康熙字典》从康熙五十五年内府刻本以来,共有一百二十七种版本,太壮观了。《康熙字典》也是陈廷敬最能叫得响的功绩,若说康熙朝名相,自然是索额图和明珠称最,陈廷敬无论地位还是政绩,还无法与两人比肩,就是文名,也不如明珠之子纳兰性德。但做成一件留名千古的大事,亦足以功德不朽了,何况最后得到了善终,康熙皇帝在其病逝之后遣皇子扶棺以示哀恸,陈廷敬人生的最后一步比索额图和明珠要强许多。
虽然是文人的家宅,但坚固却胜如城堡,建于明崇祯五年的河山楼就是陈氏为避战乱而建筑的防御工事,七层百尺之高。楼内生活措施一应俱全,曾有八百人避难于此,无一受伤害。如此高大的建筑物,虽经四百余年风雨,仍巍然屹立,雄姿依旧,可谓明清建筑史上一大奇迹。
七
进“礼贤”门,进入容山公府。它座北朝南,由前后两进院落组成。每院一正两厢,所有房屋均为硬山式双层出檐屋顶,前院为会客室,后院为内宅。它是陈氏六世祖陈天佑(嘉靖二十三年陈氏家族中第一位进士)的府第,别称“肃政廉访”。每间房亦少不了楹联,如“奇书古画不论价,幽梦清诗信有神”,可惜无落款;如“方床石鼎高情远,细雨茶烟清昼迟”是扬州八怪中汪士慎所作;“过如秋草芟难尽,学似春冰积不高”,是大才子纪昀所题。门前卖些轻飘飘的兵器玩具和“相府炭雕”,这些其实与陈氏应该半点儿关系都没有,旅游商品而已。
“雅性内融惟道是杕,天骨踈朗其馨若兰”又是成亲王的书法,“籍甚声华金鼎重,湛然心迹玉壶情”是同治间进士、官至湖南巡抚的吴大澄的篆书,“彩毫应染炉烟细,清珮仍含玉漏重”是乾隆间进士、曾任工部及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的大书法家刘墉所作。
阁内有挖煤的雕塑,山西是煤炭大省,似乎全省都在隔着一层地皮的煤山上,二十一世纪的山西政坛,可谓成也煤炭败也煤炭。陈廷敬以“清勤”著称,在礼部上任,曾立下规矩:“自廷敬始,在部绝请托,禁馈遗。”可惜这一官德没被当代的山西官员继承。
八
接着进入的是陈氏宗祠,几乎每个山西豪宅大院,都有自己的宗祠。
陈氏宗祠建于明嘉靖年间,结构为两进院落,前为祭祖堂,后为先贤祠。宗祠建在内城的中轴线上,表示对已逝祖先的崇敬,希望先祖们能福荫后世,护佑家族繁荣昌盛。
大门的楹联是乾隆皇帝所题“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概括了陈家的顶尖人才。
陈氏家族从第四代传人陈天佑于明嘉靖二十三年中进士始,先后有陈昌言、陈廷敬、陈元、陈豫朋、陈壮履、陈观勇、陈随贞、陈师俭等九人,分别于明崇祯、清顺治、康熙、雍正年间中进士,并有六人入翰林,官及北京、广州、浙江、四川、广西、贵州、陕西和山东诸省区,成为明清之际中国北方显赫一时的文化望族,三世者指清顺治、康熙、雍正三朝。
在单门四个户对之上,是“精研覃思”的匾额,有个成语叫“研精覃思”,出自孔颖达《尚书序》,指精心研究,深入思考,研精二字换了位置也许是笔误。双门的户对八个,代表着官居一品,“户对”用短圆柱形是代表了古代生殖崇拜中重男丁的观念,只有男丁多了,才会香火永续。门槛外有一对抱石鼓,也就是门当,底部的墩为方形,形如砚台,象征着文官。
陈廷敬出生地的世德院,是内城的早期建筑之一,建于明正德年间,院落依山而筑,正房三层,雄伟壮观。明崇祯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七日,陈廷敬在此出生,陈氏家族开始走向鼎盛。
让我特别注意的是每间房前的楹联,如“江南老名士”沈德潜题的“种树乐培佳子弟,拥书权拜小诸侯”,种树与培养子孙,读书与做官,有着同样的道理。门前树上被缠绕上鲜红的布条,布条中塞了密密的钱币,有时不明白游客的心理,为什么这么愿意显摆有钱就任性。
如眉寿老人张廷济题写的“拣茶为款同心友,筑室因藏善本书”,精选上好的茶叶是为了款待志同道合的朋友,修筑房屋是为了收藏具有价值的书籍。
如道光进士吴步韩的自寿联:“睡去能为蝴蝶梦,老来始作凤凰鸣”。如乾隆进士黄钺题写的“旧书细读犹多味,佳客能来不费招”。
其他对联还有“华国文章传玉树,过庭人物立风宸”等。
我恍然这里的对联都是围绕长寿这一核心设计的,对联的作者皆活过九十岁以上高龄。
九
虽然人都祈求长寿,但陈家亦有短寿之人,而且属于非正常死亡的,这就是悟因楼的故事。悟因楼是陈廷敬次子陈豫朋之女陈静渊孀居时的住所,“悟因”即悟却前因。陈静渊自幼天姿聪颖,才华出众,加之从小得益于家庭的文学熏陶,很快成为一个名声在外的才女。她的诗篇在达官贵人和科举秀才们中间传阅,大家无不喜爱。爱文及人,于是那些贵公子和秀才们都想一睹她的芳容,有的甚至辗转来到她的家中与之相见。可因她家教甚严,人们是很难见到的深闺中的佳人。陈静渊在十七八岁时,嫁给了河北沧州官至礼部郎中的卫潘之子卫封陪,婚后不到一年,丈夫死了。她回娘家住在此楼,打算重新组合自己的家庭,开始自己美好的生活。可是父亲坚持好女不嫁二夫的贞节观,陈静渊不像《红楼梦》中的李纨还有儿子可以守,她独自一人,难以忍受无边的寂寞和漫长的枯寂,在二十二岁那年,自缢而死。他的父亲写了一首诗悼念她:“文超李清照,貌似汉王嫱,艺赛蔡文姬,愧无文君量。”在那个时代官二代的女子,生于钟鼎之家,就不该是书香之族,读了那么多的诗书,陶冶得多才多艺,内心丰富,却无法享受诗意的生活,被逼得无路可走,恐怕是现在的人难以想象的,但因此却让我对《红楼梦》中林黛玉那些女子有了更多的理解。
一楼对联是“清光已吐云中月,壮志欲移海外山”,却不见悲悯的意味。
十
南书院创建于清顺治八年,两进院落,规模宏大,主体建筑宽敞明亮,严谨整肃,是陈氏子弟学文习儒的场所,科举仕进的摇篮。
后院的“清立堂”几字是康熙皇帝所赐,匾额“至德惟修”,门外楹联内侧是“读古人书需处地设身一想,论天下事要揆情度理三思”,说着学习的方法;外侧是“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则是勉励学习的意思。里面展示皇帝宣布顺治十五年进士名单的圣旨,陈廷敬就在这一科。旁边对联是:“瑞应华堂云梯稳步窥月殿,祥迎绣塌彩笔高提画春山”。墙壁上挂着“皇城陈氏举人表”,列举十九名举人的姓名、朝代、年号、科别、最高官职。
日知书屋,对联“事当发韧求初步,学似为山重始基”是说学习的基础要打牢。“雅量风清兼月白,高情涧碧与山红”,是说胸怀要宽广。
墙上有陈氏家训,与所有的家训大同小异,比如有一条为“专”:学问尚精专,研磨贵纯一,心无旁骛时,自然通神机。解释是:君子学贵专,专则明,名则有功,宁精勿杂,宁专勿多;专注于一项事业你就能做出令人吃惊的成绩来,专注成就未来。
还有一条“俭”:淫逸如临渊,纵欲似累卵,秉德贵俭省,节制甚防川。历揽前贤家与国,成由节俭败由奢。成家子视土如宝,败家子用钱如草。黄金本无种,生子勤俭家。
古人以节俭为美德,今人以消费为时尚,古人以代代出举人进士为荣耀,今人喜欢有钱晋身土豪而任性。
十一
除了内城、外城,还有一座止园。建成于清顺治十八年,是陈氏家族最大的一处园林,占地近一点一万平方米。园内绿满荫稠,流水潺潺,怪石嶙峋,波光粼粼,呈现出一派鸟语花香的人间仙境。这里是陈氏主人经常召集文人墨客饮酒作诗,陶冶情操的理想场所。
我们一行人还急于赶路,止园就没有参观,止园是含在“皇城相府”之内的,而门票上的游览范围远远大于“皇城相府”,它还捆绑了紫云阡、西山院、小康新村、相府庄园等景点,因为捆绑得越多,门票价格就可以定得越高,但游客的时间或体力往往不允许游览到每一处,所以景区的利润空间就会非常大。社会上近年有一个“光盘行动”的热词,倡议市民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饭店就餐后打包剩饭,“光盘”离开,形成人人节约粮食的好风气。它的主题是:从我做起,今天不剩饭。但在旅游中我们却无法实践这一主张,因为在饭店点餐,我们有充足的自由点取自己喜欢的饭菜,丰俭由人、多寡随意,光盘起来很容易,但参观国内的许多景区,是由不得游客选择的,门票越来越贵,不论你看几个景点,都必须买所有景点的票,景区的目的,就是让游客“剩饭”越多越好,而且不允许吃不了“打包”带走,“此票仅限本人,当日有效”。
“皇城相府”不但成全了景区受益者的发财梦,更让陈廷敬死后的哀荣升级,由一个在历史上名气不甚响亮的官员,被包装成“名相”,迅速蹿红,生前升迁二十八次,死后势头也不减生前。
事实上清朝对汉人是不重用的,军国大权都掌握在满人手中,康熙时期,“索额图、明珠同柄朝政,互植私党,贪侈倾朝右”,两人在平定“三藩之乱”、签订《尼布楚条约》、征讨准噶尔部、统一台湾等决策和行动中厥功至伟。陈廷敬虽然也曾整肃吏治、改革铜钱、提出豁免钱粮税收等建议,被康熙皇帝夸为“卿为耆旧,可称全人”,但他的实际功劳,却是主持编撰国家典籍史志,除了《康熙字典》,还有《世祖章皇帝实录》、《太宗文皇帝实录》、《鉴古辑览》、《三朝圣训》、《政治典训》、《平定三逆方略》、《大清一统志》、《佩文韵府》、《方舆路程》等,难以与索额图、明珠的政绩相提并论。
因为不像索额图和明珠那样被重用,所以才没有机会朋比徇私,才能够善始善终,终保令名,而陈家的大宅院也得以完整延续至今,成为可以看得见的历史遗存。有些人对于文化文明的成果,奉“眼见为实”为圭臬,所以阳城县北留镇一个叫黄城的偏僻村庄因开发旅游成了“皇城”,一个深山中的陈宅因开发旅游成了“相府”,实际上,它与其他山西著名的乔家大院、祁家大院、王家大院等一样,不过是个陈家大院而已。区别只是乔家、祁家、王家等是经商人家,陈家是读书做官的人家。做为住宅,功能和性质并没有任何差别,所谓“相府”根本不可能具备行使“大清相国”职能的,连真正的皇宫,皇帝办公和休息也是内外分明的,甭说一个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的家了,陈廷敬在京城做官,不在黄城的家居住,没有相,怎叫“相府”?说穿了,“皇城相府”是当地为开发旅游搞出的噱头,陈廷敬活着时候是没有这个叫法的。“中国清代北方第一文化巨族”似乎也可商榷,无论是官衔地位还是文化声望,陈廷敬肯定比不过“大小张相”张英、张廷玉父子,张家是安徽桐城人,家中进士也出得多,康熙也御书“笃素堂”匾额相褒奖,同在北方,陈家既然比不上张家,第一肯定就称不上了,“中国清代北方第一文化巨族”看来也属于为旅游而耍的噱头,不可信。
“皇城相府”名实不副,“中国清代北方第一文化巨族”掺杂水分,但“陈廷敬故居”是实实在在的中国最高保护级别的不可移动文物,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非常值得游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