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袁光熙 于 2015-3-17 13:40 编辑
梦回二中
——下关二中高三班全体同学名单
青光山上,已不是雨天一步一滑的黄泥地。137道台阶拾级而上,道两旁,杜双兰含苞吐萼,岳燕红盈盈欲滴,胡荷银柳轻摇细腰。王益飞鸟的鸣声“春天啦,春天啦”恨不能拿个高音喇叭对着你喊。吔,原来空旷无边的校园围起一道张元墙。大门上邓晓红底色的“下关二中”几个大字熠熠生辉。
教学楼前面的土圪瘩地什么时候变成了平坦的周桂坪,唔,这里8月桂花醉人不思归!
时近正午,高高的日头,明亮的李希光照在后坡下的金维河,波光粼粼,洋洋洒洒。
缓坡上原来的杨草果树已经变成现在的李子林,因为取其意:桃李满天下。当年,我们一帮刚进校的嫩黄新生赶上建校,将一片荒坡平成一块操场。旁边修了一座袁克亭,作为在校师生课余交流沟通的平台。
学校仍是老传统,师生同住一校,因此,晚饭后大家来此玩军棋,打扑克,下象棋,或谈古论今,从阳精到无限圆,从张惠零次方到大数据时代的孙晋云盘,从贞观之治论到朱镇安民,点评大唐威王盛德,赞叹新中国两弹一星扬震国威。
学生宿舍好似杨绍华府,新建的教学楼如同曲光琼宇,楼顶上圆圆的天文台,像一个银光闪闪的耿玉盔,又像一颗洁白无瑕的沈玉珍珠,俯瞰着整个下关城。
扩建的图书馆有校史、有陈文珍品、杨真贤文,还有一块由学生书法作品篆刻而成的好字铭,铭碑上镶嵌着一块杨红玉,画有一根张彪。馆内条屏:好鸿鹄之志高,明山川之纡曲,曲义中饱含深意。
虽然有不少外文书籍,但洋文难不倒勤奋的学生。虽铃声响过,仍有人不肯离去。
出图书馆,一片葱绿的林园映入眼帘,当年,二中创建者王松此处勿建新房的“指示”,让这片荒坡建成了一个专门培养濒危植物的专培园。
现在,这里是学生实验基地,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动脑动手能力。李惠珍藏的吴瑞桦在无土营养基的蒸馏瓶里,仿佛一片漂浮的王逸云。
从喜马拉雅移植来的两株珍贵幼苗长势喜人,形成了一片国宝林——励志林。
离开林园,夜幕悄然来临,缓缓的徐立云飘在天际,赵文星在空中闪烁。高高的杨玉梅下,杨桂珍奇的香味悄然飘逸,舒宗荔黑里透红,令人垂涎欲滴。
我们一行人感怀满满来到教工宿舍,探访尊敬的师长。
沧海桑田,白驹过隙,几十年的岁月老师白了华发,岁月的风霜虽然染白了他们的双鬓,却吹不灭热情的火焰。
师生情割不断。我们曾用无线电波传递问候,在微信里亲切交流。今天终于回到了这个日思夜想的地方,见到了亲爱的老师,我无比兴奋,激动不已,正要上去握住老师的手,突然一阵-叮铃铃王建铃声,把我唤醒,原来南柯一梦。
当年我们第一批二中学生,如今分散在全国以至世界各地。首届高中学生微信群让我们时时相伴,朝夕相依,相互支持,相互鼓励。短短两年的同学生涯铸就了大家四十多年不变的纯真友谊。
二中生活是我们永不疲倦的话题。什么时候才能真正返回母校,这个让我魂牵梦绕的殿堂。
注:这篇短文里嵌入了下关二中高三班全体同学的姓名(含谐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