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095|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当下”与“在场”一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3-11 09: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辛贵强 于 2015-3-14 20:24 编辑

“当下”与“在场”一解
    我对散文写作的看法之一


  一、关于“当下”
  在一些文学论坛里,评论中,看到一些散文评论者强调要写现代题材,反对历史性、回忆性题材。他们认为,写历史的、过去的题材反映的主题必然是“旧”的,写现代题材才能反映“新”的主题或者说精神认识面。这是一种错误的看法。
  什么是“当下”呢?这是文学评论中有一个新提法,叫做要有“当下”意识。不少人认为“当下”就是写当下发生的事。是的,文学是要与时代同行,及时地反映现在,这是对的,但对“当下”的定义却发生了曲解。“当下眼光”是什么呢?并非完全是指最新、最近发生的事情,而是指要以当下之心(现在的观念)去照见所有事物。有当下之心的关照、参与,再古老的情节,也会让人觉得是新的,是当下的。反之,写最近发生的事,比如底层、苦难、留守儿童、坐台等现实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事,没有当下眼光,也会让人觉得是陈旧、陈腐的。底层可以写、城市最新潮的也可以写,天下没什么不可以写的,就看你怎么写。所谓当下,非关题材,而是一颗当下的心、颗敏锐的心、当下的考量眼光。
  从历史里、书本里提取素材进行写“二度创作”的东西,必须使用“当下”眼光,有自己新发现,新认识,人家怎么说你也怎么说,人云亦云,步人后尘,那才是真正的“旧”。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余秋雨的历史文化散文,涉及的题材都来自于历史深处,“旧”得不能再“旧”。但是,我们在捧读的时候,非但没有“旧”的感觉,反而有一种黑夜炬照、眼前豁然、眼界大开、受益匪浅的感觉。根本原因,就是余秋雨是运用“当下”眼光重新观察、认识和评价笔下的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赋予其崭新的生命力,就像淘金者,洗去千年尘封的泥沙,露出金子的光泽。以他的《抱愧山西》为例。曾几何时,山西人在国人眼里,是封闭保守的典型,连阎老西儿修的铁路都比其他地方的窄,自己出不去,也不让别的势力顺着铁路开进来。可当余秋雨来到山西采访时,却发现山西的晋商军团不但不保守、不落后,反而开拓进取的精神令人吃惊。尤其在经商的理念上,直到现在,依然不失为楷模,有的甚至是现在严重缺失的东西,远远落后于晋商古人。比如“诚信”问题,是晋商的制胜之宝,可在现代商界,却一度严重缺失,成为很严重的社会问题。于是,他大篇幅考证、书写了晋商文化的发生、发展的流变,而且深层次挖掘了晋商军团的精神内核和文化底蕴,在很宽的层面上揭示了晋商的一代代创业者们,是如何遵循“诚实守信、汇通天下”的立商之本,在开创求新、开拓进取、克难攻坚、激流勇进的不懈努力中,成为遍布全国、通商域外的出类拔萃的中华第一商旅。一言以蔽之,“当下”眼光造就了余秋雨为首的一大批历史文化的散文写作者。此外,散文写作影响颇大的贾平凹,题材也多取自以前的农村,散文作家韩少功的《山南水北》、梁鸿的《中国在梁庄》,都是用“当下”眼光对农村的过往进行再扫描,既诊出病症,又挖掘出最闪光的东西。
  值得指出的一点是,有的东西是不分历史、不分国籍的,比如人心、人性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现代人存在,古代人、过去人同样存在。有出息的作者往往就是盯着人心、人性的东西,盯着真善美与假恶丑的东西,我们去哪里分出现在、从前?有区别的,是生活年代、文化背景与服饰、生活样式、生命版本的不同。


  二、关于“在场”
  什么是“在场”?我理解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在场,就是必须有“我”在。有这样一句话:“小说是我写的世界,散文是写我的世界。”所以,一般的散文作品,都是以第一人称写出,写“我”,写“我”的经历、体验、感悟等。广义的“在场”是什么呢?就是“我”不一定非出现在文章中,也不一定用第一人称写,但仍然高度强调“我”在场。“我”不出现在文章里,怎么可以在场呢?回答是,第一,完全可以在场,第二是“我”必须在场。那么,怎么个在场法呢,很简单,就是“我”可以不出现,但是,“我”的主观精神、“我”的情感世界,必须高度参与进来,必须在场。
  有的人可能会说,我写的文章,我的主观精神、我的情感,怎么会不在场呢?这种情况完全可以出现,而且屡见不鲜。在两种文体里经常见到“我”不在场。
  第一种是历史里、书本提取素材,进行“二度创作”的这类文章,很容易把“我”弄得不在场。原因是,一些作者满足于复述史书里、书本里的故事、人物,所持的评价眼光,不是自己有独有的新发现,而是人云亦云,拾吃别人的冷饭,吃别人嚼过的馍,把我弄得不在场。比如,人家骂潘金莲是淫妇、荡妇,武松该杀,你也骂潘金莲是淫妇、荡妇,武松杀她活该,从来没想过潘金莲遭遇过什么不公平,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同情。再如写诸葛亮、关羽,人家说他们是神,你也跟着喊他们是神,至于诸葛亮、关羽有什么性格与行为上的缺点,犯过什么样的错误,甚至导致了蜀国的惨败,从来没有去想,也不会去想。因而,你发出的声音是别人的声音,你只是鹦鹉学舌了一番,所以你不在场。
  第二种是游记散文,作者只是外在地记录行程,描摹山水,抄录人文风情的资料,前者像一台录像机,跑景点,录风景,后者对地方人文风情,景区管理者怎么介绍你怎么写,弄成一个人人都熟知的熟面孔、大路货的东西,没有自己独特的发现、独特的感悟与独特的思想见解,这也是不在场。
  所以我强调,不管是历史里、书本里提取素材进行“二度创作”,还是写山水和人文景观的游记,都必须让你的主观精神高度地参与进来,也就是说,必须有自己的新发现,有自己独到的感悟,独到的见解,使“我”高度在场。
  在这里,就便说一下游记应该怎么写。有好多散文作者,一开始就把游记的写作方法弄错了,以为游记就是把自己游过的景点描摹、复述出来,把游过的人文景观介绍清楚,甚至一些写作老手也一直按这种错误的理解写游记。现在散文界有一个普遍的说法,就是游记非常难写,也很不好发表。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第一,现在写游记的人特别多,第二,绝大多数写游记的人在写描摹式、导游词、旅游广告式的游记,要打破这种模式并发表出来,就有了难度。那么,如何写就比较容易成功了呢?我认为,现代游记的理念是景物的客观与精神、情感的主观两部分结合而成。写景肯定得写,不写不行,但是,要善于抓住最能反映有文化内涵、思想内涵,最能触发精神感悟特征的景观下笔,所以,要宏观地、有选择性地、突出重点地写景,写出景观的大概面目和基本风情特点就可以了,大可不必一个行程接一个行程、一个景点接一个景点面面俱到地写。你写得再细,也顶不上一盘录像带。我们的重点,要放在面对自然景物与人文景物时的深刻认识与深度感悟上来,与山水风物与历史精魂默默对话,寻找自己在辽阔的时间和空间中的生命坐标,灵魂坐标。这也就是说,要“我在”,要主观精神在场。实际上,好多游记就是历史文化散文,要写好它,很考量人的知识水准与思想能力,否则就透不进去,只能在表皮漂。
  其实,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是一篇游记,或者说历史文化散文:“大江东去、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是写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是叙述历史事件,“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阐述思想与抒发情感。大家看看,苏东坡写景非常浓缩,叙述、议论、抒情占了绝大篇幅,是地地道道的“在场”写作态度。

2#
发表于 2015-3-11 09:45 | 只看该作者
问好老师,秋叶以为散文只要是写出自己的心声,就是在场。和老师探讨哈!
3#
 楼主| 发表于 2015-3-11 09:52 | 只看该作者
红秋叶 发表于 2015-3-11 09:45
问好老师,秋叶以为散文只要是写出自己的心声,就是在场。和老师探讨哈!


谢谢首评。提醒一下,摆脱叙事主体的絮絮叨叨心情文字,是散文写作之大忌,不可取。下一节将涉及到。
4#
发表于 2015-3-11 09:56 | 只看该作者
现在抒情散文是不是不被看好了。
5#
 楼主| 发表于 2015-3-11 10:40 | 只看该作者
红秋叶 发表于 2015-3-11 09:56
现在抒情散文是不是不被看好了。

高明的抒情,在叙事中,不动声色,却情感满满。纯抒情的东西,论坛或许会给加精,刊物是不会采用的。
6#
发表于 2015-3-11 12:06 | 只看该作者
亮出观点,切中要害,这样的文论,对于散文作者,有着很好的指引作用。
7#
 楼主| 发表于 2015-3-11 12:16 | 只看该作者
高迎春 发表于 2015-3-11 12:06
亮出观点,切中要害,这样的文论,对于散文作者,有着很好的指引作用。

谢谢高版表扬!
8#
发表于 2015-3-11 12:37 | 只看该作者
浅显易懂,读来非常受用。谢谢辛老师!
9#
 楼主| 发表于 2015-3-11 15:32 | 只看该作者
范廷伟 发表于 2015-3-11 12:37
浅显易懂,读来非常受用。谢谢辛老师!

谢谢范老师,一己之见,供参考。
10#
发表于 2015-3-11 18:24 | 只看该作者
赞赏作者的观点及其角度。
当下,一般人确实理解为今天的一切,殊不知,旧瓶可装新酒。当指当下的思想,去烛照,去反观历史,往事。何况,写什么不重要,怎么写才重要这句照样不会过时。
在场,主要指心,人的思想情感精神。作者的在场理解,深得在场真义。特别是对于游记散文的书写,很值借鉴。
11#
发表于 2015-3-12 10:56 | 只看该作者
辛贵强 发表于 2015-3-11 10:40
高明的抒情,在叙事中,不动声色,却情感满满。纯抒情的东西,论坛或许会给加精,刊物是不会采用的。

老师,这是不是大家说的接地气。
12#
发表于 2015-3-12 11:07 | 只看该作者
加精华的时候,我忽略了原创声明,还望辛贵强老哥谅解为盼。
13#
 楼主| 发表于 2015-3-12 12:13 | 只看该作者
红秋叶 发表于 2015-3-12 10:56
老师,这是不是大家说的接地气。

这里指的是写作方法问题。接地气指的是和人们的现实生活、特别是底层贴近,而不是高高在上、端着架子写出的士大夫气、贵族气、小资气十足的东西。
14#
 楼主| 发表于 2015-3-12 12:13 | 只看该作者
高迎春 发表于 2015-3-12 11:07
加精华的时候,我忽略了原创声明,还望辛贵强老哥谅解为盼。

无所谓,本来就不是原创。
15#
发表于 2015-3-13 09:38 | 只看该作者
辛贵强 发表于 2015-3-12 12:13
这里指的是写作方法问题。接地气指的是和人们的现实生活、特别是底层贴近,而不是高高在上、端着架子写出 ...

秋叶明白了,谢谢老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4 08:48 , Processed in 0.114379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