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035|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中国儿童文学需要这样的一缕清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3-15 11: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五出眉心 于 2015-3-15 13:02 编辑

          中国儿童文学需要这样的一缕清风

                                  ——我读欧阳梦儿之《我的偷盗生涯》


                   忆王孙·一缕清风吹酒醒


                红尘纷扰置其中,坐识愁云暗几重。

                                 逐利追名尽似空,问谁同,笑对青山醒酒风?


        这是我读了欧阳梦儿《我的偷盗生涯》之后,用词林正韵第一部学填的一首小词,虽然谈不上有什么文学艺术性,但却是我当时内心的真实感受。 可以说,网络阅读,多半畅销类作品,只为抢人眼球,追名逐利,写些穿越啊,武打啊,言情啊,玄幻啊,很少能看到像欧阳梦儿这样清新活泼的儿童文学作品。
        的确,在中国灿烂的文学星河中,萌芽于晚清的“儿童文学活动”,自觉于20世纪初叶五四时期的“儿童文学运动”,而今已有一百年的历史了。

        纵观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可以发现,国运兴则儿童文学兴,儿童文学与政治(政府)的关系十分密切,小小文学折射大千世界。而在中国,儿童文学的提倡从来就是与儿童教育联系在一起的,而且从事儿童文学的人绝大多数都是儿童教育者,在对儿童文学的学科归属上,也都不约而同地归属于师范教育。可以说,儿童教育是中国儿童文学的根,是流淌在百年中国儿童文学躯体里的血脉,也是中国儿童文学今后发展的基础。

       但是,中国儿童文学价值还没有得到社会最广泛地认同与重视,社会儿童文学观还相对落后;儿童文学在很大程度上仍然被认为是儿童教育的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这种狭隘的儿童文学价值,不可能给儿童文学一个应该有的独立的文学地位,而这却真正地决定了中国儿童文学的特殊命运;儿童文学的学科建设也严重滞后,还没有真正形成完整的富有现代特征的儿童文学学科体系,导致学科建设的理论研究很薄弱,发展儿童文学批评的学术环境之不尽如人意;再加上独立发展儿童文学的条件还不成熟,因为儿童文学的发展总是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让作家尚处于一个不很稳定的发展时期。诸如此类,让儿童文学的作家队伍仍在发生分化,儿童文学的读者也在不断流失……所以说,我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正处于半垦半荒的状态。尽管如此,它还是有很大的发展潜力,还需要有志于儿童文学的人们继续努力,还需要更多的儿童文学的热心人与殉道者为之奔走呼号与默默奉献。

        读了欧阳梦儿之《我的偷盗生涯》,便觉一股轻灵活泼的气息,犹如清风一般,吹向寂寞的儿童文学园地,让人不禁为之精神一振,顿觉神清气爽,感到了生机。

        我这样说,你一定会想:有吗?那究竟是一篇怎样的作品呢?

        其实,作品的内容特单一,只是写了“我”偷盗南瓜的一个小故事,但作者却很会设置情节,写得风声水起的,把这样的一个小故事弄得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实在见其用心;尤其是对人物形象的刻画,能够调动多种艺术手法,将其置身于故事情节的发展中,自然而然地张显人物的个性,真是生动形象,活灵活现。当然,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只有你走进作品,从作品的故事中去触发灵感,去拣失零碎而又分散的片片儿童时的记忆,并从中去体验作品小主人公的生活,或许,你才有可能与我产生这样的共鸣吧,谁知道呢?不如试试,你看:

        “我这一生算是毁了,直接毁在了起跑线上。”主人公还没出场就先声夺人,你一定会想是谁在那大呼小叫痛悔人生呢,究竟为了什么事?怎么会这样彻心彻肺地痛悔呢?咱可千万别蹈她的覆辙!由此可见,作者开篇这简短的两句话是多么匠心:一方面激发你的兴趣,想探个原委,这叫巧设悬念,吸引读者;另一方面引起下文,为故事的叙述与人物的活动徐徐拉开帷幕;再有一点就是戒己警人,为主题张本。这就是作者巧用倒叙手法取得的一箭多雕的效果,妙乎哉?

        故事的开端,写的是“我”偷瓜的故事,最为精彩。首先是作者描写环境,突出太阳的明艳,“明艳得你不出去干点什么都觉得对不起老天爷,明艳得青草与泥土都散发出脉脉的香气,诱惑着你的双脚不由自主地往外挪。”这样的环境,无疑衬托出小主人公心境的阔达、明朗与纯净,心情的轻松与愉悦,不掺一丝红尘杂质。她要出去玩了,好开心。           恰好爸爸妈妈都不在家,她不觉孤独,也不觉可怕,反倒觉得“整个大魂坡成了我一个人的王国”,你听听这语气,一个独立性很强的小女孩,就活脱脱地表现出来了。你再看,大魂坡的阔大与鸟语花香之境,给她的活动提供了广阔的背景空间与活动场地,她是“一会儿跑向坡南去敲一敲高挂在树上的一根长铁棒,让它悠长悠长的叫唤。一会儿跑到水田边抠一块稀泥巴捏几个泥人,大的是妈妈和爸爸,生一堆泥孩子,让他们一个个都听我训话。”这些动作行为的描写,让你看到一个多么活泼好动、机灵淘气、心灵手巧的小姑娘啊!你看她还富于幻想,给自己用泥巴捏的小人儿赋予各种身份和地位,而自己仿佛是王,不可一世,有没有一点男孩子的野性和君临天下的王者之风?这恐怕只是主人公留给你的初步印象吧。

        一般来讲,小孩子的世界是纯洁的,心地是善良的,他们大都喜欢小昆虫、小动物。你瞧,这个不识孤独寂寞的小丫头,一个人就能玩得热火朝天!可就在她玩得热闹中间的时候,一只漂亮的蝴蝶飞来了,翩翩的舞姿美丽极了!她被深深地吸引住了,追踪着来到喇叭形的大黄花面前,她有了不小的发现,先是看到平时不太注意的“长在一根长长的藤上”、“有着一大片大片碧绿绿的叶子”、“浑身长满了一种白白的咬人的小毛毛”的大黄花,却被成群的蝴蝶与蜜蜂钟情,只见它们围着大黄花,又是欢歌,又是起舞,还驻足花蕊的柱头,流连忘返,莫非那花瓣香甜吗?“我”忍不住摘了一片放进嘴里,怎么不甜呢?真是好奇心害死人。接着,她又发现,“在叶子下面睡着好多好多粉黄的、碧绿的瓜。粉黄色的都比较大,瓜柄周围起了一层银色的灰粉,扁扁圆圆的煞是好看,碧绿色的瓜要比黄色的瓜小,有的像爷爷的酒杯,有的像妈妈的盘子,还有的像奶奶的面盆。”关于这些花儿、藤儿、果儿与叶儿的描写,一方面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小丫头的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特点,另一方面也见出作者对生活观察的细致与对事摹写的功力非凡,语言的新颖贴切与生动形象,特别欣赏这段文字。

       小姑娘发现许多瓜后就想,煮了一定好吃,便当即决定:“这些瓜我要了!”真纯啊,简直就像一汪水儿,也不问出处,连想都不想,心中只有一个“吃”字;再听那口气,真霸气啊,简直就像对全世界宣告!说干就干,你看她,先是“找了一块较为平坦的地方,捡来一根树枝画了好大好大一个圈”,天真!你以为你是谁?孙悟空?画了个圈就成了铜墙铁壁,别人就进不去了?小把戏,可她就这样想当然。最是让人怜爱,她汗流浃背地把那些瓜儿一个一个抱进圈里,“圈儿还剩了好大一块”,便又去别的地方抱,“兴奋地摘完东边摘西边,直到一个都不剩。”虽然不识偷盗为何物,不知自己要为这得意之作付出不小的代价,却让你心生疼惜,多能干的小姑娘!吃苦耐劳好品性,你由衷赞道。

       总之,这一部分,又是环境描写,又是动作行为,再配上人物心里活动,把个小欧阳给活化出来,手法娴熟,笔力遒劲,力透纸背。

       至于二三部分,较简略,侧重写“我”受审与还瓜的经过,前者用对话的形式叙写,后者用补托的手法揭示心理。

        当“我”正在梦里甜美地啃着这些瓜儿,“一脸得意,献宝般请妈妈看我的战绩”时,“我”发现妈妈的眼神变暗了,那是对自己行为的否定,是失望;“我”本能地感觉有些不太妙,也才醒悟到自己行为似乎不太光彩。又听到妈妈厉声喝问“哪里偷的瓜!”真是又惊又吓,眼泪叭叭地往下掉,不敢接话。可见识趣。当发现妈妈四处搜寻称手的棍子,想给自己来个“竹笋炒肉”时,“我”又急忙为自己辩白,说“是坡上自己长出来的”,当妈妈的大巴掌劈头盖脑地落下来,又急忙用手护住头,招供说“偷伯娘家的”,一副好汉不吃眼前亏的机智与变通。但却是紧闭双眼,“心一横死咬住这句话就不改口!”因为“我”想偷一家都这么惨,要是告诉妈妈整个大魂坡都被我整光了,那下场不可以想像。这一心理又能见出,丫头不大,竟能权衡利弊,又有一点小诡秘,小顽强。

        第三部分“我”被妈妈押着去伯娘家还瓜,画面感极强。你看,“早有两个堂哥迎到坝子边看我的笑话。一个学我抱着南瓜艰难前行,一个学我撅着屁股滚动那些‘巨大’的南瓜。突然大堂哥拉长了脸,举着棍子作势要打,小堂哥举手投降狼狈逃窜,哭爹喊妈的样子,说有多糗就有多糗……”用两个堂哥的哑剧表演,来烘托与渲染“我”内心的耻辱与愤怒,“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何况妈妈还逼着我向伯娘全家道歉?可道歉的话在“我”喉咙里打了千百个转,就是不钻出来。读到这,你觉出小女孩骨子里的自尊与任性吗?

        第四部分,是写这件事给我带来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两位堂哥与“我"的矛盾冲突来体现的。

        一个星期以后,“我”差不多忘了那件丢人的事,以为事过境迁,风平浪静,可以出门去玩了。不料想,“我刚冒出个头,大堂哥就拍手高唱起来,小堂哥也闻声跑来凑热闹,他们此起彼伏,阴阳怪气地唱早就编好的关于偷南瓜的歌谣,一首一首地唱,他们摇头晃脑、手舞足蹈的样子,让“我”又羞又恼,愤怒已极。一池趋于平静的湖水,瞬间被搅得白浪滔天,“我”再也抑制不住內心即将迸发的情绪,大声吼他们,追他们,用脚去踢他们,可他们根本不管,还是边跑边唱,手舞足蹈,使劲气“我”;没办法,说也说不过,打也打不过,追还追不着,“我”扁着嘴,打算开哭。矛盾出现了白热化,大堂哥一看不好,忙“装出心软的样子”,说“如果你能回答我一个问题”就不唱了,结果他们还是用“我”偷南瓜说事。谁知不谙算术的“我”,千算万算也算不出正确的答案,最后被小堂哥誉为笨蛋,并从他的总结中得出一定道理:偷再多的南瓜都等于零!可怜“我”将因此而“永远在堂哥屈辱的歌谣中不得翻身”了!

        这一部分,侧重写两个堂哥,摹写他们的神态、动作,突出语言,把两个淘气而又机灵的小男孩,活灵活现地再现出来,不但将故事情节推向高潮,而且渲染了紧张的气氛,有力地衬托出这一事件对“我”心灵深处的重大影响。

        最后一部分,是小说的结尾,交代事件的结果。虽然作者只用了三言五语,却成功地再现了“我”知错必改的性格转变,你从那绝决的态度、信誓旦旦的神情和掷地有声的语言,完全体会得出来。这样写,一方面完成“我”的蜕变,另一方面与开篇文字相呼应,首尾圆合,形成对照。不是吗?开篇小主人公痛悔,是觉得丢人,蒙羞受辱,不识对错,把责任推给了天气太好,阳光太明艳,花草与泥土也吐着香气;现在则不同,坚决彻底地认识到“偷”是一种错误的行为,而且是一种可耻的行为,所以才勇于面对,绝决地痛改前非。经历这样的事件,你是不是发现小欧阳成长了?

        总之,小说活灵活现地塑造了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姑娘的形象。无论是环境烘托,还是语言动作心理描写,都能展现儿童世界的清净明朗,阳光一般的明艳,鲜花一般的绚烂,让我们感到无比的生机与活力。如果这一切能得到完美的保护与扩展,我们的世界将会是什么样的呢?谁知道呢?当然,作者塑造这个小姑娘,更想突出她知错能改、勇于担当的性格,来引导孩子们领悟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道理;履行了儿童文学教育儿童的义务,引人思索。

       作品除了成功地塑造了小主人公之外,还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一些人物,构成小主人公生活的社会环境与氛围,为小主人公的成长提供了条件。你看,妈妈看到女儿偷了南瓜的反应,先是眼神变暗,继而是厉声审讯,最后动粗,甚至想给“我”来个“竹笋炒肉”,以及押着“我”送还南瓜,逼“我”道歉,等等;由此可以想见妈妈当时心里对女儿之失望、之恨铁不成钢,更可以想见妈妈的疾恶如仇,绝不姑息养奸。我想,这对于小主人公是非观念、羞耻心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以及妈妈棍棒式的教育方法,这一切的一切,又怎能不令每一个做家长的深思呢?

        你再看妈妈押“我”去伯娘家送还南瓜时伯娘的反应,家里的南瓜被“我”弄个精光,她倒不恼,反而忍不住笑,说“孩子没吃过南瓜,就留着吃呗,反正也不是什么稀罕物,多半吃不完都砍来喂了猪了”,多么敦厚善良的品性,让你看到,正是伯娘们的大度、善良成就了 “我”家乡淳朴的民风,也才会有两堂哥那样是非分明、针砭不耻的后生。你同样从心底里赞颂这样的民风,会对现实中的种种乱象开始反省……

        总而言之,这是一篇很好的儿童文学作品,在给你鲜活形象的视觉冲击的同时,让你思考更多的是孩子。不是吗?孩子,是我们生命的延续,是我们绽放希望的花蕾,是我们国家与民族的未来;他们的教育、成长,是头等大事,远远大于什么功名利禄,何必于扰扰红尘间蝇营狗苟?行动起来,用你的笔,饱蘸你的情爱,去为中国的儿童文学助力,给我们的孩子创造更美好的生长环境,引领他们走向人生美好的佳境,不好吗?

        此外,还有两点交代。

        第一,感受作者语言应用活力四射,具体表现在:

        1.观察细致,用语贴切。比如在故事开端对大魂坡南瓜的描写,如南瓜秧上的白色会咬人的小毛毛,“瓜柄周围起了一层银色的灰粉”,写扁扁圆圆南瓜的形态,“有的像爷爷的酒杯,有的像妈妈的盘子,还有的像奶奶的面盆。”一个“咬人”,不但写出小毛毛扎人的特点,还活化出小毛毛动物的特性,这种比拟非常符合儿童年龄特点。后面的排比就更有生活了,用爷爷的酒杯、妈妈的盘子、奶奶的面盆作比,既摹写出南瓜千姿百态之形,又体现出“我”的生活环境,很不错。

      2.语言生动活泼,再现小儿女情态。比如故事开篇写小主人公痛悔时就用了一连串的猜测之语,“要是我家不住在一个叫大魂坡的鬼地方,会不会有许多小朋友跟我玩?如果有许多小朋友跟我玩,我还会不会有兴趣去观察地里长出来的大南瓜?要怪就怪那天的太阳过于明艳,明艳得你不出去干点什么都觉得对不起老天爷,明艳得青草与泥土都散发出脉脉的香气,诱惑着你的双脚不由自主地往外挪。”你看出小家伙后悔什么?不该住在大魂坡,不该没有小朋友玩,太阳不该过于明艳,青草泥土不该散发香气!完全小孩子勾当。再如“我”被押送还南瓜时的心理描写,“早有两个堂哥迎到坝子边看我的笑话。一个学我抱着南瓜艰难前行,一个学我撅着屁股滚动那些”巨大”的南瓜。突然大堂哥拉长了脸,举着棍子作势要打,小堂哥举手投降狼狈逃窜,哭爹喊妈的样子说有多糗就有多糗……妈妈不但不制止两个堂哥落井下石的可耻行为,反而非叫我向伯娘全家道歉。”你听听那口气,小儿女的情怀毕现。

        3.语言幽默风趣,儿童性强。比如妈妈要寻称手的木棍打 “我”,那结果一定是皮开肉绽,就是个悲摧,可“我”却偏用一个“竹笋炒肉”的美味来调侃。再如第四部分“我”与两个堂哥的对话,尤其是他们编的儿歌,“臭丫头,偷南瓜,一偷偷了好多家。”“大魂坡,南瓜多,臭丫头变成偷二哥,费了半天劲,只捞着一个!”“有个女娃娃,喜欢吃南瓜,偷了东家偷西家,羞呀羞呀羞死了!” “臭丫头,偷南瓜,一偷偷了一大坝……”读上去十分上口,既通俗易懂,符合情境;又韵律和谐,适宜儿童用语,把几个小家伙生动地再现出来了。

        4.积极运用多种修辞,像比喻啊,拟人啊,排比啊,等等,不一一赘述。

        第二,小说写的只是“我”偷盗南瓜的一件事,而作品的标题却是《我的偷盗生涯》,感觉题目太大,作品有点支撑不起来。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生涯”的含义是指从事某种活动或职业的生活经历。如舞台生涯、体育生涯、教书生涯等,一件事,只是偶尔为之,并非是所从事的某种活动或职业的经历,如何以“生涯”冠之?纵是钟情这一词语,也该以恰如其分为尺。恕眉心直言,望请海涵!











2#
 楼主| 发表于 2015-3-15 11:21 | 只看该作者
        怎么回事?输入版权了,咋没了呢?重编发现版权也在,为什么没出来呢?难道手机不好使了?
3#
发表于 2015-3-15 11:42 | 只看该作者
五出眉心 发表于 2015-3-15 11:21
怎么回事?输入版权了,咋没了呢?重编发现版权也在,为什么没出来呢?难道手机不好使了?

已经为你编辑好了。
4#
发表于 2015-3-15 11:46 | 只看该作者
这一篇,从儿童心理、行为入手,评的细腻传神,读来有味道。对于标题的质疑,也有道理。
5#
 楼主| 发表于 2015-3-15 11:54 | 只看该作者
高迎春 发表于 2015-3-15 11:42
已经为你编辑好了。

谢谢你,高老师!您总能及时出现,帮助我解决难题,好感动!
6#
 楼主| 发表于 2015-3-15 12:00 | 只看该作者
高迎春 发表于 2015-3-15 11:42
已经为你编辑好了。

好久不见,高老师还好吧?您叔父康复出院了吗?
眉心在这里遥祝:好人一生平安!
7#
 楼主| 发表于 2015-3-15 12:00 | 只看该作者
高迎春 发表于 2015-3-15 11:42
已经为你编辑好了。

好久不见,高老师还好吧?您叔父康复出院了吗?
眉心在这里遥祝:好人一生平安!
8#
 楼主| 发表于 2015-3-15 12: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五出眉心 于 2015-3-15 12:07 编辑
高迎春 发表于 2015-3-15 11:46
这一篇,从儿童心理、行为入手,评的细腻传神,读来有味道。对于标题的质疑,也有道理。

        谢谢老师悉心品读与点评!您的鼓励,是眉心前进的动力!
        问候您,老师!
9#
发表于 2015-3-15 12:41 | 只看该作者
  首先感谢眉心的抬爱,始终认为一篇文章,不管是好是坏,能得到众人的点评,就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乐事。有则改之,无则加冕,在争与论中共同成长与进步,而不是闭门造车,孤芳自赏。

  老话说三岁看大,这话经过实践证明是非常有道理的。孩子性格、品性等从很小其实就在潜移默化的形成,教育要趁早,否则定形之后就难更改了。同理,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是最低的,一件很小的小事,没准就烙印在了心灵深处,成了不可抹灭的记忆。

  不难发现,“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孩子,母亲的教育方式虽然无可厚非,但也难孩子自尊造成了一定的重创,对至于成人之后回忆起来还心有余悸,甚至到了有些偏执的地步。
10#
发表于 2015-3-15 12:49 | 只看该作者
不说了,发现要说的话很多,要不,我自己也发一篇感想吧。嘿嘿,这叫什么?给点阳光就灿烂?亦或是……?
11#
 楼主| 发表于 2015-3-15 13: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五出眉心 于 2015-3-15 13:22 编辑
欧阳梦儿 发表于 2015-3-15 12:41
  首先感谢眉心的抬爱,始终认为一篇文章,不管是好是坏,能得到众人的点评,就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乐事。有 ...

        别客气!小说写的非常棒,不仅生动活泼,吸引人,而且耐读耐品,让人反省诸多问题,俏皮的里面深藏内蕴。

         另外,你说的妈家长式传统教育,我感同身受。家中父亲,绝对权威,四个孩子都不敢近前,不敢叫爸;在他面前,绝对是毕恭毕敬,战战兢兢。我也曾为此写过文字。这恐怕就是我羞涩、不敢或不愿在众人面前出头的性格形成的主要原因,好像有点小自卑。
        眉心读文,兴致斫所趋,言语不当之处,还望见谅!      
          让我的惺惺相惜、遥相祝福吧!


12#
 楼主| 发表于 2015-3-15 13: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五出眉心 于 2015-3-15 13:21 编辑
欧阳梦儿 发表于 2015-3-15 12:49
不说了,发现要说的话很多,要不,我自己也发一篇感想吧。嘿嘿,这叫什么?给点阳光就灿烂?亦或是……?

          那感情好!让大家看看你究竟为何写此文?是怎样构思成文的?真正的动机是什么?
13#
发表于 2015-3-15 14:44 | 只看该作者
五出眉心 发表于 2015-3-15 12:00
好久不见,高老师还好吧?您叔父康复出院了吗?
眉心在这里遥祝:好人一生平安!

已经出院了,现在在家里静养。毕竟84岁了,年龄不饶人。谢谢你记挂!
14#
发表于 2015-3-15 15:50 | 只看该作者
欣赏美评,问好!
15#
发表于 2015-3-17 17: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梁星钧 于 2015-3-17 17:56 编辑

细腻而全面的评析。有如教学讲解的生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4 08:46 , Processed in 0.099423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