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902|回复: 2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古尔浪洼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3-20 13: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7:19 编辑 <br /><br />  古尔浪洼
  西升洼
  早晨,起的很早。悄悄地走出门,小城正一寸一寸地从沉睡中醒来。
  南北向的街,低矮的店铺,各种生活用品,四乡赶来的新鲜蔬菜,青菜、甘蓝菜、胡罗卜。热气腾腾的小笼包子,又白又暄的大馒头,还有烤的焦黄脆香的古浪烧锅子。
  一切都是那么的安静而美好。小城,就在这平静和平淡之中,开始了一天的日子。
  沿一条浓荫小道向西而行。初秋的阳光,一点一点铺展在不远处的山坡上。小道蛇行而上,水泥的路面平坦而干净。小路的二侧,已略显枯黄的冰草寂然无语。这种草,越到秋天,越遒劲有力。粗砺的叶子,暗含阵阵杀气。猫儿刺,顶着几朵紫红的花朵,怎么看怎么像从枝叶中努出来的一滴血。草丛中,蛐蛐儿拚命的叫着。它们似乎要把这个秋天喊破,要把某些心事喊给空旷的山野。
  一只苍鹰,从小城的上空盘旋着飞过来。它在离我们不远的一个土丘上落下来,满怀警戒地望着我们。
  那个土丘,并不是天然形成的。它的形状让我想起了小时看过的电影里,八路军战士打仗时藏身的战壕。它呈圆形,里外二层,沟壑虽然大部分被填平了,但形状还是清晰可见的。
  我有点奇怪的走过去。于老师告诉我,这就是当年西路红军防御马家军时开挖的军事战壕。
  战壕,我的心里不由得一懔。
  1936年冬天的古浪县城,朔风猎猎,天寒地冻。一支由红四方面军和其他部队组成的西路军,挺进河西走廊,计划打通新疆到苏联的国际通道,以便为中国工农红军取得国际支援,为抗战建立巩固西北后方。其中,第九军也接受了任务,从靖远的虎豹口西渡黄河,踏上了悲壮的西行之路。在古浪境内,与敌匪马家军展开了一场极为惨烈的战役。
  小时候,看过电影《祁连山的回声》。第一次看到马家军穷追不舍杀害红军战士的悲惨情景。据说,电影里的一部分镜头,就是在这里拍摄的。多少次路过古浪县城,总忍不住地回头去看县城西侧那些光秃秃的山。总觉得那些山上,弥漫着一种特殊的气息。
  那个冬天,当红九军二十五师的先头部队进入古浪境内的时候,由马元海、马彪等四个骑兵旅,马全义团及互助等县的民团就尾随而来。他们由东、南、北三个方向向红军的阵地猛扑过来,向红九军阵地发起猛烈的进攻。
  七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已无从再现当时那悲壮而惨烈的一幕了。曾听当地的老人讲,当日敌人还派了三架飞机助阵。他们集中火力猖狂进攻红九军,九军军部危在旦夕。危急关头,红九军二十五师一个团从敌人的后侧而打过去。这才给军部解了围。那些日子,百姓惶惶不可终日。硝烟弥漫的小城,被笼罩在白色恐怖之中。
  七十年后,这一切真的都远去了。从山上往下看,鳞次栉比的楼房和大大小小的店铺人家,安详而平静。若有若无的市井叫买声和流行音乐,让人们想起日子的安稳和岁月的美好。如果不是这些军事工程,如果时间再长久一点,人们的记忆中,那些曾经的惨烈和痛苦,还会持续下去吗。
  1936年11月12日,激烈的战斗在横梁整整进行了一天。炮火和硝烟之中,百姓的心都紧紧地揪着。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无法去想像当时的残酷场面。但那种让人挥之不去的恐惧和不安,却永远的留在人人们的心头。
  我想,在这个世上,没有人是愿意在战火中生活的。战争是残酷的,它让正义胜利,让邪恶离开。
  初秋的阳光,虽有丝丝寒意,但还是温暖的。草丛中的蛐蛐儿,一声接一声的在鸣叫。我们在这个军事工程前站了许久,心情都十分的沉重。
  听说,如今的横梁,只是一条长长的大山脊。时光的背后,一切都消失了,只留岁月的风,从这个山头窜到那个山头,把一些历史的故事传出很远很远。
  山顶上,有一个八角形的亭子。当地人叫它观日亭,每天早上,都有许多人从山脚下拾级而上。然后站在亭子里,等待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一个新的日子就又来临了。历史,让一切留下,又让一切忘记。
  西升洼南侧的山脚下。是一块平静的湖区。苍松和翠柏将它们浓郁的影子投身到水面上。浓荫深处,就是那块高19.3611米的西路红军纪念碑,记载的就是1936年11月11日。由步枪、红缨枪、战刀几何图形组成的纪念碑体,直指苍穹。纪念馆里,那个漂亮的女主讲用手指着那张战事图讲解的非常的流利。透过展厅的窗子,我的目光还是投射到纪念碑后的那座高大的坟茔上。我知道,那里埋着二千多名红九军战士的忠骨。生前,他们并肩作战,死后,他们又紧紧地拥在一起。
  院子里,几个管理人员,正给孩子们送来的大花篮上洒水。金盏花开的妩媚而妖娆,它们八月的阳光下灿烂地笑着,感受着和平日子的安详和美好。
  不远处的龙泉寺里,一阵沉闷的钟声隐隐地传来。在这悠长的钟声里,尘世的日子又过去了一天。
  大靖土门子
  许多外乡人,不知道古浪,却知道大靖土门子。大概都是因为那句俗语:要想挣银子,就到大靖土门子。
  小的时候,家里常来一个亲戚。他说他是奶奶失散多年的兄弟,我们叫他舅爷爷。舅爷每年来二次,一次是秋收结束的时候,一次是腊月的时候。他来的时候,有时骑着一头灰色的小毛驴,上面驮着毛线口袋;有时,就背着个褡裢独自来了。当然,每次来,口袋和褡裢都是空的。记得,他常年都穿着黑色的大襟衣裳,戴着一顶黑色瓜皮帽,身上散发着浓郁的旱烟味。他会讲许多笑话,还给我们唱古浪小调《织手帕》;有时盘腿坐在炕上,给我们唱《小鹦哥盗桃》的宝卷。我们都喜欢他,但奶奶不喜欢。因为他每次来,都要从我们家背走许多东西。秋收的时候,他背麦子、菜籽和豆子。腊月的时候,要背馒头。时间一长,叔叔们都不高兴了。因为那时,日子都过得很苦,都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再说,谁也不能确定他就是奶奶失散多年的兄弟。据奶奶说,她的兄弟是被当时的国民党抓了兵的。后来不知奶奶说了什么,他就再也不来了。我也记住了他来的那个地方叫大靖土门子。也不再相信人们说的那句话:大靖土门子,遍地是银子了。
  人生真是有意思。三十几年后,我却鬼使神差地路过这里。
  到的时候是中午。一条狭窄的长街,说不上热闹也说不上冷清。
  司机将车停到了一家庄院前,我们去一个农家园吃饭。
  小院里很安静。几朵迟开的大丽花和熟季花,扒着墙头呆呆地看着我们。没有太多的客人,花儿们也无精打采的。低处的小埂上,卧着几只大南瓜。还有零星的没有采摘的茄子和西红柿。辣椒也红了,谦逊地垂下头去。几只黄蝴蝶,悠然地从这朵花,飞到那朵花上。几只鸡,在一起铁笼里咯咯地叫着。
  女主人出来了,她和我们打了个招呼,仔细地去摘那些菜。
  中午吃的是清炒洋芋丝、茄辣子西红柿和爆炒小公鸡。很家常的味道,让人想起了几十公里外的老家。饭厅的另一侧,有一间子。一挂粉色的窗帘静静地垂着。宽大玻璃窗,将里面的摆设很清晰地投射出来。电视、冰箱、沙发、衣柜应有尽有,一块暗红色绒布苫着的好像是一台电脑。宽大的席梦思床上,铺着一床百合花的锦丝被子。床头上,是一个穿西装的男子拥着满面含笑的新娘的照片。细看那新娘,好像就是刚才在院子里摘菜的那位。
  我忽然又想起了我的那位老舅爷。算年岁,也应该是九十几岁的人了,早就作古了吧。
  推开一扇虚掩的门。是一个宽大的待客大厅。大厅四壁上,挂着许多的字画。有苍松翠柏、小桥流水,还有一些书法文字很劲道。同行的李老师说,都是当地的书画爱好者的作品。始才知道土门这个地方,现在不仅物产丰足,还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呢。还听说,本地人访亲看友,不送食品,不送物品,就好送个字儿画儿的。农忙闲暇,十里八村的人们聚在一起,唱大戏、扭秧歌、念宝卷、说快板,老少称颂。若我那老舅爷还活着,他一定也会用他那漏风的嘴,再来一段《小鹦哥盗桃》了。
  下午四点左右,到了大靖镇。
  财神阁在大靖城的什字中心。这个什字与财神阁的设计,可谓独具匠心。南北的街道,弯而像张弓,东西的街道直而如箭。而财神阁呢,就像是握了弓箭的巨手,张弓待发。弦外之音,当然是发财了。出门求生活,谁个不想发财呢。不过,没有大靖人想得这样直接罢了。
  很想登上财神阁的城楼去看一下。但转了一圈发现,每一个门口,都堵着一辆做买卖的农用车。他们有的卖水果,有的买蔬菜,还有二个人,什么也不卖,就把车停在那里。自己呆呆地坐在车上看南来北往的人,不知在想什么。倒是挂在财神阁上的那几个匾,很引人注目。抬头看了好半天,才看清,它们分别是“昌林滴翠”、“高峡吐玉”、“高塬流金”、“瀚海藏珠”。意蕴深厚,不是一时就能体会的。
  由于时间仓促。只能匆匆地浏览一下那个拥挤的小街了。小街西高东低,店铺一家挨着一家排列下去。店面还是很古意的那一种,商品神秘地藏在黑洞洞的窗口里。偶然在街角,会看到一些青砖的瓦房,古老的门楼,依然散发着昔日繁华的气息。
  八步沙
  再往东走,就进入腾格里沙漠中了。
  老家也在腾格里沙漠的边缘地区。记忆中,一到春天,就开始刮一场又一场的西北风。风卷来的沙尘,会在家里的任何一个角落里落下厚厚的一层。这几年,沙漠边缘的土地都被老百姓开垦成了农田,感觉沙尘也没有从前那么大了。
  路的二侧,结满了沙枣树和沙地红柳树交错分布。虽然植被越来越稀少,但却看不到大片裸露的沙丘。
  天有点阴,似乎要下雨了。打开车窗,沙漠固有的热风扑面而来,风中,混杂着沙土的醒味。
  在一座亭子的前面,我们下车了。一段小小的台阶,二侧生长着一种开着紫红色小花的植物。我细细地看了一下,认出是花棒。它的花很小,妩媚之中,透露着某一种倔强和任性。那一年去民勤沙漠,二天的采风,认识了许多沙漠植物。感念它们生活在艰苦环境中的困难和不易。回来写了文字,虽然不是太好,但还是常常拿出来看,回忆它们在沙漠中的模样。
  台阶上面的平台上,有一个很古意的亭子。亭子上面,嵌着三个大字“八步沙”。我有点奇怪,明明是茫茫沙海,为什么叫八步沙呢。后来才知道,几十年前,这里林木茂密,牛羊成群,处处是一片绿色的海洋。沙漠海中最微小的一个沙丘,也只有八步大小。而随着气候的恶化和周边百姓对沙地的开采挖掘。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到了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这里已成了古浪县最大的风沙口了。绿洲退却,八步沙变成了八百里沙场了。荒无人烟,风沙肆虐。每年,都有大片在农田被流沙吞噬。人们的日子不好过,就把目光放到了日趋荒芜的沙漠里。把一些仅存的沙米、黄毛菜籽和苦豆都拔了换钱和食物。这样的破坏,更加加剧了沙漠的荒化。
  亭子的小桌上,摆放着一些吃剩的小食品和几个饮料瓶子。看来,不久前这里还来过游玩的客人。听于老师讲,这二年,来这里游玩的客人很多。人们在厌倦了城市的车水马龙之后,又来沙漠腹地探险了。但来过的人们,谁又能想到二十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狂风呼啸的沙场呢。
  脚下的沙土,很棉软,让人有一种想坐下去的冲动。
  放眼过去,那些叫梭梭、柠条或是花棒、白榆的植物们,或高或低,或大或小,紧紧地排列在沙土之中。我用力地去拔一根梭梭,但它纹丝不动。当然,我并不是想破坏它。我只是想知道,一棵植物,要想在沙漠里生存下来,得有多大的勇气和力量。
  听说过六老汉的故事。也知道,如果没有他们的努力和付出。这里,早已变成中国的另一个罗布泊了。也听说,六老汉中的几位,如今已离世了,但他们的子孙后代,却把这一项艰巨而艰难的任务坚持了下来。才使这一片沙海变成了一个探险的游乐的胜地。我没有见过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但从脚下的一棵棵沙漠植物上,我看到了了他们的顽强和坚韧。深深地懂得了他们那简单而又质朴的誓言:八步沙不治,土门子不富。老百姓的愿望,永远都是那么的简单而明了。
  要离开了,天空中忽然下起了小雨。一阵清凉的风,吹的那些沙漠植物们开心地笑了起来。
  昌灵山
  一场雨,追着我们的脚步来到了山脚下。
  一天的沙地行走,让人疲惫而又干渴。这时忽然到了一个绿草郁郁的山里,让人一时感觉到了仙界了。
  下了车,雨也大起来了。秋天的雨,不会下的像夏天那些的猛烈了。它们细细绵绵,一点一点渗入到脚下一泥土里。已是有点枯黄的植被忽然又鲜活起来,远远近近的树们,散发着油亮的光泽。
  石阶很陡,路很滑。草丛中,秋虫的声音忽然消失了。一棵又一棵大大小小的松柏树上,都系着无数根红色的缎带。一个留着长发的道人,从山上下来了。他用清淡的目光看了我们一眼,兀自走了。
  走的有点累,想在一块大石头上休息一下。又忽然觉得这块石头造型奇特,若一具石棺卧在路边。惊的我一个蹦子跳了起来,引得同行的师友一阵大笑。
  小路很曲折,呈之字形,很婉约的样子。设计的人也很用心。昌灵山素有“戈壁明珠”、“西北小武当”、“小庐山”之称。来的人,不是来求神问仙的,就是来寻奇探秘的,路自然要修的曲折一些。人走在曲折的山路上,一边走,一边欣赏美景或是想一想心思。不觉的,一些忧愁和烦闷就悄悄的消散了。等到了山上,求神的求神,问药的问药。每一个人都把心思儿了了。下山的时候,再沿着这曲曲折折的小路走下来,身子也轻了,心情也好了。
  山不很高,半个小时就到山顶了。
  雨停了。太阳一出来,感觉山都一下子亮了起来。远远近近,山峰层层叠叠。雨后初晴,有薄薄的雾从山洼里升起,给远远近近的山和树,都罩上了一层薄纱。
  不远处,有清越的钟声传来。觅声而去,是文昌宫。
  新修的殿堂,宏伟而庄严。高高的门槛,跨进去,令人心生敬畏。殿里供俸的是“文昌帝君”,正合吾等心事,深深地跪拜下去。据说此君感觉的灵验,每年高考前夕,四乡的学子前来求拜,只要用了真心的,无不一一应验,都被高等学府取走了。帝君二侧,是天聋和地哑两二侍童。据说是为了防止两人泄露天机,使其闻者不能言,言者不能闻。其实,大概是告诫天下读书人,不要读死书,死读书,活学学用,才是不泯的真理。
  山上的庙宇排列的很有趣。顺着山势,依次而上,玉皇阁、救苦楼、药王殿、百子洞、娘娘殿、金花娘娘殿、磨针殿、灵官殿、仙姑殿、斗姆楼、祖师殿和三清殿,随着山形一字儿排开。但大多的殿宇,都在修建之中。高高的支架,阻挡在门口,无法走近去看。有几个,直接就锁了门了。
  玉皇殿的大门也紧锁着。门前的石阶下,有一对十分可爱的石头梅花鹿。它们一个卧着,一个站着,但都十分专注聆听着什么。传说中的它们,是因为太过于专注的听道长讲经而化成了石头。而我觉得,它一定是听到了自己内心的声音,才痴迷了吧。在这个世上,还有什么,比遇到一个懂自己内心世界的人更为幸运的事情呢。就因为懂呀,才付出了生生世世的痴迷。山崖那边,有一棵古柏,嶙峋的树干,遒劲有力。枝枝叶叶昂然向上,给人以无限的力量。
  秋尽了,看不到太多的花了,只有零星的鞭麻花开在枝间。还有一种红红的野果子,艳艳地垂在叶下。刚刚下过的雨,让它有了一种玲珑剔透的晶莹感。绿荫遮挡的小道旁边,有一种紫黑色的植物不怀好意地望着我。一不小心,手背掠到了它的叶片上。立刻,一阵麻痛传过全身。再一细看,手背上已肿起了一大片,才知道它就是那个被叫着巫婆的萱麻草。
  半山腰里,一个殿叫磨针殿。传说是大靖西川李家的家殿。世人却把李白小时候见过一个老婆婆,用铁棒磨绣花针的故事引用过来,激励后人勤奋学习,刻苦用功,谋取功名,光宗耀祖。
  越往上走,树林越茂密。油松、山杨和云杉等,参天蔽日。山风过处,树们发出低沉的吼叫之声,令人不由为之一振。
  山的最高处,是三清殿。它与半山腰的玉皇殿遥遥相对,隐喻着“三清对玉皇,玉皇拜三清”的神话。
  三清殿前台阶上,有一段篱笆墙。篱笆木颜色青黑,看样子是有些年岁了。站在这里往回看,猛然发现,整个的昌灵山其实就是一条盘卧着的巨龙。它蜿蜒起伏,生动有致,首尾呼应。这条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传统的卧龙,静卧在沙漠之中,等待着有更多的机会让它飞腾。
  

2#
发表于 2015-3-20 14: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7:19 编辑 <br /><br />文字沉静大气,具有塞外那种苍凉悠远的气度。
问好文珺。

3#
发表于 2015-3-21 08: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7:19 编辑 <br /><br />足迹到达的地方,有感有悟有心情
学习并问好

4#
发表于 2015-3-21 16: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7:19 编辑 <br /><br />一路行走,一路收获。
沉稳大气的文字,鲜明的地域特色。
欣赏!

5#
发表于 2015-3-23 09: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7:19 编辑 <br /><br />行足随意,表述含蓄;情状简约苍凉,内感平静沉稳。

6#
发表于 2015-3-23 09: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7:19 编辑 <br /><br />    谢谢文友以 深刻,细腻,到位的笔触,写出了俺家乡的民俗风情及人文历史,欢迎各位到甘肃古浪体味大漠风光,问好各位文友!

7#
发表于 2015-3-23 09: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7:19 编辑 <br /><br />文珺好!西地风情,尽收眼底!

8#
发表于 2015-3-23 11: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7:19 编辑 <br /><br />先行提起,待慢慢读过。

9#
 楼主| 发表于 2015-3-23 17: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7:19 编辑 <br /><br />一并谢过诸友友!

10#
发表于 2015-3-23 17: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7:19 编辑 <br /><br />文珺的散文越来越有味道了,简练中融渗意蕴。欣赏了,问好。

11#
发表于 2015-3-23 19: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7:19 编辑 <br /><br />跟随你从容的笔法领略大漠风采

12#
发表于 2015-3-24 10:5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木门长子 于 2015-3-24 10:53 编辑

虽是游记,却涉及很多,旁征博引尤显沉静。述说之中蕴含气韵,流连之处彰显精神,更有个人思与情的融入,让古尔浪洼的魅力展现十足。欣赏。
13#
 楼主| 发表于 2015-3-24 13:20 | 只看该作者
木门长子 发表于 2015-3-24 10:52
虽是游记,却涉及很多,旁征博引尤显沉静。述说之中蕴含气韵,流连之处彰显精神,更有个人思与情的融入,让 ...

文字有点长,感谢木版费心点读留香。很钦佩木版对文字的挚爱之心,长年的坚持和多变以的文风,很值得我们学习!问好,春安!
14#
 楼主| 发表于 2015-3-24 13:20 | 只看该作者
孙光利 发表于 2015-3-23 19:46
跟随你从容的笔法领略大漠风采

谢谢光利!
15#
 楼主| 发表于 2015-3-24 13:21 | 只看该作者
刘彦林 发表于 2015-3-23 17:39
文珺的散文越来越有味道了,简练中融渗意蕴。欣赏了,问好。

久不见,问好刘老师,春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3 23:25 , Processed in 0.057541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