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淡淡不如风 于 2015-7-6 07:02 编辑
看到报恩寺的山门时,蓦然感觉山风如此之料峭。是不是所有寺庙都要建在高处?这难道是为了给世人以“高中不胜寒”的铭记吗? 记忆中关乎寺庙的传说多数来自于书中,通常是某某名山中有一座名寺,寺里有几个有名的和尚挖了条暗道,白天阿弥陀佛普渡众生,晚上钻地道喝花酒泡小妞……看来文人的思想总是要超于世人,所以佛法庄严只能迷惑众生,却常常沦为文人们嘲弄的对象。不过写的人多了,也就三人成虎了,谁规定的佛家净地就不能出害群之马?佛祖菩萨收钱是没处可用的,那些功德箱里满满当当的银子如果花不完了,和尚们不去养老婆孩子,难道让这些白花花的银子生锈吗? 读书多了,对于和尚的印象也就不怎么好了,虽然有关于佛家慈悲渡人的故事也不在少数,但世人往往喜欢看到道德人士的丑陋一面,却常常忽视他们更加高尚的一面,僧家属于有道德的阶层,用这种眼光看他们,虽不公道,但也能满足凡夫俗子们阴暗的小心理。因此,一般读者对于阿Q调戏小尼姑的下作,也通常报以不怀好意的谅解。 来到这才知道,报恩寺离家只有寥寥数步,以前从不踏足,倒不是为了对僧人的偏见,纯粹是因为信仰辩证唯物主义者,对其他各类教派都不怎么推崇。而今被妻拉了来,正好领着孩子去见识一下寺庙,让他看看有信仰的芸芸众生,在宝相庄严的佛像面前是个什么样的做派。踏上山门的门槛时就让妻说教了一番,倒不是故意为之,只是棉裤太厚、门槛太高不得不踩一脚,却不知道这里面还有个敬与不敬的区别。为免妻心里不快,我重新迈了回来,再重新迈了进来,心下只觉得好笑:佛家与人方便,我行方便之路正是体现了佛家的宗旨,有何不可?况且踏进迈进,门槛都在胯下,又有何分别?想归想,不能说,随妻高兴罢了。 山门里巨大香炉里烟气缭绕,一个脸生横肉的和尚正在阻止香客们───必须得在本寺买高价香才能烧。我上去说了他几句,他放下了佛子的本性,和我对峙,问我凭什么管寺里的事?我说老子是佛,你看不出来吗?那和尚叉着腰瞪着眼,估计要和我对骂,但妻拿着手机对着和尚,他只得偃旗息鼓,又陷入了和其他香客的辩论中。我十分想听和尚骂人,但妻的机智却错过了这场好戏。好在妻也讨厌了寺庙里这种无耻的商业化,放弃了烧香,只去各殿堂里朝拜。 儿子也是第一次来佛堂,他却认得佛祖,想必是因为和电视剧《西游记》中的造型酷似吧。他问我佛祖旁边的两位尊者是谁,我说是阿傩、伽叶。儿子笑着说,那两个贪污犯。他一路上尽是毁僧谤道的言论,我却不能由着他信口开河,只能给他讲些我理解的佛家真谛。佛的最高境界是不敬菩萨,所以德山宣鉴方有“文殊菩萨挑粪”之说。众生平等,万法归一,敬便是不敬,不敬也是敬。只要心中向善,人人皆是佛;心存恶念,叩头朝拜也难掩腌臜…… 我在佛前随意行走,妻在佛像前诚心叩拜。我忽然有了感动,同样没有信仰的妻在此时却如此虔诚,她必然不是为了自己祷告,她定是为了老人丈夫与孩子祈福。虽然拜佛给不了我们福气,但女人们的善良,母性的光芒却皆在佛像前彰显───更远胜佛光啊!天下又有多少女性都在这种贤良中叩首,她们的爱心熠熠生辉,她们不就是真佛吗? 离开寺庙时,我留意了,没有在门槛上踩上一脚,因为怕我家的佛不高兴。 回到家时,和好友偶议此事,好友说她们家乡也有一座小寺,建在半山腰,山清水秀处晨钟暮鼓,如果起得早,还可以看到云雾环绕山寺,云中有寺,寺中有云,故命“云山寺”。我不禁悠然神往,我畅想着到彼一游,不必进寺也会陶醉于山水中,倘有佳人相伴,更是妙不可言。或者还可以给她讲一个永远也讲不完的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和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