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346|回复: 2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一曲清歌纵诗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4-1 22: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五出眉心 于 2015-4-17 12:29 编辑

一曲清歌纵诗情

                                                      ——我读高迎春老师之《春夜听雨》


        一曲清歌纵诗情。那是谁,幽思漫卷,便是满天飞花,落英缤纷?那是谁,信笔挥亳,便是春光奔涌,一泻千里?那是谁,纵情泼墨,便是细雨如酥,醉染心魂?

        岁末隆冬,怀着一份寥落,也怀着一份新冀,悄无声息地踏上了这样一块散发着诱人芳香的土地,第一打动我的文字便是高迎春老师的文学评论。

        在我而言,评论文字多是面容呆板,语气生硬,枯燥说理,有品头论足、指手划脚之嫌;正因有如此偏见,便不甚关注此类文章。可是,只要读读高老师的文评,或是画评,你甚至会怀疑,那简直就是语言轻灵俊逸、充满诗情画意的优美散文!让你在轻松愉悦的审美阅读中去理解与认知他品评的作品之优劣,在娓娓的交流式语气中去体会他从作品赏析中流溢而出的丰厚学识、坚实理论与独到见解……真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能把评论写到这样优美而流溢诗情、温暖人心的份上,那他的散文写得该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那也一定是妙语连珠、幻象丛生,美妙绝伦的吧?

        非常幸运的是,我有机会拜读了高迎春老师的优美散文《春夜听雨》,很有感触。我不敢说是文中的和风吹皱了我心中的一池静水,微微荡荡;也不敢说是文中的细雨浸湿了我曾年轻的缕缕青丝,潮潮润润;更不敢说是文中花蕾绽放的音响震荡了我诧异绚烂的眼眸,噼噼啪啦 …… 但我敢说,那绝对是一种美的陶冶,是一种美的浸润,更是一种美的震撼。

        可以说,一篇上乘的散文,应该是“集诸美于一身”的文学体裁。从这一点上看,高迎春老师的散文《春夜听雨》应当之无愧;我读此文,便觉一股清新之气迎面扑来。为什么这样说呢?相信你用心品读此文,也一定会从作者生花的妙笔之下领略出那一幅幅浑然灵动而又清新秀美的画面,也一定会与我的心灵产生磁性共振,甚至你会领悟得更深更透,走得更远,领略到更美的意境。是吧?因为这的确与个人的生活阅历、阅读习惯和欣赏水平密切相关。  

       首先,让我们欣赏一下文题。你看,“春夜听雨”,其中“春夜”二字交代了季节、时间与情境;“听雨”二字则交待了核心事件,以及与之相关的隐性意蕴。文题字面意思特好理解,即在一个下雨的春天的夜晚,作者彻夜未眠,通宵聆听着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这文题,本身就丝丝缕缕地浸润着一种幽思,一种情调,是悲是喜?是乐是愁?谁知道呢?但你就是摆脱不了这种纠缠,一定想探个究竟,看那文里隐藏的到底是辗转反侧的满怀愁绪,还是闲情逸致的罗曼蒂克。由此可见先生设题之妙,你又怎能拒绝这种意蕴深厚之美的诱惑呢?

       当然,文如其题,不过是以作者在春夜听雨为中心,按辐射性结构展开联想与想像,十分自由灵活,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可以思接千载、心游万仞,保证了叙述或描写从中心人物向外辐射,并进入到人物的内心及内在心理活动的层次,很好地帮助作者展示心态与时代、地域、民族的社会文化心理。文章围绕“春夜听雨”这个核心点,展开了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七个段落,各有侧重;但是在作者的精心布置之下,这么多的“即景”也并不紊乱,而是忠实地依据作者内心的红线作出有条理的布局;这些景物描写,多是由实生虚、诗情画意地呈现,蒙太奇般有机地转接、组合成一个整体;而作者那种细致入微的描绘,无不融入了他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感受,使得它们看起来不仅画面鲜活灵动,更充满了一种清新俊逸之美。

        这种美,首先从文章的气象与意蕴中流露出来。你看那气象之清,有如大唐王朝王维、孟浩然诗中山水之俊秀;那意蕴之新,有如大唐王朝王维、孟浩然诗中田园之逸风。不是吗?你看那文章的开篇,“今年春雨又至,濛濛淋湿鲁北,千柯习习润,万叶欣欣绿。”夜听春雨,作者凭借听力给自己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在齐鲁的天宇间盘旋留恋,宏观大地,徐风习习,微雨润润,让鲁北肥沃的泥土变得松软而又潮湿,散发着沁心脾的芳香;让千万树旧柯萌新、万叶吐绿,在微雨和风中涤尘除垢,拽曳生姿。“循着春雨款款行走的足迹”,你看到粉嫩杏花如淡淡的浮云似烂漫的烟霞,拥着挤着伸出了垣墙;你看到细雨润湿的桃花格外红艳,遥遥望去,如鲜红的血似跳动的火,点亮了整个温润的春光;你看到淡月般清雅白雪般圣洁的梨花,一夜春雨万树争荣。这样的文字,使你的欲望逐渐膨胀,忍不住张开浑身的毛血孔,开始大口地呼吸,仿佛你身边的空气里也弥漫着这令人神清气爽的阵阵馨香。是吧?可你同样知道,这种恬恬淡淡的、弥漫馨香的清新景象,是先生于春夜听雨而产生的美妙的联想与想象,而且是在听雨想到陆游《临安春雨初霁》的悠悠古韵之上展开的,就不免让人陷入沉思。

        你看,“春夜听雨,浸染着悠悠古韵,从陆游《临安春雨初霁》诗意中抽绎而来。春从梅边行,风从月边来,雨从云中落。”文章开篇就写先生听到窗外春雨之声,马上触发了情思,任其飘飘悠悠地飞向遥远,遥远……跨越了千山万水,穿越了悠悠岁月,想到了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遭际,连同在这种境况中的一个关于春夜听雨的诗文。是啊,你能感受到,当年陆游只身住在小楼上,彻夜听着春雨的淅沥;想象着次日清晨,深幽的小巷中会传来叫卖杏花的声音,告诉人们春已深了。绵绵的春雨,由诗人的听觉中写出;而淡荡的春光,则在卖杏花的幻声里透出,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但你注意到没有,它在全诗中的作用不仅在于刻划春光,而是与前后诗意浑然一体的。其实,“小楼一夜听春雨”,正是说绵绵春雨如愁人的思绪。在读这一句诗时,对“一夜”两字更不可轻轻放过,它正暗示了诗人一夜未曾入睡,国事家愁,伴着这雨声而涌上了眉间心头。千年之前,虽然是“春从梅边行,风从月边来,雨从云中落”那样的飘渺烂漫春光美景,但在陆游那里,却是因听春雨而更加助长了他的愁思苦绪,借乐景衬哀情。那么到了千年后的如今呢?高先生于春夜听雨,首先想到的是陆游的诗,然后才纵飞想像的翅膀回归鲁北大地,展现一幅恬然清淡而又富有生机的画面,明显对比衬托,意在突出这种盛世闲适的时代气息,很见用心。

        文章就这样打开了思路。你看,在春天的夜里,小雨淅淅沥沥,触动情丝,让作者产生种种灵动的幻觉:一会儿,他幻化成“那金丝嫩柳,芽含珍珠”;一会儿,他又幻化成“那萧萧翠竹,竹叶滴泪”;一会儿,他又幻化成“那青皮梧桐,高挂水晶”;一会儿,他又幻化成“那塔形雪松,针串项链”……你什么都不必想,单看这气象这意蕴,就不能不让你为之倾心,为之陶醉。你看,“金丝嫩柳,芽含珍珠”多么清新灵动!它会让你想起“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暖春气象;那柳丝的轻柔,娜袅,妩媚,毕现无疑;而这里还是“嫩柳”,还是“芽含珍珠”,让你从早春杨柳新吐嫩芽间含着的一粒粒珍珠的形象上去想象细密的雨滴如一颗颗珠粒附在柔嫩垂曳的柳条上的情态之美。“萧萧翠竹,竹叶滴泪”又是多么楚楚可怜!它会让你想起潇湘竹影深,斑斑浸泪痕的气象,那翠竹潇湘的清冷、孤寂、幽深,让人心生恻隐;而这里还是翠竹萧萧,竹叶滴泪,让你从竹叶滴泪的形象上去想象青翠的竹叶间正一滴一滴地淌着雨滴犹如面流清泪的女子般的怜人之状。“青皮梧桐,高挂水晶”又是多么俊逸轻灵!它会让你想起“梧桐更兼细雨,点点滴滴”的气象,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之境,令人悲叹;而这里还是雨洗后的青皮梧桐,那疏横的秀枝上正“高挂水晶”,让你从青皮的枝条上“高挂水晶”的形象上去想像枝条上横挂一排排的雨滴如水晶般的的晶莹剔透的景象。“塔形雪松,针串项链”该是多么的美妙而又神奇!它会让你想起“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气象,那高拨傲岸的雄姿,那凌寒后凋的品质,那超凡脱俗的气度,卓然而出;而这里还是松冠成塔,松针串珠,让你从“针串项链”的形象上去想象一叶一叶的松针上,正悬着一串一串的水珠,远远望去,像悬着一挂一挂的项链,精致,清新,美好,令人爱惜。但你知道吗?高老师说,能产生这样美妙的幻象,需要你平息静气地张开心灵的耳朵去听,哪怕是牛毛细雨,一样可以让听力插上翅膀,任意飞翔。多么深入而又细致的生活体悟啊!

        其次,这种美是从文章的诗情格调中来。

        你看,文章开篇,作者春夜听雨,幽思辗转,从千年前心怀家国之思的陆游春夜听雨之悠悠古韵,想到千年后如今被春雨无声滋润的鲁北大地,以及被春雨携来的一幅幅清新俊美的画卷,字里行间弥漫着一种“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得意与自豪。自是风光今日好,百花枝头春意闹!

        你再看,作者春夜听雨,借助联想与想象,平息静气,给听力插上了翅膀:“细雨绵绵,我就是那金丝嫩柳,芽含珍珠;细雨霏霏,我就是那萧萧翠竹,竹叶滴泪;细雨默默,我就是那青皮梧桐,高挂水晶;细雨淋淋,我就是那塔形雪松,针串项链。”他一会儿将自己幻化成柳丝芽苞轻含的珍珠,一会儿将自己幻化成翠竹叶片上的一滴清泪,一会儿又幻化成青皮梧桐横技上高挂的水晶,一会儿又幻化成塔形松针串起的项链……那是怎样的一种率性真情,寄寓着对春雨的深深眷意与对生活的挚热情怀啊!你看他,洞开两扇心扉,张开思维的翅膀,想象着千万条雨道斜织成布纹,然后一滴滴落在水面,叠成渐扩的波纹;他轻听春雨,也听见了轻拍翅膀的双燕归巢;也听见了牛棚里草料悉索与牛腮倒嚼之音;甚至听到轻如飞燕的双猫登瓦,以及它们声嘶力竭的叫春;他甚至听到春雨落一地水花,“能够雕琢出万紫千红”的天籁;连同春雨落一地湿滑,“能够打磨出思亲忧郁”的叹息……这是怎样的一种精微与细致啊!生活处处有他的触角,有他的神经,他是世界的肢体也是世界的眼睛!“汽笛声声,雨夜开车的朋友,天黑路滑,请你系紧安全带,请你握紧方向盘,谨慎驾驶,减速慢行。我为你虔诚祈福,心愿你们一路平安。”好温馨好体贴!我想起俗语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此言得之。

        你再看,春夜听雨,让作者的心中转出多彩的遐想,他想像玉兰花开,树上会有白色的信鸽与紫色的信鸽,期盼紫色的信鸽能为他“衔来紫色的丁香花,紫色的苦楝花,紫色的泡桐花,紫色的藤萝花,远观紫气东来”;期盼白色的信鸽能为他“衔来白色的碧桃花,白色的茉莉花,白色的蔷薇花,白色的瑞香花,近视白玉无瑕”,这是一种多么美好的期盼,又饱含了多少对幸福的追求与向往啊!

        无须赘言,从先生的文字中,你能感受到澎湃的诗情,你也能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真情挚爱与昂扬向上的纯朴精神。

        再次,这种美还体现在语言的清新优美、简洁凝炼、富于文采上。
        所谓清新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这在文本之中表现特别充分。

        你瞧,春雨又至,先生欣喜地看到春雨濛濛淋湿了鲁北,“濛濛”一词,特有意味,写出了鲁北春雨的轻、细、柔、润来。而“千柯习习润,万叶欣欣绿”,该是怎么样的一种景象呢?你看“习习润”一词用得多么妥贴,非常生动地写出风之微徐和煦、温凉潮润的特点;而"欣欣绿"一词,不但色彩鲜明地写出万木青翠葱茏,而且还表现出树木的茂盛与富有生机。从用语的这些细微之处,不但表现出气象的清新,而且还处处流淌着先生的窃窃之惊喜,于是你看到,先生便由此及彼,铺开了一种展望式联想,“循着春雨款款行走的足迹,粉嫩杏花出墙,殷红桃花灼春,淡月梨花赛雪。”先生只用“粉嫩”二字,便点染出杏花如烟似雾的轻淡,而“出墙"二字则不但写出春光之盛,还有不可抑制的生机,又让你想到古人”一枝红杏出墙来“的诗句,意蕴清新而又典雅;”殷红“二字,便涂抹出了桃花经细雨洗润之后的色彩之艳丽如鲜血如火焰,一个”灼“字,完全可以体现出桃花绽放之热烈,远远望去,像是燃烧的火焰,点燃了整个的春天;”淡月“二字,更是突出梨花色彩的清淡素雅,一个”赛“字,写了梨花的洁白无比,让你想起”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景象。而”捧一捧湿漉漉的落花“,那又是怎样的一种情态呢?想像之中,先生竟然蹲在那里,深情地凝视着一处处被春雨淋湿的落花,一种怜惜,一种珍爱,完全毕现;所以先生从这种情景中感觉出”花瓣上似有春雨丝丝柔情“,至此,先生从眼前春光的清丽与和风中的轻柔想起了古人”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的诗句,而且“终于明白,为什么人将吹面不寒的春风,呼作‘杨柳风’;为什么人将沾衣欲湿的春雨,呼作‘杏花雨’了。

        当然,语言富有文采,也当得力于作者对古意象、古诗文的化用,以及多种修辞手法的应用。这在通篇都有,随处可见,或明或暗,或隐或显,形象生动,这样的关于古意象与古诗文的化用,不但让文章中的气象富有清新明丽的美感,而且还扩展了文章的意境,给人留下无限遐想的空间,丰富了文本的内容,增强了文学意味,让文本散发出迷人的文化意蕴来。当然,也将语言化繁为简,含蓄优美,耐人回味。

       另外,文本中的语言多用叠词,读起来节奏分明,音韵连绵,增强音乐效果。在此不多赘述。

        最是感人处,全在细节的情意贯注。文本到处都有,俯拾皆是。比如,“捧一捧湿漉漉的落花,花瓣上似有春雨丝丝柔情”,将先生对淋雨落花的怜惜、垂爱,缕缕毕现。比如,“微雨入夜,静听天籁,心境是一方波澜不起的湖面,即便下的是牛毛细雨,也会使湖面叠生涟漪”,这里的比喻十分贴切而又生动地将先生听雨时内心细微的变化呈现出来,很是感同身受;亦见表现力。再如“当一滴雨,飞落上额头,人们会误以为是汗;当一滴雨,在睫毛上打坠,人们会误以为是泪。知否?知否?汗滴与水滴不同,因为汗水是咸的;知否?知否?泪滴与水滴不同,因为泪水是苦的。”用落在额头和坠在睫毛上的雨滴来与汗水、泪水相比较,连用追问的形式表明心情的急迫,生怕人们轻易混淆,很有生活,也很有情调,让你想起清照词“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急呼,也让你看出先生之真性情的外露。再如“春雨,落一地水花,能够雕琢出万紫千红;春雨,落一地湿滑,能够打磨出思亲忧郁。”这一细节,让你觉得先生是多么的悉心敏感,又是多么的多愁善感,多像一位深沉而又多情的诗人啊!你再看,“汽笛声声,雨夜开车的朋友,天黑路滑,请你系紧安全带,请你握紧方向盘,谨慎驾驶,减速慢行。我为你虔诚祈福,心愿你们一路平安。”多淳朴善良的先生啊!举止言行,温文尔雅,不动声色,却內藏一颗悲悯的心,令人感动。再如“往远处听,我听到了风雨笼柳,碎点桐叶;往近处听,我听到了风雨打窗,瓦沟如泄”,“碎点桐叶”,一个“碎点”,意味全出;“瓦沟如泄”,其中的“泄”字,可能是误写吧,好像应该是“泻”字,让你想起雨天瓦檐雨水如注的景象。

        这些细节描写,处处可见先生之品格,之性情,尤其见出先生之于生活的关心与热爱,也正因为如此,他才会时时伸展出自身的每一个触角去深入体察生活,也才能写出这样感人至深的好文字。

        最后,这种美也表现在结构章法上。作者以春夜听雨的怀古幽思起,并以此为触发点,展开辐射式联想与想像,最后又以古人对春雨之颂之赞收,在绵绵春雨中尽展无限的期望,不但首尾圆合,而且带给人对未来美好的遐想,令人神往。

        总而言之,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先生的《春夜听雨》,犹如天籁的一曲清歌,放纵着诗人的情怀,将文章写得是气象清新,意蕴深厚,真正做到了情景交融,堪称美文。它除了有精神的见解、优美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是一篇很好的散文。品读此文,你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培养高尚的思想情操,还可以从中学习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真是受益多多。

        先生的散文很优秀,眉心不敢说欣赏,在这里也只是忝试品读,说说自己的阅读感受和先生文字带给我的审美与快感,与大家共同学习与交流;如有不到之处,还请先生与各位海涵。







2#
发表于 2015-4-2 06:04 | 只看该作者
春夜听雨        高迎春

  春夜听雨,浸染着悠悠古韵,从陆游《临安春雨初霁》诗意中抽绎而来。春从梅边行,风从月边来,雨从云中落。今年春雨又至,濛濛淋湿鲁北,千柯习习润,万叶欣欣绿。循着春雨款款行走的足迹,粉嫩杏花出墙,殷红桃花灼春,淡月梨花赛雪。捧一捧湿漉漉的落花,花瓣上似有春雨丝丝柔情,终于明白,为什么人将吹面不寒的春风,呼作“杨柳风”;为什么人将沾衣欲湿的春雨,呼作“杏花雨”。

  春夜听雨,需要平息静气,唯有这样,听觉才会插上飞翔的翅膀。微雨入夜,静听天籁,心境是一方波澜不起的湖面,即便下的是牛毛细雨,也会使湖面叠生涟漪。细雨绵绵,我就是那金丝嫩柳,芽含珍珠;细雨霏霏,我就是那萧萧翠竹,竹叶滴泪;细雨默默,我就是那青皮梧桐,高挂水晶;细雨淋淋,我就是那塔形雪松,针串项链。我知晓,有了这一夜春雨润如酥,明朝注定是翠幄张天,柔茵藉地。

  春夜听雨,我乐意洞开两扇心窗。可以想象,千万条雨滴,在风中可以织成斜纹布;可以想象,坠落的雨滴,可以在水面打出叠加的圆。民间有一个古老的谜语:千根线,万根线,落到水中看不见。小朋友,你能猜到谜底吗?当一滴雨,飞落上额头,人们会误以为是汗;当一滴雨,在睫毛上打坠,人们会误以为是泪。知否?知否?汗滴与水滴不同,因为汗水是咸的;知否?知否?泪滴与水滴不同,因为泪水是苦的。

  春夜听雨,与其说考验的是听力,倒不如说是心灵的眺望。心音,耳音,是两个魔方,可以旋转出单调的情节,可以旋转出多彩的遐想。当玉兰花开,我知道树上有白色的信鸽,有紫色的信鸽;我期盼紫色的信鸽,能为我衔来紫色的丁香花,紫色的苦楝花,紫色的泡桐花,紫色的藤萝花,远观紫气东来;我期盼白色的信鸽,能为我衔来白色的碧桃花,白色的茉莉花,白色的蔷薇花,白色的瑞香花,近视白玉无瑕。

  春夜听雨,听到的不仅仅是雨声。轻拍翅膀,巢归双燕。我晓得,紫燕又在守宅门;槽料悉索,牛腮倒嚼。我晓得,耕牛又在蓄精锐。双猫登瓦,声嘶力竭。我晓得,咪咪又到叫春时。春雨,落一地水花,能够雕琢出万紫千红;春雨,落一地湿滑,能够打磨出思亲忧郁。汽笛声声,雨夜开车的朋友,天黑路滑,请你系紧安全带,请你握紧方向盘,谨慎驾驶,减速慢行。我为你虔诚祈福,心愿你们一路平安。

  春夜听雨。往远处听,我听到了风雨笼柳,碎点桐叶;往近处听,我听到了风雨打窗,瓦沟如泄。春夜听雨。往远处听,我听到了杜甫称赞:“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往近处听,我听到解缙笑谈:“春雨贵如油,下得满街流”。曾记得,画家沈周,撰写《听蕉记》,蕉静雨动,声声入耳。也因此知晓,竟然有人特意种蕉司雨,美其名曰“听焦”,亦为趣事一桩。

  春夜听雨,希望雨润万物,蓬勃生发;春夜听雨,希望汇泉百脉,荡涤污垢;春夜听雨,希望洗净尘埃,乾坤晴朗;春夜听雨,希望冲刷烦恼,耳清目明。春夜听雨,希望拥有豁达,一念慈祥,寸心洁白,感知天机。春夜听雨,深知春雨难得,但肯用青榆小钱,买得春雨细细密密;黄了柳丝,嫩了竹笋,青了茅穗;但肯用碧苔古钱,买得春雨潇潇洒洒,绿了百草,红了春花,旺了庄稼。


通联:山东省宁津县开瑞社区二号楼三单元101  高迎春   邮编:253400









3#
发表于 2015-4-2 06:06 | 只看该作者
春夜听雨


4#
发表于 2015-4-2 06:13 | 只看该作者
泄和泻的用法区别:
泄 xiè
(形声。从水,世声。本义:泄水。在江西)
假借为“歇”。发泄;发散 / 运物之泄也。——《庄子·山木》。司马注:“发也。” / 穷岫泄云。——左思《魏都赋》。注:“犹出也。” / 宗气泄也。——《素问·平人气象论》。注:“谓发泄也。” / 精泄于目。——《淮南子·本经》 / 惠此中国,俾民忧泄。——《诗·大雅·民劳》 / 蓄泄数千载。——李白《历阳壮士勤将军名思齐歌》
又如:泄宣(宣泄,宣露);泄冤(表白或洗雪冤屈);泄写(宣泄,倾吐。写,同“泻”)
排出 / 振河海而不泄。——《礼记·中庸》 / 泻出于两峰之间。——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又如:泄洪;泄水道;泄水坝;泄水闸
腹泻 / 金郁泄之。——《素问·六元正经大论》。注:“谓渗泄也。”
又如:泄溺(大小便);泄下(水泻,腹泻);泄利(泄痢。水泻;痢疾。利,通“痢”);泄注(腹泻);泄药(泄剂。泻药)
泄漏;泄露 / 言若泄臣不获死。——《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 阴重不泄。——《史记·万石张叔传》
又如:泄了陶(露了底);泄口(谓言语泄露);泄风(泄漏消息)
物体由孔穴或缝中滴下、透出或掉出 / 落泪便如泻。——《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又如:泄涕(犹流泪)
混杂。如:泄用(混合);泄横(纷杂飞散)
通“殜”。狎侮;轻慢 / 武王不泄迩,不忘远。——《孟子·离娄下》 / 憍泄者,人之殃也。——《荀子·荣辱》
又如:泄慢(轻慢);泄渎(轻慢,亵渎)

泻 xiè
倾泻 / 泻,倾也。——《玉篇》 / 以浍写(泻)水。——《周礼·地官·稻人》 / 急雨如河泻瓦沟,空堂卧对一灯幽。——宋·陆游《雨夜》
又如:泻泪(形容泪流如注);泻溜(泻下小股水流);泻月(形容泉水如月光倾洒);泻润(谓雨水倾泻滋润。比喻帝王下施恩泽)
倾注;倾倒 / 吟诗欲泻百重愁。——《水浒全传》
又如:泻注(倾注);泻盆(大雨倾盆);泻辩(滔滔不绝地辩论);泻囊(倾囊,谓拿出所有的钱)
排泄 / 泻,吐泻。——《广韵》
又如:泻邪(中医谓以药物泄去致病的因素);泻痢(下痢);泻证(下泻的症候);泻火(中医为清泻邪火实热的一种治法);上吐下泻
消散 / …,以适筋骨肉血脉,以泻气。——《史记》
5#
发表于 2015-4-2 06:21 | 只看该作者
这个清晨,鲁北正在下春雨;听着雨声,读完你给我的小文《春夜听雨》写的评论,感觉真是洋洋洒洒,评出了我构思时的想法,应该用精妙来形容。
6#
发表于 2015-4-2 06:28 | 只看该作者
泄和泻的用法,查了一下,恰好网上有资料,就转帖了过来。谢谢眉心读得仔细!
7#
 楼主| 发表于 2015-4-2 10:33 | 只看该作者
高迎春 发表于 2015-4-2 06:04
春夜听雨        高迎春

  春夜听雨,浸染着悠悠古韵,从陆游《临安春雨初霁》诗意中抽绎而来。春从梅 ...

感谢老师附文!但愿眉心的拙笔没给先生的文字抹黑。
8#
 楼主| 发表于 2015-4-2 10:35 | 只看该作者
高迎春 发表于 2015-4-2 06:13
泄和泻的用法区别:
泄 xiè
(形声。从水,世声。本义:泄水。在江西)

先生治学可谓严谨,眉心向您学习!
9#
 楼主| 发表于 2015-4-2 10:42 | 只看该作者
高迎春 发表于 2015-4-2 06:21
这个清晨,鲁北正在下春雨;听着雨声,读完你给我的小文《春夜听雨》写的评论,感觉真是洋洋洒洒,评出了我 ...

      如能写得合先生之意,那则是眉心之幸。感谢老师谬赞!我相信这是对我一份热情的鼓励,非常感谢!遥祝先生一切安好!
10#
 楼主| 发表于 2015-4-2 10:43 | 只看该作者
高迎春 发表于 2015-4-2 06:28
泄和泻的用法,查了一下,恰好网上有资料,就转帖了过来。谢谢眉心读得仔细!

先生做事严谨,眉心学习了!
11#
 楼主| 发表于 2015-4-2 10:44 | 只看该作者

先生,这是您拍的吗?很有情境的。
12#
发表于 2015-4-2 11:15 | 只看该作者
一篇极好的品读交流。
13#
发表于 2015-4-2 12:13 | 只看该作者
五出眉心 发表于 2015-4-2 10:44
先生,这是您拍的吗?很有情境的。

是我转帖的,当时在帖子的下方。
14#
 楼主| 发表于 2015-4-2 14:04 | 只看该作者
梁星钧 发表于 2015-4-2 11:15
一篇极好的品读交流。

感谢老师认同与鼓励!眉心会更加努力。问好!
15#
 楼主| 发表于 2015-4-2 14:05 | 只看该作者
高迎春 发表于 2015-4-2 12:13
是我转帖的,当时在帖子的下方。

看到。这帖子很符合情境。如果插到你的文中做配图,也许更合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4 08:29 , Processed in 0.077135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