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319|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妙笔生花写春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4-26 15: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高迎春 于 2015-4-27 19:10 编辑

妙笔生花写春秋——读高迎春先生散文集《天香醉染牡丹春》有感        刘玉清

  春日暖阳照窗前,难得浮生半日闲。在这样一个舒爽惬意的日子里,享受着暖暖的太阳映照,泡茶一杯,捧书一卷,品茶之香,感书中味,实在是人世间美事一桩。

  一本散发着淡淡墨香的散文集《天香醉染牡丹春》,一页又一页为我翻动起细碎的春日时光。本书作者高迎春先生,既是一位内退的机关干部,也是一位资深的文字耕耘者。此书是他继《剪一缕阳光悄悄珍藏》和《撑把雨伞去观景》之后的第三本文集。

  游走在高老师的文字之中,既可以领略到他辞赋作品中所呈现的豪迈和大气,以及辞章文句的酣畅淋漓,也可以享受到他怀旧作品里的真诚与唯美,序言随笔的感悟与所得。

  高老师笔下的“碧树金花”一辑,几乎都是我们平日里司空见惯了的各种花草、植物,乡村里的榆树、田野沟渠里的艾草,池塘里的荷,公园里的菊等,通过他细心的观察,经了他的心灵过滤,竟也迁手巧得,妙笔成文。读来既让人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同时也给人一种美好的精神享受。

  且看田野里那些不起眼的老榆树吧,在我们平常人的眼中,如果把它比喻成人,那也是上不了台面的那种。但是,高老师眼里的榆树却是别有一番情趣。他在《春来榆树生绿钱》中这样写道:“自从雪梅开春,站在广袤原野上的榆树,就期待着春风化柔,期待着脱掉冬日素装。别看榆树伫立不动,其实它年年都在穿越四季,迈过二十四节气台阶,遥对着蓝天梳妆,悄悄改变着容颜。原本柔弱的躯体,就逐渐退去稚气,渐渐站直胸膛,长成伟岸的栋梁。别看榆树无言,其实它也有自己的乐趣。当清风为它梳头;当雨水为它洗澡;当喜鹊为它唱歌;当雪淞为它梳妆,它都会高兴地鞠躬致谢。当它看到小花狗衔着自己的尾巴,心急火燎地转圈;当它看到公鸡为夺妻妾,伸脖炸毛互啄的头破血流;当它看到求爱的猫儿,变声失调地叫春;当它看到赤足的汉子,被荆棘扎得呲牙咧嘴,榆树都会笑得柔枝乱颤。”

  这些清新而活泼的文字,仿佛掺和了窗外明媚的阳光,让我读得格外惬意。此时此刻,透过字里行间,我仿佛看到一位花甲老人,在微风意和的天气里,悠闲自得地漫步在广袤的原野上,春风拂动他的华发,阳光暖着他的身体,低头看细雨润土,嫩草含珠,抬头赏榆枝轻摇,榆钱新生。心中对生活的感悟与热爱化作美好的文字,自然而然地从其笔端缓缓流出。

  高老师笔下的榆树何尝不是他自己呢?走过三十而立,四十不惑,越过五十知天命的生命季节,生活的路走了那么远,“远到看不到母亲的背影”,六十花甲,两鬓斑白,依然用手中的笔坦诚地记录着生命的行程。那份对世事的淡然与洒脱、豁达与开朗,物我相忘的人生境界统统折射在娴熟的文字之中:又是暖春临阡陌,又是榆生绿钱时,满野站立的榆树,干坚根固,枝躯绵柔,榆钱甘美。我宁愿相信这些朴实的描述正是高老师自身的写照。

  在“雁过留声”的回忆里,有一篇饱含浓浓深情的文字《想你在四季》,这也是书中唯一一篇描写美好情感的文章。整篇文章用了散文诗般清澈透明的语言,把一段情深意长的感情表达得真是酣畅淋漓、纤毫毕现,其文中写道:“车将你运走,也将我的心载走,空留下一枝日月。三月里,杏花粉,梨花白,桃花红。想南方,离太阳最近。是否,是否,一村烟雨,满城飞花,风吹柳絮香做球?是否,是否,粉雪、白雪、红雪,早已铺陈去时径?别后心难舍,心算子,情罗盘,一曲桃花落,万点柳丝雪。”柔情似水的文字中,其蕴含的情之深之切,爱之真之美,很是让人情思缱绻,动心动容。

  我连读两遍,即已陶醉于高老师曼妙的文笔对意境的描写,更感动于尘世中如此美丽动人的感情。“我的心,忽然间,大雪纷飞,天地混沌,冰冷刺骨。冷静之后,唯有祝福,我赶紧调整心态,将一杯爱的苦酒,泼进晶莹的雪中,换上一杯,纯洁的友情之水,或许,不会再让四季充满期待,或许,不会再让四季挂满相思;但愿依然是兄妹,想你在四季,让亲情胜过爱情。”在文章的最后,高老师用精美绝妙的文笔,让这段美好的感情得到更深层次的升华。让人感叹让人敬佩,只为红尘之中这超凡脱俗的爱。

  序言、随笔一辑,是高老师为文友和同事的作品而写。他在赏读和分享朋友作品的同时,也融入了自己多年来对文学创作的许多真诚思索和感悟。《平平淡淡才是真》一文,是他读文友桑金航的散文之后所做。“文学与人的质地有关,而散文更接近人的本色。一个会用思想写作的人,必然会关注生活,关注人的精神家园,显示着对人对生活的智慧参悟。”这些富含理性和思想的文字,既是对文友作品的认可,同时更是高老师多年创作的深刻体会。“散文写作,往往是融叙述、描写、议论于一体,综合表达或情在言表,或情在言内,或情在言外,融情于理,情景交融,创造出令读者身临其境的意境。”我相信每一个作文写字的人,在读到这些文字的时候都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心灵共鸣。说实话,我对这些感想、感悟是一种庆幸的心理,庆幸这些文字给了我前所未有的创作启示。

  《相知诗语共芬芳》是高老师为青年才俊高骏森的诗集而作。“共芬芳”一词,道出了文字爱好者之间因心有灵犀一点通而产生的愉悦之情。这样一个诗意满满的题目,不仅仅是高老师自己灵感的迸发和捕捉,更是他多年来文学知识的不断积累和文字经久历练的结果。从高老师细致的文笔之中,我们欣赏到《相知集》中清雅简洁、余韵悠悠的美好诗韵,领略到“平中见奇,逸趣横生”,“如临画景,妙不可言”的美好诗境。高老师的评无疑又是为这样好的作品锦上添花。

  洋洋洒洒的一卷文集,犹如一个芬芳四溢,生机盎然的大花园,这里有绿草青青,有百花争奇;有小桥流水,有楼榭亭台。移步换景处处景,一景一物皆含情。当你徜徉留恋其中时,你能感受到花园主人无处不在的精心设计和精彩描绘,更能感受到春华秋实里面所蕴含的勃勃生机。情到深处无言辞,落于笔端即华章,我们有理由相信高老师精彩纷呈的文学大花园,会在他未来的辛勤耕耘中更加绚烂美丽。

2#
发表于 2015-4-26 16:39 | 只看该作者
阅读我的散文集,并在百忙之中写出评论文章,令我感动!写散文的人,都想越写越好,读者的评论,也是指导作者改进自己作品的一个参照。深表谢谢!
3#
 楼主| 发表于 2015-4-26 20:35 | 只看该作者
笔力有限,第一次写这样的文字,写完之后,让老范同志帮忙修改,纠正,不周欠缺之处请高老师多多包涵。
4#
 楼主| 发表于 2015-4-26 21: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刘玉清 于 2015-4-26 21:42 编辑

希望得到各位老师的批评。
5#
发表于 2015-4-26 21:40 | 只看该作者
第一次写书评,由点到面,由表及里,评出了高老师文集的主要特点,给人以启发,以感悟。我以为,应该是很成功的一篇。
6#
发表于 2015-4-26 22:55 | 只看该作者
用心阅读一本文集,用爱来抒发心中对文集的感悟,文笔自然流露,真情可鉴,很能打动人,亦能感动人。
    久不见,问好刘老师。文中提到我,我不是才俊啊,这两个字我不敢接受啊,给我的赞太高了。呵呵。
7#
发表于 2015-4-27 10:35 | 只看该作者
这篇颇富激情,结合不错:既有自己的阅读感受感悟,也有对象的人文特点的对比参照。
8#
 楼主| 发表于 2015-4-27 17:46 | 只看该作者
范廷伟 发表于 2015-4-26 21:40
第一次写书评,由点到面,由表及里,评出了高老师文集的主要特点,给人以启发,以感悟。我以为,应该是很成 ...

谢谢你的修改,问好,
9#
 楼主| 发表于 2015-4-27 17:47 | 只看该作者
梁星钧 发表于 2015-4-27 10:35
这篇颇富激情,结合不错:既有自己的阅读感受感悟,也有对象的人文特点的对比参照。

问好梁老师,请多指正,
10#
发表于 2015-4-27 18:58 | 只看该作者
刘玉清 发表于 2015-4-26 20:35
笔力有限,第一次写这样的文字,写完之后,让老范同志帮忙修改,纠正,不周欠缺之处请高老师多多包涵。

有了第一次,你以后可以常来评论版发文章了。
11#
发表于 2015-4-27 18:58 | 只看该作者
刘玉清 发表于 2015-4-26 21:38
希望得到各位老师的批评。

你写的很好!
12#
 楼主| 发表于 2015-4-27 19:14 | 只看该作者
高骏森 发表于 2015-4-26 22:55
用心阅读一本文集,用爱来抒发心中对文集的感悟,文笔自然流露,真情可鉴,很能打动人,亦能感动人。
     ...

你写的诗确实很好,很值得学习,也让我佩服,问好,骏森
13#
 楼主| 发表于 2015-4-27 19:1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高老师的肯定,
14#
发表于 2015-4-28 17:34 | 只看该作者
刘玉清 发表于 2015-4-27 19:16
谢谢高老师的肯定,

世上无难事,只有肯登攀。写作一旦有突破,就会登上新的高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7 10:55 , Processed in 0.055386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