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梁星钧 于 2015-5-14 10:21 编辑
诗意羽毛的飞舞
——读田军诗集《宿命的伤感》
李姐约我到她办公室,取出田军的诗集《宿命的伤感》赠予我,并介绍说是宜阳县盐镇诗人,让我刮目相看。以前听人提到过田军,但都忙碌于工作,他也很少参加县内文联或作协等一些文艺界的活动,一直没有谋面,在县城内文学圈子里也没有田军的身影和消息,对他也知道甚少。当看到他厚厚的诗集,让我震撼,能出一本诗集的人,没有十年八年的勤奋与努力,修身与磨炼是不可能的。
回来后我就投入到诗集中,从头一页页仔细的阅读,本人拙笨,读了三分之一如在云里雾里,理不出一点思绪来。只好先看最后面的后记和诗评,再慢慢接着看,味道慢慢出来了,自认为很美的章节就把本页叠着,闲暇时再回来品味品味,拿着笔和稿纸随情的写一些读后的心得体会,愿与大家共勉。
田军诗歌用口语化的叙述,闲散飘逸,就像羽毛一样轻轻飘飘的,中心和抒情都没有刻意的表达与彰显。这也看出了他诗歌的功底和语言驾驶的娴熟,更是彰显出诗歌的平民化和自我思索的独立性,不为邀功请赏,不为颂德点赞。
从他诗歌中,读出一个诗人内心积压着无限的迷茫或纠结,迸发出他诗歌语言的离奇与诡异。文字的张力,只有醉情时,才能波光陆离,跌宕起伏,看是毫不粘连的文字,有一根无形的绳索,牵引着那颗心的跃动。语言的美妙和文字组合的完美搭配,初看杂乱无章,涣散不羁,但内在的连贯性是微妙的,在一幅幅白描中,成就了诗人诗意的表达和发泄。像乌云滚滚地天空被一道闪电划破,风雨淋淋畅畅不管不顾肆无忌惮,是毁灭!是颠覆!那不是诗人的事,诗人只是为了积郁心头和灵魂的情感发泄、深情呐喊……有没有听众与他无关。如《痛》:“痛是一个字,被孤独高高举起/轻轻的没有重量//痛是一个字,被夜和白昼隐藏/小小的没有重量//当我背负一段时间的痛/我自己没有了重量//没有重量的人,没有了思想/没有思想的人,没有了方向”。这首诗歌是对现实生活的呐喊或批判,对现实社会的无耐和担忧。物质的丰富,人心的浮躁,道德的流失,一幅幅荧屏丑态在拷打着人们的灵魂,越来越多自我修养的缺失和人性的颠覆暴露出社会荒唐。特别是最后一句“没有思想的人,没有了方向”像是自言自语,像是诘问,更像是对全社会的呐喊。
从岁月深处觉醒和生活细节中发现,是一个诗人的敏锐和良知。诗人对生活的过高给予,往往是世人所不能理解的,从而行成了两股逆行的力量,在拷打着彼此的灵魂,诗人过高的自我灵魂求渎,隐喻中的呐喊,给世俗一种错觉的孤傲,更加深了诗人不被人们所理解,人们常常用异样的目光,来审视诗人,用讽刺与讥笑来填补自身灵魂的缺位。诗人只好寄托于文字的空灵和疼痛中,看是无病呻吟,看是孤傲不群,其实有谁能读懂诗人内心!从而被标签为生活中的另类。如《文明》:“脱掉衣服和穿上衣服/走在土路和乘坐地铁//一些语言戴上面具/一些语言干脆流失”精短的四句诗,寓意深刻。文明是精神层面的是全社会的,隐喻了一些生活处事的文本或案牍,人与人、事与事为了取悦而尽说好的,而一些真实的或者现实的不敢说,这是对现实的批判。诗人委婉的借用了“戴上面具和干脆流失”,这是伪文明,这是弄虚作假。
一首诗像一盏烛光,像一朵春花,像一缕炊烟,像一盘素月都能照亮或引领着人们获得美好。他的诗歌充满奇幻的语言、独特的视角,用词措字中,一个个臆想紧随诗人的睿智不断开阔或空灵,在煽情、在激越、在迷茫、在跌荡中记录着生活的点滴,抒怀着岁月的感悟,案牍的劳累中挤压着生活的小我。如《悟道》:“打开夜色和关闭全部光亮/在发霉和安静的床上……放下六根之脉/放下油腻和血性/光亮停在你的体内/像一条透亮的河水缓缓流过”。读这样的诗,像月光的手指在撩拨心中的琴弦,有柔柔的风,细细的雨,若远若近,舒舒缓缓一点点浆洗着烦杂的灵魂。这样的诗歌还有很多如《想象》、《小指》、《自斟自饮》等等。
田军用羽毛做为笔名,可能倾注了他想要的轻盈、逍遥、自由自在、干净与空灵。而从他的诗歌中读到了更多的失意无耐,无能为力的疼痛与呐喊,他的目光是敏锐的,思想是活跃的,情感是深厚的。他有诗人的敏锐和睿智,他有诗人的良心和先知,但是他一己之力激越的呼叫和呐喊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人微言轻,只有借诗歌做为载体,来启迪人们,呼唤灵魂的觉醒。更希望看到羽毛在世俗间,在文字中,无拘无束,心无杂念,放荡不羁的诗人秉性,让他在诗歌的天地间诗意飞舞,在日子里一首首涂画逍遥自在空灵飘逸的诗歌来,醉美着和谐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