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021|回复: 3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何不采菊东篱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6-18 09: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木门长子 于 2016-8-18 07:24 编辑 <br /><br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元)马致远
  
  那一天,马致远走得有些累了。
  
  漂泊,终于让这个多才的元曲作家明白了什么是失意,什么是不堪。他疲惫地走在清冷的古道上,手里牵着的瘦马显出无精打采的样子。穿在他身上的灰色长袍原本整洁清雅,现在也变得皱皱巴巴的。马致远抬眼望望天空,天空是一片碧蓝,西斜的太阳冷冷地照着,让这个秋天更多了一份凉意。
  
  就要进入深秋了,马致远决定快快回家,回到那个日思夜想的地方,那里有他的孩子,有他爱着的女人,也有日日思他念他眷顾他的老娘。想到老娘,马致远的心头猛地一颤,他仿佛听到有苍老的声音从远方传来,也仿佛看到老娘站在树下千叮咛万嘱咐的样子。那时,他尚年轻,意气风发,满怀斗志。那时,他为自己的才学骄傲,也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官府的重用。
  
  但是,世事如流逝的风。他终不是官者眼里最终的精彩,更不是大元朝需要的国之栋梁。于是,他开始流浪各地,写下元曲无数。他吟唱世事人生,将自己大半生的光景消磨在悲喜交加的粉墨之间。他偶尔也上台,用苍凉的歌喉唱着自己写下的戏曲,用激情的热泪述说汉人失国的悲痛。
  
  那出《汉宫秋》是他的代表作,也是他用独特的手法借戏剧形式表达出来的复杂人生。有时候,他觉得自己就是那个无能为力的汉元帝,既救不了祖国,也救不了自己爱着的女人。所以,他总会在王昭君挥剑自刎的一刻落下清泪,让滞留在生命中的叹息,成为一抹不去的暗影。
  
  许多年后,马致远被世人尊称为“曲状元”。元末明初杂剧家贾仲明也曾在诗中称赞他是“姓名香贯满梨园”。马致远走过的地方就是产生他思想的地方,也是诞生优秀杂剧、元曲的地方。但思乡永远是他心头一缕不散的风,在时时刻刻间萦绕。
  
  现在,古道上那棵苍老的柳树印入了他的眼帘,如一个不朽的标志。树身上缠绕的萎藤让他想到人世的不堪。黑色的乌鸦在头顶飞来飞去。那是他厌恶的鸟类,也是他力求摆脱的世之喧嚣。他只想对那些聒噪的鸟们说,滚,滚去远处吧,别再来打扰了我的清静!但乌鸦们又怎会顾及他的心情呢,它们依旧呱呱地叫着,仿佛瘦弱的马蹄上褪不净的灰尘……
  
  夕阳挂在天边,云朵在夕阳四周无目的地游荡。这样的场景让马致远想起了家门前的小桥。桥上是走动的人群,桥下是潺潺的流水,袅袅升起的烟气在他家的屋顶上飘荡。现在家人在做什么,他们是在田里劳作,还是正为生计发愁。他小小的儿子学业如何了,女儿是不是也到了启蒙的年龄。马致远的心又有些痛了,心痛之余他吟出了这样的句子: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他只觉到心底的某种情绪在沿着血液攀爬,渐渐到达周身,到达身体的每一根毛发。那情绪牵引出他心底的痛,仿佛风无情地扫过地上的黄叶。“回吧,回——”他对自己说,“有什么样的仕途能抵得过思乡的心情,有什么样的光耀可以让恋家的疼感消失?当年陶公归隐南山,不也活得逍遥自在吗?为什么,我总为名利难为了自己。”他决定给自己换个字号了。“‘东篱’这两个字不错”,他说。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想到“东篱”,就由不得想到陶渊明的这首《饮酒》诗,想到了那个站在旷野之中的东晋诗人。他眼望着南山,手里握着几支黄色的野菊花。目光里满是笃定与恬淡。生命如他那般也没什么不好吧,心安身胖,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马致远仿佛看见了黄色菊瓣上泛着的迷人光泽,也仿佛嗅到了远远飘来的药香。他觉得,此一刻,陶公的心情就是他的心情,陶公的淡然在与他的思想融合。他心里忽地有了愉悦,轻声哼起自己创作的那首“南山”之歌——《寿阳曲·远浦帆归》。
  
  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
  
  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好一派惬意的景象,画面疏朗,祥和自然。这正是他心里追求的模样。
  
  “你看过我的戏剧吗?”马致远问身边打着喷嚏的老马,“我的戏剧百姓们可喜欢了,其实,专门为他们写作也是满不错的。”他看了看远方的古道。那条古道宽窄不一、弯弯曲曲,正通往他的家乡。“如果这样走下去,不仅可以到达我的家乡,还能够到达我心灵的归宿地呢!”马致远心里有了悸动,思绪也随着那悸动飞扬起来……古道、西风、瘦马,小桥、流水、人家。短暂的沉吟之后,他写下了这首流传800年之久的小令——《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二十八个字,九种景象,情与景交融,景与情映衬,水乳交融间就成就了一种独特的气韵。多年以后,元代散曲家周德清称赞这首小令为“秋思之祖”。一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将它列为元人小令中的“最佳者”,并评论说它是“纯是天籁,仿佛唐人绝句”“深得唐人绝句妙境”。
  
  “瞧,秋天也是个满不错的季节嘛。”马致远对他的老马说。“漂泊了这么多年,我终于悟懂了陶公《饮酒》诗的文字精髓,这古道上的景象也终于让我明白了人生的真意义。逝者如斯,与其追逐无谓的梦想,不如做好眼前的事情。”马致远摸摸老马的背,心里激起了无限的感慨。夕阳西下,他不想再做断肠人。他得为自己、为家人、为一生爱着的戏曲好好活着……
  
  何不采菊东篱下!天空响起了这样的歌声。这是诗人的意向,也是声声马蹄中诞生的关乎生命的思考吧。
  
  
注:马致远(1250—1324),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他是一位“姓名香贯满梨园”的著名作家,又是“元贞书会”的重要人物,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在元代的文学史上具有极高的声誉。

  
  

2#
发表于 2015-6-18 10: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5:07 编辑 <br /><br />沙发,赏读佳作。读着舒心。问好。

3#
发表于 2015-6-18 10:5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5:07 编辑 <br /><br />马致远的秋思小令感染了很多人,写时意境、写时背景、写时心情,被木门版主淋漓尽致的描绘出来,好!
学习并祝福夏安

4#
发表于 2015-6-18 11: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5:07 编辑 <br /><br />巧妙的构思,舒缓的笔调,构画出了谱天下文人的理想王国。

5#
发表于 2015-6-18 13: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5:07 编辑 <br /><br />马致远的这首天净沙秋思可谓诗词中的经典,木门以形象的细节场景再现这样的人与自然的境遇,逼真地诠释出一个古代词人的人文情怀和思想境界。这样为大家欣赏这首诗词,提供了一种非常入心的镜像。

6#
发表于 2015-6-18 15: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5:07 编辑 <br /><br />以现代的笔法描摹远古诗词者心境与场景,读起来感同身受,对我等怯于古辞文者,是极大的学习鞭策。
木门,看你在太虚版常新的作品,又对春雨作者不辞劳苦的点评,时间都倾给论坛了,姐为你点赞。

7#
发表于 2015-6-18 17: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5:07 编辑 <br /><br />又读木门的文字,飘逸美丽,才气飞扬。学习

8#
发表于 2015-6-19 09: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5:07 编辑 <br /><br />向古人的诗词里开拓出新的意境,比较别致!
欣赏了!

9#
发表于 2015-6-19 12:3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5:07 编辑 <br /><br />一曲小令,愁断人肠,词人的人文情怀和思想境界再次展现。欣赏!

10#
发表于 2015-6-19 14: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5:07 编辑 <br /><br />从诗词入手,细致入微地解说了马致远其人其词,具有一种悠远的文化情怀。

11#
 楼主| 发表于 2015-6-20 21: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5:07 编辑 <br /><br />沙发,赏读佳作。读着舒心。问好。[/quote]
问候刘老师,节好!

12#
 楼主| 发表于 2015-6-20 21:23 | 只看该作者
欣欣向荣 发表于 2015-6-18 10:53
马致远的秋思小令感染了很多人,写时意境、写时背景、写时心情,被木门版主淋漓尽致的描绘出来,好!
学习 ...

向荣解得剔透,谢谢,祝节日快乐!
13#
 楼主| 发表于 2015-6-20 21:24 | 只看该作者
文珺 发表于 2015-6-18 11:27
巧妙的构思,舒缓的笔调,构画出了谱天下文人的理想王国。

问好文珺,祝福端午。
14#
 楼主| 发表于 2015-6-20 21:24 | 只看该作者
房子 发表于 2015-6-18 13:48
马致远的这首天净沙秋思可谓诗词中的经典,木门以形象的细节场景再现这样的人与自然的境遇,逼真地诠释出一 ...

谢房子老师,节日快乐!
15#
 楼主| 发表于 2015-6-20 21:24 | 只看该作者
房子 发表于 2015-6-18 13:48
马致远的这首天净沙秋思可谓诗词中的经典,木门以形象的细节场景再现这样的人与自然的境遇,逼真地诠释出一 ...

谢房子老师,节日快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22 14:49 , Processed in 0.209421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