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644|回复: 3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小山村,铁匠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7-5 14: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4:13 编辑 <br /><br />                                                                     小山村,铁匠铺
  
  一路向北,山愈多而山势愈加陡峭。翻过几座大山,就进入了山区的腹地,进入了一个叫做“岗子”的小镇。从小镇后山爬上去,地势陡然抬升,不再下降,就是所谓的“曼甸”了。这曼甸属于高寒山区,纬度高,地势平坦而开阔,与著名的“坝上”相距不远。
  
  曼甸之上,再无高山。
  
  在曼甸的一个山坳里,坐落着一个几十户人家的村子,在一层层大山的拥抱下,寂静着、安详着。这个名叫“四大家”的村子,是我幼年时曾经居住过的地方。虽然几十年过去了,但儿时的记忆,像一张老照片,褪色了,却还清晰着。
  
  所谓“四大家”,就是这个村子主要由四个大家族组成,分别住在四个大院子里。那时,四个大院子已经名存实亡,只有四个大门楼还矗立着,像修筑在小山村的四个碉堡,依稀可以看到昔日的风采。
  
  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其中一家孟姓家族,据说是从山东孟子故里搬迁过来的。这个村子里的人,祖籍大都在山东。这孟姓家族有一个特点,读书人多,能工巧匠多。现在看来,他们不但继承祖上诗书传家的传统,而且还发扬光大之,掌握了许多生产、生活技能,有了安身立命的本事。
  
  村子中间,有一个很大的院子,那里曾经是村部。村部有一间临街的房子,是村子里的一间铁匠铺。铁匠铺门前,有一个类似双杠的架子,是用来给马、骡子修蹄子、钉马掌,或者给骡马之类的牲畜灌药时使用的。一般来说,铁匠铺有两个人,一个师傅,一个徒弟。师傅自然是孟姓人。
  
  打铁是一个技术活,虽然不需要什么技术职称,但农村的木匠、铁匠、石匠、泥瓦匠等,长期在农村活动,谁的技术好,谁的技术粗糙,一传十十传百,十里八乡的人都会知道,声誉就是金钱。一般而言,木匠、泥瓦匠所用工具简单,材料常常由东家提供,大都游走于乡间巷陌,随遇而安。而铁匠却不能,需要一个固定的场所,需要一个铺面开在比较大的中心村。附近的乡亲们,需要一个简单的农具,或者给马修掌、挂马掌,或者牲畜生了病,都会到这里来。
  
  铁匠铺的生意很红火,铺子里的炉火整天旺着,照亮了铺子里的四壁,也照亮了山村沉寂的日子。我很喜欢站在火炉旁边看徒弟拉着那个大大的风箱,火炉里面的火苗“呼呼”往外冒。不一会,炉里的那块生铁就被烧红了,“呲呲”窜着火星,耀眼的亮。孟师傅一手拿着一把长长的铁钳子,夹起通红的铁块,放在砧子上敲敲打打。刚刚还是一块没有模样的废铁,不一会儿就变的有模有样了。看看差不多了,孟师傅就夹起来扔进水池里,“刺啦”一声,腾起一阵青烟,通红的铁瞬间就变成铁青色,更加坚硬了。经过冶炼、淬火,原本废铁一块,被加工成为精美的农具,耕耘着北方的土地,或者收割着成熟的麦子,成了农民手里结实耐用的工具。山村里这个小小的铁匠铺,铁匠铺里的师徒二人,也成了十里八乡不可或缺的人物。
  
  最让人难忘是铁匠铺里传出的叮叮当当的击打声。无论在村子里哪个角落,都会听见从铁匠铺里传出的声音。在这样一个安卧在山坳里的小山村,一只鸟儿飞过,都可以听见翅膀扇动风的声音,更何况铁锤击打铁块的声响呢?那是村子里最具质感的声音,最为悦耳的音乐。
  
  那是山村里最具韵律感的击打声。师傅一手拿着长长的钳子,一手拿着一把小铁锤。徒弟双手抡着一个大铁锤。红红的铁块放在铁砧子上,师傅的小铁锤轻轻落下,徒弟双手抡圆了,扯起一道风,狠狠砸下去。师傅的锤子很小,落下很轻,发出的声音却很响亮;徒弟的锤子大,砸下很沉,发出的声音却沉闷。师傅的小锤在前面领,徒弟的大锤在后面跟,叮叮当当,叮叮当当。铁块的颜色越来越暗,由厚变薄,渐渐有了模样。大锤小锤的声音也越来越紧密,越来越清脆,叮当叮当,叮叮当当……
  
  就这样,师徒两个人,在一间简陋的屋子里,用重金属演奏着乡村里最为本质的,却是最悦耳的乡村打击乐。那种轻轻重重、疾疾徐徐,或沉闷、或清脆、或短促、或悠长的敲击声,传出很远很远,敲击着山村行走的旋律。“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固然很美,那是艺术化了的声音,是手指与金属的弹拨,却显得过于轻巧,过于精致了。完全没有这种重金属的底蕴,这种金属与金属撞击发出的凝重的声音。只有这样凝重的金属声音响在心里,村里那些行走的脚步才会踏实有力,村子里的日日夜夜,才会那样节奏明快、黑白分明。
  
  孟师傅还粗通兽医,经常会看见有人把牲畜牵来,用绳子捆在门前那个架子上。孟师傅端来一个盆,里面盛满了调好的草药,一手掰开牲口的嘴巴,一手用一个牛角做成的器皿,灌满一牛角草药,然后灌进牲口的嘴里。在牲口的挣扎下,一盆草药不一会儿就灌进去了。他拍拍牲口的肚子,观察一会儿,说:“好了。”过不来几天,那牲口就会出现在公路上,或者山野里。因为读书识字,又有许多能工巧匠,孟姓一家人,在村子里很受人尊敬,日子过得也相对滋润一些。
  
  现在,那门房还在,门前那个类似双杠的架子也在。可是屋子里却是清锅冷灶,没有通红的炉火照亮简陋的四壁,没有金属撞击的响声,自然没有进进出出的人。房顶塌陷了一角,露出一个很大的窟窿。阳光照射进来,落在那些布满灰尘的工具上,显得落寞、冰冷。这些曾经发出悦耳声音的工具,被冷落了、闲置了,成了过往岁月的道具,成了人们追忆往昔岁月的一部分。
  
  再也听不到那种铮然有韵的击打声了。
  
  那对师徒不知现在何处,是在红尘烟火里仍然用手中的铁锤敲打着坚硬的岁月,还是像屋子里那些曾经火红的工具一样,成了岁月的一部分,成了人们追忆往昔的道具呢?
  
  隔了了很多年,当我再次来到这个小山村的时候,这个坐落在山坳里村子,并没有像山外一样,变得极具现代化。依山而建的村子不见扩大,反而显得颓败。四个高大的门楼,只剩下一个,有些突兀地站着,带着许多凄凉、孤独的意味。没有了铁匠铺里传出叮叮当当的击打声,村子显得愈加寂静、冷漠了。据村子里人讲,孟姓人家早已经搬离了村子,散布在附近大大小小的城市里,很少见人回来。其他人家也有不少搬离村子,再不回来。
  
  “四大家”,只是徒有其名了。
  
  

2#
发表于 2015-7-5 18: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4:13 编辑 <br /><br />再也听不到那种铮然有韵的击打声,这是令人非常遗憾的事情,好在这篇详细描述打铁情景的文字,让人重温那些遥远的记忆。

3#
发表于 2015-7-5 19: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4:13 编辑 <br /><br />风中的一声叹息,就能让时光倒回几十年。有一些记忆,有一些难忘,最终都成了加快。即使再走过去,已是面目全非,只有那颗心,还在留恋之中。问好孙老师,走过时光和曾经的自己相遇!!

4#
发表于 2015-7-5 21: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4:13 编辑 <br /><br />物是人非,回响于耳边的依然是铁匠铺里传出的最厚实的声音。问好版主!

5#
发表于 2015-7-5 22: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4:13 编辑 <br /><br />细腻的叙述,勾起了久远的记忆~~红红的炉火,汗流浃背的师傅,~~~~学习!

6#
发表于 2015-7-6 08: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4:13 编辑 <br /><br />全息性的背景之中,具象人物成了高光点,让人感念多多。总有些声音值得倾听,总有些事情值得回忆,此文便是一个佐证。问好。

7#
发表于 2015-7-6 09:0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4:13 编辑 <br /><br />大气宽阔,疏而不漏。

8#
 楼主| 发表于 2015-7-6 09: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4:13 编辑 <br /><br />再也听不到那种铮然有韵的击打声,这是令人非常遗憾的事情,好在这篇详细描述打铁情景的文字,让人重温那些 ...[/quote]
谢谢来访,谢谢。

9#
 楼主| 发表于 2015-7-6 09: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4:13 编辑 <br /><br />风中的一声叹息,就能让时光倒回几十年。有一些记忆,有一些难忘,最终都成了加快。即使再走过去,已是面目 ...[/quote]
问好文珺,谢谢。

10#
 楼主| 发表于 2015-7-6 09: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4:13 编辑 <br /><br />物是人非,回响于耳边的依然是铁匠铺里传出的最厚实的声音。问好版主![/quote]
谢谢朋友,感谢来访。

11#
 楼主| 发表于 2015-7-6 09: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4:13 编辑 <br /><br />细腻的叙述,勾起了久远的记忆~~红红的炉火,汗流浃背的师傅,~~~~学习![/quote]
问好雪莲,感谢来访。

12#
 楼主| 发表于 2015-7-6 09:47 | 只看该作者
敬一兵 发表于 2015-7-6 08:26
全息性的背景之中,具象人物成了高光点,让人感念多多。总有些声音值得倾听,总有些事情值得回忆,此文便是 ...

感谢静版热情点评,谢谢。
13#
 楼主| 发表于 2015-7-6 09:47 | 只看该作者
yangyizhuo 发表于 2015-7-6 09:08
大气宽阔,疏而不漏。

谢谢朋友。
14#
发表于 2015-7-6 13:59 | 只看该作者
时代在变迁,一个村子也在这样的变迁中,出现它的兴衰。对一个村庄的描述,视野宽泛,典型事例,准确地描述出以“铁匠铺”作为聚焦点的,时代内涵与印记。
15#
发表于 2015-7-6 14:30 | 只看该作者
从前,我们这里也有铁匠,叮叮当当,就把那些农具渗好了,锋利如初,而今谁还干这个,只能是一个回忆罢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1 00:53 , Processed in 0.054260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