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715|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您是俺亲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7-7 07: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
        一九三八年的四月,沂蒙山区,桃红柳绿,空气中滋生着土地润湿的味道和草种子发芽的清香。

  二十八岁的沂妹鸡叫头遍就早早起床,一个人推着一盘磨,磨烙煎饼的糊子。转两圈三圈,就得用盛饭的铝勺往磨眼里添泡好的粮食。泡好的粮食无非是掰好的一小块一小块的地瓜干,还有红红的高粱米子。有时也会是玉米粒,家里收成好的年份,没准还能添上一把两把麦粒。

  有麦粒的煎饼烙出来,那叫一个香!尤其是孩子们,不就着咸菜啥的,也能吃好几个煎饼,然后腆着圆鼓鼓的小肚皮,满大街的出去疯玩疯跑,欢笑不停。

  今年的收成不好,沂妹边推一把磨,边叹了口气。

  西卧房里,两个瘦的皮包骨头的孩子睡得正香。大的叫妮子,五岁。小的叫生子,一岁。

  睡在东卧室的是上了年纪的公公婆婆。公公身体不好,六十出头的人,就得了痴呆症。婆婆倒精明,可自从去年大儿子牺牲在抗日的战场上之后,老人家悲痛欲绝,本来眼睛就不太好,现在几乎失明了。

  今年一过年,由于战事吃紧。二儿子也就是沂妹的丈夫蒙生,也加入了西北军,到台儿庄一带阻击日寇去了。

  天快亮的时候,沂妹的一大盆煎饼糊子磨好了。然后就支起鏊子,随手扯了把麦穰升起火。待鏊子被烧热了,沂妹那双灵巧的手,上下左右攒动着,一面滚圆的鏊子霎时就蒙上一层不薄不厚的煎饼糊子,沂妹再用尺板子将多了的煎饼糊子左刮右刮,重新弄到盛煎饼糊子的盆里。不一会的功夫,一张热腾腾香喷喷的煎饼就从鏊子上做成了成品。沂妹小心翼翼地揭下来,将煎饼放到事先准备好的盖顶上。

  日本鬼子进村的时候,沂妹并不知道。起初只听到一阵狗叫。沂妹没在意,以为是几条狗互相撕咬呢。直至窄窄的石板小巷,有了清晰纷繁的脚步声,有人晃了几下门,小声却急促地喊道:“鬼子来了。”这时沂妹才慌了神,当公婆和一对儿女刚刚被安置在屋后的地瓜窖子里,大门外就传来激烈的撞击声,还伴随着“他妈的,给老子开门”的喊叫。

  鬼子真的来了。沂妹火速跑进锅屋里,在炉膛底下掏了把草木灰,往自个脸上抹了几把。然后就迎着正要撞开的大门走了过去……
        2
        还没等沂妹去抽门闩,大门就被日本鬼子踢开了。闯进来七八个鬼子。为首的一个一字胡,三角眼,三角眼上架着一副晶亮的小眼镜。屁股后面挎着一把军刀。看样子,至少是个小队长。

  身边站着一个胖翻译——中国人,走狗!

  小队长伊里哇啦地冲沂妹一通叫嚣。胖翻译便点头哈腰地俯首聆听。

  然后转头,气焰嚣张地问沂妹:“太君问你话呢,八路的有没有?”

  沂妹故意打岔:“八路?俺们村只有一条通后山的路,哪有什么七路八路的?”

  胖翻译就原封不动地翻译给鬼子小队长听。

  鬼子小队长听罢,脸都气青了。当即上前给我沂妹几个响亮的耳光。

  然后一挥手,叫到:“八嘎!”

  胖翻译也跟着叫道:“给我搜!”

  后面那几个鬼子就饿狼一般冲进去,见什么用刺刀挑什么,卧室的花棉被被挑破了。盛粗粮的瓦罐被摔碎了。院子里的柴火垛被踢到了,满地散落的柴火。

  正当沂妹打算捡拾凌乱的柴火之时,一个肮脏的魔爪伸过来,推推搡搡把她挤兑到西面一间放置农具的低矮阴暗的小屋里。进屋后,那个小队长一脸狞笑,上来就撕沂妹胸口前的衣服……沂妹竭力反抗着,可是无济于事。鬼子小队长迅速地扯开了沂妹前襟的一排钮扣。然后将一双魔爪下移,试图去解沂妹的裤带……枪声就在此刻响起了。听得出是在村子的西南角,起初是一两声,接着是连绵不断的枪声,暴风骤雨般不间断地传来。

  胖翻译一把推开小屋的门,脸色铁青,叫道:“不好了,太君。是八路!”

  鬼子小队长一把拎起自个的裤带,抬脚就往门外跑去……那几个搜索的鬼子也撅着屁股慌不择路地紧跟着往外跑。

  3
        其实并没有八路赶来,临近的村子今天有娶媳妇的。炸响的是一挂挂鞭炮。而疑神疑鬼的鬼子却被这突如其来的假象蒙蔽了,比惊枪的兔子跑得还快,灰溜溜地撤回城里。

  沂妹侥幸躲过一劫。好几天了,心里兀自还跳个不停,对小日本,沂妹的心里又是后怕又是仇恨。

  此后,村里便不太平起来。沉寂多年的山村不时有鬼子的轰炸机低空掠过。有时扔几个炸弹,有时是一通扫射。几次三番之后,白天村民们大多不敢在家,而是躲到山上的防空洞或者歇息在小树林之中,晚上才大着胆子三五成群的结伴回到村里睡觉。村委会作了统一部署,村子四周的高岗上都有荷枪实弹值勤的民兵。一旦有风吹草动,立马敲锣警示全村的百姓撤离,躲到后山上去。

  没出十天,城内的鬼子又气汹汹地卷土重来,这次纠集了五百名名鬼子,二百名伪军。在一个即将黎明的拂晓,杀气腾腾地迫近了村子。

  村民们早起的没有一半,很多人还在睡梦之中,尤其是老人和孩子。

  可是锣声就是危险的信号,就是警示。手无寸铁的老百姓除了抓紧收拾有用的物件,肩扛手拎,或者用独轮车推着,赶着牛羊马驴,牵儿领女,搀扶着老弱病残,一路紧赶慢赶手忙脚乱地往后山转移。

  负责掩护的是村里的民兵连。说是一个连,其实也就三十来个人,基本就是一个排的编制。再说,成立时间不长,还没经过几次训练,枪法不精准不说,连有限的十几条枪里面也大多是打野兔子的“洋炮”来充数。仅有四挺步枪是上级发下来的。使用的几个人还刚刚掌握它的用法。其他没枪的民兵就配上了大刀,还有几杆红缨枪。

  在迫击炮的威力下,民兵连并不敢恋战,边打边退,牵制着鬼子的鼻子,好给转移的百姓留下更多的时间。

  沂妹抱着一岁的生子,领着妮子。公公婆婆开始执意不肯撤的,说死就死,反正这么一大把年纪了。再说小鬼子也榨不出他们什么油水。沂妹说什么也不肯,看邻家的李叔独轮车上只推了一袋粗粮,就招呼李叔推着公公和婆婆。

  李叔对沂妹家素来关照,觉得一个女人家,上有老,下有小的,挺不容易。再说抗战时期,人命关天的事。就果断地推起二老,随着转移的乡亲,迅速撤离。

  4
        鬼子的那三架轰炸机一字排开,在转移的百姓的头顶上呼啸着飞过。每低飞一回,就会有几颗炸弹在地面上开花。炸弹在哪里开花哪里就有被炸死炸伤的村民。

  村民哭喊着,叫骂着。有的断了胳膊,有的炸瘸了腿,有的眼睛被炸瞎了,看不见了……沂妹急匆匆地走着,深一脚浅一脚。不时有炸弹飞落到附近。有几次,差点落到她的头顶身上。沂妹心里惶惶的,什么都来不及多想,只是尽最大可能地往通往后山的方向跑去。

  有好多百姓拼命往前跑,并喊叫着家人亲朋。就在人们一片欢呼,行将进入一片茂密的树木深处之时,鬼子新一轮的轰炸开始了。

  鬼子的三架轰炸机,连续作了几个俯冲,几番扫射之后,几十名无辜的百姓,稻草捆一样地倒伏了下去……沂妹只觉得头部一阵剧痛,紧接着昏死过去。

  5
        沂妹醒来的时候,已经是午后了。她睁开眼,看见防空洞里满是人。他们或坐或立。在小声地谈论着什么,有的唉声叹气,有的却在低声地啜泣。

  她惊惶地瞅了瞅附近,当她的目光终于落到两个孩子脸上时,她放心了,重又躺下去。她注意到自个的头上裹了一层白布。一颗子弹穿过了她的头皮,不是很深,所幸没伤到要害。

  村医告诉她,此后得注意休息。个把月就差不多能恢复。

  个把月?沂妹心里着急:家里有老有小的,不侍弄地能有吃的?不做家务孩子和公婆怎么办?

  当她问及公婆的去向之时,附近的几个年轻的媳妇,没有谁答她的话。

  沂妹隐约感觉到,公婆也许是出事了。刚这样一想,头嗡的一下,沂妹重又昏死过去。

  6
        沂妹在自家的香椿树前,一点一点地掐着香椿梗和叶子。她想多掐下一些,托人捎到集市上好歹卖几个零花钱买点粗粮糊口。鬼子几次进村,几乎把所有的粮食都给抢光了。合家三口只有小半罐高粱面,到收麦还早呢。兵荒马乱的,眼看又是一个饥荒年。

  这令沂妹愁眉不展。

  公公婆婆也在那次轰炸机扫射之中,中弹罹难。沂妹含悲隐痛,把老俩口亲手埋在村西自家的地头。

  时间虽然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天了。沂妹依然以泪洗面,自责自己的过失,没照看好公公和婆婆。每次去坟上,沂妹都长跪不起,怨怼自己。她不知道将来该如何面对自己的丈夫蒙生。

  时隔不久,八路打过来了。来了一个师,师部就设在该村。有八路活动在这一带,老百姓的生活如同枯木逢春,重又焕发了生机。八路将从鬼子手中夺到的粮食,也分给村里的百姓。老百姓感恩戴德,愈来愈愿意接近八路。在老百姓心目中,他们就是救命恩人!

  沂妹也前后也分得了半口袋粮食。一半是玉米,一半是高粱。除了这些,八路还分给沂妹一干瓢小米。那时的小米金贵,又有营养。村里妇女生孩子,一准喝小米汤滋补身子。

  沂妹感激的不行。这是一支多么好的部队啊!不知道蒙生参加的是什么样的部队?

  一想到这些,沂妹的眼里就忍不住储了泪花——她又开始想蒙生了。

  7
        这样的好日子没过几个月,有一天,八路军这个师,接到了新的任务。要赶赴千里之外的山西去执行作战任务。

  村里的百姓排成长龙,夹道目送八路军撤离。沂妹拎着一个竹篮,竹篮里满是纳的布鞋和鞋垫。沂妹手拿鞋垫,布鞋,一份一份塞到子弟兵的手里。

  起初,当兵的都不敢要,腼腆着脸,连连推手,部队里有规定不能随意拿群众的东西,哪怕是一针一线。村长和村里几个德高望重的老者就找到师长理论这事。

  师长笑着说:“你们的心情可以理解,可是我们部队有纪律啊。”

  村长眼含热泪地说:“不就几个窝头饼子,几双鞋垫布鞋的,也没啥值钱的物件。再说自打你们师一来,我们能过上太平日子不说。你们周济我们村的粮食也不知道有几大车了啊。说起来还是我们村沾了你们八路的光,这点小东西你们不能不收。”

  师长见村民一干代表诚心诚意,百姓群情激昂,只好点头,算是默许了。

  8
        过不了多久,鬼子又像泛滥的蚂蚱,漫天飞来。小村重又成为日伪常来扫荡的地区,失去了应有的活气。

  夏天的一个闷热的晚上,当沂妹洗完澡准备睡觉之时,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喊门声。

  沂妹听得出是老村长的声音。开门一看,五十多岁的老村长怀里抱着一个吃奶的孩子,孩子睡的正香。

  村长说:“沂妹,这是原来住咱们村的那个师长的孩子,因为长期在外征战,没功夫抚养,想要暂时寄养在一户人家里。考虑来考虑去,全村妇女数你最细心,交给你我放心,组织上也放心。”

  沂妹二话没说,接过孩子,这时,孩子倒醒了。一醒来就大哭,沂妹怕惊动了别人,就着急忙慌地解开自个怀,将雪白饱满的奶子塞进孩子的嘴里。

  孩子大约是饿了,一吃奶就不哭了。喝了一会,看样子是吃饱了。竟咧着小嘴,冲沂妹直笑。

  自打沂妹接收了这个孩子,自家的孩子就受亏了。那时年景不好,收成有限。多一口人就多了很重的负担!可是,沂妹抱定一个信念:再怎么难,也不能饿着师长的孩子!

  缺吃少粮,沂妹的奶水实在是少得可怜,当两个孩子都饿得哇哇哭。

  沂妹总是将仅存的奶水喂给师长的孩子吃。等到师长的孩子吃完了,自家的孩子才捞着衔住那个早已干瘪的奶子——哪里还有奶水啊,自家的孩子只能饿得继续哇哇大哭。

  每当这时,沂妹挖心剜肺般地难过,泪水不知流了几箩筐!可是到了下次,沂妹还是一狠心,将奶水先给师长的孩子吃。

  眼瞅着自家的孩子一天天黄瘦下去,奶水不够两个娃同时吃,沂妹只得给自家的孩子吃粗粮。粗粮,大人吃起来都费劲,难咽。何况是一个一岁多的孩子呢!

  尽管沂妹千般努力,严重营养不良的生子还是夭折了,当时还不到两岁。

  9
        一九六零年的春天,正是沂蒙山区山花开的烂漫的时节。蜿蜒的山路上,疾驰着一辆军绿色的吉普车,车行过处一路烟尘。

  吉普车左拐右拐,在村口停下来。车上下来一位年轻的军官。另有一位,像是军官的媳妇,漂亮的很,一看就是城里的姑娘。瘦瘦的,高高的,俊俏的脸蛋下,围着一条纯白的纱巾。

  当年轻的军官和城里姑娘双双站到沂妹的面前时,这位饱经沧桑的五十岁的沂蒙母亲擦了擦昏花的眼睛,怎么也认不出这是自己养育了七个年头的当年的师长的孩子!沂妹这些年来,带大的孩子太多了。抗战时期,好几个将领的后代曾寄养在沂妹家中,少则几周,数月,最多的就是师长的这个孩子,在沂妹家住了整整七年。沂妹甚至给他起了个叫毛蛋的小名。

  抗日战争结束后,沂妹没等到丈夫蒙生凯旋的消息。蒙生牺牲在抗日的战场上,战士们打扫战场时,蒙生的一双手还死死地掐住鬼子的脖子,掰都掰不开……沂妹一生没有再嫁,拉扯着妮子,还有那些不断收留的孩子。等到妮子二十出头,就嫁了本村的一户人家。妮子有事没事就常回家和母亲沂妹拉拉家常,帮着做些农活家务啥的。

  毛蛋去的时候,妮子也在那里。当妮子向有些耳背的沂妹,指着毛蛋,比划着“弟弟”这个词时,沂妹开始还是一脸困惑,没过半分钟,瘦弱苍老的脸上终于绽开了笑容,再后来是泪水。

  她急急地走上前去,一把拉住毛蛋的手,左看右看。毛蛋则扑通一声,一下子跪在老人家的面前。哑着嗓子叫了声:“娘……”

  老人家也感动莫名,抱住这个军官儿子,泪水横流。

  待情绪平复之后,老人家久久地拉着毛蛋的手,不肯松手,问长问短。当她得知那个高挑俊俏的姑娘是毛蛋的未过门的媳妇时,更是高兴得合不拢嘴。

  沂妹示意妮子端来满筐的大红枣。抓一把给毛蛋,又抓一把给毛蛋的媳妇。然后一手拉着一个,怎么看怎么喜欢,连说:“好好好。”

  还没等二人来得及吃枣,老人家又掂着脚,去饭橱里摸了又摸,终于掏出两个皱巴巴的苹果,用衣袖使劲擦了几回,塞到二人手里。

  10
        在毛蛋的盛情邀请下,老人家沂妹在女儿妮子的陪同下,一起去北京住了几天。毛蛋专门向部队请了假,陪老人家和妮子姐姐游故宫,览长城,逛北海。头几天,老人家还觉得很新鲜,很好奇,可是不到一个星期,老人家就想回去了。夜里做梦,老是梦见绵延的蒙山,眷恋长长的沂河,思念沂蒙山的亲朋故交,惦记自家的鸡鸭鹅狗……毛蛋见沂妹思乡情切,就不忍再作过多的挽留。亲自驱车数百公里,将这位曾哺育自己的可敬的母亲送回沂蒙山区。

  以后,毛蛋三年五载就会去沂蒙山区一趟。有了孩子之后就带着孩子全家都去。每当毛蛋踏上沂蒙这片红色的热土时,他的眼里常饱含泪水。他永远也忘不了这里有一位沂蒙母亲——她曾经给予他的,不仅仅是奶水,不仅仅是关爱,不仅仅是记忆!




2#
发表于 2015-7-7 08:31 | 只看该作者
欣赏,学习了,抢眼的抗日题材。
3#
发表于 2015-7-7 12:19 | 只看该作者
一口气读完,感动的眼眶湿润。很欣赏你的语言,细腻生动富有感染力。不错!
4#
发表于 2015-7-7 15:57 | 只看该作者
抗日战争中沂蒙山区一个抗日片断反映军民鱼水情的故事歌颂了一位伟大的英雄母亲事迹,很有感染力。
5#
发表于 2015-7-7 20:57 | 只看该作者
特定时期的一位英雄母亲形象。相信养育出了那么多的孩子,应该能稍微抚慰一点沂妹失去亲子的悲痛吧?
6#
 楼主| 发表于 2015-7-8 09:55 | 只看该作者
天下为公 发表于 2015-7-7 08:31
欣赏,学习了,抢眼的抗日题材。

感谢熊老师关注,问好!
7#
 楼主| 发表于 2015-7-8 09:56 | 只看该作者
暴雨迎风 发表于 2015-7-7 12:19
一口气读完,感动的眼眶湿润。很欣赏你的语言,细腻生动富有感染力。不错!

胡老师一贯写的多,又好。多提意见啊。
8#
 楼主| 发表于 2015-7-8 09:56 | 只看该作者
碣石清风 发表于 2015-7-7 15:57
抗日战争中沂蒙山区一个抗日片断反映军民鱼水情的故事歌颂了一位伟大的英雄母亲事迹,很有感染力。

谢谢版主关注!
9#
 楼主| 发表于 2015-7-8 09:57 | 只看该作者
万里 发表于 2015-7-7 20:57
特定时期的一位英雄母亲形象。相信养育出了那么多的孩子,应该能稍微抚慰一点沂妹失去亲子的悲痛吧?

这一段历史,沂蒙老区的人民付出了很多。感动中......
10#
发表于 2015-7-9 19:54 | 只看该作者
一部抗日小说,写得很真实,人物形象突出鲜明,语言风格清醒自然。
:)
11#
发表于 2015-7-9 22:09 | 只看该作者
文章为我们再现了一段军民鱼水情,讴歌了这世上最朴素最真挚的情感,最无私的母爱。欣赏,问好。
12#
发表于 2015-7-17 20:12 | 只看该作者
再来阅读这个凄美的故事!
顺祝周末愉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4 23:24 , Processed in 0.052318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