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296|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此处是他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7-11 16: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高迎春 于 2015-7-14 08:59 编辑

                 此处是他乡
  
                       ——浅评剑鸿散文《一种关于城市的个体性描述》
  
  城市是作为现代生活的一种符号,带给人光辉梦想,也带来失语孤寂。但综观当代庐陵文学,乡土作品很多,描述城市的作品却很少。除了延续千年以来文人对乡土的依恋,乡情所寄以外,还有一个原因大约是城市的复杂和不确定性让人无所适从。得益于工业化和城镇化,人们远离乡村到城市扎根。作为城市入侵者,人们行走在城市固定的路线上谋生抑或谋食,每个叙述者看见的都只是浮光掠影的城市碎片。因此提笔时总担心无法客观全面地描述一座城,捉不住城市的灵魂,在创作时更因此而望城止步了。
  
  初读剑鸿关于一座城市的叙述是其2013年6月发表的《我心安处是吾乡》。文中作者以优美的笔触,闲适的心情写下了“一颗成功移栽的树木,在这个城市的春夏之际,汲取这里的阳光雨露,渐渐发芽,生长”的历程。虽然作者在文中偶尔因发觉自己对这座城市的眷恋已逐渐替代乡愁而猜疑“这是否意味着自己对故乡的某一种背叛”,但无可置疑的是:因了解而热爱,作者的心已经安然接受了这座城。
  
  时隔两年,作者的《一种关于城市的个体性描述》又一次惊艳了读者的灵性视觉。该文以作者自诉的方式,通过个体化的独特视角来记录了贛水河畔的两座小城。正如作者在标题中所强调的,这是一个关于城市的个体性描述。于是叙述者把自己全力融入小城,将城市经验和观察转向内心深处。通过观察与回忆结合、体验与想象交织、反思与批判融合将小城化成一个有思想有血肉的梦想载体,抑或是掩饰在繁华背后黯然无语的弱势群体。在看似行云流水般随意流畅的文字叙述中,作者用极度的虔诚为自己生活过的城画像,一笔一画勾勒出了城市的轮廓与线条。逐渐明晰的意象庞大而细微。
  
  幼年时候,除去最初的小笼包(“在我看来,小笼包子代表了美好生活的一部分”),城市意象在作者眼中局促而混乱。从隔壁小飞父亲从城市下班归来后酗酒后的神经质,到跟随父亲到城市做工因一碟下粥榨菜而引发的争执,城市在作者幼年时候的意象陌生且惶惑。而少年时候在省城求学的经历则让作者对陌生的城市有了更多的憧憬和向往。正如文章所描述“城市,对于年轻而拙朴的心而言,就像一个澎湃的海洋,藏满了新奇和未知,藏满了可以抚慰身心的各种欲望和诱惑。”“我有时候想,那些亮着的窗户里的人们在怎样过着他们的生活?什么时候,我也能在繁华的城市里有一扇属于自己的窗户,可以在疲惫的时候临窗倚望,俯瞰众生如蝼蚁人间似激流?”
  
  作者真正熟悉城市并融入城市是在参加工作几年后。在菜地帮助父亲劳作之余:“我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却又故作老成地告诉父亲:我进城了。”从此,作者开始在城中开始安家定居如“一只衔草筑巢的小鸟”,为生存奔走“搬运希望,也搬运疲惫和烦恼”。偶尔在下班路上驻足看看楼房和车流,花草和树木以及天边晚霞。时光在打磨这座城,作者也从一个青涩的农村少年脱变成了在聚会、银行、医院、学校,各种办证大厅游刃有余的城里人。正如作者在文章关于皮鞋的寓言“这双系鞋带的大头皮鞋,很像少年时坐过的轮船,载着我从乡村走向城市。它以磨破我的双脚,继而使之化脓结痂的方式,改变了我在乡村的行走习惯。在城市的柏油路上,我穿着这双皮鞋,忍着疼痛,像婴儿一样蹒跚起步,不知不觉中,逐渐适应了城市的节奏,忽然早某一天听见自己的脚步落地有声。”作者在蹒跚学步中熟悉了城市,接纳了城市,或者说让城市接纳了他。
  
  但是,流浪情结似乎是文人无法脱逃的宿命。作者开始审视自己以及这座城市“当我埋头于城市生活、穿行于大街小巷里时,我发现我对自己也越来越陌生。”正是这种陌生化让作者再次踏上了一座城市的灵魂救赎之路。作者持着一颗悲天悯人情怀,一步一步深入城市的边缘,抑或是老城遗留的陈旧时光。“低矮阴暗的屋檐下,挤着几十个小摊子。摊子的主人都在低头忙着,补皮鞋、配钥匙,修雨伞,上拉链,编竹篓,几乎所有被你忽略有时又忽然重要的生活小事情,都在这里汇集……这些身体不健全的人们,迫于生活,选择城市里的一个角落,靠一点小手艺维持生计,也打发他们曾经苦难的人生。在晦暗的屋檐下,时光在这里变得缓慢而悠长,深邃而沧桑。”这样僻静的角落其实就在车水马龙的步行街不远处的小巷。只有细致入微的观察,以及对个体生活全然的尊重,叙述者与城市之间才会真正建立某种联系,这种联系使叙述者对这座城爱恨交加,为审视和解读这座城制造了一种深刻的力量,同时为批判或褒扬一座城市提供了一种理性的尺度。
  
  最后,作者行走在城市街头汹涌的人流中,不自觉地从心中升起了一种别样的乡愁。“我的心里经常会生出一种怅惘,我不能确定,自己到底是脚下这座城市的过客还是它的主人?城市对我而言,是生存之所还是漂泊之地?自己生活过和正在生活的城市,我对它们的感情是熟悉还是陌生,是眷恋还是疏离,是热爱还是厌倦?”小城不小,世界很大。每个人在不同的“空间”与“时间”之间转换,在“调节记忆”与“无法遗忘”的矛盾之间徘徊。憧憬且惶惑,亲近又抗拒,故乡已在月夜下渐行渐远,城市却依然躲在灯光迷离中若隐若现。我们的躯体和精神却将安放何处?正如文友李兴文评论所言:“移民和背叛相伴而生,但最终的结果可能是当初背叛的恰好是无法彻底隔断的,因为人生的前路大抵苍茫而未可知,人生之路的起点却永远清晰,而后来的追求,因其过于繁复、颠沛,人的漂泊感也就成了人的心灵感受的常态……唯有终老,人生漫途才有接纳内心的最后所在。”
  
    
2#
 楼主| 发表于 2015-7-11 16:55 | 只看该作者
喜欢剑鸿的文字是因为作者在文中体现的一种对生命不间断的追寻叩问,以及对普遍个体的挚爱和悲悯情怀。文字功底的精湛固然是美文要素之一,作者的心灵广度和思维深度更为可贵!浅析陋评,望能起抛砖引玉之功效。
3#
发表于 2015-7-12 07:08 | 只看该作者
一、这样的文字最好发“评论版”。
二,已经使用新“版权”了。
4#
发表于 2015-7-13 10:57 | 只看该作者
读得细致,解读深刻,城市的面容由此让人有了更深的了解。走入城市,离开乡村,生活有了更新也会有更多的困惑,剑鸿的《一种关于城市的个体性描述》是一场关于生活的新思考,也是沉淀下来的一辈人对生命的感思。楼主的读评沉稳有力,入情入理,也应该有过深切的个人感触吧。
5#
发表于 2015-7-13 10: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木门长子 于 2015-7-13 11:05 编辑

评论文章有评论版面,规矩不能变,现移到评论版。

“公告”请改为“原创”。
6#
发表于 2015-7-14 11: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梁星钧 于 2015-7-14 11:55 编辑

作者对对象对一座城的认识深化层次作了微妙的阐释及其揭示。
这样的认识既沉静又细微。
同时这篇当引起我们对原作的欣赏及彼此所提问题的再次思考。
7#
发表于 2015-7-14 14:13 | 只看该作者
虽然居住在城市,但是游子的心还是眷恋故乡。人说:心安之处,方是真家,落叶归根,心才踏实。如此看来,城市只不过是暂住之地罢了。
8#
 楼主| 发表于 2015-7-14 16:38 | 只看该作者
何足道哉 发表于 2015-7-12 07:08
一、这样的文字最好发“评论版”。
二,已经使用新“版权”了。

老人新手,何版海涵!谢谢何版指点!
9#
 楼主| 发表于 2015-7-14 16:40 | 只看该作者
木门长子 发表于 2015-7-13 10:58
评论文章有评论版面,规矩不能变,现移到评论版。

“公告”请改为“原创”。

谢谢木子,前几天电脑登录不上去。有劳美人!
10#
 楼主| 发表于 2015-7-14 16:44 | 只看该作者
木门长子 发表于 2015-7-13 10:57
读得细致,解读深刻,城市的面容由此让人有了更深的了解。走入城市,离开乡村,生活有了更新也会有更多的困 ...

谢谢木子点评。剑鸿的文字确实能轻易引起读者共鸣的 好的文章都应该这样,您懂的。
11#
 楼主| 发表于 2015-7-14 16:47 | 只看该作者
梁星钧 发表于 2015-7-14 11:51
作者对对象对一座城的认识深化层次作了微妙的阐释及其揭示。
这样的认识既沉静又细微。
同时这篇当引起我 ...

谢谢梁老师点评!第一次写评论,因为怕没写好把原作带沟里,心里很是露怯。再次感谢梁老师的肯定!
12#
 楼主| 发表于 2015-7-14 16:50 | 只看该作者
高迎春 发表于 2015-7-14 14:13
虽然居住在城市,但是游子的心还是眷恋故乡。人说:心安之处,方是真家,落叶归根,心才踏实。如此看来,城 ...

谢谢高老师点评!祝夏安!
13#
发表于 2015-7-15 08:12 | 只看该作者
碧溪小禾 发表于 2015-7-14 16:44
谢谢木子点评。剑鸿的文字确实能轻易引起读者共鸣的 好的文章都应该这样,您懂的。

第一次就如此,不易,加油!
14#
发表于 2015-7-20 22:12 | 只看该作者
流浪情结似乎是文人无法脱逃的宿命。
这句话让人相信。流浪的游子,归乡的心情,无以言表的思乡情节,都是宿命啊!
15#
发表于 2015-8-6 10:04 | 只看该作者
解读得很让人感动,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7 10:53 , Processed in 0.050170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