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刘玉清 于 2015-7-16 19:40 编辑
在《诗经·郑风》中有一首美艳情诗《野有蔓草》,描写的是先秦时期,一对青年男女在田野里不期而遇,一见钟情,最后携手共连理的情景。
野有蔓草,零露漙(tuan)兮。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rang)瀼。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邂逅相遇,与子偕臧(zang)。
全诗分二段,每段六句,两句一层;分写景、写人、抒情三个层次。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意思是,仲春的田野上,长满了旺盛的蔓草,碧绿的蔓叶上,滚动着清凉的露珠,一丛丛,一簇簇,像珍珠,似玛瑙,晶莹剔透。(其中“漙”同“团”,形容露珠密集的样子。)这两句描绘出一幅美丽而原始的田野风景。
此时,一名年轻的小伙子正独自走在田野上,他心里萌生的情丝像这蔓草一样茂密,让他心神不宁。忽然,“有美一人,清扬婉兮。”一名身穿布衣的女子,从那边的田间小路上款款走来。只见她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像蔓叶上清澈的露珠,流盼多情;粉面含春,像花儿含苞欲放;身材婀娜,像风中摆柳。这可真是天赐良缘啊!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这一句该是小伙子的自言自语,他内心的欣喜与激动一览无余:姑娘啊,咱俩不期而遇,并且你是如此地和我心意,莫非咱俩前世有约不成?
这一段呈现的是男女主人公在田间不期而遇后,小伙子不胜欣喜的情景。那时候没有公园或者广场什么的,怀春的少男少女们大多是去户外的田野里、小河边、或者树林中去寻找情的种子,碰撞爱的火花。作者把这场恋爱布置在生机勃勃的春季舞台上,也即寓意着这是一场充满了无限活力与希望的爱情。
第一段与第二段的衔接处,你完全可以这样想象:男女主人公偶遇后,四目相视,彼此生情。“眼前分明是外来客,心底恰似旧似旧时友”。真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美妙境界!
第二段重复叠咏,回环往复,既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和形象美,同时也使诗中的情感更加芬芳浓郁。
幸福从天而降,此时年轻的小伙子该是多么地兴奋与意足啊!眼前的风景也愈发地美丽动人:“野有蔓草,零露瀼瀼 (rang)(瀼:同样是形容露珠的密集)。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抑扬顿挫的旋律仿佛是从小伙子的心中飞扬而出:田野上哎,蔓草葱绿,露珠儿哎,晶莹似玉,折射着晨光,璀璨熠熠。美丽的女子啊,飘然而至,眉如弯月,眼似晨露,盈盈含情啊,怎不让我痴迷!
既然咱们有缘相遇,你有情,我有意,还等什么呢?“邂逅相遇,与子偕臧(zang)”也就顺理成章:小伙子牵起女孩的手,彼此盟誓相伴一生。
《野有蔓草》将远古时期,一个自由奔放的爱情场面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田野里茂密生长的蔓草,实际上是对原始而浪漫爱情的隐喻。那时候,之所以出现这种大胆而热烈的爱恋应该归功于当时的社会制度。那时,战争频发,人口稀少。为了快速增加人口,政府特下制度,每年春天,已到婚龄而未成婚的男女可以自由择偶,无须父母参与,媒妁之言。这是多么开放而又人性化的制度啊!
这样仁和而宽容的政策并不是自始至终地贯穿于人类的发展史。很多历史时段,盛行买卖婚姻、父母包办也是天经地义。备受这种社会制度和封建礼仪之害的人可谓比比皆是。 受伤最严重的当是女性。女人一旦出嫁,也便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没有任何反悔的余地。若要不幸遭男方休掉,便会终生被人鄙夷和唾弃。
一个典型的封建婚姻的例子,那就是不是寡妇胜似寡妇的小脚女人朱安与周先生的结合。本分善良的朱女士从一而终的思想可谓根深蒂固,新婚之后,当丈夫弃她远去异国时,她宁愿选择留在周家,照顾婆婆一生一世,也不愿意解除婚姻背负骂名。就这样,传统守旧的朱女士徒背了一辈子周太太的名声,却连一天真正的夫妻生活都没有过,真是可悲,可叹!
可怜的朱女士在这场封建婚姻中度过她悲剧的一生。不知道她是否感受到了自身的不幸,不知道她是否哀叹过命运的不公,不知道她是否知道有一种爱叫自有恋爱,并且在先她两千年之前,我们的先人就已经把它演绎的轰轰烈烈。
《野有蔓草》的美在于它描绘出一幅草长莺飞的蓬勃春景,咏唱出一曲淳朴自由的爱恋情歌,抒发出激越奔放的动感情愫,从而达到情景交融,文情并茂的艺术效果,给人一种无限愉悦的精神享受。
今天,我们在赞美并欣赏“邂逅相遇,与子偕臧”的浪漫爱情观时,更期待“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崇高爱情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