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滕军钊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挖花生

[复制链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5-8-2 22:12 | 只看该作者
水如空 发表于 2015-8-2 14:26
问好!
我们这里很少种花生,没见过这样的劳动场景。读了如在目前……

谢谢鼓励。二十多年前,就靠花生和桔子收入,我兄弟俩才读成书的。
17#
 楼主| 发表于 2015-8-2 22:12 | 只看该作者
水如空 发表于 2015-8-2 14:26
问好!
我们这里很少种花生,没见过这样的劳动场景。读了如在目前……

谢谢鼓励。二十多年前,就靠花生和桔子收入,我兄弟俩才读成书的。
18#
 楼主| 发表于 2015-8-2 22: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3:53 编辑 <br /><br />问好!
我们这里很少种花生,没见过这样的劳动场景。读了如在目前……[/quote]
谢谢鼓励。二十多年前,就靠花生和桔子收入,我兄弟俩才读成书的。

19#
发表于 2015-8-3 01:53 | 只看该作者
滕老师看来懂得一些庄稼把式,细节描写很出色,很值得我学习。
20#
发表于 2015-8-3 06: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糖葫芦 于 2015-8-3 06:04 编辑

真是一篇好文章啊!一口气读下来,不知不觉就读完了,还觉得意犹未尽,又觉得这样收笔正是恰到好处。把个花生农家收获时节的光景写得明明白白,收花生时汗珠子落地摔八瓣的劳苦清楚地呈现在读者眼前,作者语言功底深厚,写景、写人、描绘收获场景、家人劳动、亲戚帮忙以及作者生病不能劳动的细节处处描写得生动精确,难得的是全文精练厚重,一字不多用,一言也不少用,笔笔饱满着厚度,把农民长辈的敦厚朴实,小辈的精明能干,以及商人的生意经,家中七十岁的奶奶不食闲饭勤劳家务只用寥寥数笔就写得一目了然。

我曾经住在郊区过,也喜爱做一个业余的极小小的菜农、花农,十指甲中也能时常沾满黑土,搬家到哪里,就寻找可以播种的土地,有院子再好不过了。这就略略了解,在乡下,男孩子可是重要的劳动力,所以能用工的时候,小伙子们是不能只游手好闲不干活的,作者没有写这些琐事,仅是提到开学了时才使读者知道,原来之前那个手底下活计干得熟练趁手的踏着露水收花生的农民只是一个学生,读到后来才知道是个高中生,家中还有上学的幼弟没有参加劳动,可见家中的长辈是懂得道理的,也不曾耽搁孩子们的上学、看病。

文章在段落上处理得很好,并不故意穿插技巧,如果那样做,文章的朴实厚重就会让位于技巧,这样的农务文章如果过多使用技巧只会显得油滑了,作者在这里处理得犹如父亲处置他农忙和学习一般条理明晰,自然通达。结尾用了三句所谓路人的意见为作者占了十斤泥土的便宜一事进行议论,反映出作者内心底的良知的挣扎,一方面肯定自家没有投机取巧把花生晒得干脆没有水分,表现了一个淳朴农家的真诚。一方面对以我的良知进行审视叩问,反映出内心底的不安,不是敦厚诚恳、品格优秀的人哪会对商人都不介意的小处耿耿于怀呢?!另一方面,用天道人情来为自己解脱开纠葛心底的烦恼。这个结尾用得很不寻常,耐人寻味,可说是回味无穷。如果说文章前面部分描绘了一个朴实农家收获季节的忙碌辛苦,是成龙的过程,结尾这三句话就是龙睛,使得全文不仅浑然无隙,并且使得全文充满了空间感,却丝毫也不松散。这样的好文章,最近两三年来在各地论坛都没有读到过。

零五年以后,一因国家整治力度重度加强,政治敏感的网站论坛纷纷被关闭,二是网络文坛呈现功利趋向,各种谋求私利的情况降低了纯文学的门槛,使得实力派的文学好手或隐身博客,或退离网络,到一二年以后,多数延续十年左右的纯文学论坛或衰败凋落或不得不关闭,注重纯文学创作,弘扬文学精神之纯文学论坛已如凤毛麟角了。取而代之的是功利性论坛,各种形式的以利养文的手段应用在各类半生活半文学的网站社区之中,提供专心用笔的文学园地基本没有了,代之以毫不掩饰的功利意识――出纸刊,出文集,出书,名利双收成为论坛文者的主要目的,因为名利的大大介入,人心敷衍于文学、文字的情况时有发生,专注于文学修养的人减少了,代之以人情往来,相互结党营私,互相吹捧恭维浮夸,用心于文学理解的时间少了,人人都自称在忙,却也不肯放弃这“业余”的“兴趣”,长此以往,很难见到厚重踏实的作品了。

日前读何足道哉一篇《古塔》,有所斩获。今天,读滕军钊 的《挖花生》大有收获。真是情不自禁发出喜悦的慨叹啦!!!
糖葫芦幸何如之,可以拜读到如此佳作,真是感激不尽!一时之间,诸般动情纷至沓来,又想深深鞠躬,又想拱手作揖……
实在不能继续多话了,我收藏了。只恨我的水平实在不足,没有理论的确不行呀,不能把眼中所见心中所想准确地表达出来,是我懒惰的缘故啊。
21#
发表于 2015-8-3 07: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3:53 编辑 <br /><br />莫言曾在《蛙》中写过类似的卖白菜,结果老太太回过神来,踢了摊子。其中描写母亲当时的那个窘境,只有亲历者才能体会。

22#
发表于 2015-8-3 09:51 | 只看该作者
这样挖花生,挖出了农事特有的味道,挖出了生活和细节,挖出了独特的体验和感悟。
23#
发表于 2015-8-3 09:58 | 只看该作者
重新读过,梳理得不错。问候朋友。
24#
发表于 2015-8-5 14:20 | 只看该作者
细节描写与叙事安排妥帖,表现了农民的艰辛,呈现出人间烟火和大地的原声。拜读,问好!
25#
 楼主| 发表于 2015-8-5 15:04 | 只看该作者
时光安然 发表于 2015-8-3 07:57
莫言曾在《蛙》中写过类似的卖白菜,结果老太太回过神来,踢了摊子。其中描写母亲当时的那个窘境,只有亲历 ...

《蛙》很多年前我看过的,但早忘了写啥了。
26#
发表于 2015-8-5 15:09 | 只看该作者
挖花生的生活场景和细节,真实而生动,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27#
发表于 2015-8-5 16:21 | 只看该作者
    真实、真巧,感人之深,没有亲身经历,没有真情实感,就没有这样质朴、自然的真诚之作……
28#
发表于 2015-8-6 10:07 | 只看该作者
身临其境的感觉!好文!
29#
发表于 2015-8-6 10:31 | 只看该作者

你说这结尾?那真叫:绝了!
30#
 楼主| 发表于 2015-8-7 08:29 | 只看该作者
太白岩 发表于 2015-8-3 01:53
滕老师看来懂得一些庄稼把式,细节描写很出色,很值得我学习。

谢谢鼓励,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4042767|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4-11 00:41 , Processed in 0.30577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