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586|回复: 3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好大一张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8-14 22: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一孔 于 2015-8-14 23:13 编辑

        不经意之间发现,咱们这个国家过去居然有过很多伟岸的嘴巴。


       早些的有张仪。张仪在秦国统一的进程中算是起过巨大作用的,他的同门师兄苏秦费心费力鼓捣六国通过“合纵”来对抗秦国,他随后针锋相对,反复奔走于秦国和六国之间,用了“连横”的招数轻松将“合纵”化解。这对师从鬼谷子的师兄弟根本就没有什么家国情愫,完全是冲着自己的功业而去,苏秦混过六国的宰相,张仪在秦国也是二度拜相,也算是显赫一时,所以苏秦和张仪一个红脸一个黑脸,背地其实都是笑脸。


       他们按照划分都应该属于纵横家的范围。纵横家说得文雅点就是策士,说的糙一点就是跑江湖的,靠的是揣测别人心理,耍的是嘴皮子。没有什么价值观作为底线,为达目的是可以不择手段的,比如张仪跑到楚国,成功了离间了齐楚同盟,事成之后,立马说原先答应给楚国六百里的土地当时说的是六里,真是翻脸比翻书还快。对于他来讲,这是招术,无关情操。


        倒是最最伟大的诗人屈原躺着中枪,失宠于怀王,政治理想破灭,遭遇放逐,吟咏《离骚》。诗写得是光照千秋,人却是在极度失落与愤懑中殉国。虽说屈原的死与张仪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没有张仪在楚国那么一番折腾,结局可能会不一样。其实很好理解,一个具有那样高洁的浪漫主义情怀的大诗人哪里是江湖大佬的对手呢?


       有人由此得出结论,屈原输给了一张巨大的嘴巴。张仪自己在年轻的时候,因为遭受委屈想辩白,结果被人打得鼻青脸肿,他一瘸一拐地回家之后问他老婆的第一个问题是:我嘴巴有没有打坏,舌头还在吗?,还在就没事,我得指望着它混呢!


        他准确地预言了自己因为嘴巴而换来的前程,当今世界,固然有不少文学者好读《离骚》,也有不少人对于《鬼谷子》痴迷不已,对于苏秦张仪之流顶礼膜拜。


        千万不要以为只有张仪这样的人靠嘴皮子换来翻江倒海,只要时机恰当,谁的嘴巴都能逞强。


        我们鞠躬尽瘁的好干部诸葛亮登场了。《三国演义》对其骂死王朗有过精彩的描述,俨然气吞万里如虎的节奏啊!我真猜想罗贯中本人肯定也是吵架高手,就那些词语让俺们背诵都有可能结巴的,什么“皓首匹夫、苍髯老贼”“摇唇鼓舌!助曹为虐!一条断脊之犬,狺狺狂吠”“ 罪恶深重,天地不容”,然后又是吃人肉喝人血什么的,反正既刻薄又血腥,还冒犯了小动物,与那个我们印象当中羽扇纶巾的卧龙先生判若两人。


       王朗是经学专家,当世名人,曹魏三公之一。本以为靠自己的满腹经纶晓之以大义是能搞定诸葛亮的,没成想被诸葛先生一棍子就砸晕了,他除了结结巴巴地讲了一通事先预备好的大道理之外,不知怎么往下继续。连对对手的称谓都不够拉风,诸葛孔明骂人的时候能想到小动物,王朗憋了半天,好像就整了个“诸葛村夫”,分明是在夸人家接地气不是?骂个人都不会,不死都冤!


         可怜七十六岁的老爷子到底还是败下阵来,一口气没缓过来,当时就挂了,给已经神乎其神的诸葛亮身上又加了一层神圣的光环。


       《三国演义》当中对于诸葛亮的嘴皮子还有一翻精彩的描述,那就是舌战江东群儒。骂死王朗是直接让其毙命,舌战群儒是劝动了一个兵团。孙悟空吹一口气就能整出一堆毛猴,诸葛亮口吐莲花也能撒豆成兵,与猴王不相上下啊!


         诸葛亮如此辉煌的战绩要是放到下一位主人公面前就差远了,而且,咱们下一位主人公的身份还有点特殊,她是一个女的,而且是一位失足妇女——妓女。她一通大骂,退走了十万雄兵,保护了家园。


         此女姓李,事迹见诸于《梦溪笔谈》,说实话,张仪的事情有可能属于杜撰,诸葛亮的事情完全属于瞎编,而这位女同志的事情是相当真实的。因为沈括就是北宋人,自己还和西夏打过仗,这个属于当代人记当代事,牛皮是不能吹大的。再者事情的背景与正史的记载完全吻合,事情本身的发展也很合情理,几乎没有人质疑这个事情的真实性。


        回顾一下事情的过程吧。


         应该是在北宋的元丰年间,西夏梁太后率领十万金兵进攻北宋的元安军顺宁寨地区。北宋当时守城的士兵只有几千人,来不及整合其他的军队,形势万分危急。这时候一个妓女挺身而出,说自己能够退兵。众人也只能死马当活马医,索性让她试试,只见这位李氏撩起裙摆,轻摇漫步,来到城楼,对着梁太后一阵死骂。好家伙,可比诸葛亮骂王朗的给力多了。那俩人毕竟还是经学的底子,骂个人都是四言七绝什么的,李女士没有什么障碍,什么难听骂什么。西夏的士兵一开始想封她的口,想把她射死,结果城上保护的挺好,怎么着也伤不到她。最后,那些士兵实在听不下去了,捂着耳朵都不行,于是后队变前队,撤回去了。


         李女士把嘴巴的功能发挥到极限,大功告成,留下千古佳话,此女一不小心变成了史上最牛的妓女。


        读完之后,我们好事者甚至会联想,她要是能多几门外语的话,没准二次世界大战都能避免啊。至于当今世界战云密布,恐怖分子暗影重重,如果能有几个这样的侠女就好了,无奈这门绝学算是丢了,可惜,可叹!


         周星驰好像有部电影就是恶搞嘴皮子的。我印象当中,他面朝大海,念念有词,结果波涛汹涌,鱼虾横陈,还有一只螃蟹都被他骂着骂着跑到主人公的脑袋上了。而他与妓院老鸨的对骂生生骂出了一堆五线谱。在骂人这门专业顺利毕业之后他终堪大任,使用类似于苏秦张仪之类的纵横之术,一会儿义正言辞,一会儿偷奸耍滑,最后伸张正义,大快人心。


        我无意把周星驰的电影往文化上套,尽管在我心目中他九几年的很多电影不但是文化,而且领先了当时至少好几年,很罕见地出现了当时落寞之后才被广泛认可的情形。他甚至颠覆了传统的影视观,一并冲撞着很多人的价值观。他的《大圣娶亲》《喜剧之王》必定会登堂入室,此处不再延伸。仅就我记得那一部电影来说,在无厘头的面子下面我确实感觉到了一些纵横家的余味。


        他的那部电影恶搞的是纲常伦理,戏弄的是奇技淫巧。我在他众多热闹的电影背后,往往总是咀嚼出一些灰色的悲凉,正如经常接受采访时的样子,消极、迟钝、木讷、寡言。他的电影是他另一面的写照,是他性格的补充,他电影成功不是靠的那种浮华的热闹,而是寂静的荒凉。


         就像他看起来很推崇的那张大嘴,他的另一面可能非常鄙视这样的伶牙俐齿。


         一张大嘴能解决什么呢?


          再回头分析一下这几张著名的大嘴。


        张仪的成功来源于口若悬河吗?焦点在什么地方?焦点在秦国和楚国打仗之后,秦国能打输楚国。如果秦国的实力不行,那故事完全是另一条路子。张仪成功了离间了齐楚同盟,然后通过耍赖惹怒楚国,然后被楚国揍得国破家亡。在那样的情节里,张仪就是始作俑者,是秦国的罪人,没准会被车裂。


      当时的背景是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国力已经成为老大,吞并六国是早迟的事情。只是苏秦在前面搞了一套合纵的战术让这个事情有点难办,毕竟一对六不好整,于是想方设法破解这种联合成为必然。这个问题张仪知道,其实谁都知道,方式有很多种,可以通过嘴皮子,可以通过票子,可以通过女子,反正都有过例子的。再说,我泱泱华夏从来都是缺乏合力的,都喜欢算小账,所有的联盟都维系不会多久,瓦解只是个时间问题。这就注定了苏秦的失败和张仪的成功,这里面有人性和民族性的因子。


       不是张仪太强大,而是楚王太王八。张仪幸运地利用了他的嘴巴子,楚王提前交出了自己的命根子。


       张仪用嘴,陈平用钱,途径不样,效果一样。陈平提着钱袋子将范增踢出局,成就刘邦。刘邦被围的时候,他再次居然将钱袋子送到了单于老婆那儿救下了刘邦。所以,嘴皮子的魔力还未必比得上钱袋子的,没必要神话。


        至于诸葛亮那张嘴,因为完全是瞎编,所以没有详细讨论的必要。顺带说一下吧,王朗没有上过前线,和诸葛亮没照过面,只是写过劝降信之类,算是打过一次笔帐,也就没有下文了。


        诸葛亮在文学上的地位肯定不如曹操,至于经学肯定也不是他的强项,王朗一方面是经学专家,另一方面位高权重。既然拍苍蝇还不如拍个大的,于是他就成了幸运五十二,进入了罗贯中的射程范围之内。还有就是他身为汉朝的臣子,却死心塌地地跟曹操混,作为尊刘抑曹的罗贯中肯定是恨得牙根痒痒,于是就让他被诸葛亮骂死,碰巧王朗也就是诸葛亮一出祁山那年死的,作为文学创作,这个生杀大权他还是有的。


        我说这些尊刘派有点意淫有点残忍,实际上,刘备和汉朝有多少关系天知道,辈分就有点乱。就他俩儿子,一个叫刘封,一个叫刘禅,合在一起是“封禅”,摆明着就是当皇帝的,都在为自己打工。这些人揣着聪明装糊涂,生生地树典型,也不觉得累。反倒不如王朗好好地做魏国的官僚,还劝曹丕曹睿少动些土,少娶几个老婆,让老百姓的日子好过一点,倒不失儒家底子的风范。


        所以诸葛亮这张嘴完全是罗贯中的杰作,没起到任何作用,只是过了一下嘴瘾。


        那么那个惊天地泣鬼神的妓女呢?


         首先得认可此女子的侠义精神。中国古代一些妓女真不容易,什么薛涛啊、鱼玄机、苏小小一直到秦淮八艳,可圈可点之处真是不少,每遇大是大非,巾帼不让须眉。可人家的那些女子模样俊,文艺细胞较多,捧哏的人也多,所以就传下来了。而这个女子够不上,大概相当于站街女,即便是有此伟业,也只落了个“李氏”而已。也挺心寒的,从事娱乐业,颜值才是硬道理,古今雷同。


        可能就是因为在底层厮混,所以这个李氏可以接触到南来北往三教九流的人士,对各种掌故都很熟络,包括也听到了这个梁太后的花边新闻。她或许正在为自己身世的不幸自怨自艾的时候,忽然听到那个西夏的太后比她还差劲,心里迅速平衡了。姐出卖的是身体,你这个小妖精出卖的是灵魂还有祖国,作为一个汉人,居然还拉着西夏兵过来打汉人,我不骂死你才怪。


       她在城楼上骂的全是梁太后的绯闻。


        梁太后有什么绯闻呢?


       一定不要以为太后就是半老徐娘,正常推算一下,当时这个女人应该三十岁不到,还是可以卖萌的年纪。她这个太后是怎么来的呢?很简单,是自己挣来的。当时,李元昊作为西夏国主,偏偏看上了手下最为得力的将军野利遇乞的遗孀没藏式,而他的皇后就是野利遇乞的侄女,事情一出来,野利皇后羞愤难当,就把这个没藏式赶出去了。李元昊学唐玄宗让没藏式当尼姑,后来生出了一个小皇子李谅祚。同时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没藏式的哥哥没藏讹庞也被拜为国相,权倾朝野。


        李元昊做人是很垃圾的,自己的舅舅母亲都可以杀的,私生活也极不检点。从来都是爱上不该爱的人,没藏式算一个,自己的儿媳妇也就是太子妃没多式是另一个。没藏讹庞抓住机会,在太子跟前絮叨,哪个男人能戴绿帽子呢怎样,把个太子激得热血沸腾,提着一把宝剑就奔他爹去了,消掉了李元昊的鼻子,最后流血过多死亡。这时没藏讹庞迅速翻脸,捉拿乱臣贼子,处死太子,让自己的外甥李谅祚住在自己家里当名义上的皇帝,自己兄妹俩人把持朝政十几年。


        铺垫有点长,梁太后登场了。梁太后是没藏讹庞的儿媳妇,在李谅祚十三四岁的时候就以年长三岁的阅历勾搭上了小皇帝。故事重演了一遍,没藏讹庞的儿子不干了,要杀皇帝,结果小梁迅速报信,一举灭掉了没藏家族。自己当上皇后,自己的弟弟当上相国,李谅祚寿命不长,二十二岁就没了,这姐弟俩开始把持朝政,人见人怕。


         梁太后以有夫之妇的身份引诱青少年已然不够体面了,而皇帝死过之后她还正儿八经地养了两个男宠,这俩人好像还争风吃醋,不能消停,也算一景。像这样的事情传到宋朝,再经过添油加醋,自然非我族类,连妓女都不如的。所以,李氏表面上是在骂,骨子里是极度地鄙夷。至于能够退兵,原因也很简单,梁太后的事情在西夏毕竟只有少数人知道,知道也不敢说,消息封锁得很紧。现在,在这么个大庭广众之下这么一说,所有的人都知道,皇后的形象荡然无存不说,没准那个跋扈的女人能把这些知道她老底的这些士兵给灭了,岂不惹祸上身?还是捂着耳朵跑,一口一个“我没听见”才是保命之策啊!


         身正不怕影子歪,打铁需要自身硬。是梁太后丰富的私生活给李氏提供了舞台,李氏可以,王氏张氏都可以的。


        人们习惯性地把说话称为磨“嘴皮子”。既然是皮子,那就只能是浮于表面,是外因,不是根本所在。我们不能为表面所迷惑,导致“不见泰山”的恶果。真正解决问题还是需要内功的,这个可以推广到任何方面,比如做人不能靠花言巧语,要靠实诚;做事要能沉得下去,不能浮于表面;从政要干点实事,不能专搞形象;写字绘画要心中有丘壑,不能只有点横撇捺;好像写文章也有点关联,遣词造句固然重要,但也不能没有筋骨。


        好的东西从来都是内外兼具,再大的一张嘴往往只能顺势利导、锦上添花。完全靠嘴皮子混饭吃,那就是我们这地的一个俗语——半斤鸭子四两嘴。


        那不是句好话。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5-8-15 03:57 | 只看该作者
抢坐沙发,美美地阅读新作!
3#
发表于 2015-8-15 07:20 | 只看该作者
一个时代开了空谈的风气,这种嘴是有混头的,不学无术没有关系,只要善于见风使舵察言观色投其所好拂其痛痒即可荣耀为活;反之,如果时代需要全力务实,如“正史之风”之类,也便没有听众。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听者。“官渡之战”之后,有人向曹操举报营垒中曾出现过打算叛逃者,并呈上物证以惩处拟叛逃者。曹令人将其付之一炬。他的理由是,当年自己都是自身难保,他人怎能不思另谋高就。原谅了,从此赢得人心归附。可见,善用嘴者古来有之,关键还要取决于听者的态度。
欣赏大气之作,问候一孔版主!
4#
发表于 2015-8-15 07:30 | 只看该作者
解析得颇有力度,不过针砭孔明我还是有意见的,他是我的偶像,那是自小就葱白的噢。
5#
发表于 2015-8-15 09:26 | 只看该作者
木门长子 发表于 2015-8-15 07:30
解析得颇有力度,不过针砭孔明我还是有意见的,他是我的偶像,那是自小就葱白的噢。

孔版不喜欢孔明喜欢妓女,这已不是第一次扬妓抑孔了,理解。
6#
发表于 2015-8-15 10:49 | 只看该作者
好大一支笔!一气呵成,让人感觉那张嘴远不如这支笔厉害。瞬间,苏秦、张仪、诸葛亮通通不如一个妓女了,初觉不可思议,读完又感到合理。这是为什么呢?
7#
发表于 2015-8-15 12:31 | 只看该作者
你这张嘴也不小,一吞就是上下五千年啊,呵呵。
8#
发表于 2015-8-15 13:43 | 只看该作者
姬宇 发表于 2015-8-15 12:31
你这张嘴也不小,一吞就是上下五千年啊,呵呵。

就是嘛,我正想说呢,结果让姬宇给代表了。
就凭这张嘴,若会日语,保管说得安倍涕泪交流,诚恳向中韩及受到伤害的东亚东南亚国家表示道歉……
9#
发表于 2015-8-15 13:53 | 只看该作者
当年,李斯见吕不韦被八大门卫臭揍,李斯爬起来问:我牙齿跟舌头还在否?回说还在。李斯说那就结了,早晚有一天我就凭这一张嘴取你八人性命。果不其然,李斯被吕不韦重用之后,除驱逐吕门三千门客外,再一条件就是杀那八个门卫。可见李斯心胸不宽,杀韩非也不在话下。只可惜他死于那个自定的腰斩,实在不是戏剧。
10#
发表于 2015-8-15 14:24 | 只看该作者
听了一孔版主的一番讲解,有点茅塞顿开的感觉,原先还真被人家有张好嘴给迷惑了。嘴皮子毕竟只是皮子,是表面的东西,起不了根本的作用,赞同这样的说法。欣赏问好!
11#
发表于 2015-8-15 14:42 | 只看该作者
好大一张嘴,说得全有理;上下五千年,纵横千万里。
12#
发表于 2015-8-15 16:23 | 只看该作者
这好大的一张嘴,其实也通透!
拜读!
13#
发表于 2015-8-15 20:13 | 只看该作者
lvhq018 发表于 2015-8-15 10:49
好大一支笔!一气呵成,让人感觉那张嘴远不如这支笔厉害。瞬间,苏秦、张仪、诸葛亮通通不如一个妓女了,初 ...

是啊,为什么呢。
14#
发表于 2015-8-15 20:13 | 只看该作者
水如空 发表于 2015-8-15 13:43
就是嘛,我正想说呢,结果让姬宇给代表了。
就凭这张嘴,若会日语,保管说得安倍涕泪交流,诚恳向中韩及 ...

延伸得好。
15#
 楼主| 发表于 2015-8-15 22:01 | 只看该作者
高迎春 发表于 2015-8-15 03:57
抢坐沙发,美美地阅读新作!

泡茶迟了,对不住高老师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3 13:49 , Processed in 0.396136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