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5585|回复: 3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文学需要安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8-16 16: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高迎春 于 2015-8-17 02:20 编辑

      文学是生命的事业,也是世界上最孤独的职业,拒绝喧嚣、浮躁、娱乐和功利。当然,我并认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正如鲁迅先生云:“一说读书,就觉得是高尚的事情,其实这样的读书,和木匠磨斧头,裁缝的理针线并没什么分别,并不见得高尚,有时还很苦痛,很可怜。”不过,既然选择了文学,就应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抵得住诱惑,因为读书需要时间,需要沉静,需要专心,需要深度,需要饥之以当食,寒之以当裘,忧患以当安乐,孤寂以当金石琴瑟也;因为写作需要在连贯思维的无垠原野中捕捉思想的灵光和创作的灵感,需要对知识的不断消化和对写作技能的不断提升,需要深刻的社会实践和对社会实践的深入思考。
  

  曹雪芹是孤独的。《红楼梦》是他呕心沥血之作,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尽管如此,也只是完成了前八十回,便在贫病交加中溘然长逝。然而,《红楼梦》是不朽的,成为中国小说史上不可逾越的巅峰之作,位列四大名作之首。
  

  福可纳是孤独的。“作为一个不愿抛头露面的人,我的雄心是要退出历史舞台,从历史上销声匿迹,死后除了发表的作品外,不留一点废物。”他说,“活在世上,只有写作,写虚构小说,才能驾驭这个鱼龙混杂的世界,才能超脱困惑,跨出死胡同,走向宁谧的天地。”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他的致辞表达了他的心声,“我感到这份奖赏不是授予我个人而是授予我的工作的,——授予我一生从事关于人类精神的呕心沥血的工作。我从事这项工作,不是为名,更不是为利,而是为了从人的精神原料中创造出一些从前不曾有过的东西。因此,这份奖金只不过是托我保管而已。”
  

  尼采是孤独的。他是个贫穷的寄居者,双眼半盲,一身是病,就着昏暗的煤油灯写着那些没有一个出版社肯接受的作品,勉强借了钱自费出版后,也几乎找不到肯读的人。然而,他是个长于精神而拙于物质的智者,一生不断生活在最高问题的风云中,孜孜以求为世界和人生寻找一种积极的总体解释,成为伟大的哲学家。
  

  萨特是孤独的。他的孤独在于他“拒绝一切荣誉”,包括诺贝尔文学奖、法国政府颁发的荣誉勋章,他只关心人类究竟应该获得什么样的前景和命运,除了这个高洁的目标,他没有丝毫的凡俗追求。这对当下耍笔杆子的作家是多么不可思议:一笔丰厚的奖金,可以滋润生活,可以逍遥写作,可以换来香车美女,可以变成阔佬腆着浑圆的肚腹摇晃而行;一顶绚丽的桂冠,可以成为媒体和公众竞相追逐采访、拜访的对象,可以名垂青史,可以被人们世代称颂,可以获得巨大的心理满足,可以高高在上藐视文坛。萨特怎么就拒绝了呢?
  

  天地万物逆旅,光阴百代过客。时光像河流弯弯曲曲流过岁月的峡谷,卷走枯枝败叶、污泥浊水,然而,大师们曾经遗失的美好仍如金屑闪烁在记忆的沙滩,烛照人类前行的方向。
  

  这仿佛是远古的事情了,对比起来,让人心灰意冷、迷茫惆怅。当今我们时代的鲜明特点,是文学向新闻蜕变,传媒的宣传和炒作几乎成了文学成就的唯一标志,作家和伪作家们不以为耻,反而为荣,争相与媒体调情,向粉丝献媚。伪大师们频频在电视、网络、报刊上抛头露面,胡吹海侃,东拉西扯,指桑骂槐,自弹自唱,炒作卖文,接受粉丝的顶礼膜拜。出版商似乎良心也大大的坏了,浑身散发着铜臭气息,把“思无邪”抛到九天云外,醉心于倾销精神鸦片,推销错误的价值观,展销非理性的情绪。文学批评家,如同昆德拉所说,在他们手中,批评不再以发现真正有价值的作品及其价值所在为己任,而是变成了“简单而匆忙的关于文学时事的信息”。其中更有哗众取宠之辈,专以危言耸听、制造文坛新闻为能是。
  

  一个真正的作家是吝于时间和谈话的,是拒绝喧嚣和浮躁的。他们知道自己的空虚需要充填,自己的作品需要酝酿,自己的思想需要涵养,自己的能力需要孕育,自己的知识需要积累,自己的人格需要修炼。波兰女诗人维斯瓦娃获得1996年诺贝尔文学奖之后,该奖的前一位得主爱尔兰诗人希尼写信给她,同情地叹道:“可怜的、可怜的维斯瓦娃。”而维斯瓦娃也真觉得自己可怜,因为她从此不得安宁了,必须应付大量的来信、采访和演讲。她甚至希望有个替身代她抛头露面,使她可以回到隐姓埋名的正常生活中去。她说:“她一生只做个三次演讲,每一次都备受折磨。”作家是在无边苦海中挣扎搏斗的人,一根救命的稻草就是他的笔,没有人能帮助他,任何喧嚣都会使他沉没。一个人没有真正要写的东西,他就会成为新闻人物,因为他有大量的时间虚与委蛇,装腔作势,故弄玄虚,而这又恰恰暴露了自己的浮躁和浅薄。
  

  喧嚣过后总会留下一些垃圾泡沫。12月5日,著名出版人、书评人刘明清推出了自己评出的“2010年度烂书榜”,郭敬明、郎咸平(微博)、刘墉等畅销书作家的作品,均被列入其中。榜单一出即引起一片质疑声:“圈内人点评圈内事,谁来保证其公正性?这是自我炒作,还是同行相争?”面对质疑,刘明清回应:希望通过烂书榜,呼唤图书业的社会责任感,远离恶性商业炒作,回归人文关怀;同时也提醒读者,选择真正“有营养”的图书,不被流俗所误导。“因为这些书没有思想价值,宣传的是错误的价值观,用耸人听闻的口号替代理性判断,这种书对读者的误导特别大。”刘明清认为,这类书有三个共性:首先,作者本身有一定专业水准,但为了迎合市场,放弃专业精神,混淆了一些基本概念。比如郎咸平,在美国受教育,有很强的经济学功底,但他在书中却大量使用政治词汇来替代经济分析,而这种“阴谋论”的论调,实为“冷战思维”的延续;第二,不研究客观规律,一味煽情。比如《向高房价宣战》、《穷人通胀、富人通缩》等,房价、通胀等涉及复杂的经济学问题,怎能用喊口号来替代思考?所谓房地产“三剑客”在房价走势的错误判断已成笑柄,应该反省;第三,貌似专业,其内在逻辑却很荒唐。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一段树木取悦于人的是瘿瘤,一块石头引人注意的是晕斑,美其名曰:病态美。红肿之处,艳若桃花;溃烂之时,美如乳酪。人是环境的产物,生活在病态氛围中的人,必然欣赏病态美。
  

  一切高贵的情感都羞于表白,一切深刻的体验都拙于言辞,一切伟大的作品都拒绝浮躁。自吹自擂、虚假造势、沽名钓誉,有什么意义?一百万首诗歌也沾不上诺贝尔奖的边儿;一千万部艳情小说也难填补《红楼梦》的残缺之一角。无论怎样炒作,烂书就是烂书,绝不会成为宝书成为名著,烂书只是皇帝的新装,刘明清只不过是爆料皇帝其实什么也没穿的那个天真的小孩罢了。正如爱默生所说:“然而事实是,他早已是一只漂流着的破船,后来起的这一阵风不过向他自己暴露出他流浪的状态。”

评分

2

查看全部评分

2#
发表于 2015-8-16 16: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夜莺 于 2015-8-16 17:58 编辑

别了,于丹们(夜莺)

    发轫于“百家讲坛”的国学启蒙,让我在粗茶淡饭之后,稍稍休闲娱乐了一下。知道于丹这个名字,大概是2006年吧,也是在她的启发下,买了一本中学生必读的课外读物之一《论语》。于是才有机会,蜻蜓点水似的跑了一遍《论语》,其收获,不外乎是多记了几句关于孔子的“名言”,知道如何断句,至于更深的意义,也就没有时间思考了。所以当“百家讲坛”,隆重推出于丹时,我当初的确被她口若悬河,气韵贯通的华丽辞藻以及绘声绘色的演讲吸引住了。也是在那时,才发觉自己不事雕琢的日常教态用语,是多么的寡淡无味,波澜不惊,怪不得学生作文语言匮乏,尽是口水话,言不简,意不精的,难卸其责!更不用说他们的考场作文,达到悦目清心,获得高考阅卷老师的青睐,得一个皆大欢喜的分数了!
于是悬崖勒马,邯郸学步。学生们也亦步亦趋。结果,虽不是满纸荒唐言,但至少也是文采飞扬,朗朗上口了。可看多了这类辞藻华丽的文章,就会审美疲劳,反而是那种文字质朴,内容生动的真情之作难觅踪迹了,那种失望,揪心之痛,让我清醒地认识到:写文,再也不能玩文字技巧了,不说人话的文章,在精美绝伦,也是镜花水月,空中楼阁,生产垃圾文字的方式,真应及时刹住,或者到了寿终正寝的地步了。没曾想,于丹来了,在媒体的大肆渲染,或者推波助澜之下,于丹第一次闪亮登场,背书似的如数家珍讲解国学,一下粉丝无数,人气飙升,忙碌“客串”,出书火红,好评如潮。总之,首战告捷,大获全胜。

在懵懵懂懂的憧憬中,崇拜中,淘得一本盗版《〈论语〉心得》,回家一看,厚厚的一本,全书后面一半是《论语》原文压轴,前面一部分,是她的读书心得。心得的文字由三个板块构成:第一部分是原文摘引,接下来几句对原文的“翻译”,在引用一个她读到的外国小故事之类的东西,最后在结合现实说一两段文字,“于丹体”就这样形成了。我在想,若放到高考阅卷场上,她的文章属于什么文体,会被阅卷专家判为哪类等级,我还不敢想象!

恰好昨晚例会,实在百无聊赖,便把从同事处借来的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拿来出来翻翻。这是第二次和于丹的书见面。

不说封顶的那四个红底白字的“丹韵词音”,也不说首页于丹那时尚古典花纹款式的衣着和巧妆靓容,单是里面的古诗词串联的文字和古诗词原文出处及作者简介,就令我应接不暇,特别是那一贯的文风格式:引用加原文解释再加几句“小资”般的,不痛不痒地品读,或是“心灵鸡汤”的滋养,我就头晕眼花,真有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闭塞了。

倒是有两句评价陶渊明的话,记忆犹新。她说“陶渊明的了不起,就在于他能用平白浅易的笔触去写我们都曾经历,但是在信而不再口的一种感受。”还说“陶渊明更了不起的是他还愿意干活”并以陶的“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来证明。如此说来,第一种样的陶渊明今天如过江之鲫。第二种样的陶渊明更是数以亿计了。

苍天在上,如果真有人世轮回之说,我真想问问陶渊明本人,你真的就是这位“文化超女”玉口中的“田园鼻祖”么?是教科书中所称的“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归宿”的那个陶潜么?

还说什么“他人生最大的欢乐是自己的孩子绕膝承欢”!我无权,无能,无才质问这位国学的传播者,“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难道是年轻时的陶渊明的信口开河?或是他人假借陶名的伪劣产品?

我不为古人担忧,倒是为今天资讯发达,把无孔不入的网络电视的声色犬马,当下饭吃的美味佳肴,大批大批留守的农村孩子。长此以往,“国学”真的变成“寡学”了,对只有“初中水平”结业的大众来说,于丹们不愧是个好导师!

于丹有错么?我在这儿气哼哼的,大放厥词,就有一言九鼎之功?还是借鲁迅《狂人日记》中的一句话:救救孩子,来撒气!

不光救救孩子,也央求媒体:别再为虎作伥,别再为了收视率盈利而炒作了。炒来炒去,别把自家炒糊了!弄得黢黑一团,下不了台!

媒体那么会吹,干嘛不吹吹,不被大众熟知的,“与钱钟书并称为“南饶北钱”,与季羡林并称为“南饶北季”,达古通今,学贯东西,在学问的天地里,硕果累累的著名国学大师饶宗颐”。以及被国际文化界承认,仰慕的国学泰斗,季羡林先生等,也不吹吹全国各地新建的,“逸夫楼”“明德小学”等的出资者。要不是选入高中教材的,一篇央视当红主持人白岩松的演讲词《最高的学位是人格》中,提及季羡林老先生的事迹,有好多中学生知道这个学者,知道这个国学泰斗?

拥有“话霸权”的媒体,从事媒体行业的朋友们,希望你们拿出媒体人应有的素质,拿出行业的道德,多宣传人格高尚的真学者,真正普通平凡的凡人吧!

于丹被哄下台,不光是于丹的过错。人怕出名猪怕壮,人在江湖,赶鸭子上架,也在所难免,也不近人情!于丹们也是人,在她们那个层次之中,在她们那个文化圈内,她也是一个普通女人而已,一个普通的大学教授而已,捧得越高,摔得越疼!难道某些媒体没有过错,难道某些教育机构没有“落井下石”之嫌?

青年朋友们,请你记住,速成的,都没多大营养,肯德基如此,绿豆芽如此,所谓的“文化名人”更是如此!既能速成就能速朽!

    别了,于丹们!咱们这些边缘草根们,还是勿凑热闹为好,厚古薄今,脚踏实地,方能心智健康成长!2014.11.17中午
3#
发表于 2015-8-16 16:43 | 只看该作者
文学是生命的事业,也是世界上最孤独的职业,拒绝喧嚣、浮躁、娱乐和功利,说得非常对,非常好,深有同感。
4#
发表于 2015-8-16 16:43 | 只看该作者
一切高贵的情感都羞于表白,一切深刻的体验都拙于言辞,一切伟大的作品都拒绝浮躁。赞!
5#
 楼主| 发表于 2015-8-16 16:46 | 只看该作者
lizhao 发表于 2015-8-16 16:43
文学是生命的事业,也是世界上最孤独的职业,拒绝喧嚣、浮躁、娱乐和功利,说得非常对,非常好,深有同感 ...

谢谢你的点评!
6#
 楼主| 发表于 2015-8-16 16:46 | 只看该作者
夜莺 发表于 2015-8-16 16:43
一切高贵的情感都羞于表白,一切深刻的体验都拙于言辞,一切伟大的作品都拒绝浮躁。赞!

谢谢点赞!
7#
 楼主| 发表于 2015-8-16 16:48 | 只看该作者
夜莺 发表于 2015-8-16 16:39
别了,于丹们
    发轫于“百家讲坛”的国学启蒙,让我在粗茶淡饭之后,稍稍休闲娱乐了一下。知道于丹这个 ...

于丹的心灵鸡汤,是教人走顺民之路。
8#
 楼主| 发表于 2015-8-16 17:01 | 只看该作者
王淼之 发表于 2015-8-16 16:48
于丹的心灵鸡汤,是教人走顺民之路。

谢谢夜莺评分。
9#
发表于 2015-8-16 17:12 | 只看该作者

不谢,您这文与我心有戚戚焉!所以把以ou前的作文拿来与先生交流,不当之处,望先生指点!
10#
发表于 2015-8-16 17: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梁星钧 于 2015-8-16 18:13 编辑
夜莺 发表于 2015-8-16 16:39
别了,于丹们
    发轫于“百家讲坛”的国学启蒙,让我在粗茶淡饭之后,稍稍休闲娱乐了一下。知道于丹这个 ...


读了上篇,又读这篇,写得都好,好到了我无以回帖。
我每次到文轩书店,总要到新近的热销书前翻翻,也总会看到作者列举的这些人及易中天等的书,说实话,我一本都没买过。我也非觉得他们的不好,没影响,不热闹,但说实话,不是前面王先生的文学需要安静,也非有人评我评论书时说我“站在清醒的阅读之上”,而是我这人天生的、或者说本能地拒绝一种鼓噪,我也不喜欢人云亦云,即使你是天尊,被吹到了天上,我也还有我的清冷判断,而且我也顽固地认为,书,太多了,适合益于我的,却很少;我真正喜欢的被撼的,更绝少。当然也跟我的接触有关,缘遇有关,孤陋寡闻有很大的关系。但是,我真正能接受的并不多。更何况说现在,即使一本好点的,其间的注水也太多太多。再说,我与其买回去压着积着,给自己平添压力,还不如当场判断取舍,来得干净痛快。
所以于先生的我没买过。易先生的我也没买过。但我电视上听过后者的电视演讲,很赞赏当地一位老先生给的评语:精粹。当然别的许多的我也没买过。

但我买过《中国新教育风暴》,花一周时间读了,是因我的孩子当时读书遇了许多人遇到的同样难解的问题,也是想关注下我们国家教育到底有没出路,好久可在世界先进教育面前稍稍进步一点点。我也买过关于人性问题的《厚黑学》,但我学之不会厚黑,只会愈加善良,尽管也不太合乎当下时宜,求的同样是一个“书之上”而已。
但我读过大量的文友的书籍。虽有的是要我读,有的是我要读。我都尽量读之而思之, 吸之而用之。我以为,读书于我来说没什么一定可崇拜的(有些喜欢的后来很快又喜新厌旧了,如刘亮程的几篇散文,容中尔甲的歌声,还有漠月的小说我很是喜欢当买回他的书后又厌恶了),也没什么一定可鄙弃的,就按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吧总之 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像刚才那位王先生的言论,从一个大的角度看,完全是对的,没安静,哪有好的文学?但可推而广之,没安静,又哪有好的心爱的钟情的一切事业?安静,是力量的聚集,是信心的整合,是沉淀的凝固,是升腾和飞跃前的痛苦炼狱!但我也一直在想一个问题:我何苦更多时间花在读身边文友之书文,而少读或隔膜了大师的经典之作呢?其实这个回答我后来终于明白,其实也简单:大师们的经典只宜于我遥望(我们之间有可能有桥梁有可能没有),近身友人们的才是我的熔炉(我和他们相处一起偏安一隅也有小乐)。我也更加明白:我要的不只是读书,而我要的更多的只是思考和写作。故此一切的一切,莫不是我可用可不用的供选物件之一也!
先回到这里吧。
11#
发表于 2015-8-16 17:57 | 只看该作者
梁星钧 发表于 2015-8-16 17:49
读了上篇,又读这篇,写得都好,好到了我无以回帖。
我每次到文轩书店,总要到新近的热销书前翻翻,也总 ...

看梁老师这番话,我很感动。!
12#
发表于 2015-8-16 18:06 | 只看该作者
夜莺 发表于 2015-8-16 17:57
看梁老师这番话,我很感动。!

修改了几处。见你诚挚,我也抛出全心。呵呵。
13#
发表于 2015-8-16 18:14 | 只看该作者
花了一个小时,聆听感悟大师们关于读书心得的交流,真是如沐春风,如饮甘霖,受益不浅啊。
14#
发表于 2015-8-16 18: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梁星钧 于 2015-8-16 18:29 编辑

王老师的这篇,我看了几遍。从写作,已修炼至一定功力。从观点,也更是欣赏之致。
其实,我在回复夜莺文友的长帖已谈了我的一些看法。安静,于文学很重要,于写作更需求,于一切不可少。可是,当下商业社会,安静反成了贬义,被认为是没出息,无成效的表现。这自然是一种不正常。自会被历史的洪流所淘汰。但我们作为一个清醒的读者写者,除非我们只是一个附弄风雅的读写混混,否则我们断不致不需要安静。但关键是我们如何做到,恐怕修炼及表演的功夫各在其人吧。
这是一篇醒人励志的读写好文,翔实的论证已服人并深入人心,但关键是怎么个安静除了我前说修行靠自己,也确实值得研探和琢磨。安静哪些,安静的程度,安静戒备等,这些都值得我们思量。如同行文,写什么不重要,怎么写才关键。
先回到这里。谢作者供好文。
15#
发表于 2015-8-16 22:16 | 只看该作者
读书需要安静,需要内心的从容。拜读,学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 14:03 , Processed in 0.13246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