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870|回复: 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长啸 ? 低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8-17 08: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3:22 编辑 <br /><br />
  
  【长啸】

   曾经被看作是最朴素、最自然的姿势后来被发现是对某些动物的模仿。就像很希望战胜自己的宿命一样,这样的姿势已经物化为人格力量的象征。

   比如长啸。

   书法与地点。对弥陀寺、麦积山来说,王了望有一种栩栩如生的真实感。在晚年远离清朝京师是非之地的那段时期,他一心向佛、一心奔走,于暮色苍茫中写下了“是无等等”、“在所何在,音实无音”的感慨,为陇右佛教圣地的中心化带来一种高贵之气。而他“康熙XX年+闽海遗臣+了望”的题款,最终以逆臣的姿势表达了与所处时代的决裂,背离。

   多年的游历,练就了他的一双铁板之脚。“偶然长啸惊芳树,一路莺声唤山林”。长啸,成为他在陇右的精神写照。这让人想起一个词,一襟晚照。凄然,凛冽,而又惊骇。虽然,我们在对长啸的沉思中看不到历史的真相。

   也许,下野后的王了望认为自己会变成一个佛教徒,因为在佛之外,他看不到任何使自己绝望的灵魂得到救赎的可能,包括他无以排遣的仇恨、蔑视和诗词天赋。但他又厌恶于无法摆脱媚俗的应酬,而努力寻找有力道的自然。于是,就效仿魏晋之士,委身狂野,呼啸山林,让靠复仇维持的生命之火渐趋微弱。

   1994年,在清水县的金集乡采访。那里平静,碧蓝,透明的天空,让这个俗称为金家棱巅的乡野,透出了无限的澄明。秋风飒飒,谷糜遍地。那些快乐的、不曾流动的时光,仿佛一直在记忆着王了望的游历。我知道,那应该是时光永远的面目。不欢不喜,不悲不凄。“岳峰千万仞,知己啸棱巅”。这是他留下的印记。

   如果能回到过去,他会成为我永远的良心之痛,也会将我带向某种神往境地吗?秋风无语,物我两隔。

   王维有诗,“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那是悠闲的,释然的。不过,金家棱巅没有竹篁,但那里的风光与麦积山的风光最终还是融汇到一起,且沾染了少许的佛的气息。因为,王了望。一个忠于前朝、拒绝融合的流亡者的到来。

   就像每一座山都有它自己的灵魂一样,长啸之后的王了望,仍旧怀着藐视生命的勇气,他把自己的灵魂又山花一样盛放在酒中。他希望既忠实于自己正直的品性,也能不忘前朝。但却很难做到。于是,他往往醉后赊账,放荡形骸,以字抵押。夜色朦胧中的他,仿佛还在倾诉,我依旧活着,萎靡而有分量地活着。

   只不过,百年之后,他的书法与张芝、梁鹄、索靖被称为甘肃书法乃至中国书法的精魂而被津津乐道。这是一生孤寂的他最没有料想到的。
   
  【低吟】

   他几乎从未骂过人。当他不愿和陌生人打交道时,就会把自己流放到古代的衣饰之中,与挚爱的丝绸、锦缎、古物娓娓絮语。他是真相的殉道者。

   纵横五十余年的《沈从文家书》,饱受沧桑和离乱,但却满纸温情。在那个伪造和涂抹历史的年代,他为谎言而愤怒。就像夫人张兆和所言,“他不是完人,却是个稀有的善良的人。对人无心机,……为而不有,至实朴素,对万汇百物充满感情。”《家书》中极少抱怨和忿恨,即便是当他所有的文学作品于1953年全部烧毁后,他依然“不与人争得失,生活过的十分寂寞”。

   《家书》之于他,是无尽温馨的港湾。这是属于他的人生低吟。

   2012年,我站在凤凰古城的城墙,遥望他屹立于山巅简陋素净的小墓时,感到故乡之于沈先生的寂寥和缥缈。古城游人如织,来来往往地醉心于拍照留影。如果说田园牧歌式的原野风光有着暖意和纯真,那么,湘西,就是先生心中饱含无限爱恋的一块疤痕。水意飒然的疤痕。

   1949年,临近解放的前夕,先生被迫弃笔。他在当年3月的《家书》中写道,“灯息了罡风吹着,出自本身内部的旋风也吹着,于是息了。一切如自然,也如夙命。”于是,他把如椽大笔用在了题写照片、篇后、题下之上,对旧有的文字进行润色、注疏,聊度时日。这样的文字,被夫人命名为“呓语狂言”。

   比如,他在小说《丈夫》的题下写到,“我应当和这些人生命在一处,移植入人事复杂之大都市,当然毁碎于一种病的发展中。”在《龙朱》篇下,他写到,“如一虹桥被新的阵雨击毁,只留下幻光反映于荷珠间。雨后到处有蛙声可闻。杜鹃正为翠翠而悲。”物是人非,寄寓过去,至今读来让人怆然泪下,但绝无悲痛。

   好在这样的沉湎并不长久,他就慢慢从对文学的绝望中摆脱了出来,受命主持编著《中国古代服饰资料》。不是为了写作,也不是为了研究。然而,对明天依然怀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般的忧虑。

   《家书》如此温馨,但还是为我们勾勒了一个非常时期希望与失望交加下挣扎的背影。虽然因着时代而存在种种的不同,但对事物有着相似的反应。最重要的一点是,他并没有将自己的内心政治化,也没有让自己的文字变窄,变枯竭,即使面对冰冷的古物。

   这是一个感受良心的世界,无论如何,他讲了真话。他所表达的对中国古代服饰的看法是任何人都没有勇气、没有信心所付诸文字的。因为,他的内心是温婉的,能舍,能弃,能蛰伏,但也能爆发。

   


2#
发表于 2015-8-17 17: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3:23 编辑 <br /><br />长啸与低吟,动词名词化、意向化,性和形的延伸和转化,在对立的字面上形成意的潜倾斜,让动在静中飞翔,让静在动中婉转,托出的,是人性和情的内在力量。学习了,问好老师。

3#
 楼主| 发表于 2015-8-18 09: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3:23 编辑 <br /><br />长啸与低吟,动词名词化、意向化,性和形的延伸和转化,在对立的字面上形成意的潜倾斜,让动在静中飞翔,让 ...[/quote]
感谢文秋的阅评!
王了望是陇西人,在天水呆过,留下了不少传奇。他和沈从文一样,都有傲骨风情。
问好!

4#
发表于 2015-8-18 09: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3:23 编辑 <br /><br />不管是长啸还是低吟,他们都是按照自己的内心生活的人,值得后人学习

5#
 楼主| 发表于 2015-8-18 14: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3:23 编辑 <br /><br />不管是长啸还是低吟,他们都是按照自己的内心生活的人,值得后人学习[/quote]
谢过欣欣向荣的阅评!对,他们都是有情操的高尚的人。问你好!

6#
发表于 2015-8-18 14: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3:23 编辑 <br /><br />人格的独立和精神的自由,都是弥足珍贵的东西。但终能得到者,首先都是成功的自我决绝者。欣赏新作,即颂秋祺!

7#
发表于 2015-8-18 14: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3:23 编辑 <br /><br />在人物时代背景里,揭示出人的精神品格和人文内涵。
文笔精粹而深刻。

8#
发表于 2015-8-18 17: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3:23 编辑 <br /><br />读后令人唏嘘,为他们的人格。
问好先生。

9#
发表于 2015-8-18 20: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3:23 编辑 <br /><br />一古一今,一南一北。两个文人,两种情怀,无论是长啸,还是低吟,映射出的都是人格的高尚。问好!

10#
发表于 2015-8-18 23: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3:23 编辑 <br /><br />长啸,低吟。看透的世情,抹不掉的柔情,压不垮的傲骨。总有一些东西在血液里,任谁也无法掠夺。

11#
发表于 2015-8-19 09: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3:23 编辑 <br /><br />阅读。感叹你对历史人文精诚的表达。

12#
 楼主| 发表于 2015-8-19 10:08 | 只看该作者
李兴文 发表于 2015-8-18 14:41
人格的独立和精神的自由,都是弥足珍贵的东西。但终能得到者,首先都是成功的自我决绝者。欣赏新作,即颂秋 ...

感谢你的阅评!可惜现代人无法达到这样的高度啊。
问好!
13#
 楼主| 发表于 2015-8-19 10:09 | 只看该作者
房子 发表于 2015-8-18 14:54
在人物时代背景里,揭示出人的精神品格和人文内涵。
文笔精粹而深刻。

谢过房子斑斑的阅评!那些让人感叹不已的人物,大多都有属于自己的“姿势”。
问好!
14#
 楼主| 发表于 2015-8-19 10:10 | 只看该作者
黑龙江小龙女 发表于 2015-8-18 17:02
读后令人唏嘘,为他们的人格。
问好先生。

谢过小龙女的阅评!
也问你好!
15#
 楼主| 发表于 2015-8-19 10:11 | 只看该作者
文珺 发表于 2015-8-18 20:55
一古一今,一南一北。两个文人,两种情怀,无论是长啸,还是低吟,映射出的都是人格的高尚。问好!:handsha ...

谢过文珺的阅评!
也问好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22 18:42 , Processed in 0.104484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