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6093|回复: 3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也来说说“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8-22 13: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百善孝为先,以一颗温柔的孝心侍奉父母长辈,在神州大地生生不息,代代相传。孝,辉映着华夏五千年文明史,在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一直熠熠生辉。古语说: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孝,陪伴着人类,温馨着家庭。不但人类懂得作为人子女应该尽孝,动物世界也不鲜见。古语“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便是形象的证明。


  远古时期的圣贤虞舜,生母早逝。早年在历山耕田时,受到脑残父亲瞽叟以及心怀叵测的异母弟弟象的多次迫害。逢凶化吉以后虞舜总是以德报怨,毫不计较父亲和弟弟的所作所为,侍奉、孝敬父亲和后母一如当初。虞舜的孝心行为一直都是千古美谈,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和典范。


  两汉时期盛行的察举制度,就是在读书人里寻找侍奉双亲长辈孝顺的人,推举为孝廉,为封建统治阶级储备人才。因为封建统治阶级一直都固执地认为,只有居家尽孝,才会为官忠君。虽然这是封建统治阶级的观点,但是这种看法的确有一定的道理。就连历史上著名的短命王朝西晋,司马炎当政之初,就特别强调以孝治天下,以便笼络人心,巩固统治。


  众所周知封建社会里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即“君叫臣死,臣不敢不死;父要子亡,子不敢不亡”。尽管宣扬、强调的主要是封建社会里君臣父子相处的规则,目的是维护封建秩序,其实也透出了丝丝缕缕为人之子必须“孝”字当先的气息。


  据不完全的资料显示,在我国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若有父母擂鼓上访,或者拦轿喊冤,诉说子女不孝者,这些被告的子女必受惩罚;从此不得不小心翼翼侍奉双亲,以求得邻里众人、亲戚朋友的认可、赞赏。偶有屡教不改、固执地不孝敬父母的人,很快即声名狼藉,难以在当地立足。时至当今,凡是不孝敬父母的人,在社会上处人处世皆无市场。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不论官民,父母在世时必须尽孝;父母不幸去世,为了显示孝心,还要为父母守墓三年。那些为官当政者,不论是位高权尊的宰相大人,还是处于末流的七品芝麻官、八品九品小吏,在任期间如果不巧父母去世,必须“丁忧”,毫不犹豫地放弃豪华的享受,老老实实地卷铺盖夹着尾巴回家。在家中灵堂里,或者墓地边搭建简易小屋,从此低眉顺眼,谨小慎微地守孝三年。都城里的豪华生活,官场上颐指气使的张狂、舒心惬意的享受,只得悄悄藏在心底,以待三年之后。就连明万历之初权倾一时的帝师、首辅张居正父丧亦及时丁忧,虽为圣旨夺情;但终为罪状一条。丁忧守孝期间稍有不慎,露出夹着的尾巴,被居心叵测的人参奏一本,此生的政治前途大多休矣。


  封建社会里的为官为宦者,不但在父母离世时要丁忧、守孝,有些人还要为老师尽孝、守墓。最著名的就是一代先师孔子离世后,弟子们在其墓旁守墓三年,对老师无限依恋无比崇敬的子贡,竟然独自继续守墓三年。如此孝举,感天地、泣鬼神,为千古称道。


  千百年来,神州大地上一代代人,不论地位显赫、位高权尊的为官为宦者,还是普通平常、默默无闻的平民百姓,围绕着“孝”字,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首首感人至深的优美诗篇,咏唱了一曲曲催人泪下、回肠荡气的孝敬之歌。


  孝,像一根绵长的红线,贯穿了从元谋人,到夏商周,直到如今各个朝代、各个时代。孝,宛如煦暖的阳光,照耀着一代代炎黄子孙,温暖着一代代华夏儿女。时光的流逝,时代的变迁,直至今天,孝,仍然宛如蓝天、好似红日,始终不变。


  可是,就好像滔滔不绝的长江从青藏高原流入大海的情形一样,原来清澈见底的水流在行进的路途中逐渐增添了一些趋炎附势的泥沙,无可奈何地出现了某些不该有的变化。时代发展到今天,不知道是西方国家父母教育子女的方式对我国传统教育方式的巨大冲击,还是生活方式的改变对家庭关系深刻而又无可奈何的影响,千百年来感人至深的颂扬孝的赞歌,不知从哪天开始,悄悄地生出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而且,这些不和谐的音符在某些不为人注意角落,似乎跃跃欲试地开始影响乐曲的主旋律。


  在城市里某些灰暗拥堵的老城区,在农村里部分阴暗低矮爬满绿色藤蔓的旧房子里,无言的寂寞之余,深沉无奈的叹息之间,饱经沧桑的脸上皱纹里溢出越来越多的是寂寞的诉说,深沉的期盼;脱口而出的话语虽然不一样,但几乎都有“真的是世道变了,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孝”,“工作真的那么忙?连回家过年过节的空闲都没有?”“总经理、副总经理,难道比总理、副总理都忙!”愤懑里,有无奈,又有更多的期盼。


  另一边,满大街络绎不绝、神色匆匆的各色行人里,忙忙碌碌的厂房里,气氛紧张严肃的办公大厅内,夏天热得要命、冬天冷得要死的工棚里,疲倦无力的话语里,常常夹杂着“又是一年白工,没钱怎么回家?”“在外挣钱,无法尽孝;在家尽孝,一世贫困。”“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明年回来又到哪里找这份工作?”抱怨中,有迷茫,又有更多的辛酸。虽欲学雏鸦反哺,但满腹辛酸,徒唤奈何。虽欲学羊羔跪乳,千里迢迢,无计可施。


  长者的埋怨,可以理解,谁不愿意阖家团圆,享受天伦之乐。年轻人的抱怨,让人心酸,谁敢随便丢弃好不容易谋得的饭碗。羊、鸦尚知尽孝,人孰不如!不可否认,由于金钱至上等不良意识的影响,受急功近利、喧嚣浮躁风气的腐蚀,社会上的确存在极少数不知道报恩、无情无义的子女。但是,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作为家庭核心的青壮年子女们,面对着孝敬父母、教育子女、挣钱谋生等诸方面问题,往往按下葫芦浮起瓢,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


  当今社会里的青年们,出生在“四二一家庭”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越来越成为社会上劳动大军的主流。他们上面双方父母就有四人,几乎清一色的都在接近暮年的五十岁至六十岁之间;再往上风烛残年的祖辈往往也有数人不等;他们下面还有一位几个家庭未来的希望。在经济高速发展、科学技术更新换代日新月异的今天,这些年轻人肩上生存的压力、生活的重担、职场上生存竞争的激烈程度,都是可想而知的。如果不存在这些压力、诸多的困难,有几位年轻人不愿意尽孝,不愿意陪伴着父母。至少,在家里和父母住一起还可以恢复原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舒心惬意的日子,谁不愿意?


  喋喋不休到此,并非厚古薄今,亦丝毫不存教唆子女们对父母长辈不需尽孝之念;而是斗胆提出这一新出现的问题,意在商讨。


  提到尽孝,父母长辈亦好,子女亦好,相互之间都应该设身处地地为对方多考虑考虑,相互之间多一份理解和谅解,就是最好。子女们远在异地他乡,举目无亲,独在异乡为异客,面临多方面的压力,的确不容易;但是抽空打个问候电话、发个祝福短信回家,慰藉一下父母长辈孤独寂寞的心灵,这样的时间总会有吧!


  全家团圆的天伦之乐,的确人人向往。尤其是老年人,每逢年节或假日,则应多考虑一下当今社会里激烈的竞争,理解子女们生活、处境的不易,不必过多地强调全家团聚,不能因为过分强调团圆团聚,影响了子女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当今社会里,谋得一份糊口养家的职业,实属不易。


  孝,在当今真是说起来不太容易,做起来也比较困难啊!但是,只要父母长辈和子女双方多为对方考虑、相互理解,一切都会皆大欢喜。


2#
发表于 2015-8-22 15:42 | 只看该作者
这个话题太沉重,尤其是计划生育政策以后。孝本来是一件快乐的事,但现在却成为人们的精神枷锁。所有的事都在变。
3#
 楼主| 发表于 2015-8-22 16:00 | 只看该作者
lvhq018 发表于 2015-8-22 15:42
这个话题太沉重,尤其是计划生育政策以后。孝本来是一件快乐的事,但现在却成为人们的精神枷锁。所有的事都 ...

谢谢朋友实事求是的评价,这个话题对于当今的年轻人来说,或者大多数人来说,的确有些不容易啊!只要相互理解,相互谅解,慢慢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4#
发表于 2015-8-22 16:19 | 只看该作者
一介草民 发表于 2015-8-22 16:00
谢谢朋友实事求是的评价,这个话题对于当今的年轻人来说,或者大多数人来说,的确有些不容易啊!只要相互 ...

确实是美好的希望!
5#
 楼主| 发表于 2015-8-22 16:23 | 只看该作者
lvhq018 发表于 2015-8-22 16:19
确实是美好的希望!

谢谢朋友的支持,这事处理不好的话,影响家庭,影响家庭成员的关系。相互理解,一定会处理好。
6#
发表于 2015-8-22 17:22 | 只看该作者
行文朴素流畅。孝在心,孝在行,孝在感悟,孝在理解。拜读学习
7#
 楼主| 发表于 2015-8-22 17:35 | 只看该作者
休憩花园 发表于 2015-8-22 17:22
行文朴素流畅。孝在心,孝在行,孝在感悟,孝在理解。拜读学习

谢谢朋友的理解和支持,欢迎常来指导、交流!
8#
发表于 2015-8-22 18:55 | 只看该作者
孝,在当今真是说起来不太容易,做起来也比较困难啊!但是,只要父母长辈和子女双方多为对方考虑、相互理解,一切都会皆大欢喜。
9#
 楼主| 发表于 2015-8-22 19:04 | 只看该作者
夜莺 发表于 2015-8-22 18:55
孝,在当今真是说起来不太容易,做起来也比较困难啊!但是,只要父母长辈和子女双方多为对方考虑、相互理解 ...

谢谢朋友的赞赏,欢迎常来指导!
10#
发表于 2015-8-22 20:54 | 只看该作者
有个疑问向草民兄请教:
一个老妈得了绝症,可是儿子还没成家。老妈告诉儿子:你别管我,早点儿给我娶回个媳妇生个孙子就是孝。可是儿子却想:我宁可不娶媳妇不生儿子也要给老妈看病。
请问:在你看来,儿子怎么做才是孝?
也欢迎其他文友参与讨论。
11#
发表于 2015-8-22 20:55 | 只看该作者
显然文章后半段的论述将问题引向更深的层次,使文章更见力度!
12#
 楼主| 发表于 2015-8-22 21:11 | 只看该作者
水如空 发表于 2015-8-22 20:54
有个疑问向草民兄请教:
一个老妈得了绝症,可是儿子还没成家。老妈告诉儿子:你别管我,早点儿给我娶回个 ...

谢谢如空兄弟提出的问题。这个问题,草民觉得似乎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看。从情感的角度看,应该尽孝,为母亲治病。从理智的角度看,既然是绝症,不管花费多少,不久就是人财两空。从家庭实际来看,一个家庭的血缘关系似乎应该延续。
但是,面对着母亲的绝症,不能不治疗,但似乎不必像这位儿子说的那样不娶媳妇不生儿子,只要让母亲在已经不多的日子里体会到家庭的温暖、亲情的温暖,就是尽孝了。
区区浅见,仅供参考。祝如空兄事事如意!
13#
 楼主| 发表于 2015-8-22 21:12 | 只看该作者
一孔 发表于 2015-8-22 20:55
显然文章后半段的论述将问题引向更深的层次,使文章更见力度!

谢谢版主一孔的赞赏,欢迎常来指导!祝您天天开心、事事如意!
14#
发表于 2015-8-22 21:59 | 只看该作者
沉重的话题。
任何事都是两面或者多面的。
15#
发表于 2015-8-22 22:12 | 只看该作者
这玩意的,某项国策,已经把这个‘孝’的土壤破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8 07:10 , Processed in 0.116355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