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733|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陶瓷大国,为何要为他人打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12-19 12: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陶瓷大国,岂能为他人打工?

  文/但是

  最近,世界著名的法兰克福秋季消费品博览会邀请中国的陶瓷厂商参加,但是中国馆的瓷器价格标价都明显最低。相反,一些外国品牌的瓷器,实际上是由中国制作,只是换了个标签,挂上他们的品牌,立刻身价暴涨几十倍。

  我国著名陶瓷艺术家、年过七旬的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张守智教授,在谈论起中国日用瓷器现状时,不禁老泪纵横、唏嘘不已——“上个世纪60年代,中国的日用瓷在国际市场的价格大概是每件0.3美元;如今,中国日用瓷的品质尽管已经丝毫不逊于任何外国瓷器,却依然价格低廉,每件不过0.35美元左右,只比40多年前多了区区5美分。”

  只要学过英语的人都知道,中国的名字就叫“CHINA”——陶瓷的意思。我们作为一个以“陶瓷”而名扬天下的泱泱大国,在世界市场份额上却始终争不到一席地位。更为糟糕的是,明明是自己生产出来的产品,却必须要挂靠人家的牌子,才有“颜面”出手,才能换取它应有的价值——自己的孩子,偏偏要跟人家的姓氏,才会名正言顺。这样的怪圈不单是让人唏嘘,让人尴尬,让人汗颜,更让人无地自容。

  调查显示,现在世界上70%的日用瓷是由中国生产的,全世界三分之二的人用的都是中国瓷器。从数量上来说,我们确实是一个陶瓷大国。但是,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在世界上任何一个高级百货公司和商场,都见不到中国品牌的瓷器。

  但是,面对如此惨痛的事实,奇怪的是,中国的陶瓷企业却偏偏都普遍安于为外国公司“打工“——短期行为和眼前利益,使得中国的陶瓷企业只求能苟延残喘,能发工资、能运转,不倒闭就算万事大吉,既不注重市场调查,也不去筹划对策,更不愿花钱打造自己的日用瓷品牌,如此恶性循环下来,在国际市场上始终卖不了好价格还是小事,最让人痛心的,是就这样把自己的一片大好河山,甘心情愿地拱手让给了的外国企业,真真是让人“是可忍,孰不可忍!”

  偌大的中国的陶瓷业,都在干什么呢?

  说来,中国的陶瓷企业现状,真是让人无言以对——现在中国一些主要的陶瓷产区,几乎完全成了外国瓷器的加工基地,外国一些知名陶瓷制造商早就瞅准了中国陶瓷这块肥肉,专门派人坐镇在这些产区,将中国厂商制造出来的瓷器贴上他们的商标直接出口,赚取丰厚的利润。而我们的厂商只能赚一些微薄可怜的加工费。更为离奇的是,一些外国公司嫌转来转去麻烦,索性直接将他们的陶瓷设计所办到中国来,为他们在中国的陶瓷生产服务。最近,北欧一些国家的知名大公司就在广州设立了陶瓷设计研究所。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些外国陶瓷设计研究所的设计人员居然大多数都是中国艺术院校培养的。外国公司除了要求这些中国设计人员在设计上出类拔萃外,还着力培养他们的市场感觉。要他们专门研究美国的瓷器市场、美国瓷器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专门派他们去美国考察当地的陶瓷市场。这就使得这些设计人员在设计时非常有针对性。

  看看,我们的陶瓷企业究竟在干什么?我们自己培养出来的人才,被人家挖去,然后回到我们的地方,利用我们廉价的劳动力,加工产品,打出品牌,我们却只能依附于人家吃点残羹剩饭。这不是在学雷峰,不是什么甘心为他人做嫁衣,躲在背后做无名英雄,这是面对明目张胆的掠夺却熟视无睹、置若罔闻。

  在我们痛心疾首的同时,中国的陶瓷企业的确到了应该痛定思痛的时候了。我们有资源、有人才,也有实力,却为什么偏偏走不出这个被人巧取豪夺的怪圈?走出误区是主要的,换换思维方式也是必须的,更为重要的是,要迅速拿出可行的方案和措施,为自己的陶瓷企业走出困境杀出一条血路,找到一条活路。

  让人感到稍稍欣慰的是,目前,上海陶瓷博览中心会同全国陶瓷界,邀请国内一流陶瓷艺术家,已经试制成功一个系列日用瓷的头一套——“收藏版21头茶、咖啡具日用瓷器”,用以打造具有中国品牌的系列日用瓷,进军国际市场。

  但愿这套名家汇集,精心研制的中国日用瓷,能够真正具有国际一流水准,打出品牌,了却我们的振兴梦想。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4-12-19 16:16 | 只看该作者
:))不仅仅是陶瓷业有这种现象呢。自己辛辛苦苦生产的产品,却贴上人家的招牌,在我国已不鲜见。究其根源,还是自己底气不足啊!

有个别地方有错字,自己改改好吗?比如“CHAINA”、“ 是不忍,孰不可忍”
3#
 楼主| 发表于 2004-12-19 21:49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冷眼看 发表
:))不仅仅是陶瓷业有这种现象呢。自己辛辛苦苦生产的产品,却贴上人家的招牌,在我国已不鲜见。究其根源,还是自己底气不足啊!

有个别地方有错字,自己改改好吗?比如“CHAINA”、“ 是不忍,孰不可忍”


谢谢斑竹,因为时间紧,匆匆打完就贴了,不好意思,我再仔细对一遍。

万分感谢斑竹看得这么细。问好。
4#
发表于 2004-12-19 22:08 | 只看该作者
只要学过英语的人都知道,中国的名字就叫“CHINA”——陶瓷的意思。我们作为一个以“陶瓷”而名扬天下的泱泱大国,在世界市场份额上却始终争不到一席地位。更为糟糕的是,明明是自己生产出来的产品,却必须要挂靠人家的牌子,才有“颜面”出手,才能换取它应有的价值——自己的孩子,偏偏要跟人家的姓氏,才会名正言顺。这样的怪圈不单是让人唏嘘,让人尴尬,让人汗颜,更让人无地自容。——
为什么生意总做不过外国佬呢?根源在哪?
走出误区是主要的,换换思维方式也是必须的,更为重要的是,要迅速拿出可行的方案和措施,为自己的陶瓷企业走出困境杀出一条血路,找到一条活路。
具体怎么做呢?
对不起,专门给你找难题了:)
文章提出的问题很值得思考。
5#
 楼主| 发表于 2004-12-21 09:53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许也 发表
只要学过英语的人都知道,中国的名字就叫“CHINA”——陶瓷的意思。我们作为一个以“陶瓷”而名扬天下的泱泱大国,在世界市场份额上却始终争不到一席地位。更为糟糕的是,明明是自己生产出来的产品,却必须要挂靠人?..



哈,许兄,这样的问题应该是“肉食者谋之”,专家们应该有这点能力的。

让我们这些外行人所不能理解的,是出现这样的现状。

改了题目上的一个词:岂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 16:10 , Processed in 0.100807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