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934|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领导 小人 与正直的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1-8 16: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领导 小人 与正直的人

  为写萧望之这个人物的传记,日前读汉宣帝和元帝年代的史实,让人感慨而心痛。关于“领导和小人与正直的人”之间,有这样一段故事,说与各位听听。

  萧望之是西汉年代的一个通古博今的大臣,很受当时的最高领导汉宣帝的器重,曾做过太子的老师。官位做到了御史大夫(位列三公,当政的最高长官之一,主要职务为监察、执法、兼章朝廷重要的文书图籍)。一年,边境的匈奴内部大乱,四分五裂,自立为王。宣帝邀几位大臣朝中议事,一位说:匈奴危害边境很久了,我们可以成其混乱之机,派兵出击消灭他们。其他在坐的都说:此计甚好。

  萧望之听了,却摇头反对,萧望之说:如果那样就失去了作为大国的道义,再说君子不趁人之危,相反,如果我们能帮助他们平定内乱,就其于灾难,匈奴必定对我们感恩,我们也就不必担心我国的边境有什么危险。这是我们的治国之德,国家就会昌盛。后来宣帝采取了萧望之的建议,取得了期望的效果,人们都夸赞这是萧望之的功劳。

  后来宣帝去逝,太子即位,为汉元帝。元帝年龄小,少不更事,性格软弱,自然英明不及父亲。宣帝时曾有两个会钻营的小人,原也是宣帝拔的,一个是中书令弘恭,一个是仆射石显。但发现他们两人不是什么好东西,一直也就没有重用。这两个人看到一个糊涂蛋的人做了皇帝,觉得机会来临。但是他们认为正直敢于说真话的萧望之会成为他们向更高的官位进军的障碍,想清除了他,但是却无从下手,说来也巧,就有人投其所好。

  原来一个叫郑朋的人,之前想到朝中有所作为,当时知道萧望之极其反感中书令弘恭、仆射石显所作所为,为了巴结萧望之,向宣帝上书说:弘恭和石显纵容两家的子弟征索贿赂,如何为所欲为。之后,就去投靠萧望之。萧望之派人调查了郑朋,发现他劣迹斑斑,就没有用他。宣帝去逝后,郑朋发现弘和石两家被压制的情况解除,便又去投靠他们。

  这日,郑朋到弘恭和石显两家府上拜访,两家本来恨得郑朋咬牙切齿,见他来就想给轰出去,而郑朋却说:“前面的那些事都是萧望之教我做的,现在我知道自己错了,愿意赎罪。” 两家人觉得郑朋说得不是没有道理,再说他们也正需要这样的人,便收留了他,还将他推荐给元帝。这天元帝召见他。郑朋初见元帝,当然不能多说什么,很快就出来了。但是他却向弘恭和石显的子弟说:“我已在元帝面前弹劾了前将军萧望之,小过错说了五个,大罪说了一个,不知圣上肯不肯听从我的话?”

  一天萧望之外出休假,弘恭和石显二人上朝,按照郑朋所罗列的萧望之罪状启奏。元帝看罢,随即交给弘恭和石显。二人奉命前往萧望之府邸查讯。

  萧望之听二人说明原委,非常生气,说道:“外戚在位,骄奢不法,我本来是为匡正国家,从不敢有疏忽包容,此外并无恶意。”弘恭和石显当即禀报给元帝。说:“望之等私结朋党,互为称举,毁离贵戚,专擅权势,为臣不忠,请召致廷尉”云云。还没明白事情的原委,元帝就答了一个可字,弘恭和石显立即传旨,缉拿萧望之下狱。次日元帝有事想询问萧望之。叫内侍前去传旨。内侍说:“陛下,人已下狱。”

  元帝大惊道:“何人敢把师傅拘到狱中?”

  一旁的弘恭和石显,慌忙跪答道:“前日曾蒙陛下准奏,方敢遵行。”

  元帝作色道:“你们只说‘召致廷尉’,并未说及下狱,怎么妄为拘捕?”

  这元帝年刚刚成人,不知道“召致廷尉”语意。

  恭显忙叩首谢罪。

  元帝说道:“马上放他们出来!”

  后来虽然放了出来,但是弘恭和石显联络了一个高官给元帝说“陛下即位未久,还没有以德感化天下,便将师傅下狱考验。如果真的没有罪,仍然让他们出狱供职,这样显见得举动有些粗疏草率,反而会遭到众人的议论。臣以为还是将他免官,才不至出尔反尔呢!”

  软面耳朵的元帝听了又觉得有道理,让萧望之等出狱,但却被免为庶人。而郑朋却因此受赏。

  过了不久,陇西发生了地震,城墙和房屋毁坏无数,伤人许多,连太上皇庙也被震坍。太上皇庙,即太公庙。这时太史启奏说:客星出现,侵入昴宿及养舌星,又听到有地震警报声,元帝有些惊惶,有些后悔前时驱那样对待师傅,触怒了上苍。于是又下诏把萧望之官复原职。弘恭,石显,见萧望之重新得到起用,还听人说元帝认为萧望之博通经术,可升为宰相。很是着忙,于是又向元帝面奏,说不宜再起用萧望之,这样自己彰显过失,元帝默然不答。

  弘恭,石显面对这样的消息,昼夜不安,经常密谋,欲置萧望之于死地。正在焦躁不安的二人听说了一个消息:朝中有一些大臣还有萧望之的儿子,上书为原来的无辜遭冤辩护。俩个人合计了一下,便面奏元帝:此奏章蛊惑人心,本末倒置,请将上书人追究查办。

  这元帝忽又听从了建议,审了上书人,上书人不堪威吓,供出了出来。二人鼓动元帝将这些大臣免为庶人。然后又让元帝下令叫群臣议论此事。群臣受弘恭、石显的教唆,又畏惧他们的权势,说:萧望之不知自省,反教子上书讼冤,失大臣体,应照不敬论罪,捕他下狱。

  元帝见群臣都不支持萧望之,也怀疑望之有罪,沉吟良久才说:“太傅性刚,怎肯就吏?”弘恭、石显在旁应声道:“人命最为重要!萧望之不会不看重,不过说了他的薄罪,何必自戕。”元帝又相信了弘恭、石显,于是准奏,派“谒者”往往萧望之的府邸。

  人马团团围住萧望之的府第。萧望之走出房间,耳听得喊杀声阵阵,天空一片灰暗,不觉悲怆从心中升起,说道:“今如此,我不求再生! ”萧望之仰天长叹道:“我尝备位宰相,年过六十,受一干人这样愚弄,不如离开这无常的污浊的人世。”说吧,便叫人取鸩来,萧望之一口喝尽,毒发而死。

  一个无能的领导,外加一干小人的钻营,一个秉性正直的人就这样死了。真是千古龌龊事,清白留给后人看。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5-1-8 18:24 | 只看该作者
历史 ——现实——良知

有点《苏东坡突围》的特色。

建议精华。:)
3#
发表于 2005-1-9 00:06 | 只看该作者
不明白这是谁的文章,也看不出作者的见识有多少。
4#
 楼主| 发表于 2005-1-9 12:57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刑天丁 发表
历史 ——现实——良知

有点《苏东坡突围》的特色。

建议精华。:)


    谢谢天丁的鼓励,问好。
5#
 楼主| 发表于 2005-1-9 13:07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杞人忧天 发表
不明白这是谁的文章,也看不出作者的见识有多少。


     这个杞人忧天朋友,如果说你不明白谁的文章,写着作者的名字呢,你可以看。

   见识就是关于整个故事的叙述,叙述就包含了作者的观点。你可以去看这段历史,其复杂程度远比我叙述还要的复杂。我只是从“领导、小人和正直的人”这个角度来叙述。如果不是这个角度,那么把整个历史事件叙述出来,远不是这个篇幅。

   希望你就其它角度来批评这个文章,而不是这么随意地说出来。

   希望和你交流。
6#
发表于 2005-1-9 20:54 | 只看该作者
借古喻今,通过史记道出了“领导和小人与正直的人”之间的复杂关系,值得后人深思啊!

同意精华~~
7#
 楼主| 发表于 2005-1-10 10:25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冷眼看 发表
借古喻今,通过史记道出了“领导和小人与正直的人”之间的复杂关系,值得后人深思啊!

同意精华~~



问好冷班 多谢阅读和点评。
8#
发表于 2005-1-10 10:43 | 只看该作者
君子和小人之辩历来是个古老的话题,
孔夫子云: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不过那时的小人和君子只是普通人和上层人的区别,其实上一种地位的区分。
我们现在把这两个概念纳入道德范畴来论辩,扩大其词汇的内涵。

听房子新鲜的论述,受益匪浅!!
9#
 楼主| 发表于 2005-1-11 09:46 | 只看该作者
[QUOTE]最初由 极品山庄 发表
君子和小人之辩历来是个古老的话题,
孔夫子云: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不过那时的小人和君子只是普通人和上层人的区别,其实上一种地位的区分。
我们现在把这两个概念纳...
[/QUOTE


      说得好,山庄,地位代表着一些人的名利和欲望,许多东西发人深省的。问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5-4 16:47 , Processed in 0.05128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