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937|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读张晓峰的《宇宙的裂缝》之《佛文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9-4 19: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休憩花园 于 2015-9-4 19:07 编辑

     对佛文化的认知,源于一次放生。对放生的认知,源于我一生挚爱的一个生命。

    佛-----佛字的字面意思是非人,亦即非凡人。引申为超乎了凡人世俗的意识,通透了悟,超越五行之上达到光明顶的觉者。   

    佛法劈开尘世的喧嚣,以博大精深,直指人心的巅峰智慧,让我一度虔诚于此,并义无反顾,干干脆脆的做了皈依,有意让自己的言行举止融入佛的境界里,因此戒荤。并用过午不餐进一步磨砺自己。汲取着一切能看到的接触到的有关佛的一切知识,那种状态的投注和膜拜使我对佛法笃信不移。但在学习和探索中,对佛文化的诸种忽左忽右的解释和各流派的纷争,一度在求证时陷入困惑之中,在矛盾中探索,又在探索中矛盾。疑虑也在矛盾中加深,一时之间的无所适从,很是让我迷茫。相信我的感觉也是大多数自修佛学者的经历。

    很自然的,接触宇宙的裂缝,通读这篇【佛文化】是首当其中的。

    非常认同张晓峰对佛文化的观点:“佛法就是宇宙法,不仅是一种极致的宇宙法则,也可以说是一种高度智慧的人生认识。了解佛法可以获得对宇宙真相的明悟,可以摆脱人世间一切的烦恼,获得永生的超脱。而释迦牟尼本人正是对宇宙以及生命的困惑进行思索,再通过修行最终在思想上也同样达到境界。释迦摩尼用自己对宇宙的认识和体悟创立了佛教,目的是让后人们可以更加轻松的理解宇宙和生命。也可以这么说,在佛国的世界里,佛法就是宇宙法,佛性是宇宙和人一切的本性。”

    中国文字的妙处,就是用比较准确的字词把意识的根最大可能的显现出来,呈现给同道者和探索者,在相似的感知中获得觉悟的同感,并派生出新的智慧流,让深藏的的元意识露出庐山真面目,完善大同世界的共识,使生命更趋于智慧,更趋于完美,更趋于道,更趋于和谐。但文字的局限性也常常无法诠释意识深处的玄妙,勉强用文字表达出来(有时候是有意隐晦,对于透露天意只能在现阶段如此),就会有部分失真,表达者不得不用生僻隐晦的字词去扑捉意识的玄奇,这可以在一些古经典里得以佐证(不是不想表达清楚,二是文字出现短板)。文字的另一个妙处是语不言尽,故设留白,给智者预留自悟的空间。所谓:别人说的叫知道,自己悟的叫得到。文字只寻有缘人,正像佛不渡无缘人一样。作者的许多篇章里都有隐匿的模糊的地方,也许是作者有意为之,也许有大环境下难以言说的苦衷。也许是思维短路。也许是天意本该如此。至于是什么,相信聪明的读者会得出自己的见解。

    作者用通俗易懂,浅显直白的文字,对高度智慧的佛法作了深入浅出的告白。如果不是作者深谙佛理,即是用再多的文字也无法释疑佛法的根本。透过浩若烟海的佛教经典,作者用一颗平常心和平等心去溶解神圣已久的经典。这里用到的不仅仅是勇气,还有一个觉者的本源智慧。

    对目前宗教佛学界之种种怪现象,作者作了一针见血的针砭:

    “唯我独尊的看待佛法就是让佛法走向灭亡。

    如果不能彻底明白佛法之劣根性,而盲目地去学佛和求佛,只能是“依文解字,三世佛冤”

    如果直接用神的眼光去看待佛法,你会被神光照耀,永远失去自己成佛的机会,这是神话佛陀的最大弊端

    如果哪个僧人告诉你们佛法太神奇的一面,那几乎都是没有开悟的法师。越是把舍利子、肉身和尚、六道轮回、西方极乐世界、、、把这些事吹嘘的铺天盖地的,越是不懂。他们不是在宣扬佛法的真谛,而是妖化佛法。

    说法和听法的,都在集体装逼。全世界的学佛者就是这么个现象,大家都心知肚明,都不愿意打破幻想,集体在掩耳盗铃,集体披上皇帝的新装。僧人披上袈裟的目的是什么?是要学会敬畏,时时刻刻提醒自    己护持心念,而不是在显示优越和超脱。扪心自问一下,有多少僧人可以安安静静地修行呢?”

    以上惊世骇俗,直言不讳,用词尖刻的批判,如果没有对现今佛法现象细致入微的洞悉和发现,相信即使借他一百个胆子,也不敢如此口无遮拦,信口雌黄的。同时也在反证他若没有全新的视角去弘扬佛法,也不会如此自信笃定。

    那么,如何升级佛法,更好的服务于人类呢?作者如是说:

   “广义的心是元意识,这个元意识就是人人共同的心,这就是佛性,这个心就是大宇宙。人类依靠什么活着,依靠什么认识一切,依靠什么改变世界,一切都离不开元意识的根本心。元意识才是我们每个人的上帝。元意识是混溶在思维和感知觉之中,很少时候是可以分离开的。人的意识思维在变化,感知觉也是在变化的,所以元意识始终包裹着一切而无法独立,如果感知觉和意识思维单一,那么元意识也就会单一,自然而然元意识就会被感觉出来,这就能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让元意识在氤氲的天人合一的状态下单一出来,需要找到自己的法门。

  “【金刚经】里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什么意思呢?这里说的心就是元意识,这个元意识不要固住在思维心上。有很多大师或者一部分人天性聪慧,悟性极高,他们可以直接将这种元意识和思维意识分离开,这时候的人就是通灵的。法眼,天眼,神足通,超能力的奥妙都在这里,各种神通的奥妙在于元意识的投注位置和元意识的出离度不同。"  -----让元意识投注在真空妙有的状态,剥离累积的受想行识,复归于婴儿,用一个清静无为的童心,洗涤元意识。

    “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色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话里有四个心:第一和第四个是本体(元意识的心);中间两个是感知觉的心。佛法难懂,难就难在这里,文字里包涵的意义是需要鉴别的。人类和科技文明的发展其目的就是让宇宙的“一”可以分化成为“多”,但是“多”了,却又无法回归到“一”。人心就是宇宙最佳的翻版,也是最难懂的地方。元意识是本体,思维心和觉知心是法相。佛经难学,就是没有将这一切分开。只要把握这一点,佛经大部分有关与此的都变得简单和容易了。”----从一分裂多是上天的主宰,是喜怒哀乐的游戏,是成住坏空的自然规律。从多回归一是逆天而行的明悟,是色即是空的清净心。是不受困于色香味触法的超脱。是舍弃小我成就大我的转换。

    “信佛不要停留在显现的佛表面,佛像会禁锢我们的认识;需要时时护持自己的心念,心里的如来本体不要放下"。----一切诸法表象都是美丽的虚幻,唯其清净的心才是如来。

    "玄解“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说句大话,金刚经里这句话,如果被吃通,这个人也基本上开悟了。佛法讲“缘起性空“,是说宇宙本体是虚无的状态。故“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这点是佛家智慧的根本。任何一种状态都是空性的变体,包括时间和空间;而任何一切存在都是不和谐的因缘表示,只有存在差异才会被我们感知出来,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不存在。就如光的本体是无色的,但是可以折射出五颜六色的差别。世间存在的一切目的就是趋向和谐,这就是宇宙的存在和法则。和谐的极致就是回归空无!故佛说“法无我”,自我总是带着过去环境的色彩,而很难融进当下时刻,人之所以固执就是只会停留在过去的影响里,任何高妙的办法就是让自我意识消失,和环境融为一体,这就是”法无我“的意义。明白这一层,你才可以知道圣贤之法的目的就是让一切归于和谐,乃至于虚无。不同的环境就是不同的状态,有着不同的需求和不同的法则,目的却只有一个,那就是回归和谐,回归虚无。"-----固执过去就很难体悟妙空和谐的境界,一切圣贤觉者的经典提供给我们的都是一种可供借鉴的思路而非无为法,是说,是文字相。体悟高智慧的格局,放大自己的心性,投注而不专注,才能接近大智慧的边缘。天地氤氲,万物化醇啊!

    "为什么说大乘佛法才是佛法之极呢?为什么只有菩萨行才是最高超的行为?为什么只有普渡众生才可以得到圆融智慧呢?这些问题很多僧众想都不会去想,只会直接照做。可是这些道理非常有必要知晓,否则我们遇到迷惑时就会失去愿力、失去信心!对于真正有慧根的人来说,理性的分析远远超过佛像的壮观,这才是真正理解大乘佛法最快捷最直接的办法。"------鹦鹉学舌即使再惟妙惟肖,也只能具备声音的相,却无法具备高智慧的思维。虔诚的投注加上多思才能走近妙境。圈外画圆画出的是体悟圆满,圈内画圆划出的是囚禁缺憾。把自己圈进去,坐井观天,囿于小天地,困也。

    "任何一个有福报的人都要心量广大,任何一个有成就者都是以天下为己任,老子说的极好“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变化的物质世界其实就是各种各样的能量场,只有无限的扩大我们的心胸,破除善恶,破除是非,放眼一切,才可以真正造就大乘的境界。“邀名就邀万世名,计利就计天下利”这样的心量才是伟大的佛陀之心 ."---------每一种修炼都是在扩大自己的格局,格局大了,自会通透了悟。

    "沾花一笑的典故,我和世人的理解是不太一样的,这种太华丽的说辞,几乎是佛教中人的一致看法。世人太累了,总把一切看的高深莫测,而失去自己那颗纯真的本心。这其实是件很简单的事,佛陀在拈花之时,内心很舒适,迦叶这时候微笑是和佛陀一样,体会拈花的快乐。拈花就是拈花,不是什么大道理。成年人做什么事都希望追逐结局的明了,恰恰会忘记生命的过程本身就是精深佛法,这也就是“大道至简”。无相的境界,涅槃的境界每个人都可以得到,一颗时时刻刻当下的心,一颗纯净的心,一颗幼稚的心,才是禅的最高境界。宇宙和生命都是一个自然的规律,学佛只是一种结缘,修道也是一种生命方式,不修也是在修,修也是不修,如果我们太刻意去寻求道,就是背离道法。佛陀那么多的门徒,为什么只选择迦叶来作为他的衣钵传人,就是告诉大家,该干嘛就干嘛,简简单单开开心心的活着才是大道。佛门中很多僧人喜欢到处宣扬佛法的神奇,这实际上是学佛之大忌。所谓佛心就是我们平常百姓的清净心,求佛的目的不是头上按头,而是放下包袱,轻松生活。不是人人都必须要学佛的,不要把佛法弄的神秘和不可思议,神秘的只是说法者自己,不可思议的只能是自己的思想。自己不清楚而套上神奇的说法,是害人害已。"--------这就是易经上所说的:不易,变易,简易。无为法,峰顶的智慧,就是化繁就简,去伪存真。让一切像天空一样,简简单单,明明白白。这才是终极大道。

    “一切法皆是佛法:这句话有很多层面含义。只有明白佛性,才可以说一切法都是佛法,如果不明白佛性,一切法还是一切法。佛法的根本旨意不是教育大众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有能力的品德高尚之人,而是获得一颗清净明悟的心。我们的心被尘世间的欲望迷住了,不是要消除欲望和建立善恶规则,而是获得对宇宙和生命的通透认识,人们清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自然而然就会处理生活中的困惑。”----安一颗佛心,即心即法。

    “成佛的目的有两个。第一,自身获得解放。第二,让众生获得超脱。僧人们扩大情欲的危害是想让人们去除对欲望的追求。可言过其实只会让佛法与真谛背道而驰,让真正修行之人不愿深究佛法智慧,也让佛法最精华之处被屏蔽了。戒是一种手段,只有通过戒律养成一种习性,才可以让我们的内心清净,才可以获得定力,看到智慧的光芒,最终得到身心的解放。戒也是一种觉察,当不知道如何觉察时,依靠戒律来认识自己的行为是否安定。从理论上说,六根清净之人是可以轻松入定而获得涅槃解脱的,只有戒才可以让我们得到比较安静的外部环境,让内心的元意识可以更加从容获得出离的机会。佛家既然讲的是心性,为什么那么惧怕外在环境干扰呢?这就是说我们既需要心念的护持,也需要外在环境的滋养,同时也说明人是离不开外部环境而存在的。只是世间人太在乎欲望的满足,而佛家提倡清规戒律的修持。物极必反,却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戒,是在贪欲的心上盖一个印章,规范行为举止可用清规戒律戒,也可以顺其自然,让自心在清醒的状态下笑容天下可容之事!

    “佛法的终极不仅仅是涅槃,而是获得生命的智慧。佛文化的根本是用人的体验来诠释对宇宙的认识。人的意识、本心的状态和宇宙形态、宇宙本体是一一对应的。宇宙的本体和人的本体是同一特质的,宇宙的变化和人意识的变化是有同样规律的。本体的不变、外相的无常才是人和宇宙的根本。佛法最大的遗憾就是否定生命的多姿多彩,佛教徒的清修生活是一种比较理想化的生活方式,但绝不是唯一的生命形态。佛法的戒律只崇尚让一切回归不变,这是宇宙规律和人类发展的本末倒置。人类需要变化,生命才有意义;人类不能乱变,乱变就会祸患自身。人类膜拜佛法,这一切都是集体意识的自然选择,可是矫枉过正,把佛法的副产品当作佛法的根本,就是正宗的舍本逐末。神圣佛法的光芒是提高世人的信力,但是佛的最高旨意不是拿来崇拜的,而是为人民服务的。万事万物都有佛性,这是本体,现实生活是虚幻的,这是表象。学佛的和世界上一切有信仰的人都有个极端性思维,以为本体就是一切,所以时刻在生活中追去极致。本体是内心的感悟,属于人的心灵世界,现实是存在的根本,是肉身的需要,这两者没必要相等。保持本体的意识,随缘躯体的欲求,这才是开悟的途径。”------梅盛开于严寒而非暖春,百花齐放才是最美的风景。心中有景而不驻景才是最高境界,行于尘而不染尘才是真干净。肉胎囿于五行让本心出离才是悬崖徒立青松的妙境。

    “戒的关键是心戒,如果身体被太多的欲望或食物刺激强烈,元意识被它牵引,人们就会迷失在这种欲望中,戒律的一切基本目的就是回归到简单的生活状态,这样元意识可以变得轻松些,可以不被太多的束缚。戒律的目的是让元意识轻松自由,可以超然的观察一切动态,时时刻刻的警惕,让自己可以有观照的机会,让元意识出离我们的感知觉和思维,而不仅仅是绝缘那些生命的欲望。戒律本是学佛的一种果,而不是学佛的因,请大家不要本末倒置。故“心平何须持戒,行直哪用参禅”。”-----色香味触法像一层层坚硬的密不透风的玻璃器皿,本心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撤掉藩篱才是自性解脱。

    “有些学佛的人容易堕入顽空的境界,这也是个误区。宇宙的本体是和谐的,除非你走错道,不能从内心涌现出幸福感,说明你的元意识还是被情绪束缚,被悲观的预想锁定,或者过多担忧空相的虚无感。让元意识出离情绪,就会远离恐怖。如果你可以明白这一层,四禅八定,非想非非想处定,乃至灭尽定,都很简单明了。”-----空,是无羁绊无障碍通透清净的心性,而非固执的顽固性的假空。

    “修行的高境界是什么呢?就是元意识的高度隔离感。到达一定境界后,觉察力会异常敏锐,很多欲望在念头来临之际,就可以被搁置或是转移,佛教中四禅八定这些境界和元意识是否被支配的能力有关,涅槃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的意识全部投入到元意识中,回归到这个大光明的本心,这种空寂和舒适,是每个人的本有心性,是真正大圆满的境界。佛法的终极不仅仅是涅槃,而是获得生命的智慧。佛文化的根本是用人的体验来诠释对宇宙的认识。人的意识、本心的状态和宇宙形态、宇宙本体是一一对应的。宇宙的本体和人的本体是同一特质的,宇宙的变化和人意识的变化是有同样规律的。本体的不变、外相的无常才是人和宇宙的根本。”------禅修到一定境界,思维会被不断刷新,心性会在裂变中清净。智慧会在不知不觉中升级。恶念和负面情绪会在萌芽时被悄然转移和消失。这是我的亲身体验。

    “万事万物都有佛性,这是本体,现实生活是虚幻的,这是表象。学佛的和世界上一切有信仰的人都有个极端性思维,以为本体就是一切,所以时刻在生活中追去极致。本体是内心的感悟,属于人的心灵世界,现实是存在的根本,是肉身的需要,这两者没必要相等。保持本体的意识,随缘躯体的欲求,这才是开悟的途径。”-----学佛、修炼、禅定的目的是为习得大智慧,让元意识在灵性虚极的状态中出离,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有一个哲人说过,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我们跪着。凡人之所以渺小,是因为被伟人的光环屏蔽了。清规戒律有助于修持禅定,从格式上讲类同于国之法律。所谓宗教的戒律,其严格性在至诚的状态下高于法律,没有任何弹性空间,是肃穆的唯一的纯粹的苛刻的不容置疑的严律。一如外科手术一样刻板规范,不能僭越。哪怕是多变多出的意念,让修炼者颤颤巍巍,如履薄冰,即使意识情绪的一点出轨都将会前功尽弃,其负面效应被无限放大。比如失控发火,一个不健康的闪念,都会是所有的修持复归到零。佛法的博大玄奇,精妙绝伦使人不由自主的走近它,膜拜它。但由于它的严苛和唯一,又让潜意识望之却步,佛法最大的遗憾就是否定生命的多姿多彩。这反而制约了佛法的发扬光大,我们为之扼腕叹息,唏嘘不已。即为人性的丑陋羞惭,又为佛法的清规戒律仰天浩叹。

    一切都是外相。一切痛苦快乐都是在洗涤心性。爱恨,是非,对错,善恶,舍得才是身临其境的修炼,生活是最大的道场,苦尽甘来是最通透的的因果,逐次超越意识的的层次,才能依次了悟。心中有景而不住境才能领略更美的风景,行于红尘而不让心蒙尘必能到达光明顶。肉胎囿于五行让本心出离才是悬崖徒立青松的妙境。心平何须持戒,行直哪用参禅。笑看日月山河,慈悲人间苦乐。顺其自然,才能超越自然。让自心在觉察的状态下笑天下可笑之人,容天下能容之事。 如此修不修都能和大智慧圆融 。

    一缕云烟,如丝如画,如纤如陌。一缕真气,生生不息,绵延不绝。
2#
 楼主| 发表于 2015-9-5 21:12 | 只看该作者
欢迎大家探讨佛文化
3#
发表于 2015-9-6 14:59 | 只看该作者
佛法,就是宇宙法,故而有佛法无边之说。用最先进的理论,依然不能解释许多宇宙现象,或许就是现在仍然许多人信佛的缘故吧?许多真理就在那里,信或不信,真理依然会战胜愚昧。欣赏!
4#
发表于 2015-9-7 17:32 | 只看该作者
所列条文都值反复思量品味。
5#
 楼主| 发表于 2015-9-8 06:02 | 只看该作者
高迎春 发表于 2015-9-6 14:59
佛法,就是宇宙法,故而有佛法无边之说。用最先进的理论,依然不能解释许多宇宙现象,或许就是现在仍然许多 ...

赞同高老师的观点,感谢首赏
6#
 楼主| 发表于 2015-9-8 06:03 | 只看该作者
梁星钧 发表于 2015-9-7 17:32
所列条文都值反复思量品味。

谢谢梁老师甄别雅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7 10:57 , Processed in 0.047917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