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板砖学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板砖学士杂评专栏

[复制链接]
61#
 楼主| 发表于 2005-3-1 16:13 | 只看该作者

穿着校服做人流

穿着校服做人流

    

    都说现在学生开放,但是怎么了个开放法我还真是不清楚。如果自己不是有朋友在医院当医生根本就不知道现在的学生会如此开放。当然,这个学生包括了高中生和大学生。正是因为这两类学生,成为了我朋友所在医院的座上宾。据他们医院的不完全统计,在他们医院做人流的三分之一竟然是在校学生。

    

    板砖学士现在如果一切正常的话也应该在大学呆着了,但是种种的不幸我并没有像同龄人那样在大学里享受校园生活,而是奔波在我们所处的社会中。不过板砖学士念过一年自考,也算是在大学里混过一段时间吧。我在的那是所师范大学,应该师范大学培养的出来的学生将来都会是老师,从事的都应该是阳光底下最阳光的事业,但是那所学校的校风也不是很好。我经常会在同学周围听到这样的流言蜚语,即某某某和某某在宿舍发生关系等等。但是记得他们好象都没搞出什么大事,可能是我不知道吧。记得重庆邮电学院曾经有学生就因为女孩子怀孕而被校方开除的。总之现在的学生在性这方面确实做的不够好。我不反对在校大学生在谈恋爱的时候发生关系,但是一定要做好防范措施。不过,更多的情况并非我想象的那样。

    

    很多在校学生在感情方面不成熟的不说,更主要的就是在面对着自己父母给自己的身躯上表现了极为不重视,尤其是众多女学生。如果说现在的在校学生心智不成熟的话还可能让人理解的话,那么他们随随便便地的为自己所谓的喜欢的人奉献了最宝贵的东西,我看那就不是心智的问题,而是脑子的问题了,这类人可以去瞧心理医生了。

    

    再早有媒体报道十几岁的学生在大庭广众之下接吻,那时候我们还为此感到震惊,可是这比起穿着校服做人流的学生来说,根本就是不值得一提的,那简直就是小儿科。真正的问题在于,学生做人流这是学校在管理上的失策。我不赞成学校总是制定所谓饿校规。学校应该拿出科学而理智的制度去规范学生,而不是一味的等学生犯了错误才去对学生进行处罚。学生在学校期间犯下的任何错误,学校都应该承担责任,当然这种责任是相对而言的。很多时候学生在那方面犯了错误,学校去制止他们。表面看是为为了学生好,其实是学生害怕自己的名誉受损,最终受害的还是学生自己。这也是教育部门在管理上的一个很明显漏洞。

    

    中国是个很传统的国家,在我们常说的人生四大喜中,就有洞房花竹夜这一说。按照中国人传统的思维理念,两个最终相爱的人应该在结婚之夜才可以首次行房事,因为这是中国五千年文明所包涵的。

    

    不管如此,时代发展到今天,很多传统的东西都已经遗失。但是传统与在校的乱搞始终有差距,所以,我依然保持着自己的观点,即反对学生在校时的所有性行为。

    2004-05-15板砖学士

    QQ23904950
62#
 楼主| 发表于 2005-3-1 16:13 | 只看该作者

鲁迅到底是不是“大汉奸”

鲁迅到底是不是“大汉奸”

    作者 板砖学士

    

    我非常喜欢上网,经常浏览各大网站,穿梭于各种论坛。在天涯社区的关于茶舍版块我看到了这样的一个帖子。一个网名为“黛玉她表哥”的网友发表了一篇关于鲁迅的帖子。帖子的主要意思是是说,当代的中国愤青们一面旗帜鲜明地反日,另一面疯狂地像尊敬自己老爹似的追崇鲁迅,疏不知鲁迅就是最大的亲日派。“黛玉她表哥”为了证实自己的观点是对的,罗列了大量的所谓事实。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时,鲁迅带领全家老小躲到日本朋友家避难;鲁迅对自己的情敌,还有对那个为了保护自己学校的女学生而遭到日本人强奸的女校长都进行了抨击。并且“黛玉她表哥”还把现在发生的诸如赵薇披日本太阳旗与鲁迅亲日进行了对比。说公众不能忍受赵薇披日本旗却能容许鲁迅亲日。总之帖子的作者向发疯了似的对鲁迅进行了猛烈的攻击。真不知鲁迅先生地下有知会作何感想,搞不好先生的灵魂会跑上来质问这个帖子的作者,你究竟想干什么?

    

    这个帖子发表之后有不少网友跟帖,都说有那么点意思。我不知有那么点意思是有哪么点意思。可能我们不少网友真被作者套住了。我的意思是,任何人动不能污蔑鲁迅先生。

    

    鲁迅难道真的是“大汉奸”吗?我看不见的吧。鲁迅是抗日的,鲁迅也是抗当时的国民政府的。出于当时的白色恐怖,鲁迅先生为了不使自己落入敌对势力的手中,为了写出更多更好的文章,他使用了一百多个笔名,撰写了大量鼓舞人民的战斗檄文这在中国文学历史是前无古人的。有很多文章,今天读起来都是很有意义的。鲁迅写了那么多能够激起政治风波的文章,势必要引起敌对势力的注意,逃避追捕是必然的。就连有“南海先生”之称的大学问家的康有为在“戊戌政变”失败后,都逃亡海外,那鲁迅先生为何不可以为自己寻找避风港湾呢?谁喜欢坐以待毙呢?首先我们应该明确一点,鲁迅是躲到日本的朋友家中的,他的这些日本朋友是来中国做生意,而不是什么军政人物。就好比在今天的中国,你到日本开工人、经商,与你去给日本人当间谍是不一样的。说鲁迅是大汉奸是极其不公正和不负责任的,鲁迅只不过是逃难,而不是为了使日本人不追杀自己而去讨好日本人。鲁迅这样做,跟“汉奸”一说有何关系?难道说今天在日资企业工作的中国人都是卖国贼不成?

    

    “黛玉她表哥”正好提到了赵薇披日本旗,我也正想说说这个事情。鲁迅为了躲避日本人追捕而跑到日本友人家中,与赵薇披日本旗哪个更严重,其实这是一目了然的。赵薇披日本旗可能是因为演出需要才那么做,但是她确实在无形中宣扬了军国主义精神。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赵薇披日本太阳旗确实是伤害到了中国人民的感情,这是中国观众所无法忍受的。可鲁迅在战争期间,为了躲避麻烦到日本友人家中这跟伤害中国人感情有何关系?我就不相信,日本侵华全日本人都高兴。美国人打伊拉克美国人不也是有反对的吗?所以说,说鲁迅是汉奸这是子虚乌有的。

    

    记得在鲁迅先生病逝后,中共苏维埃政府向鲁迅的妻子许广平女士发来悼念,号召全国文学工作者向鲁迅先生学习,并对鲁迅一生所做的贡献进行了肯定。我想,这就是对鲁迅光荣一生的最好的历史见证。
63#
 楼主| 发表于 2005-3-1 16:14 | 只看该作者

红头文件不是皇帝昭曰

红头文件不是皇帝昭曰

    

    记得大跃进时期,人民公社经常号召各家各户捐这捐那的。当时大炼钢铁的时候,俺家将家里的凡是跟铁带点边的无论什么全都无偿的捐了出去。反正人民公社那会儿大家都是吃大锅饭,捐了就捐了,反正锅没了又不是没地方吃饭。后来,俺上了一所省级师范大学,被分配到一个地方去当老师,合计着当老师应该是个旱涝保收的职业,后来却不是那么回事儿。一个月几百元的工资无法保障俺一个月的生活。又是房费、电费、水费、暖气费,搞得俺一个小小的语文老师除了忙要备课看教材以外还要考虑日常生活,真是不太容易。虽然有不少人抱怨家长乱给老师红包等等,但是俺承认这与俺无关,俺并没有这样做过。有些人认为,教师这个工作一定是个肥缺,其实并不都是这样,俺很清楚这一点。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坚持这样认为。近日看到有报道,黑龙江省佳木斯市郊区的老师们突然被一件事情给缠住了,这件事情如果说跟教学有关的话那还好说点,可事实却不是那么回事儿。这件事情是这样的,佳木斯市郊区党委下发了一个红头文件,号召全区的各个党员干部、公检法、教育部门,按照职位大小来捐款,每个人拿至少是一万元的人民币来支持郊区党委的工作。不知怎么搞的,我突然将这与大跃进时期的人民公社联系起来了。

    

    由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特殊情况,由于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的特殊历史原因,我们经历了一些在我们生命中不得经历的事情。但是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为何又会遇到半个世纪之前的事情呢?是不是我们应该反思什么了。至少我这么认为。王小波说过,我们国家的领导总是喜欢把人民智力水平估计过低,把生活水平估计过高。我想佳木斯市郊区的领导可能过高的的估计了当地人民尤其是教师的生活水平,并且也过低的估计了教师的智力水平。我一直在想,领导决定的事情都是正确的吗?这句话要是搁在半个世纪前说是要被关禁壁的。但是不可否定的事情的是,佳木斯市郊区党委的这次决定确实很荒唐,尤其还是下了红头文件,那些老师成天不干别的事情专门谈论养奶牛的事情是不是很搞笑呢?

    

    教师生活水平问题一直是我所关注的,尤其我也是他们中的一员。我觉得现在的领导不但不去改善教师的生活,还在变着发的向教师收钱,这是一种什么的行为呢?并且为了怕有些人不服从组织擅自用红头文件来指挥群众,这是应该做的事情吗?我觉得这不仅是佳木斯市郊区的一次错误举动,也是佳木斯市上级的监督部门所做的不够好。哈、齐、牡、佳、大。佳木斯市在黑龙江省排在了第四位。黑龙江省据我所知在全国并不富裕,而整个东北还处在重新发展之中。就在这个特殊的时候,我们不能打着加快发展的旗帜而去变相的收费,这本身就不合理。

    

    应该庆幸的是,好在这次举动没有伸手向普通的老百姓,但是教师毕竟是老百姓的队伍。很难想象,是否会有老师向自己的老爸老妈伸手要钱。难道你让老人家把养老的钱拿出来去搞所谓的奶牛场?

    

    在封建社会里,皇帝一般颁布皇帝昭曰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并且谁都不敢违背。而现在的红头文件难道是皇帝昭曰?难道红头文件就是指示我们买奶牛的?
64#
 楼主| 发表于 2005-3-1 16:14 | 只看该作者

别说我的贼眼你无所谓

别说我的贼眼你无所谓

    

    有人说,冯小刚就长了双天下难寻的贼眼。我相信,能够说出这样话的人一定是嫉妒冯导演在中国电影事业上取得的成就。

    

    以我现在的认知水平,我固执的认为,如果《天下无贼》里没有刘德华和刘若英两位最受内地观众欢迎的演员的话,那么《天下无贼》一定不会在还没有正式开演时就倍受关注。就如同《天下无贼》如果没有冯小刚导演的话也一定不会受到太多的关注。这一切看似那么巧合又那么的有戏剧性。

    

    有那么多的人不喜欢冯小刚,但他们却依然热爱他的电影。嘴的固执己见却管制不了自己的眼球。否则刘德华、刘若英为何不去李小刚、张小刚的电影演戏,而偏偏选择了冯小刚呢?

    

    原因很简单,冯小刚的电影拍得好,当然这样讲显得不太负责任。说实在的,我一直认为冯小刚的电影算不上阳春白雪,挺多一个下里巴人。至少比起我的偶像周星弛的电影。周星驰的电影用一个字就可以完全概况,那就是“俗”。俗的让人连骂的机会都没有。而冯小刚的电影只想让人骂,不骂他,骂他剧中的人物。难道你没发现吗?我们其实就是像他的电影中的人物一样。因为真实,所以贴近。从《顽主》到《有话好好说》,从《甲方乙方》到《手机》,再到今天的《天下无贼》。当然我们能够看到这些影片得感谢王朔、刘震云、石康、赵本夫,因为他们提供了很好的剧本。不过,作家笔下的描写再真实,都不如用摄像机记录下来。

    

    我本来是想说《天下无贼》的,但这下可能被你不幸的理解为我在给冯导演捧臭脚了。我想说的是,你可能不喜欢冯小刚这个人,但你一定爱看《天下无贼》。所以,你和我有理由热爱一下冯小刚。

    

    《天下无贼》的故事情节是很荒谬的,荒谬的一踏糊涂,甚至有种自欺欺人的感觉。网上可能有人说冯小刚在挥刀“自宫”。赵本山“自宫“了,张艺谋“自宫”了,张纪中也“自宫”了,这回轮到了冯小刚.大家也许还会说,别看《天下无贼》是在年底出来的,但它不是贺岁片.我想,这些都无所谓啦!就像那个相信天下无贼的来自农村的傻子.

    

    每个人都在渴望一个美好的永远,可惜,白日做梦.即使我们知道一切都是美好的想象,一切都不可能,但仍然有人在为了保持住美好的世界而努力,努力着.这个时代,你还想得到什么,你可能都不知道.我们在很早的时候就丢弃了最初的梦想,甚至比不上《天下无贼》里的傻儿,至少,他还有一点儿纯真,一点儿幻想.

    

    我觉得,电影拍到一定时候就不是在拍电影了,就如《天下无贼》.这部片子,一定得让那些利益熏心的人好好的看看,并且让所有人都从善良的贼的眼神中得到启示,套用流行歌曲的名字,那就是,别说我的贼眼你无所谓.
65#
 楼主| 发表于 2005-3-1 16:14 | 只看该作者

你能给你父母带来几个49万

你能给你父母带来几个49万

      

      据来自《北京晨报》的消息,中国的父母要想养大一个孩子,从一出生到结婚前,平均在这个孩子身上花掉49人民币。板砖学士在这里先摘一些主要的内容让各位网友看看:

      

      报告称,从直接经济成本看,0至16岁孩子的抚养总成本将达到25万元左右。如估算到子女上高等院校的家庭支出,则高达48万元。估算30岁前的未婚不在读的子女的总成本达到49万元。《北京晨报》

      

      我个人认为,这个数字可能不够精确,但是总体上相差不会太多。我现在也是个年轻人,有时我也在想,我们这一代人,包括第一代独生子女,他们从一出生开始,他们的父母对他们的投入就比以往任何一个年代的人投入的大。也就是说,一个孩子的家庭对小孩的投入,不比一个家庭六、七个孩子那时候投入的钱会少多少,甚至会更多,假如你出国的话(去朝鲜、伊拉克不算)。

      

      一直都有专家学者指责中国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有很大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父母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已经成为了一个很大很复杂的社会问题。那么,究竟是谁造成这个问题呢?我想,原因是多方面的。

      

      我始终都认为,中国的父母是世界上最关心孩子的,在这方面,我们得向日本学习。日本是一个让很多中国讨厌的国家,但是日本绝对是一个会教育孩子的国家。他们的小孩很小就接受独立生活,甚至在不到十八岁就被离开自己的家庭独自去生活。而中国就不是这样。我出生于八十年代初,我们这一代在小时候被父母称为小皇帝、小公主。从这样的称呼就知道我们这一代是怎样的一代人了。有人管我们叫黄金一代,但是我喜欢管我们这一代叫做颓废的一代。我们享受了很高很高的物质待遇,但是直到自己二十多岁也都毫无收获。

      

      有不少家长认为,现在投入多一些,现在花大价钱让孩子去念好学校,享用好的用品,将来一定能够找到好的工作,这种产出会成正比。而实际情况又如何呢?让我们再看一下下面的内容:

      

      遗憾的是,调查结果显示,家庭的经济付出与孩子的学业成绩、心理素质、身体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之间并未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换句话说,并非在子女身上投入的经济成本越高,对子女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越有利。《北京晨报》

      

      也就是说,你今天花的钱不等于是你明天挣的钱。这一点很相当悲哀的。

      

      今天的中国能够出现这种情况完全是整体社会风气造成的。我习惯管这叫做不正风气之风。49万在中国能干些什么呢?49万干点什么不好为什么让孩子无缘无故的浪费掉呢?在中国,你就是花十个49万都不可能出培养一个诺贝尔。当然我这话有些偏激。

      

      既然,中国的父母可以为了孩子花去49万,那么孩子们是否可以做出一些表示呢?什么叫有出息?什么叫望子成龙?中国的父母背负了太多的无奈。中国的年轻人究竟有多少人能够理解自己父母的良苦用心?

      

      你什么时候可以还上你父母给你花的49万?你究竟能在你多少岁的时候还上这个49万?49万,并不多,但是中国很多家庭还是很穷。多少父母下岗,多少父母在这个社会上奔波。如果你现在还没有结婚,那么请你听我的忠告:马上离开网吧,马上离开网络。回到现实中,回到你应该在的位置,好好学习,认真工作。为了那49万,为了这个对你来说可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2005年大年初四上午10:53板砖学士
66#
 楼主| 发表于 2005-3-1 16:15 | 只看该作者

大学里该向学生发放安全套吗

  大学里该向学生发放安全套吗

    

    大概是因为刚刚在泰国曼谷结束的第十八届世界艾滋病大会,大概是因为我国今年上半年的艾滋病患者超过去年一年的总和,近日国家有关部门规定向全社会免费发放安全套(俗称避孕套)。北京地区更是作出了明显的规定。向全市的各个社区、宾馆、酒店、各个高校发放安全套,并在一些人源较多的步行街设立自动售套机,一场轰轰烈烈的预防艾滋病的活动已经在神州大地上展开了。

    

    应该说,现在如此大面积的向社会发放安全套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社会的进步,也是明智之举。向社会发放安全套我想这无可非议,但是向在校的学生发放安全套这就值得商榷了。

    

    北京的大学生现在看起来很让人羡慕,因为北京大学生有所能享受的待遇——有人免费向你发放安全套。这件事情表面看起来似乎很合常理,大学生现在都已经是年满十八周岁的成年人了,向他们发放安全套应该在情理之中,但是实际的情况真如你我所想吗?记得天津电视台在不久前播放过这样的一个短片,一对在一起恋爱已经三年的大学生,他们在大四即将毕业之时就要分手,因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都不是一个地方走出来的人,所以他们的恋爱是没有结果的。这就像现在非常流行的那部何员外所写的网络小说的名字《毕业时我们一起失恋》。既然大学生就连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都不能留给对方,留给自己的恋人,那谈什么大学生是否能发生所谓的性关系呢?难道向我们的大学生发放安全套因鼓励他们做爱?难道我们一直所谴责的西方社会那中性爱可以在我们纯洁的大学校园里事宜流行?向大学生发放安全套这向大学生暗示了什么?难道现在的大学校园跟我们的社会一样?难道我们是鼓励大学生可以在学校做爱?难道重庆邮电学院那次血的教训已经被我们遗忘?难道我们真的就那么天真?

    

    现在讲究的是换位思考,如果可以的话,我想请在卫生部门工作的同志们想一想,假如有人给你在大学的子女发放安全套你这个做家长的会怎么想?我想这应该是一个荒谬的决定,请宽恕我如此直言不讳。安全套可以其实可以随处买到,一般的药店都会有卖的。让人们买和给人们发放其实是两种概念,尤其是针对大学生们。现在我们这个国家连性知识都不敢对学生的去讲解,还放安全套,现在的大学生有这个识别能力吗?现在有超过60%的外地女大学生已经失去了处女之身,假如放所有学生发放安全套这意外着什么?难道现在版本的《杜十娘》我们着急看到吗?现在在外地的大学生一般都不住宿舍,而是和自己喜欢的伴侣同居,这虽然可以使自己有个伴,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又是很可悲的。不用以为懂得男女之事就意味着成熟了。

    

    我们是个具有优良传统的国度,即使在二十一世纪这种传统都不应该被打破。任何人都不能用任何一种方式直接或间接的破坏这种传统,这是衡量一个社会的价值尺度。当然不可能每个大学生都将它利用上,也可能拿它当气球吹了。并且发放安全套不一定会给学生讲解这个东西如何的正确使用,就像现在的家长不敢给自己的子女讲解性知识一样。

    

    孰轻孰重很多时候就连我们这群成年人都不能明辨,更别说涉世未深的大学生了。有些决定,请三思而后行。这即使责任,又是义务。
67#
 楼主| 发表于 2005-3-1 16:15 | 只看该作者

开好车的都是好人吗

开好车的都是好人吗

    

    首先得感谢刘德华叔叔这句的名言,当时看《天下无贼》的时候我还没闹明白是怎么回事儿。认为开好车的怎么不是好人呢?能够开好车的可都是上等人啊!既然是上等人,那就一定是好人。他们都可能向雷锋一样的好。可是在今日凌晨当我爬上网看新闻时,看到了年仅十岁的长春女孩金萍被林肯车狂拖3公里的时候,午夜的睡意荡然无存。我对着电脑,看着这条来自《东亚经贸新闻》的消息,脑子浮想孩子被林肯车狂拖三千米的场景,我久久的不能平静,直到东方的太阳再次升起。

    

    这年头,开好车的就是牛叉,不承认不行。从当年的某省副省长的儿媳妇开宝马撞农民,再到今天有人开着林肯撞小女孩并且一撞就撞出了3000米。我不得不重新对这些开着名车的人的另眼相待。

    

    二月一日,也就是在昨天,农历小年。长春十岁的小姑娘金萍与家里人去看在少管所的哥哥,在回家的路上被一辆车号为黑R32168的白色林肯撞到。司机在撞人之后并没有马上停车,而是带着在车轮底下的女孩狂奔三千米。当时街头就有人民群众准备拦截,毕竟看着小孩这种情形谁也不能答应。但是无奈车速太快,没有人能够将在车底下的小女孩救出来。就这样,三千米之后女孩被甩出去之后,白色林肯便逃之夭夭。

    

    这是一起2005年第一起恶性的交通肇事。这辆车的司机在撞到小女孩时并没有马上停车,而是为了躲避责任不顾小孩的伤势继续向前开。这辆司机首先就应该得到严惩,素质之差令人发指。并且当时在车内还有几人。但是在车里的人大概可能都不是中国人,或者说是都不是人。他们也没有阻止司机,而是鼓励司机继续朝前开。他们的所作所为这也是一种犯罪。我不知道他们怎么就能够忍心看着小女孩遭如此遭受痛苦。每个人家里有小孩,难道他们家的小孩在被人撞伤后他们也能忍心肇事司机继续撞人,直到将人撞死撞的脑浆崩裂为止?也许吧,我不知道。

    

    中国人的素质就是恶劣,这是鲁迅先生告诉我的。记得当年提出允许一部人先富起来时,赢得了很多人的赞同。后来,有些人利用某些优势便成了富人。但是当了富人之后他们的品质并没有多少的提高。也就是说,其实在这个社会上,富人和穷人一样。不同的是富人有钱,而穷人没钱。富人开得起宝马、林肯;而穷人可能连自行车都骑不上。但是开林肯的素质就未必骑自行车的人的素质高。骑自行车的人假如把人撞到了,他都会下车来问一下伤者的情况。而开林肯的呢?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伤者,甚至狠不得从伤者的身上压过去而逃之一劫。但是你没想到吗?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即使一辈子抓不到你,你能安心一辈子吗?你的良心能过的去吗?假如你家的小孩也遭到了如此的劫难,你会是种什么心理呢?可耻既可怜又可悲的罪犯,你在哪呢?你敢不敢去承担责任呢?

    

    从这一起车祸中,我们已经得不到什么教训和启迪了。得到只是悲哀。好在很多人没有麻木。一些网站将此消息登出后,很多网友都在谴责肇事者。但是谴责归谴责,小女孩的命已经救不过来了,这点我无话可说。事实上,像这种情况几乎每个月都会出现几起甚至十几起,据官方统计,我国每天有三百人死于车祸,也就是说,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也可能有人遭受了车祸的不幸。但是,我相信很多司机都是无意的伤人。既然将人撞到了,那么是否敢于承担责任呢?

    

    中国现在开得起车的人还不是很多,能够开得起林肯的更是寥寥无几。除非你是开公车。不管长春的这起交通肇事开着是公家车还是私家车,都证明你至少是了不起的,你在这个社会中有点地位。不管你是给人家当司机还是你自己的车请别的司机来开,不管你是当管的还是走私的,不管你来自哪里,你都必须对的起那个早已死在车轮底下的小女孩。我希望,早日抓到肇事者,严惩肇事者,不管肇事者的后台有过硬,都要还女孩一个公道。

    

    对此,我除了一声叹息,还是一声叹息。这就是我们的中国人,做的中国事。

    2005-02-02下午15:19板砖学士
68#
 楼主| 发表于 2005-3-1 16:16 | 只看该作者

让学生购买电影票等于逼迫学生变相卖淫

让学生购买电影票等于逼迫学生变相卖淫

    拒绝卖淫

      

      这篇文章的题目叫《拒绝卖淫》,但是实际上我谈的并不是卖淫的问题,这个不问题暂时不在这篇文章中谈。我谈的是学生响应学校号召买电影票这件事。

      

      记得我上学的时候,学校每年就会向学生兜售电影票。一般都是一块钱或者两块钱一张。一般都限量的卖。我那时候还小,什么都不懂。我只知道,凡是学校要求的,就一定是合理的。不遵守学校所安排的,就是对国家不忠诚。因为学校是国家的。那时候对人权这个概念几乎没有,更别说对法律概念了。现在想来,那时在学校确实走了许多冤枉路。在国家都在强调依法治国的今天,我觉得有必要谈谈很多人都以为是小事情的逼迫学生购买电影票。

      

      倒不是说不应该不为中国的电影事业作出贡献,或者说我们不应该在区区几块钱就和什么人较劲。但是有些话不吐不快。

      

      我始终都这样认为,现在还有几个人去电影院看电影的,家里的VCD、网吧,等等,都可以看到电影,何必非得去电影院呢?后来一想,学校这种与电影院勾肩搭背的做法还是有一定阴谋的。学校为什么与电影院保持了这种亲密无间的关系,原因就是在于利益二字。虽然说每个人只收两块钱,但是你想一想,两千人,那电影院得挣多少?况且现在学校那么多,别的不说,光往小学、初中兜售电影票,那电影院得从中获取利益得多少?而在其中,学校自然少不了电影院给的红包。并且学校也可以美其名曰:提高学生文化素质,丰富在校生的寒假生活。这么完美无暇的事情,搁谁身上谁不美。

      

      学生往往利用学生年幼无知的,往往利用学生缺乏必要的常识,便开始向学生兜售电影票。并且学校害怕有些学生不买学校卖的电影票,便让学生写看完电影后的观后感,真是荒唐可笑。

      

      虽然说学生向在校生兜售电影票不能说是一种榨取暴力的行径,但是这种逼迫所有在校生购买电影票的行为,已经触犯了学生的权利。中国的教育法,包括义务教育法,都没有规定学校在校期间一定要购买电影票的规定。学校这么做就是在一意孤行,以学生的名义,却不为学生做应该做的事情。

      

      中国的学校一贯如此。就为让人不满的就是寒假补课。名为补课,实际上并不是在补课,而是在讲课。既然说是补课,那就是在给上一个学期成绩不好的同学补上学期所学的课程。而据我所了解的情况是,学校在给补课的学生讲下学期的课程。也就是说,如果你不参加补课的话,那么下学期的课在还没有开始讲授的时候就已经在假期中讲完了。当然,这种做法文教局是绝对不允许的,不过学生能这么做,并且很多地方的学校都是如此,那么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大问题了。

      

      中国打算在2015年完成教育大国的目标,但是我们如何去完成这种目标还有待商榷。中国的教育在不经意间走的是强奸民意的路子,在很多学校里你很难看到学校的民主。更多的是,学校就是一个一家言的地方。

      

      从学校强迫学生购买电影票,到私自暗箱操作,私自补课。学校到底在搞什么呢?有没有一点为学生的利益考虑呢?作为学校应该反省也必须反思了。而作为具有权利的政府职能部门,是否也应该拿出措施了呢?现在的学生就像一群被人逼迫卖淫的妓女,已经没有能力去挽救自己了。

      

      那么现在我想问的是,谁来关心孩子们?谁来惩处那些学校?

      2005-02-01 17:02 板砖学士/文

      

       板砖学士的油箱:ecrcn@163.com
69#
 楼主| 发表于 2005-3-1 16:16 | 只看该作者

由敷米浆的处男写作来谈网络文学

由敷米浆的处男写作来谈网络文学

      

      文学这个词无论用在哪里都是顶硕大的概念,当一有人提起“文学”这两个字的时候,就注定了一种不同寻常的意义.现今的文学市场已经变得破烂不堪,但仍有很多儿女不惜浪费眼球,往这个被污染的大缸里跳.文学,已由神圣变成了神叨叨.恰如有某种魔力在拉拽着更多的所谓的爱好文学者们往染缸里跳.这是一种悲哀的现状.现在的文学开始歇斯底里了.

      

      近几年,什么样的文学现象值得去关注是个挺费事儿的差事.人们总是凭借着自己能够驾驭的两把刷子在游离于文学的边际.过于放弃自己评定的主观意识,一味的苟同于潮流这导致了人们缺乏对文艺概念这一起码的理解.文学本身的文学形象有两种意义:其一就是艺术世界的有机性而言的;其二是就不同的文学现象的审美功能的互补而言.而这两点在今日文学很难寻到,尤其是网络文学更是####.文字这种可怕的载体使文字自己的形象面目全非.不管你是否认同我的观点你都必须接受.类似于卫慧,棉棉这类不入流的货色如何靠“下半身“卖钱,如何以抬不上桌面的事物去拉拢大众,单从文章的形式上我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她们对文学一窍不通!

      

      何以能够取得良好的文学市场,靠她们的脸蛋?靠她们小说的内容?靠她们的文学才华?这其中的各味想必人人心里都有杆称.现在的问题不单单是内容上的问题,而是形式上的问题,文学的价值在部分作家和大部分网上写家的笔下变得不堪入目,让人连饭都难以喯出来.85年前,刘半农写过一篇,文中指责此类小说的思想的腐败,文字幼稚,不禁为中国民众文学前途叹息!现今的小说也是如此,所谓的“下半身写作”在在下看来跟妓女卖身一样,与其叫“下半身“写作不如叫“卖身写作”更合适!靠性爱、毒品、同性恋、艾滋病等等构成小说内容,这些似乎已经是其小说的发展命脉.这些并不可怕,可怕是众多写家已经不知道了什么是小说,不会再使用文字!一个写作者对文字失去了操控能力,犹如一位行走江湖的侠客失去功力不再会一招一式,真是悲哀至极!

      

      现在市面上的书籍可谓“喊”声一片,从《丰乳肥臀》到《处女之死》,再从《在七十年代的乳房上奔跑》到现在的《我的人渣生活》、《我的处女生涯》,越来越多的作者动用了“撩人书名”.虽说各种书籍有个猥亵书名,但书的内容不一定猥亵.不过我们更多的读者终究是要从书中获取知识的,那么就请在文章的结构内容上多下些工夫,而不是其他的什么.

      

      不过,并不是所有情况都向我们所想象的那样糟糕。最近,我有幸从朋友那里知道了有一个叫“敷米浆”的台湾小伙子。据说,他在台湾被人称为“疲子蔡第二”。当我在深夜看《别让我一个人撑伞》、《你转身,我下楼》时,我发觉,网络小说竟然还能这样写。读他的文字,有如当年喜好蔡智恒。那种与生具来的幽默,那种自然流露出的情感,使我好久都沉浸在一种处于难以言表的状态中。敷米浆很纯,如果跟现代大陆网络作家相比,他简直就是当代的陶渊明。那种,淳朴的情感,很多网络女作家都未曾有过。

      

      看完敷米浆的小说,我有种感觉,我们需要的是民众文学书而不是下下等的小说.我们得学会扒掉文学这层皮,看看她的骨和筋,我们需要的是散步福音的天使而不是传染传染瘟疫的毒菌.

      2005-02-06下午15:54板砖学士

      

       -----------------------------

      冷漠不是板砖学士的特征,沉默更不是板砖学士的品格。

      
70#
 楼主| 发表于 2005-3-1 16:17 | 只看该作者

当情人节变成情敌节

当情人节变成情敌节

  再过不到十天的时间,又要迎来西方的情人节了。明明情人节不是中国的,可偏偏就有些厚颜无耻的家伙,硬要说咱们中国也得有情人节。这样一来,继圣诞节之后,我们又迎来了情人节。说句实在的,假如我是政协委员,我建议将情人节改成人情节。想升官发材的,想巴结黑势力的,想往上爬的,想当明星的,想当名人的,想发大财的,干脆不如都在二月十四日这一天先将自己的大礼送给能对自己有所帮助的人,将国外的情人节变成咱们中国的人情节了算了。估计这样改,可能不会有人同意,就像有人建议将春节放在立春一样。今天是二月四日,正好是立春。但是,中国就是一个很传统的国家,过年过节其实过得就是个意思。这可能就是咱们老祖宗给咱们留下来的文化吧。

  废话不多说,俺来谈谈情人节。很长时间,我都管情人节叫做情妇节。当然我的这种叫法显然会另人不满。记得前年情人节,我看一个哥们领着女孩去买东西,我走出去,跟他说,哥们,带情妇来过节了。这哥们当时就跟我登眼了,说,你会不会说话呀?不会说就闭嘴。不过话说过来了,情人嘛,又不是老婆,也不是男(女)朋友。在现实生活中,我还没听说过有谁管自己的老婆叫情人,有谁管自己的男(女)朋友叫做情人的。

  在中国人的字典里,情人二字跟二奶二字是等同的。

  在很早的时候,看过这样一句话。说是找个爱你的人当老婆,找个你爱的人当情人。而今,这句大大的讽刺句现今成为中国人追为追逐的名言佳句了。今天中午看了安徽电视台播放的一个电视剧,名字叫做《网络凶杀》。讲的是一个很有成为的青年企业家,与一个女孩网恋了。但是这个青年企业家认为,网上玩的都是文字游戏,现实生活中是人与人之间的较量。他认为,所谓的网上根本就没有爱情可言。套用《大连站》里面所讲的那就是:聊完二十分钟后,咱们就去开房。可是那个女孩却认为那是爱情,在年轻有为的企业家将女孩抛弃后,女孩便对这个企业家下了毒手。在牙膏上,涂抹了一种带有毒性很大化学物,将企业家给毒死了。这个故事就这么简单。但是看起来真的很悲哀。网恋,不仅仅是害了一个两人的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问题。它的危害性实在让人叹为观止。网恋凶杀案唯一的一个好处就是,可以让破案有功的警察加功进级。

  从现代人的网络爱情观,就可以很直接看到现代人的爱情观。这个世界是否还存有真爱,很值得我。也包括正在看这个帖子的你的怀疑。什么叫做爱情,我现在真的有点搞不懂了。爱情已经变本加厉地在折磨着我们每一个人,只是我们未曾留意罢了。更为主要的是,这个世界上还有没有爱情,已经值得怀疑了。

  记得去年情人节,我还在一家台湾的茶馆上班。那天,一个小伙子上午带一个漂亮的女孩来吃饭,下午这个小伙子又带另一个女孩子来吃饭了。当有兄弟问我怎么时,我说,人家有钱,一天领两也很正常。白天另几个倒不是最重要的,晚上能领几个开房才是关键的。兄弟说,那不是小姐吗?我说,现在人的爱情观就是围绕在票子、裙子、脸面上了。其他的都不重要。

  实际上,情人节就是婊子们狂欢的节日。从当年的玉女杨玉莹再到后来的那个唱《十五的月亮》的董女士。她们才是真正的情人,是那些资本大鳄的情人。可怜的,年轻的中国人,却总以情人来自我安慰。我已经越来越看不懂这个社会了。

  今天的情人节,对于那些长期被人保养的二少奶奶们来说,无疑将是一场解放运动。当然,对于一些已经失去了心中所爱的姑娘们的小伙子们来说,情人节的日子将会使他们更加感到空虚、寂寞。当看到自己曾经爱过的女孩子和那些资本家在一起的时候,不知他们会做何感受。总之,他们心中将倍感凄凉。

  记得王艾写过一部小说,名字叫《这个圈子不谈爱》。今天,我要说,在我们今天的这个社会中,我们同样不谈爱。因为,这个社会真的不需要纯真的感情,所以感情用事的人们,都将在情人节的夜晚痛苦的哭泣。

  2005-02-04 14:54板砖学士
71#
 楼主| 发表于 2005-3-1 16:17 | 只看该作者

你的舌头放进了谁的嘴里

你的舌头放进了谁的嘴里

    

    我突然我发现了一个不算问题的问题,每当我走在人群川流不息的马路上,或者是走在某一条步行街,或者是来到某家大型商场,或者是在某社区的小道上,或者是坐在体育场里看球,或者是来到某个村子的路口,总能看到一大群人围在一起.看到这里你肯定以为一定是出了什么大的事情,其实不然,而是大家聚在一起聊天,调侃,撂呵.在中国,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哪怕是只有两个熟悉的人,他们就会心有灵犀不用点通似的呆在一起,小到今天吃什么,大到卫星上木星,从缴纳社会养老金再到美国攻打伊拉克,总之谈的话题是无所不包,无所不入.如果专家学者来看这个问题,肯定将它视为一种现象,至于是口水现象还是将此归功于中华民族的淳朴民风我就不晓得了.但有一定我敢肯定的是,咱们中国人喜欢家长理短,更喜欢嘴上谈兵,就像板砖学士喜欢在网上指手划角一样.

    

    有句话说得看起来挺美.风声,雨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事事关心.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是在初中的历史课本上.当时我真的把这句话当成了金口玉言,甚至狠不得裱起来挂在我那只有十平米的小屋之内.随着年龄越大,我越对这句话不以为然了.现在全国进入雨季,就像昨天晚上我们这里下了一夜的雨,外面的风都把窗户吹开了,害得俺还把从床上爬起来去关窗户.比起睡得好好的半夜去关窗户,云南德洪那面的人民更是不得了,他们被洪水搞的无家可归.你说这风声雨声有啥好的.就像这风声雨声得有个度一样,这说话更是如此.其实我觉得作为一个自然人,只要关心自己家里的事情就很不错了.你为什么要去关心与己无关的事情呢?关心就关心,为何还要讲出来?真是有点莫名其妙.

    

    你上班如果哪句话说的不对了,对你绝对是不利的.你看你们领导的领导能力不够领导你,你在背后说领导的不是,结果被你的同事听到了,到你的领导背后打小报告,你肯定吃不了兜着走;你为了讨好领导,为了自己爬格子加速度,你阿谀奉承你的领导,结果被的你同事发现了,那么你又在你的同事中没了地位,你说这都是说话搞的鬼,你说亏不亏呢?你是名学生,上课的时候你总说话不好好听课,老师一生气把你的老爸找来,对你老爸一顿喷,你说就因为你说话搞得你们父子都没面子,你说你亏不亏?你面对不合理的事情,随便对着来采访的记者说了几句,结果记者们人走茶凉,有人在你背后捅刀子,打击报复你,你说你亏不亏?你上访把你家里的情况到处乱说,结果有人来处理你,记住是处理你而不是处理你家的事情,你说你亏不亏?你跟你女朋友海誓山盟了一把,结果没有达成你女朋友的心愿,你俩闹矛盾了你说你亏不亏?你因为到菜市场买菜,因为卖菜的多贪了你几毛钱,你跟卖菜的吵吵,结果来了几个人将人踢倒在地,你说你亏不亏?

    

    真正的世外高人真正的意境就是什么话都不说了,这才叫高人.你以为你是电视台或者是广播电台的解说员或者是评论员或者是主持人吗?笑话,别逗了.人家那是,你算做什么的呢?见什么人说什么话,逢人说话留三分,别什么话都说,到时候吃亏的一定是你.

    

    中国人喜欢人云亦云,很多时候这话不是自己的,却拿出来.表面看你很不简单,其实你很可能倒霉就倒霉在这里.其实很多评论也是如此.中国没有真正的评论,有的只是纷纷扰扰的争议.我们就是在不同的意见中,活过了五千年,这五年的教训难道还不够吗?这五千年的培训时间,难道还短吗?

    

    正如鲁迅先生在<春末闲谈>中写到的一样:人能说话已经是祸胎了,而况有时还要做文章.所以苍颉造字,夜有鬼哭鬼且反对,而况于官?猴子不会说话,猴界既向无风潮------可是猴界中也没有官,但这又作别论_确有应该虚心取法,反朴归真,则口且不开,文章自灭;这方法也是对的.

      

        有时面对某些东西,我真希望自己是只猴子. 可是我是变成了一只猴子,而你呢,你现在或者在明天,或者是在明天的明天,将你的舌头伸进了谁的嘴里呢?
72#
 楼主| 发表于 2005-3-1 16:19 | 只看该作者

中国体育媒体互相本报讯着

中国体育媒体互相本报讯着

    

    作者 板砖学士

    

    翻开一份报纸,你会觉得眼前的消息很眼熟,像是在哪里见过.再看另一份报纸情况同上.中国的体育报纸历来抄袭之风气另人惊讶不得.

    

    抄袭好象历来都是中国文化人所钟爱的,大凡玩文字的对抄袭既恨之亦爱之.恨是因为抄了自己的;爱则是在因为自己江郎才尽之时抄一下为不为过也.抄袭对于文人来说乃丑陋之事,抄袭对于媒体来说则是说不清的事.为什么说不清呢,板学对此也是说不清.板学在大连呆过一年之久的时间,那就以大连媒体举例说明.下面以大连晚报为例:一场球赛下来,大连晚报会马上报出赛事的情况,并且在报道前面标上"本报讯".板学所理解的"本报讯"应该是这家报纸自己所报道的,消息来源于本身,所以才叫"本报讯".但是现在的情况却不是那么回事儿.据板学所掌握的情况,中国媒体的大多消息来源都出自新华社,如果把消息刊登出来应该表属"新华社"的字样.但是现在的问题就是在这,几乎所以的媒体都不"新华社",几乎全都"本报讯".面对这种厚颜无耻的拙劣表现,板学在这里强烈抗议,并对之不满.你们这些体育媒体凭什么本报讯,明明是"新华社"的但是你们为了给自身添光,硬说"本报讯",这种自欺欺人的表演简直让广大的可爱的善良的读者作呕.

    

    社会主义再亲也不应该这样,新华社在中国也当是自家的自留地.不仅抄新华社的,相当多的媒体还在抄袭着网络.仍然举大连晚报,张国荣跳楼后,这个消息马上成为热点新闻.大连晚报对此进行铺天盖地的报道,但是消息来源哪呢?我本以为这是他们自己编写的,后来一发现不是,原来是他们抄雅虎网的.并且没有署名.还在板学天天上网,否则真的让他们骗了.当然这还不算什么,我国有家专业的体育报纸,他们在编写消息时也在抄着网络,至于这家报纸是哪家我就不说了.现在网络已经普及了,更多的人利用起网络来行事.他们把从网络下载的消息新闻放在自己的报纸上,并"本报讯"着.这就是目前中国体育媒体的现状.不仅如此,假消息也在横空出世.在皇马来昆明训练之前,有家报纸报道说,昆明的理工大学的女生为之疯狂不已,并且什么什么裸什么.后来这则消息引起了昆明地区大学的强烈不满.这显然是则假消息.中国没有黑笔是相当的厉害的.在1999年,假B黑楼梦时,有支球队已经降入到乙级了.但西南地区有家媒体说该队被足协赦免,不被下放到乙级.后来该队球迷电话打到上级主管部门才知是假消息.中国的体育媒体不仅在抄消息,还在写假消息.

    

    不光体育媒体,其他媒体也是这个情况.比如一篇文章,这家报纸的作者是这个名字,到了那家报纸作者的名字就变那个了.所以说,现在的情况就是这么回事儿.

    

    今年上半年,美国的<纽约时报>就开除了两名记者,并且这两名记者名气相当大.开除他们的原因就是写假消息.

    

    写到这里,希望我们中国的体育报纸,继续"本报讯"着,并且希望他们抄出水平,能够抄出祖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把世界级的大报抄倒,向"本报讯"们此以最最崇高的敬意!
73#
 楼主| 发表于 2005-3-2 15:15 | 只看该作者

悲哀的徐本禹与可耻的教育机制

悲哀的徐本禹与可耻的教育机制
  
  在两会召开期间,在祖国形式一片大好之际,在徐本禹们感动中国的时代,请恕我如此的直言不讳,或者叫做用你们俗人的说法叫做哗众取宠。但是有些事情不得不去面对,有些话不得不说。
  
  那天晚上很巧,因为没有什么可看的台,便播到了CCTV—1,那里正在播2004感动中国这个节目。这个节目的很多获奖嘉宾我都有幸在很早的时候就知道了。而像中国女排、刘翔、牛玉儒书记都是在意料之中的。而最最让我意外的是,与我同龄的徐本禹的出现。
  
  徐本禹的出现让我感到眼前一亮,不仅仅因为我与他都是同一年出生,也不仅仅因为我们都戴眼镜,也不因为我们长得都有点像,更不因为徐本禹让我想起了大学同学。而是徐本禹的出现,让糟糕许久的社会气氛变得有些清凉起来。我喜欢徐本禹,不是因为他放弃了研究生不读而去贵州山区支教,而是因为他身上有一种我们难以一见的东西。徐本禹之于刘翔很朴实,之于郭敬明很亲切。
  
  当晚感动中国2004评选节目过后,我就想到了第二天网上肯定全都是关于徐本禹的帖子。刘翔不再新鲜,中国女排有些老套,只有徐本禹最新鲜。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被徐本禹感动?徐本禹是否真的能够感动那么多人?这是徐本禹之后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
  
  我觉得徐本禹他母亲比徐本禹更多感动我们。假如徐本禹打算去放弃读研究生去贵州支教,徐本禹禹的父母不同意那又会怎样?事实上,徐本禹的母亲很支持儿子的举动,甚至在徐本禹读中学的时候他就开始给比他更贫困的人捐献东西。我想这大概和徐本禹的家境有关系。因为徐家很穷,所以他才能更体会穷人的不容易,他才会去帮助比他更困难的人。我觉得这比徐本禹当支教的事情更感动人。但是,我觉得徐本禹现在虽然得到了社会上的广泛重视,不过他应该觉得自己很悲哀,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徐本禹是个悲哀的人。
  
  中国现在不是教育大国,更不是教育强国。我们的媒体报道说,中国要在2015年成为教育强国,我认为这是极其悲哀的一件事情。如果我们国家真是教育强国,那么为什么要让徐本禹去那么贫困的地方当老师?徐本禹们本应该在学校享受更好的教育,成为更有作为的人才,可以研究科学,可以向着诺贝尔出发,但是徐本禹们并没有这样做。所以说,徐本禹其实是很悲哀的。风华正茂的年纪不去求学,而是当贫困地区的小学老师。我认为,这是对现行中国教育制度的一种嘲讽。中国没有老师了,所以才会让学生们去当老师。当然还有一种跟为严重的情况就是,没有哪个老师愿意去那样的地方,所以,将这种所谓的机会交给徐本禹。
  
  中国不是伊拉克,中国不是阿富汗。但是中国的教育在这方面却不如伊拉克和阿富汗。土耳其去年对教育的投入远远高于对军事的投入,而中国跟他们比呢?我们不企求像土耳其那样,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情。但是,中国最为贫困的地方只交给徐本禹们。中国真正的老师都哪去了?中国的教育部应该反省了。你们在培养老师,可是老师却都不爱去偏僻贫穷的地方。这真是悲哀。
  
  徐本禹的感动,给了中国教育部一记重重的耳光。中国需要徐本禹。但我只希望徐本禹只是中国最后一个徐本禹。新时代,人心都发生了变化。徐本禹老师不仅仅是贵州山区孩子们的老师,还是社会上所有人的老师。所有的浮造,所有的不安,徐本禹给我们上了很好的一堂课
  
  现在媒体有这种动向,就是希望有更多的人向徐本禹学习,我觉得,现在的问题不是有少人要学徐本禹。而是要有多少徐本禹可以不再放弃自己学习的机会。
  
  中国的教育界,你们放了徐本禹们吧。中国的教育问题应该有中国的教育部门自己解决。而不能将所有负担和压力只交给徐本禹们。
  
  徐本禹不是新时代的雷锋,这样的雷锋,希望越少越少。中国要想成为强国,不能只让研究生们去教小孩子,而真正没本事的人去当研究生。
  
  
  中国不应该是这个样子。
  2005-03-02下午14:34板砖学士写于伊拉克巴士拉
74#
 楼主| 发表于 2010-8-13 22:22 | 只看该作者
75#
发表于 2010-8-14 10:45 | 只看该作者
哎呀,学士的这就是一杂文大集啊,没个十天半月是欣赏不完的。还得慢慢看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17 03:38 , Processed in 0.053777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