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769|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20世纪晚些的一个下午

[复制链接]
1#
发表于 2005-3-11 12:04 | 只看该作者

[原创] 20世纪晚些的一个下午

                             

  乡村的下午。可以由太阳决定,也可以由农活决定。一两点,或者两三点。没有城市钟点的准确性。6月,或者7月。绝不会是8月。没有副热带高气压的闷热潮湿,没有秋老虎的毒辣。有太阳直射的灼热,也有树阴摇曳的爽透。“双抢”已过,秧子返青,玉米开始扬花挂须。
  
  一个有着多维空间的下午。本来只有三维,地两维,天一维,但因为涪江,因为碧蓝的海子一般的涪江的折射,便有了至少六维。此岸,对岸。三维现实,三维幻境。
  
  天,无遮无拦,远离太阳的部分碧蓝。接近碧蓝的是椿树的巅尖、錾子崖的岩峰、三岔子背后刀刃一样的山脊和偶尔盘旋的老鹰。天空没有维度,却又有着无穷的维度。人们时不时投给她的一瞥,是对她维度的丈量。太阳的白茫茫的光辉,是她维度的初现。没有繁星,繁星在午后孩子可能的睡眠中,在浪漫知青可能的记忆里。实话说,除了老鹰麻黄的翅膀和山边洁白的云朵,再没有事物在天空展开。天空,作为那个下午的苍穹,没有阳尘,没有蛛网,没有树阴或竹枝的摇曳。
  
  现实世界就在此岸,以田野为依托,以村落为归宿,以大青石和青杠林为靠山,以涪江为界线与幻境分隔,但又浑然一体。
  
  先是幻境。对岸。太阳已经偏西。青玉、石人在燃烧,三岔子、陶家山已布上阴影。刀刃一样的山脊开始积云,开始让遥远的感官凉爽。阴沉下来的三岔子,回复了她神秘阴险的面目。守药人关上了小木屋的门,开始生火。猎人走在从森林深处返回小木屋的路上,肩上的枪筒里还装着镏子。陶家山的树梢在摇荡,从太阳下凡的风逗得她们够呛。
  
  由远及近,从山上到河坝,道角里的太阳依旧满满的,辣辣的。有穿红衣的女子从晒场边一直走到錾子崖下面的人户里。红衣女子戴着草帽。晒场是三合土的,一面房子,三面柏树。房子是保管室,篱壁上挂着件蓑衣,隔河看过去好像一只雕。红衣女子经过的时候,那雕似乎还动了一下。红衣女子走在石墙里,从西往东,只看得见她的上半身。石墙里是大片沙地,长着玉米。玉米刚开始扬花挂须。看得见一条长辫在红衣女子的草帽底下晃荡。菜包石,涪江对岸的一块巨石,立在河岸小道下面的水边。看菜包石上的水涨水落,就是看整个涪江的水涨水落。有两个男子坐在菜包石上,吸着烟,面前放着自制的炸弹。菜包石下江水碧蓝,漩涡暗自沸腾。鱼正在深水里躲阴凉。
  
  再是半幻半真。江水长流。急滩,软水,漩涡,沙洲。急滩礁石林立,白浪飞溅。水一旦脱离“群众”,也会变色。软水区崖岸边多漩涡,水长,水深,也更蓝。菜包石的漩涡最多,錾子崖的漩涡最大。筏子,筏子,一架接一架,下滩头,闯漩涡,出软水。艄,筏子两头控制方向的活动长木,入水部分像把巨桨。浪花吞没了筏子,再吐出来;浪花吞没了筏子客,再吐出来。吐出来的筏子客只穿着红窑裤,肌肉疙里疙瘩的。筏子如火如荼过了,但只对于筏子所经过的水域,只对于筏子客自己,对于田野、村庄、社员和椿树,不过如麻雀飞过,再说,在田野深处除稗子的青年、在屋檐下纳鞋底的老人、在山边土路上玩耍的放学的孩子并没有看见筏子。
  
  到了此岸,便回到了现实世界。此岸是一块半圆的冲积平原。古老,肥沃。河床的连年下切,在河岸上形成了高高的沙石坎。站在坎上看去,那个下午的河岸线无比的明朗,流畅,立体。青藤、茅草、桐树使河岸线呈现出水的质地与灵性。河流。河滩。河坎。层次分明,形态颜色各异,但又在同一阳光的背景中统一。往上游看,高蹈,雄伟。往下游看,酣畅淋漓,曲折飘逸。有人端着饭碗,站在峻峭的河坎,边拔饭边往河里看。看见了鱼,或类似鱼的石头。搁下碗,顺着挑水的石板路下到河边,脱了裤子,涉入水里,摸起一条白鱼或一块白石头。有人爬在靠西的河坎上,捣鼓崖上的灌木叶和青藤,脚下是万丈锈石悬崖。悬崖上的灌木摇动,隐约可见一段弯曲的脊背,类似猴子或者黑熊。
  
  6月,或7月灼热的下午,大多数人都消失了,至少是人声和人影都消失了。世界只有一种颜色,就是碧绿。秧苗是世界的主体,玉米做着陪衬。隐藏在秧田里的青蛙、癞蛤蟆和即将变成青蛙、癞蛤蟆的蝌蚪是那个下午隐蔽的存在。还有秧田深处堰渠缺口腐烂的麦秸底下的蚯蚓,卷曲的稻叶里早熟的稻虫,田埂桑树上羽翼明亮身体发青的幼蝉。太阳高高的,离落山还有好几竹竿。田野、村庄、树木都出奇地静,空气搅合着炽热的阳光在流动,携带着鱼腥味的凉风在炽热的阳光里穿出好些暗道。一两只不安分的鸟正沿暗道飞行。
  
  然后是石头铺就的路,石头垒砌的墙,石头围成的圈。路有多长,石墙就有多长。石墙通往哪里,樱桃树就栽到哪里。间或有李树、桃树、梨和苹果树,但主要是樱桃树。樱桃早已吃过,树上只剩郁郁葱葱的叶子。两月前吐在石墙缝的樱桃核已经萌芽,正长出豆芽一般细嫩的胚。李子刚刚吃过,树下石墙上残留的腐烂的李子正招惹着苍蝇和黄蜂。苹果青涩,但已经开始散发清香,吸引那些喜欢偷鲜的孩子。家畜要么在圈里咀嚼,要么在院墙上觅食,要么在竹林乘凉,姿态都十分地低调,很容易被忽略。房子是木头的,穿斗式结构,单家独户或三两家成一院落。二合,或三合。有人午睡,有人在厅房划出青青的篾条编背篼,有人在收拾锅碗。睡午觉的多是小孩。竹稍时不时晃过玻璃瓦,变换着孩子梦乡的色彩。
  
  一个女人背着喷雾器走进院墙,告诉坐在磨盘上抽烟的男人挑水路核桃树底下站着个陌生人。男人说“我去看看”就出去了。女人放下喷雾器,进屋在瓦缸里舀了瓢凉水,一口气喝上。女人脱了外衣,现出十分破烂的汗衫和一对发达的奶子。脚步声,说话声,男人回来了,领着个陌生人。“给这位城里大哥煮点胡豆米汤。”男人对女人说。女人望了一眼陌生人。真是城里人,穿戴,发型,皮肤。“找了几天了?这么大的天气,找到也怕臭了?”男人给城里人倒了一盅白开水。城里人坐在门槛外面的石条上,不停地煽着手里的纸扇。扇子上有毛主席的头像和语录。“有啥子法?他要在这个时候找死,做儿女的,也只能尽到孝心。”陌生人端着开水说。间或听得见从菜包石方向传来的爆炸声。“到底是咋个起的嘛?非要跳河?”男人坐在门槛上。“还不是因为挂黑牌游街,面子受不了?”陌生人开始喝水。
  
  胡豆米汤还没晾凉,院墙外就有人喊“找到啦找到啦”。城里人、男人女人丢下碗都往外冲。下午开始躁动。太阳到了陶家山,反倒更灿烂了。“找到了,在中脊上!”一个人拿着竹竿在院墙外喊,声音却是无调的。不用指,都已经看见了,在河中央沙洲边的浅水处,飘浮着一条红内裤。再看,就看见尸体了,腿,脊背,脑壳。匍匐的姿势。村里的人一下子都钻出来了,齐刷刷站在河坎上,对着沙洲的死人指手划脚。“刚才都没有,肯定是遭炸鱼炸出来的。”有人议论说。猫也出来了,狗也出来了,也望着红内裤,但没有出声,神态是倦慵的。太阳已经开始变色。绚烂,虚幻。对岸全是阴影。城里人正凫水过沙洲,光光的身子被夕阳染成了金黄。对面岸上也出现了人。旁观的居多。有人涉水已去到沙洲,正拿绳子捆绑着死人。死人出了水,被翻到正面,怎么看脸都是模糊的。阳光也变得越来越模糊,红内裤在褪色。
  
  太阳落山了。起河风了。二十世纪晚些的这个下午开始谢幕。河坎上的人依旧齐刷刷站着,目光齐刷刷投向对岸正在包裹的尸体。雪白的布匹。精细的工艺。田野开始翻卷,先是桑枝桑叶玉米林,继而是秧田。一色的绿。

                                                                                      2005年3月1日写于四川平武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5-3-11 12:39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下午无疑是值得回味的。拜读阿贝尔的新作!
3#
发表于 2005-3-11 14:06 | 只看该作者
先提再细细拜读:)))))
4#
发表于 2005-3-11 14:17 | 只看该作者
乡村的下午。可以由太阳决定,也可以由农活决定。
   一个红衣女子的命运。可以由天意决定,也可以由自己决定!
5#
发表于 2005-3-11 14:38 | 只看该作者
不服不行,大手笔就是大手笔,功力丰凡啊!
6#
发表于 2005-3-11 14:39 | 只看该作者
感觉很密集,囊阔的东西太多,需要用心去读
7#
发表于 2005-3-11 16:07 | 只看该作者
大手笔,学习。
8#
发表于 2005-3-11 17:29 | 只看该作者

学习!

服.
9#
发表于 2005-3-13 00:41 | 只看该作者
如果没有这个题目:20世纪晚些的一个下午,或者文内没有这样的字眼:二十世纪晚些的这个下午开始谢幕。此文仅仅是优秀而已,有了后,这文就宏阔了,确实是两个字:高。远!!

阿贝尔确实进入了国内顶尖的散文作家的行列,谁都不得不服!!
10#
发表于 2005-3-13 00:55 | 只看该作者
阿兄,看了这个文章,我突然想起我曾经也想写这样的一个文章,小的时候,邻居的大妈因为偷拿了几个玉米棒子,被游街,后来回家就寻死~~~~···,不知道为什么后来忘记了,等我有时间写出来,你给我看看~~~·
11#
发表于 2005-3-13 10:51 | 只看该作者
阿贝尔叙事真是炉火纯青,佩服!
12#
发表于 2005-3-14 21:19 | 只看该作者
贴一个图片吧——
13#
发表于 2005-3-15 15:36 | 只看该作者
啊贝尔的文章还是最有重量!
14#
发表于 2005-3-15 15:57 | 只看该作者
同样是世界、田园、大自然,一般人似乎很难感觉到什么,但从阿贝尔的散文艺术独特的眼光去看就不一样了,读者可以追随阿贝尔的细腻语句感受到一种艺术的熏陶与渲染……
15#
发表于 2005-3-15 16:26 | 只看该作者
我觉得阿贝要告诉人们的不仅仅是文字里的内容,真正的内容在文字后面,是要反复揣摩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4042767|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4-7 12:34 , Processed in 0.203614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