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86|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想 念 桐 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3-14 17: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想 念 桐 花
             遥远的野山

    想起桐花,是在一觉睡梦醒来。梦中又回到了故乡,春风微微,山河吐翠,麦苗使劲地泛着青,田垄地盖,桐花怒放。
   
    田地层层分布在山坡上,盛开的桐花也就高一处,低一处,有了很强的层次感,而且有着不规则的和谐与韵味。桐花是一簇簇挨着的,让你知道什么叫繁盛。
   
    桐花花期很集中,像是约好了的,在早春短暂的几天春寒后(有种说法,这叫冻桐花),就以嫩黄的春天为背景,漫山遍野的开了起来。
  
    由于桐树的生长很快,分枝能力很强,又由于它是经济树种,人们不会修下它的枝条当柴烧,因此桐树的枝就四处伸展,一株桐树就独成风景,挂满了花儿,或在一丛灌木里孤芳自赏,给放牛娃一个惊喜,更多的是妖娆地站在田垄地盖的显眼处,搔首弄姿,任凭蝶飞蜂舞。
  
    花期还没过,嫩绿的桐叶就随风生长,像是在与气温的上升比速度。不几天,硕大的叶片就把桐树繁茂成一柄柄撑开的大伞,小小的桐果躲在下边疯长。

    我们在盛夏常常摘了桐叶罩在头上遮阳,一片足够。大人们在田间地头也常顶一片桐叶劳作,远远地看像是一个卡通人物。渴了,摘一片桐叶,一折叠,再一卷,一个桐叶杯就做成了。到小溪边舀一杯山泉,昂头一饮而尽。泉水的甘甜,桐叶的清香,瞬间让你三万六千个毛孔畅快起来。有时贪杯,直喝得走路时肚子里直晃荡,还发出哐当哐当的响声。自己喝够了,再盛一满杯,端给在地里不舍得停下来的亲人,或是在远处放牛的伙伴。
   
   农家在这个时候常常煮醪糟,以在夏季清暑解渴。醪糟一般装在有盖的缸或坛子里。但有经验的农家不用盖子,而是摘几片桐叶,用针线订在一起,盖在缸或坛子口上,再用泥封个严严实实。隔一段时间,揭去泥封,醉人的甜香就在小院里弥漫开来,成了盛夏招待客人的最佳饮料。善良的主人也会分送一些给邻居,一起分享这醉人的香甜。

    桐果不知不觉就大了起来,苹果一样。不识货的城里孩子来乡下,调皮的我们会摘一个,说请你吃一个苹果。就在城里孩子满腹惊疑的正准备下口时,又被我们及时制止,然后大笑着跑开。也有来不及制止的,就看到白嫩嫩的桐肉露出来,白色的汁液随客人痛苦的表情一下喷出来,直叫闷得慌。我们忙着摘一片桐叶,就近舀了水来,让他漱口。当然这种事情若被大人知道,是要受责怪的。
   
   青青的桐果也被我们摘下来,做成车子玩。找根短棍,一头穿一个桐果,就成了车轮,找个光滑的地方,看谁的车子开得快、开得远。桐果还是很好的战斗武器,就地取材,方便得很。当然如果一旦打中“敌人”,“敌人”往往忍不住要哭,这时战斗只好中止,还得去安慰安慰,否则他如果拉了大人来评理,我们不但不会有胜利的喜悦,说不定还会被家长打屁股。

   掰玉米棒子的时候,桐果成熟。地里的农活忙完了,男人们就扛上长长的竹竿,背上粗竹条编的杀背去打桐子。杀背是一种有孔的背篼,可以有效减轻自身重量,又扩大容积,用来装果实粗大的农产品,或者背一些重量轻而体积大的比如成捆的玉米杆、稻草什么的。成年男人们一般都会自己编。妇人们在树下减四处散落的桐果,并不时指挥男人们去打隐藏在桐叶深处的果子。也有漏网的果子挂在枝头,直到桐叶落尽,仍不肯去。最后终于掉在树下的草丛里,做一颗种子。

    收获的桐果要堆在一起,让表皮发酵腐烂,然后再手工剥去,露出里面一粒一粒的桐籽。手被染得黑黑的,很长时间才褪去。桐籽晒干了,就背到粮站去卖,那时的价格还不错。用桐籽榨的桐油据说是很重要的工业原料。农人的家具那时买不起漆,就用桐油漆了,不裂口,也不会被虫蛀。木质的农具,像犁、耙、锄把等,也用桐油漆过,握手的地方时间一长,就油光发亮,古色古香。小孩子伤了风肚子痛,不上医院,就用桐油兑了水,在肚子上来回地抹,就看见白沫一团一团地掉下来,大人说,这是风出来了。也不知道是不是有医学的道理,但那时确实有很多小孩子这样过后肚子就不痛了。

    桐果在我的小学生活里,还扮演过重要角色。我们年年都搞勤工俭学,除了做着十几亩校园地外,就是每年每个学生还得捡桐果,有一定数额要求。开始的时候,我们都是在大人们打过后,去捡他们遗漏的。后来我们也就聪明起来,在桐果成熟,大人们还未打之前,先摘一些藏起来,要交的时候再拿出来,居然还因此得过几次表扬,当然是不敢让大人和老师知道的。学校每年也因此有了一些活动经费,在电影里看到山村的小学粉笔都用不起的现象从未在我们学校发生过。

    还有就是我们活泼开朗的小学校长组织了一次追踪活动,派出一批同学带上收集来的桐果先行,将桐果藏在我们学校对面的名叫南瓜包的山上的各个角落。后出发的同学就分组在山上到处找,比哪个小组找到的桐果多,比哪个小组先到山顶。给先进小组发的什么奖品就记不得了,但是满山坡的笑声,此起彼伏的呼应声,到山顶后的拉歌的歌声到现在似乎还在耳旁。

    又一个春天即将来到,算来已经有七年未在故乡过春天了,哪怕是回去看一眼。故乡的桐树是不是又已经醒来,悄悄在枝上拱出若干个嫩绿的芽孢,只待一场春雨,几天微寒。  
是故乡的桐花想我了吗,还是我在这个城市的冬末春初,又想起了故乡的桐花?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楼主| 发表于 2005-3-15 15:33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何所似 发表
不排版就埋没了

谢谢所似提醒,我刚来,请多关照。
3#
发表于 2005-3-15 15:34 | 只看该作者
请按要求进行编辑,我记得已经为你排过一次了。
4#
 楼主| 发表于 2005-3-15 18:13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陈元武 发表
请按要求进行编辑,我记得已经为你排过一次了。

真不好意思,我按斑竹的介绍做了,也看了置顶说明,但仍不能解决.原板排好了,但仍无法显示.不好意思,添麻烦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4042767|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4-7 12:34 , Processed in 0.164121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