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53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马原在上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3-17 15: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就是那个写小说的汉人马原。”

      ——上世纪八十年代,马原不止一次这样说过。这句看似平常的话暗藏了他多少的雄心和豪情!的确,他是那个年代当仁不让也当之无愧的文坛领军人物,没有人怀疑他的实力和前程,包括他对诺贝尔文学奖的期待。如今,二十多年过去,马原几度漂泊,终于进驻了大上海——这“海派文化”之都,做起了教授。不仅是教授,他还谋到了一个“中文系主任”的官衔。只是,在业已斗转星移的文坛,他也只能把授课的讲稿一而再地结集成册,权当新作出版。然而真正关注他的读者所关注的依然是他的小说——他在“复出”之初许诺过的那些“或者在计划中,或者在合同中” 的“一长串长篇小说”《缘分的拉萨》、《混沌不死》、《马大哈》至今踪影全无,读者又怎能容忍他用这些说不上有多少新意的“讲稿”来充数呢。

      如今的马原身陷十里洋场,“授业解惑”之余运筹帷幄、腾挪闪移于各种文学的或非文学的评委会,但唯独上海的文学圈却并没有如期而至地接纳他,无论是官方的“组织”作家协会,还是官办的“阵地”《上海文学》、《收获》,都没有他的一席之地。那是水泼不进、固若金汤的城池,“本土”人士尚且僧多粥少,外来者哪怕是昔日大师马原也不能破例。张爱玲的上海不属于他,茅盾巴金的上海不属于他,王安忆的上海同样不属于他,生他养他的辽宁早已将他拒之门外,成就他光荣的西藏也已遥不可及。同样是做教授,格非举家北上之后终于找到自己的归宿,马原却只能接受这被放逐的命运。

      马原在许多场合不遗余力地鼓吹那个写过《红字》的霍桑和那个写过大侦探波罗的克里斯蒂,声称他们才是他的一代宗师,其虔诚的姿态与当年鼓吹那些“现代主义”大师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彻底丧失了当年瞄准诺贝尔文学奖的锐气之后,他改弦易张、另起炉灶,立志要成为一个“高级”通俗大师。这是否只是一个自我安慰甚或自欺欺人的权宜之策?还是“到哪一山唱哪一歌”的愉快而狡猾的主动缴械?

      关于马原的最新消息是,他要做电影导演了。无论是当年法国的“左岸派”,还是如今的先锋作家朱文、刘毅然等,由作家而改行做电影的大有人在,也不乏成功者。但愿马原从心所愿,找到他新的用武之地。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5-3-17 17:45 | 只看该作者
喜欢马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群:4042767|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4-8 05:33 , Processed in 0.421492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