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8789|回复: 5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回望:青春的脚印还在隐隐疼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9-17 00: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高骏森 于 2015-9-17 18:45 编辑

回望:青春的脚印还在隐隐疼痛
                        ——读黎洪正文集《昼夜的独白》

       从网络到现实,因为一首悼诗,因为一位刚刚用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年轻生命的诗人,把两个素不相识的活人给捆绑,从而相知相拥,这对于不幸和悲哀来说,是不是让活着的他们找到了苦难人生路上的另一种幸福?而诗的生命并没有因为一位优秀诗人的离去而终结,它如欢腾的小溪在不断的源远流长。

       当我在新浪博客里首次读到兄长黎洪正的原创文字时,那种孤独、隐忍、疼痛、无奈、无助、悲观、绝望、挣扎,使我颤栗与恐惧,一次又一次窒息、休克了心脏。好在,写这些文字的作者还活生生的活在这个世上,就在我电脑屏幕的另一端。兄长说,他的这些文字都是十多年前离开校园后混迹在社会,最孤独无奈落魄时,用笔和笔记本记录下来的繁杂心绪。十多年过去了,如今翻阅与整理,一方面是给自己青春时期的迷茫与犯下的错误一个回顾与深思,另一方面,若这些文字公开后,能给更多的年轻人带来警醒,青春路上少走或不走这条路,那将是他留给社会的一笔最宝贵财富。

       人生路上,坎坷总是多过于平坦,苦难总是多过于欢畅,书写疼的文字,最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带给评论者的评论和学者的研究。一开始,我就说要将他的文字写一篇评论,但苦于才疏学浅,无论是阅读,还是学识,以及思想的成熟,都不能和兄长比,就这样战战兢兢过完了一个春节。春节过完后从广州来到杭州,与兄长相聚在一起。突然有一天,他递给我一本书,说是在速印店速印出来的,里面全是发在新浪博客里的文字。

       书名叫《昼夜的独白》,灰暗色书皮。我拿在手,脑海里浮出了自己流浪在城市边缘的影子,也浮出了他多年前一个人流浪孤单的影子,心不禁发颤发毛。更让我发颤发毛的是他的书名“昼夜的独白”五个字。昼,就是白天,夜,就是夜晚,独白,就是一个人的自语或独语。一天一夜二十四小时,根据书名,便会知道里面全是他那些年一个人在孤独流浪的路上二十四小时分秒不停的跟自己说话。我想,作为陌生、对他一点儿都不了解的读者,当看见这本书名后,一定会猜测,里面到底写的是一些什么文字呢?让作者昼夜不停地跟自己独语?其实,这个还不算什么。接下来我会告诉你一个更惊讶的秘密,那就是,作者的笔名叫昼夜。

       此文集可以说是一本诗集,也可以说是作者零碎凌乱思想的汇集,因为,里面不仅有规范的诗歌格式作品,更多的,是以日记形式记录下来当时的真实心绪,这些心绪就如现在我们在QQ空间写下的原创说说。不管怎样,我还是喜欢把它归类为诗集,尽管作者的文字有许多并不属于诗歌语言,更没有按诗歌的格式来书写排版,但咀嚼起来,却能嚼出一份诗歌的味道,并且是越嚼越浓。这如广州人用文火褒冬虫夏草排骨汤一样,所有的味道与营养都在汤里面,而不是在冬虫夏草和排骨里。

       先来说作者“规范”的诗。“历经无数次核的裂变/心底涌起一首首生命的赞歌/那里,填满了荆棘/那里,永远是宿醉/那里,希望与绝望同在”(《生命赞歌》)。任何人回顾自己曾经走过的路,脑海里首先浮出的都是快镜头,那是激动与感慨,甚至有热泪。《生命赞歌》就是作者本书开篇的第一首诗。由题目我们可知,作者已经走出了青春时期的迷茫、沼泽与困惑,如今只是回顾,但仍百感交集。青春的故事是人生岁月年华里最刻骨铭心抹不掉的记忆。当一个人在生死边缘长时间挣扎徘徊后,最终走上了岸,再回望,那些留下的长长、弯弯曲曲的脚印清晰可见,不禁牵扯着脑神经与心脏隐隐疼痛,“荆棘、宿醉、希望、绝望”,这些都是诗人那些年的亲身经历与体验,忘不掉,忘不了。正是这些忘不掉的疼痛,才有了劫难后生命的赞歌,希望战胜了失望。这诗不仅是给自己的回顾,更是献给正在经历的朋友,人生道路没有一马平川,需要遇到许许多多的磕碰,甚至是九死一生,才能走上康庄大道。接着这首诗我们继续读最后一节,“祝福您/每一个与我同行的人/每颗与我一般赤诚的心/基督头顶那银色围环,永不锈迹/它会一路照耀您伴您匍匐前行”。这似乎有点儿像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味道。前面说过,这诗不仅只是作者给自己青春走过的路一个回顾,更是献给正在经历的朋友。当读到诗的结尾,振奋、响亮,明白如话的几行后,你便会完全相信了我的话。诗人的心是赤诚的,诗人是坚强的。谈到这里,《生命赞歌》我们不仅会说,这是本书的开篇序章,如十六届广州亚运会的序幕曲《大地之水》。

       序章读后,就要翻页。接下来要读的,就是序章背后隐藏的长长故事,是一种怎样的疼和痛,让作者昼夜不停的独白。“摇晃,跌宕,屈服/亮开尖嗓,我风声嘶喊/晴空依旧,昼夜如谜/我即料到我会一无所有”(《灵火》)。这题目够让人毛骨悚然。是什么让诗人在年纪轻轻发出这样撕心裂肺的呐喊,以至绝望到黑暗深处?在写这个评论引用这首诗时,我特意发信息询问了一下兄长,问他写这首诗时的动机是什么。他告诉我说99年读师专的第二学期,向学校申请退学后不多久去了北京,想跟自己的过去彻底决裂,但眼前的现实让自己找不到丝毫的方向和光明,由此产生了这首诗。青春总是让我们每一个人犯错、犯傻、叛逆与迷茫。尤其是生活在象牙塔里的大学生,更是如此。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电脑、手机还不在中国普遍的情况下,人们的思想与眼界也没有现今的年轻人成熟与长宜。作为年轻人,尤其是年轻的大学学子,总想带着年轻生命的躁动,走出禁锢的圈子去到外面看看精彩的世界,因为,天生我材必有用嘛。但走出去后,才发现现实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它冰冷、残酷、嚣张、无情,像一条巨大的长蛇满目狰狞,让你没有半点回旋躲避的余地。于是,一个人背井离乡长时间的漂泊、孤闷、挣扎,最后仍没有换来一丝的光明。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这时候,万念俱灰,便在诗人的心里喊出了这首凄厉的绝唱。幸运的是,诗人虽然已经喊出了这样的绝声,但最终并没有走进这幽幽的灵火。这又是什么原因呢?这不是一句诗或一首诗就能找到答案或是说明白的,这也是本书《昼夜的独白》让我们好奇的想看个真正明白的目的。其实,作者由死向生这其中的秘密,整本书都在不断的解读和阐述,如一部扣人心弦的侦探电影。

       人不能孤独,人最怕孤独,可现实生活中,又有太多的人心甘情愿地选择了、并接受着孤独。这似乎完全悖论了世界、人类,但无可奈何。“2004年这个冬天,不太冷。源于这个冬天/我第一次遇着她,一个并不美丽的女人/忆起雨中,我走出家门,趿着急促脚步走进她/女人,眉弓阔绰,眼神笃定,我来不及细想/便认定,这是一个让我不会太冷的符号”(《这个冬天不太冷》)。我们姑且不去评论这首诗到底是不是诗的语言,也姑且不去论它到底有没有文学研究价值,我们只从小处着笔,从眼前说事,那就是上面谈到的,诗人在书写《灵火》此诗后,为什么没有选择走进漆黑森冷幽暗的灵火,而是拥抱太阳坚强地活了下来的答案。首先一点儿,就是任何人都需要温暖,这温暖不仅仅只是物理学上的温度,灵与肉的温度更是支撑着一个人活下去,好好活下去的全部理由。一个人孤独久了,就如一棵花草干涸久了会枯竭、死亡。不容多疑,诗人在那些年最隐晦迷茫低沉的日子里,能将生命走向今天的光明,武断的说,一半的原因是来自情感的温暖。这个情感有友情,更多的是爱情。此诗是诗人2004年冬天在杭州与一位女人的相遇,给他冰冷情感带来的暖流。这里的“冷”是双层含义,一层就是天气的冷,冬天嘛,冷是必然的。另一层就是灵魂的冷,这冷才是此诗真正的主旨。我们常说,文学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无论它怎样的高于生活,首先,它必须要来源于生活才行。文学作品是人写出来的,人只有活着,经历了,才写的出来。所以,文学与人,作者首先要喂饱自己,取暖自己,才有力气去写出高于生活的作品。否则,一切都是空谈、假谈。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谱曲家聂耳,在人间的有限生命只有23岁,他在有生之年从来没有听过一次自己谱的这首曲子,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他谱写这首曲时是活着的,否则,我们今天听见的国歌也就不是这个音。如果聂耳的生命没有这么短暂,我们也一定会相信,他会创造出比《义勇军进行曲》更优秀的作品出来,可惜的是,他的生命早早的就不在了,所以,关于聂耳若在世的后话也只是人们口中的一个假谈了。诗人的这首诗也是一样,尽管所含的文学艺术养分或许不浓,但有一点儿是肯定的,在他人生孤独寂寞的路上,遇到了一个给他生命取暖的人,让他活了下来,写出了这首诗歌之外多首优秀的作品,飨以给广大读者。这就是人生价值所在,这就是文学作品必须肯定的肯定。

       除了爱和温暖给诗人的生命延续外,还有就是知识。阅读是一种享受,知识就是力量。兄长仅比我大两岁多一点儿,除了学历比我高外,他所阅读的书籍在我眼里简直就是天幕上垂挂的浩瀚繁星。中外书籍,尤其是中外名著,他几乎每一本都有阅读,而且,他所读的书不仅仅只涉及到文学,哲学、历史、军事、政治、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美学、评论,他无所不知,理解的也非常透彻。在这本文集里,我们随处可见。我也正是受他这本书的影响让自己自卑起来,在生活完全难保的情况下,照着他书里面提到的部分书籍名字列了一张清单,网购了200多元回来。“米哈伊尔·莱蒙托夫/十九世纪俄国伟大诗人/一个活于人世不足27载的生命/因为诗歌/他的人生画卷无限延伸/他/追求自由/反抗专制/维护尊严/他是融浆/他因诗变得澎湃/他是翠柏/诗因他变得更丰灵/生命的水/醇醉的诗/诗人之死/永不衰朽/自由的灯/永不熄灭”(《诗人之死》)。由这首《诗人之死》,我们可以简单的猜测出诗人之所以为什么写诗,因为做一名伟大正义的诗人可以把人生的画卷无限延伸,灵魂可以永不衰朽。同时,诗人这首诗歌也用简练的几行汉字把俄国伟大的诗人米哈伊尔·莱蒙托夫短暂的一生和他的诗歌在文坛上的价值评析的精准到位,让不熟悉米哈伊尔·莱蒙托夫的中国读者熟悉了起来。如果诗人没有阅读过他的诗,怎么会知道十九世纪的俄国会有这么一位年轻的诗人呢?更重要的是,诗人在作品里,找到了让自己活着,活下去的真正意义,这才是我们要谈的主题。“小说《边城》,清新、恬静、干净;淡淡的悲绪间,夹杂着粗朴的浓情与纯净。象征男人粗犷的凤凰乡土,饱蘸着原始的生命力/喜欢翠翠,喜欢傩送,喜欢沈从文”(《自语19)。这样的句子与格式似乎脱离了诗。在这里我重点谈的不是诗,而是作者的阅读知识面与理解,还有他活下去的理由。就算谈诗,他的这种味道,也可以归为散文诗。文集里,这样的内容占据了三分之二,《独白》一章全是用这种形式写出来的,你越读越会认为有诗的味道在舌尖润滑。“英国哲学家罗素说,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人类苦难痛彻肺腑的怜悯,是构成他热爱生命的三大动力/而我想,这三点也足够撑起我的精神世界”(《自语83》)。“童话作家安徒生,作品中写满了他对人世的爱/那份爱散发温暖,给人绮丽,能将世间的冰冷、丑恶统统隐去/品读他笔下那卖火柴的小女孩,心间仿佛流淌蔚蓝色的海”(《自语92》)。“苏格拉底,古希腊大哲学家。他善于思考,充满了睿智和果敢”(《独白17》)。“徐志摩写诗,因为世界充满优美。泰戈尔写诗,因为世界充满明亮。纪伯伦写诗,因为世界充满遐想。里尔克写诗,因为世界充满温柔。荷尔德林写诗,因为世界充满神秘。莱蒙托夫写诗,因为世界充满丑恶。尼采写诗,因为世界充满未知。艾略特写诗,因为世界充满谎言”(《独白51》)。……这里我引用作者的原文较多,主要想说的,就是作者的阅读知识面广。正是因为阅读面广,才让他在那些年消沉、阴郁、孤独,无奈,死神的边沿一次又一次的有惊无险地走了回来。感谢阅读挽救了一条年轻的生命!

       兄长的这本文集一共173页,大32开。里面满满记载的都是他那些年青春流浪在社会底层的心声与踩在脚下的每一个深浅印迹。这些心声与印迹是他人生史册上浓墨重彩的篇章,无论舒怡还是疼痛,人的一生少不了青春路上的故事。在文集里,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回望他的青春,那些脚印虽然还在隐隐疼痛,但是假若没有这些疼痛,他的故事一定没有开始就宣告结束。诚然,这本文集有许地方还需要修改和完善,但你必须要理解与谅解,这是一个年轻人在自己最孤独无助的漫漫黑暗年月里用笔在废纸上记录下来的真实瞬间,没有经过任何文学上的修辞。这本宝贵的文集如夜明珠一样在水里光彩夺目,熠熠璀璨。兄长在十年前就已经结束了青春的流浪,走上了生活的正规,在我的建议下,他正在将这本文集认真修改,因为我不止一次的对他说过,如果这本文集修改好后能公开出版,相信阅读它的读者如阅读《圣经》一样多。这不是夸张,也不是吹捧,这是事实。因为苏格拉底说——

       没有经过反省检讨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

               2015.9.10-11  杭州下沙

小档案
     黎洪正,笔名昼夜。生于1980年10月,江西武宁人。2002年毕业于九江师范专科学校(现名九江学院)。毕业后在温州、广州、深圳等地打过工,2005年来到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进入管委会办公室从事区志工作。区志编完后,调至年鉴岗位。现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年鉴编辑部责任编辑。

2#
发表于 2015-9-17 04:04 | 只看该作者
一个人行走,需要物质的丰富,更需要精神的支撑。一个人思维里盛开文学之花,走起路来注定会风生水起。阅读这篇评论,能够感觉到一个人奋力前行的坚毅,感觉到自立自强的精神力量。
3#
发表于 2015-9-17 08:06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解析,令人钦佩,令人感动,升华友情,彰显才情。拜读学习,问好骏森老师
4#
发表于 2015-9-17 08:12 | 只看该作者
深情的表述,平和的态度,中肯的评论,写的是黎先生,但是写的也是自己的心路历程!
5#
发表于 2015-9-17 12:11 | 只看该作者
这样深沉的文字底色,这样细致的解读, 这样真诚的命理相联,唯情,唯感,唯重,唯唏嘘
6#
发表于 2015-9-17 17:28 | 只看该作者
你的确很理解你哥,是那种最精神层面的理解。
这个,一看你的文字就知道了。
生活,在我的眼里是长满铁爪的,而青春,就是这铁爪上锋利的刺(至少于我是这样)。
我们那个年代,没有理由叛逆,更没有理由迷茫。
一句话: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都适用。
但无论如何,都要爱。这是我有了信仰之后对生活的坚定态度。
看你哥的文字,他一定是熟读《圣经》的。我不敢说他有信仰否,但他一定从《圣经》里找到了生命的答案。
因此后来他的人生充满爱、盼望、温暖和期待。上帝很公正,在关闭了一扇门的同时,会为你打开一扇窗。

读你的文字,满满地感动,一句话:感谢上帝!无论如何,愿我们都好好地活着,好好地爱!明天会更好!

7#
发表于 2015-9-17 17:34 | 只看该作者
”童话作家安童生,作品中写满了他对人世的爱/那份爱散发温。。。“,此处是”安徒生“吧。。当然译音不多重要。
8#
 楼主| 发表于 2015-9-17 19:47 | 只看该作者
高迎春 发表于 2015-9-17 04:04
一个人行走,需要物质的丰富,更需要精神的支撑。一个人思维里盛开文学之花,走起路来注定会风生水起。阅读 ...

问好高老师,感谢这么早起床来读我的贴。
   给我哥写的,说了差不多一年了,一直没动笔,真的不知道如何下笔。他整本书都是痛的文字,这里我几乎没有引用,因为实在是怕。
     我的命是他拉回来的,我没什么心愿,只希望他能开开心心的,在人间生活,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9#
 楼主| 发表于 2015-9-17 19:48 | 只看该作者
休憩花园 发表于 2015-9-17 08:06
这样的解析,令人钦佩,令人感动,升华友情,彰显才情。拜读学习,问好骏森老师

问好老师,过奖。
   给我哥的文章写评,一直很紧张。他整本书,全是我一直以来的影子,包括今天也是。实在是疼。
  好在,他走出了这份疼,这最起码,是我的欣慰。
10#
发表于 2015-9-17 20:43 | 只看该作者
我来啦!先占下一楼
11#
发表于 2015-9-17 20:45 | 只看该作者
我不太懂评,但喜欢看,特别是骏森的,有嚼头,待我慢慢翻阅,细细品味,
12#
发表于 2015-9-17 20:47 | 只看该作者
突然有一天,他递给我一本书,说是在速印店速印出来的,里面全是发在新浪博客里的文字。

我打算也速印一本给你,书名你给我取
13#
发表于 2015-9-17 20:49 | 只看该作者
历经无数次核的裂变/心底涌起一首首生命的赞歌/那里,填满了荆棘/那里,永远是宿醉/那里,希望与绝望同在

真真好!
14#
 楼主| 发表于 2015-9-17 20: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高骏森 于 2015-9-17 20:52 编辑
徽州雪 发表于 2015-9-17 20:47
突然有一天,他递给我一本书,说是在速印店速印出来的,里面全是发在新浪博客里的文字。

我打算也速印一 ...

《冷,那一束徽州的白月光》
15#
发表于 2015-9-17 20:55 | 只看该作者
》)。“徐志摩写诗,因为世界充满优美。泰戈尔写诗,因为世界充满明亮。纪伯伦写诗,因为世界充满遐想。里尔克写诗,因为世界充满温柔。荷尔德林写诗,因为世界充满神秘。莱蒙托夫写诗,因为世界充满丑恶。尼采写诗,因为世界充满未知。艾略特写诗,因为世界充满谎言”(《独白51》)

呵呵,尤其对外国诗人有研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 11:12 , Processed in 0.129147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