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芳草诗者 于 2015-9-19 12:55 编辑
我是公仆(二则)
老周来到办公室
星期一上班比较忙。
忙完紧事,我正准备到一楼“双联”办安排事宜,迎面却与我的扶贫联系户周进松碰了个满怀。
“哎——老周!你咋到镇上来了啊?走!上楼!到我办公室去坐。”老周有些难为情,说:“宋书记,我看你忙不敢打扰啊。我昨天就来过一次,你看就是办一下计划生育上的这个证来了。”说着就顺手把两个户口本和村上开出的一份证明塞到我手中,我一边和老周上楼梯,一边问他怎么是两个户口本,他说是过去村上办理非农业户口时把妻子的户口转成了城市户口的,所以就成了两个户口本儿。到了三楼,我一边开门锁,一边对周进松说:“老周,我们搬到新办公楼上,你这是第一次来这里,这是我的办公室,你认下啊,以后找我就容易了。”老周抬起头看了看办公室门上悬挂的标识牌,微微点了点头。
进了办公室,我给老周递上了一支香烟,倒了一杯热茶,他那黝黑的面庞上露出一丝又一丝的喜悦之情。我和老周就拉开了“话匣子”攀谈起来。
老周告诉我,村上让他赶快办理这个二女结扎户光荣证,说是有了这个证,危旧房改造的优惠政策方面比其他人多享受1000多元钱。刚才找过镇计生站站长,站长说今天他们忙,上面来人检查工作,让他明天来办。听他这么一说,我立马拿起手机,拨通了计生站站长的电话,经过询问,和周进松说的情况一模一样。我当即给老周答应说:“没事,明天我给你办理吧,办好了我抽空给你送去!”他一听我这么一说,有些不好意思,说是他自己过来取,不麻烦我了。我想他家里也较忙,最后还是执意答应给他送过去,他非常高兴。在谈及到今年家里的收入时,周进松说今年的制种玉米产量不怎么好,总收入一万四、五,除去投入后纯收入最多是一万一、二,加上他一人在外打工收入约8000元,全家纯收入最多能达到两万元。再没有来钱渠道啊,说这话时,我听到了他的弦外惆怅,看到了他脸上堆满了愁云。他接着说:“就是家里的钱比较紧张啊,两个孩子上学,大女儿在张掖六中上初中,国家补贴享受不上,全靠我打工挣的钱供给。小女儿在中心学校上幼儿大班,也需要每周都给钱。家里的人(指妻子)看病也要花不少钱,唉……”老周并不是给我诉苦喊穷,这是他家的实际情况,一点不假!但老周也有骨气!一个人天天东奔西跑,又顾其里,又顾其外,既当家长,又作家仆,真有些不容易啊!
当日,我帮老周填写了《伤残鉴定申请表》,是给他的妻子申请的。他妻子耳聋,说是经鉴定后残疾人联合会要给颁发残疾证,有了这残疾证就会享受国家的许多优惠政策。因此,老周想办理此事。但这事说起来容易,办起来程序多,确实有诸多不便,你想啊,那老周识字又少,时常在家门口劳动,东门不出,西门不进,在办事机构又没有熟人,办此事倍感困惑。我即可打电话向民政办的同志问清了办事程序,一遍遍给周进松交代,生怕他进错门、找错人,他只是连连点头,但脸上却透出一缕又一缕的疑惑。
末了,老周走出了我的办公室,他带走了他那一缕缕疑惑,却给我留下了无限的牵挂。老周能不能找到那个办事机构?他妻子的伤残鉴定、残疾证是否能办得上?还有花钱给妻子治疗的事,女儿上学的费用,都牵动了我的心,触动了我浑身的神经……
自行车我已好长时间没有骑过了!
乌江这个地方,东西窄,南北长,骑自行车下村很不方便。特别是西片的几个村,路途遥远,骑自行车下村的人更是寥寥无几。我在乌江镇工作已经10多年了,这些年干部们到西片村子常常是乘坐公交车或是镇上派车下去。可是,9月18日,我想自个儿骑着自行车到村上跑跑,看看忙碌的父老乡亲,看看群众丰收的喜悦,看看秋天的迷人景色……
我要去的是永丰村。走永丰村得路过东湖村路段,这段大约四公里的路,走起来十分颠簸,而且晴天是“扬灰路”,雨天是“水泥路”。因为这段路属于县乡公路,镇上管不着,多年失修。通过这几年镇上的努力,修这条路的事,现在总算立项了。这段路,今天我算是亲自“体验”了!自行车在颠簸的路上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过往的公交车、机动车接二连三,扬起了一路尘土。
“宋书记,您到哪里去?咋骑自行车呢,你看,灰尘都落了一身。”问话的,是东湖村路旁秋收的群众。我赶紧停下车子,和他们打了招呼。乡镇工作,我觉得,至少要练就三套本事。一套是说话的本事。要学会说老百姓爱听的话,比如农业方面的法律法规、优惠政策、科技知识等,这就需要勤学习,若不学习,就会对百姓无话可说;第二套是跑路的本事。得做到腿勤,多到村头巷尾、田间地头,跟百姓亲密接触,群众才会接纳你,你的工作才能得到群众的支持与认可;第三套是办事的本事,必须把群众的小事当作大事,勤办、多办,办好、办实,群众才会把你当成自家人,你的工作才能开创新局面。这不,虽然这些群众我不知道他们姓甚名谁,但他们一看见我总会打招呼,让我心里暖洋洋的。
走过这段令人揪心的路,上了平原大坡,就踏上了平整洁净的混凝土路段,直达西片各村,贯通6村67个社,我认为这是全镇乃至全区路况最好的村庄!我悠悠地蹬着自行车,哼着熟悉的乡村小曲,看着两旁迷人的景色,沉醉于乡间林荫大道间。枣树、果树、杨树、柳树,一棵棵叠翠流金,一幕幕层林尽染,真是“鱼米之乡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好一帧金秋美景啊!
到了永丰村,大约是11点多,文书刘杰嶙正好走出村委会办公楼大门,他见到我一下子就愣住了,“书记!你咋骑自行车啊?”我说:“骑自行车锻炼锻炼有啥不可?没事!”
进入9月份,农村要秋收,村民们既要收获自家的制种玉米,还要外出打工挣钱,这段日子是老百姓最苦最累的。在永丰村的田间地头,到处是一派动人的丰收景象,村民们虽然忙得不可开交,“家里做饭地里餐”的场面也随处可见,但从他们一张张脸上可以看得出,内心喜悦溢于言表。
今年,永丰村制种玉米面积2100亩,预计总产达2300多吨,平均亩产约1吨多一点,亩产值可达2200多元,全村总产值可达460多万元。每年制种玉米收获时,许多村都会产生这样那样的矛盾,而在永丰村就显得风平浪静。这主要是在镇上的指导下,村上对“四议两公开”制度落实得力的结果。他们严格按照民主管理的有关程序管理村级事务,其他工作也干得井井有条,这让我觉得很欣慰。
下午4点,我骑车返程。一路上心潮澎湃,想到了很多,也感悟了许多。骑着自行车下村,我收获了秋天,也收获了人生秋天的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