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725|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老头儿余热十万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5-7 09: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伙计,那天你向我打听老头儿的情况,今天,我给你说说吧:这老头厉害着呢。他在位时,有一百到一千万卡的热量;退休后,还余有十万卡呢。他,简直可以说是生命不息当官不止了。

  下面,我给你说说他的情况,你就会相信我的所言不虚了。

  老头儿十八岁那年开始教书,两年后成为副校长。不久转向政界,为官,凡四十余年。六十二岁时,退了下来。

  六十三岁那年,结发妻子因病去世。他自然有点伤悲。但是,三个月后,一位新人,就把这点小小的伤悲赶得无影无踪了。新人还不到四十五岁,是一个东北人,吸烟、喝酒,自然也懂得风韵。一开始,老头儿对她的娇憨乖巧,十分着迷。但过了一年之后,老头儿就有点难以忍受了。她把老头儿的一些珍贵的书籍,不经同意,就胡乱送人。再就是,老头儿好写书法,好画画,好作诗。而她,却偏偏在老头儿忙这些事情的时候来故意烦扰。这还了得?离,于是就离了。离婚没有两年,老头儿又耐不住寂寞了。齐白石年近七十时,还结了一次婚呢,何况自己离七十远着呢。自己也是一个艺术家, 为什么不能再结呢。于是,又结了。这一位佳人,年龄只有五十一岁,但长得要比实际年龄少面十岁。她略通文墨,善解老头之意。于是,两个人过得倒也其乐融融。

  老头儿的书法有点颜筋柳骨的功夫,这些年来,他只学习明人沈粲、张瑞图两人的行书。他说他这是在剑走偏锋。写出后,好多企业在搞喜庆活动时,就会来索字。自然,润笔那是少不了的。画,他画马与虾。马学徐悲鸿,虾学齐白石。画,也有很多人来央求的。

  老头儿还好作诗。他的诗,不古不今,类似打油。写了,也不愁发表,起码在本地不愁发表。虽然现在的报纸副刊不发诗了,但也得看是谁写的啊。老头儿在位时,主编,说换就换。退下来了,能量不能说减就减、说没有就没有吧:发首诗还不是小事。发,还要快。半个月内不见报,就要打电话:小报同志……,小报同志等不及听完,就会马上说您老放心,马上发马上发!

  他是书协名誉主席、画协名誉主席、诗协名誉主席……这些团体有什么困难事儿找他,都能得到相应的解决;自然不是百分之百,老头儿毕竟退下来了嘛。

  老头儿出有车;食吗,现在老了,光能吃一些软的、稀的了。到哪里,只要有吃饭的意思,当地的官儿没有敢不恭敬的。年轻一些的,更会像儿似孙一样地奉承。要知道,他们的乌纱帽都是老头儿直接间接地给戴上的。人,要知恩图报啊!

  每年春节之后的某天,老头儿那两间五十多平米的大客厅里,就会坐满了来给他拜年的官儿。最低的是正科级。再小的,就排不上号了。这些官儿,都与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都对他心存感激。这个时候,老头儿会喝上二三两的。他喝得脸红红的,趁着书兴画意,挥毫泼墨,完成几幅佳作。完成后,愿意送谁就送谁。得墨宝者,于醉意中得意忘形,四处显摆。老头儿对他们如有吩咐,无不尽力去做。

  老头儿还是比较注意保持晚节的;但是,皇帝还有几门穷亲戚呢,所以,当他老家的一些人去求他,比如大学毕业生分配什么的,老头儿便会答应下来。老头儿会说,不容易啊,从农村里考上大学。他拿起电话来,找某某同志,事情很快就会解决的。

  退下来更忙了。老头儿常常笑呵呵地对人说。

  别人听了呢,马上就会说,老领导是全才啊,既是政治家,又是艺术家,还能不忙。

  老头儿听了,笑得更厉害了,呵呵的。

  怎么样,伙计,我说得没错吧。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楼主| 发表于 2005-5-7 09:30 | 只看该作者

这样写,希望得到支持!

对于退而不休的这种现象,怎么去剌他一剌,是我想了好久的.我想用<不知老丑>的文名,引日本一位散文家的观点:"最好过了四十就去死掉,免得出丑露乖,让人讨厌".(他太心急了!)但觉得这样写不好,太正面.于是,就想法写成了这样.
老头儿不是一个人,倒真是鲁迅说的"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不会引起什么麻烦的.何以这种现象这么厉害呢?深层原因,想必大家都明白吧.这,也算是揭露吧.
欢迎大家畅所欲言,无论好话坏话,我都高兴.
3#
发表于 2005-5-7 10:36 | 只看该作者

这种现象当抨

应该让老余再出席各种会议,坐主席台
参加各种活动,并剪彩
某某首发式,题字等等,不一而足
4#
发表于 2005-5-7 10:59 | 只看该作者
这相当于顾问委员会的主任什么的了,真乃退而不休,对权利的欲望始终如一,对人际的把握始终不渝,很好的老同志。人格的力量。但现实真能做到那样的也不多见。
抱歉的是又得给转到太虚去了,因为这是一篇成功的小小说,人物形象鲜明,真实可信。当然你写的杂文也很好。
请注意:小说与杂文的分野在于,前者以描绘人物为主,后者以论述一件事一个问题为主。泼墨的对象不同,笔法的形式也有所不同。
5#
发表于 2005-5-7 21:36 | 只看该作者
当官真好,羡慕啊:))
这种现象不可避免,作者把它精心勾画了出来
6#
发表于 2005-5-8 07:31 | 只看该作者
老头有了权力,便也有了一切。
7#
 楼主| 发表于 2005-5-8 08:0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风子与木屋.这种现象,只有我们中国才这么厉害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8 04:23 , Processed in 0.127364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