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079|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解析“公众道德麻痹症”的加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5-15 07: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如果在浏览时下的新闻之后,再回过头去翻看一下十几年前的“旧闻”,能够发现媒体上向来不缺这样的消息:某地一少女在大街上被轮奸多人围观无人施救;女士巨款当街被抢,跪求交警追贼遭拒;歹徒残杀女售票员,多名乘客没有一人制止,歹徒逃跑后依然没人报警,警方抓获犯罪嫌疑人后目击乘客也不敢作证……

  上述种种新闻旧事,都是“公众道德麻痹症”的一种体现。只是,十多年前的“旧闻”在今天仍然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演着,只能说明这样一个残酷的事实:“公众道德麻痹症”不仅依然存在着,而且已经有所加剧。

  这不是耸人听闻,也不是主观武断地乱下评判。还是从一则十余年前的旧闻说开去:某地一男子被撞伤,几十名围观的人无一人想办法施救,以致男子因流血过多不救而死。记者采访部分围观者,有几个人都找借口说,本来想帮他向医院求救,只是找不到地方打电话。借口虽然勉强,说的倒也是事实:因为十几前BP机还算是新鲜事物,电话普及率也不是很高。然而,在今天,这样的见危不救、见死不救的新闻,依然在我们的眼前不时出现,只是再也不见有人以类似的托辞为自己开脱――如果当前在某城市的大街上再发生类似的一幕悲剧,几十名衣着光鲜的看热闹者,再说因为找不到电话而不予帮忙救助,必然成为可耻的谎言――因为今天手机的普及率在城市和乡村都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实施救助的条件比起当年已有大大的改善,打个免费电话就可以救助一条生命,而且只是举手之劳,于己丝毫无损,于人大大有益,几十名看客却偏偏让手机在兜里寂寞地躺着,悠然自得地在一旁看热闹,这种现象,只能证明“公众道德麻痹症”的加剧。

  一个公众患了严重的“道德麻痹症”的社会,是难以指望成为安乐、祥和的大同社会的。而这样的大同社会,本是共产党人立党救世的一大理想,也是几代新中国人为之神往的理想社会。那么,是什么让这“麻痹症”不是缓解,而是加重了呢?

  治顽疾须下猛药。当多年前“公众道德麻痹症”已成顽疾的时候,对道德无法承受之重,需要法律的及时补位来扼制公众道德神经的进一步麻痹。也就是需要以立法的形式,对公众的见危不救、见死不救等恶劣行为予以约束和惩罚。在德国、法国、西班牙等国的刑法典中,都有“见死不救罪”这项罪名。而我们的法律实践也证明:对道德无法规范的事情,用法律的手段来约束,是行之有效的办法。过去我国曾把“拾金不昧”作为传统的道德规范大力倡导,但收效甚微;后来明确拾到失物不归还失主要承担法律责任,拒还失物的事例就明显减少。对种种麻木不仁的“公众道德麻痹行为”也是如此,当这种行为已经很普遍并侵害到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时,就有必要通过法律的手段来追究。然而,我们在相关问题上的立法步伐却是滞后的,而 “公众道德麻痹症”也在继续无所阻碍地蔓延着。

  “公众道德麻痹症”的加剧,还与民众的家庭教育方式有关。国家尚有“两个文明”一手抓的正确建设导向,但在相当多的中国家庭里面,“精神文明”教育和行为导向却是一个严重的缺失。很多家长不仅自身是一个严重的“道德麻痹症”患者,没有为孩子在道德上树立一个正确的标杆,还从小就向孩子灌输这样的道理:多学习,少惹事,看到有人欺负人一定要躲着走……于是,孩子本来正直、敏感的神经,就这样被大人一点点、一天天地给麻痹着,让他们成了一个道德神经麻痹的小大人,长大后便成了一个地道的“公众道德麻痹症”患者。然后,他们又像父母般教导自己的孩子,如此往复循环,孩子的正直、善良基因便一代比一代减少。

  此外,应试教育也是致使“公众道德麻痹症”加剧的一个“从犯”。由于过于注重升学率,成绩成了学校和老师眼中唯有的东西,于国家社会大有干系的道德教育,被各级学校一脚踢到了无人注意的角落。于是,学生们本已被家长麻痹过的正直、善良神经,又在校园进一步地被麻痹着,将他们一步步地推向“成人道德麻痹症患者”的群体当中去。

  明朝吕坤在《呻吟语·治道》中说,“变民风易,变士风难;变士风易,变仕风难。仕风变,天下治矣!”其实,对于今日的“公众道德麻痹症”来说,变道德麻痹的民风并不是一件易事。但变风治痹事关国家大计,世道倡平,不能不予以高度重视并进行猛药医治,借鉴吕坤的治世思想仍是有益的:先从仕风变起,让共产党人、执政官员的道德神经先恢复生气,就对士风、民风的变革大有裨益。《共产党人》杂志曾发出警惕党内“道德麻痹症”的呼吁,如果再以立法的形式对共产党人及一般民众的道德麻痹行为予以约束,用法治的巨手在患了道德麻痹症的仕、士和民众身上大力揉搓,同时在家庭和学校教育方式、导向上戮力呼吁和变革,“公众道德麻痹症”才有望缓解、消失。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5-5-15 16:42 | 只看该作者
这篇文章不错,推荐给大家看看!
3#
发表于 2005-5-15 22:19 | 只看该作者
看完文章及冷版的评语,第一反应是回过头来看看西北狼朋友曾向本版提的意见。我想,这一篇应该是不平庸的好作品,眼力、思考皆有过人之处,一针扎透社会病灶,是当今时代和社会迫切需要的好文章。
支持冷版意见,提请大家看一看。
4#
 楼主| 发表于 2005-5-15 22:33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冷眼看 发表
这篇文章不错,推荐给大家看看!


谢谢冷版欣赏!
向大家学习。
5#
 楼主| 发表于 2005-5-15 22:38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栏杆拍遍 发表
看完文章及冷版的评语,第一反应是回过头来看看西北狼朋友曾向本版提的意见。我想,这一篇应该是不平庸的好作品,眼力、思考皆有过人之处,一针扎透社会病灶,是当今时代和社会迫切需要的好文章。
支持冷版意见,提...


谢谢栏版!这样高的评价不敢当呢!
这个话题思索好多天了。因最近又几次看到见死不救之类的新闻,很是郁闷,能做的也只是写点什么!
6#
发表于 2005-5-16 10:22 | 只看该作者
上行下效。
什么,都是上在引导着下。出国玩,是考察。去桂林开会,是旅游。
要爱这、要爱那,只让群众去爱,他们不爱,他们只爱美女与票子。
对于格桑这篇,除了家庭教育那一节外,余皆赞同。教育孩子当工人也好当官也好,不能说没有区别,但不大。因为社会存在摆在那里,你让他当工人,他十岁时同意,二十岁就不同意了。为什么,因为工人阶级领导谁谁都可以不听啊!还是当“公仆”好啊。
7#
 楼主| 发表于 2005-5-16 11:53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武俊岭 发表
上行下效。
什么,都是上在引导着下。出国玩,是考察。去桂林开会,是旅游。
要爱这、要爱那,只让群众去爱,他们不爱,他们只爱美女与票子。
对于格桑这篇,除了家庭教育那一节外,余皆赞同。教育孩子当工人也好...


俊岭所言与本人文章想说的是两回事,不过也与文章中“长大后。。。。”一句有关,看来此句可有可无,删去也罢,这样主题就集中了。
道声谢了!
8#
发表于 2005-5-16 13:12 | 只看该作者
同意文章的观点!这是社会进程中的一个怪胎,更深的原因是邓小平自己总结出来的,改革开放只顾了抓经济,却忘记了教育!教育跟不上,钱再多也不行,这个问题已经很明显了!
9#
 楼主| 发表于 2005-5-16 14:15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吴建中 发表
同意文章的观点!这是社会进程中的一个怪胎,更深的原因是邓小平自己总结出来的,改革开放只顾了抓经济,却忘记了教育!教育跟不上,钱再多也不行,这个问题已经很明显了!



理想的社会,是公众的道德水平与生活水平一起提升。
10#
发表于 2005-5-16 14:54 | 只看该作者
精华!
11#
 楼主| 发表于 2005-5-17 12:36 | 只看该作者
前天写这文字,今天又在报章上看到一则新的“道德麻痹症”消息,无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2-2 13:13 , Processed in 0.113760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