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196|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蒜苗青青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8-7 22: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又是一年的秋末,田里所有的庄稼都收的差不多了,整个大地在一片秋雾中显得十分的潇条,满眼都是枯黄的颜色,唯一还泛着绿色的似乎只剩下那一畦又一畦还没收的白菜。

  “晚上八点正,在村委会召开社员大会,每家必须去一个顶事的。我首先声明,要是哪家敢不去,或者是让娘们孩子去充数,那可是要挨批的……”

  村西头的大喇叭又开始哇哇的叫起来,整个黄土集的老少爷们都竖起耳朵听着,不管是在地里没收工回家的,还是在自家院子里的,唯恐落下一个字。

  “唉,不知道又有啥运动?前几天不是刚开过一次会么?”

  驼背的老王头叭嗒叭嗒的抽着旱烟,一团紫蓝色的烟雾把他瘦小的脸包了个严实。想当年的时候,老王头的背是笔挺的,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受了伤,听说现在腰眼里还有一颗子弹呢,从那以后他的腰就没再直起来。

  “王大伯,是不是又要给你涨补贴了?”

  随即附和着一片哈哈的笑声。

  老王头最忌晦人家说他的补贴,他顿时脸憋的通红,脖子上的青筋都爆了出来,好像要把脖子崩开一样,一口烟没吸好呛到气嗓里,一顿一顿的咳嗽起来。

  “你,你,你们这帮小仔子,好的不学,专学那些不是人的话!”

  老王头为啥这样烦感别人说起他的“补贴费”呢,这其中还有一个典故。

  当初抗美援朝胜利之后,老王头带着一身的伤驼着背回到了黄土集,在当时不仅县长接见,就连市长也亲自打电话过问英雄以后生活的安排,按照政策,国家每个月给他三十块钱的补贴费,算是他的工资吧。

  在那样一个英雄的年代里,老王头可成了黄土集人人敬仰的大人物,到处演讲,做报告,可给小小的黄土集挣足了脸。附近的姑娘们更是排着队的要嫁他,其实明眼人都明白,很多人是看上的是他那三十块钱的“补贴费”了,你想啊,在人人都挨饿的时候,老王头不仅是有工资可以拿,而且还天天红花戴着,领导接见着,更何况在当时三十块钱有可能抵的上如今的3000,这能不让待嫁的姑娘们眼红吗?

  后来,经过老王头自己精心挑选,再加上他那瞎眼老娘会算命的“神眼”,邻村的荷花姑娘便成了最适合的人选。

  荷花可是这前后两村出类拨萃的姑娘,还上过几年的学堂,她老爹在家的时候,她家的日子是村里很多人羡慕的,因为她爹是吃商品粮的。可后来,她爹在城里把一个大姑娘的肚子搞大,人家姑娘寻死觅活的非嫁他不可,再加上荷花的娘“迂”的很,娘家又没什么人,到最后荷花的爹便娶了城里的姑娘,而把刚满十岁的荷花丢给老婆,自己到城里过新日子去了。后来听说,荷花的那个“后娘”生了儿子,但是再后来就没人知道她爹的消息了。

  荷花的模样简直就像是塘里真正的荷花,一脸的娇嫩,这样的姑娘嫁给老王头是屈了点,谁让她摊上一个瘫痪的老娘,说实话,谁都知道荷花嫁给老王头就是为了他那三十块钱,还听人说,荷花以前有个相好的小伙子,后来去了城里打工……

  就在成亲的当晚,却出了大事,因为老王头的背是驼的,他那一身的伤疤更是吓坏了荷花姑娘。荷花姑娘吓的光着身子逃出了老王头的家,这可大大的伤了老王头的自尊。再后来,荷花姑娘逃到了城里,瘫痪的娘也没带上。到最后的结果是老王头没留的住媳妇,却捡了一个瘫痪的丈母娘。

  从那以后,再也没有姑娘敢嫁给他了,就这样老王头用他那每个月三十块的补贴养活着瞎眼的老娘和瘫痪的丈母娘。

  一晃就是二十年,两个“娘”都死了,老王头也是将要六十岁的人了。

  “快走啊,王大伯,去晚了,村长是要训话的。”

  村委会的大院里已是密密麻麻的一片,一路的青灰,没有几个女人夹在里面,显示出这个村子还是男权社会的。

  “下面请李镇长讲话,给我们讲讲今年秋后农作物科学种植的安排工作,大家欢迎!”

  村长扯起他那公鸭嗓渴劲的喊着。一片掌声稀稀啦啦的响了起来。

  镇长的嗓子像个娘们,又细又尖,再加上那个破喇叭的扩音功能几乎衰退到了零,所以他讲些什么,下面的人根本就听不清。

  “大伙鼓掌欢迎李镇长讲话完毕!”

  又是一阵稀啦的掌声。

  “……今年秋后,根据县委县府的指示,咱们黄土集的主要任务还是继续的种大蒜,不过这次的安排是每家必须种家里所有地的一半以上,县里还有一个要求,那就是一定要种在靠近公路的边上,要是谁家的地不靠公路,那就得再多种半亩地的大蒜。”

  村长伸长了脖子使劲的喊着。

  下面的人立即像炸开的马蜂窝,乱成一片。

  “咋,还让种大蒜,俺去年的大蒜到现在还一辫一辫的悬在房梁上卖不动,还种蒜?”

  “去年的蒜烂在地里一大堆,连个买的人都没有,还种?”

  “还是人家李婶家会算计,去年蒜种的少,粮食种的多,人家今年就不用到集上买粮吃。”

  “五三伯家去年的大蒜,盖的塑料薄膜让风给刮烂了,更成好事了,来年春天人家种了春玉米,更是收成好的不得了。”

  老王头的心咯噔一下子,如今这政府是咋的啦,明明知道让农民种大蒜根本就卖不出去,还让种,这不是活活的想饿死大伙吗。

  去年上面的政策说的好,说是免费提供新品种的大蒜种,大蒜还负责回收,说是要卖到韩国去,也有的说小日本鬼子也要来买的,而且价钱高的吓人。整个黄土集的人真是大种上了蒜,漫山遍野都是绿油油的大蒜。

  大蒜是丰收了,个个长得像拳头,又白又大。有的爷们还开玩笑的说,白白的大蒜头像自家婆娘的屁股,真是又白又嫩啊。

  一地的蒜到最后却没人来回收,县里领导换,镇里的书记也换。想找个地方说理都没处去说,其实倒霉的不止黄土集一个村,整个黄河镇全都如此,听说是县里的一个什么试点。

  “从明天开始,各家各户要先交100块钱的押金,过两天新蒜种就运到,等明年卖了蒜之后,再把押金退给大伙。”

  “什么,还交押金,去年的时候怎么没交押金?”

  “去年是去年,今年政策有变动。”

  整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黄土集的村民们,似乎只会在下面小声的叨叨,没有一个人敢勇敢的站出来向镇长问个明白。

  “镇长,我的押金从我的补贴费里扣,行不?我手头上没有钱。”

  “啊,原来是老英雄啊,快上来坐,上来坐,不过呢,上面的政策是让交现钱,你要是手头紧的话,可以缓几天再说嘛。”

  老王头没敢上去,扭扭蹑蹑,哼哼叽叽的走出了场外。他知道跟上面的领导唱对台戏是没好日子过的,相当年,要不是他以为自己是抗美英雄,说了原来村长的不是,他现在的日子恐怕要应该好一点,不至于把村子里最靠山的地分给他,让他的庄稼种什么都比别人少收一半。

  会散了,所有的人都低着头往自家走去,都是一脸的丧气。

  老王头回到家,连饭也没做,就躺在自家的床上,又吸起了旱烟。自从他的两个“娘”死后,他就没怎么正经吃过饭,总是冷一顿热一顿的。

  他突然咳嗽起来,呛得他几乎喘不过气,这次咳了很长一段时间,终于平息下来,他觉的嗓子一热,一股咸乎乎的热东西一下子喷了出来,借着微弱的灯光一看,哇!竟然是一滩血。

  完了,彻底的完了,怪不得最近老是咳的厉害,原来自己得了痨病了。

  晚秋的夜晚很冷,刮了一夜的北风,吹落一地的枯叶。因为夜里有风,所以早上没有起露,早起的人们已经开始在地里拨棉花棵子,或者是耙地。

  老王头却穿了一件破旧的军大衣,原来的草绿色已经脏的看不出来,这还是他从朝鲜回来之后,政府奖给他过年的慰问品呢。他径直的向村子外面走去。

  几天过去了,老王头还没回来,没有人知道他到哪里去,似乎也没人在意他在不在这个小小的黄土集村。大伙都忙着东借西凑的交押金呢,哪有闲功夫搭理一个糟老头的去向。

  押金交上了,全村只剩下老王头一户没交。大蒜种却迟迟下不来,说是路上运蒜种的车在海关遇了点麻烦,过几天才能运过来。

  半个月又过去了,大蒜种还没运来,而老王头也没回来。所有的人都暗地里高兴,大蒜种永远也别运来才好呢,误了时种不到地里,可就不能再逼着大伙种蒜了。

  二十天后的一个清晨,已经是立冬后好几天了,地里的大白菜也都收回到家里,整个田野没一丝的绿色。村口开进来几辆小轿车,还一路的响着噼哩叭啦的鞭炮声。

  老王头回来了,胸前还带着大红花,一脸的笑容。紧接着从车上走下来几个西装革履的人,一看那梳的光光的背头,就知道肯定是个大官。

  黄土集又要开全村大会啦,这回要求是全村不论男女老少都得去。

  “说不准这回又出什么妖蛾子!”

  “这次,我要给父老乡亲们做一次最严肃最认真的检讨,是我们的工作做的不够,我们了解下面的情况不真实,才让大家蒙受了这样的损失。在这儿,我向大家道歉了。”

  坐在中间的那个胖胖的金边眼镜居然深深的对着下面躬一个大躬。

  “现在我宣布,以后种什么作物,农民自己说了算,不能再逼迫农民种这种那……收上来的押金原封不动,一分不少的退回到大家手里。我们有些党的同志竟然私自收取农民所谓的押金,公饱私囊,用农民辛苦的血汗钱去享乐,为此,我们省里一定会严办!”

  整个黄土集的人像群木鸡一样呆在场子下面,一时鸦鹊无声。

 下面有请老英雄给大伙讲几句话!

  老王头一把一把的擦着脸上的汗,结结巴巴的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来,只是一个劲的我我个不停。

  忽然,老王头倒下了,嘴里喷出一大口的鲜血。

  场下顿时乱了套,所有的人都涌向了台前。

  老王头死了,其实他早就得了肺癌,只是没人知道罢了。

  一个新雕刻好的大理石墓碑高高的立在村口的墓地里,上面刻着:老英雄王若泰同志之墓。几天后,一个胖胖的老太太来到这座新坟前,长跪不起,搀着她的那个人就是那天在台上坐在中间讲话的金边眼镜……

  后来,人们听说,那个老太太就是荷花姑娘,而那个讲话的人就是荷花姑娘在城里生的儿子,据说现在是副省长……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2#
发表于 2005-8-8 09:07 | 只看该作者
质朴细腻,学习。
3#
发表于 2005-8-8 11:24 | 只看该作者
人的悲剧,的确细腻!
4#
发表于 2005-8-8 14:03 | 只看该作者
写出了现实,很难得的一篇农村题材小说!
5#
发表于 2005-8-8 16:46 | 只看该作者
好小说!感人!
尤其结尾包袱抖得好。
6#
发表于 2005-8-8 19:24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 小屋娘子 发表
好小说!感人!
尤其结尾包袱抖得好。


同感同感
7#
 楼主| 发表于 2005-8-9 21:28 | 只看该作者
多谢大家了.
秋天应该凉快些,天气依然热.
8#
发表于 2005-8-9 21:37 | 只看该作者
你写的还是那么好,学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1 09:47 , Processed in 0.146839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