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903|回复: 2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玉米堆上的麻雀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0-11 16: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1:38 编辑 <br /><br />  我以为自己近期不会触碰文字了,直到看到那些玉米。那些玉米堆在父亲和母亲的小院子里。有几只铁栅里已经填满了玉米,靠墙站着,一个个的玉米棒子紧挨着,形成一个圆滚滚的柱状体,让人看了感觉心里很踏实。一些扒了皮的玉米堆在地上,还有一些没有扒皮的在一边,边上是一块用来盖玉米的旧塑料布。从进入院子的那一刻起,它们就以近乎杂乱地状态涌入我的眼帘,让我如此近切地贴近秋天,贴近它的颜色、气味和内里诸般,包括那些玉米堆上的麻雀们。
  母亲没在家,麻雀们暂时主宰了这个院子里的一切,包括秋天,包括秋天的颜色、气味和声音。于我而言,麻雀似乎是陌生的。我有理由相信,于这个院子里的麻雀而言,我也是陌生的,像是远方来客,像是隔开了一个季节,我在夏天,而它们已经在了秋天。我站在院子里,站在玉米堆旁,看着眼前的秋天,看着秋天里的玉米,看着秋天里的麻雀,像是隔了一条河。这条河既陌生,又熟悉,在这个秋天的下午,我以一种近乎平静的状态站在河边,像是一枚久违的星子,或是一局残棋,或是一座裂了缝的小桥。我看着它们,它们也看着我,相对无言,像是什么都不必说,像是彼此都懂了,或是根本没必要懂。
  离开文字有些时日了。在这段日子里,我与文字的距离越来越远。这让我隐约感觉有些惶恐。因为矛盾。在以前触碰文字的那些日子里,自己与文字的距离是如此近切,它们以一种超乎常态的形式和质地进入我的生活,影响了我的生活,改变着我的精神状态。那些日子有着秋天的颜色、气味和形态,且不只秋天,不只一个季节。那些日子填充着我,一个个紧挨着,像装在铁栅里的玉米,也像散在地上的,扒了皮的或是带着皮的,也像那块旧的塑料布,也像那些蹦蹦跳跳的麻雀们。在某一刻,在某些时日,它们曾经主宰了我的院子,像那些麻雀们所做的一样。
  在离开文字的那段日子里,于我而言,文字变得越来越模糊,它们的形状、排列、意义,美好连同纷争都变得模糊不堪,像是一条断了流的河。河水不见了,像是去了看不见的远方。然而河依旧在,河水的印记依旧在,以清晰可辨的样子写在河床,躺在河底,映入树的眼睛,连同草,连同野花,连同叫不出名字的飞鸟。在那段日子里,我像空了的铁栅,像空了的院子,像空了的河床,像空了的星空,像空了的眼眸和曾经温热的胸腔。
  在那段日子里,伴随文字离开的,还有人,还有与文字相关的人和事,美好连同纷争,温热和凉薄。回眸望去,像是一盘残棋,黑白之间,楚河汉界早已模糊不清,像是起了一团雾,将过往层层笼罩,我甚至怀疑,自己是否曾经执子,把握黑白,我甚至怀疑,在那个空空的凳子上,自己是否曾经坐过,我甚至怀疑,那个模糊的影子是否真正的自己。
  母亲进门了,惊讶于我的突然而至。对于母亲的进门,玉米堆上的麻雀们一点也不惊讶,也许在它们看来,母亲臃肿的腰身、迟缓的动作、粗糙的声音,已经对它们构不成任何威胁。也是,母亲从一进门就把注意力放在我的身上,而对那些曾经主宰过小院的麻雀们视而不见,连同那些铁栅、玉米、塑料布,甚至秋天。
  秋深了。母亲从春天一路走来,早已变得不再年轻,早已变得麻木不堪。否则,她对于那些麻雀们的视而不见似乎找不到一个合适的理由,如同我离开文字的经历一样。好在于文字而言,母亲是陌生的,虽然上过几年学,粗识得几个字,略强于睁眼瞎。对于这种陌生,或许是一件好事。不亲近,自然不会远离,不远离,自然不会惶恐。对于这种所谓的好,母亲似乎从未得知,从未体会过。可是在我看来,母亲对于能够识文断字又有一种天然地崇敬,这种崇敬从春天一路走来,化为花叶虫草,细雨斜风,化为汗滴禾下,骨节粗壮,化为得知儿子榜上有名时的喜不自禁、眼窝湿热。
  母亲进门时手里提着四包简装的点心,说是娘家一个婶子没了,晚上发盘缠,她得去吊唁。母亲一边换衣服,一边嘱咐大哥的女儿菲菲晚上做饭的事,说冰箱里有鱼、肉,还有一只真空扒鸡,床底下有芸豆和土豆,想吃别的青菜就去后院贩菜的邻居家去拿。母亲换上一件半新毛衣,然后套上外套,笑着对侄女说嗨,里面穿的好坏谁能看见呀。侄女嘿嘿笑了,像是对母亲的粗线条早已经习已为常。
  母亲走了,骑着电动三轮车,摇摇晃晃出了门。天色渐渐暗下来,玉米堆显得不像在阳光下那样金黄耀眼,麻雀们早早收了身子,隐匿于秋天里的某个角落,团聚或是分离。
  父亲也走了。前几天他给我打电话,说工地上催得急,提前回去了。本来说好的,等他和侄女从天津回来我就回家,一家人聚聚,结果没等侄女回来,他又回了天津,生生错过。这让我感觉有点遗憾。在我看来,没有了父亲的在家,家真的像一只旧碗缺了一大块,没有办法锔上。
  现在倒好,父亲母亲都走了,麻雀们也走了,原本满满当当的院子一时没了主宰,这让我和侄女的回家似乎不知不觉间错了位。虽然这种离开都是暂时的,但是我仍然感觉到隐隐的不适应,甚至惶恐,一如自己于文字的离开。
  晚饭是我和嫂子侄女合作完成的,我炖了鱼,炒了青椒土豆丝,嫂子做了几样菜,侄女撕的扒鸡。我们在厨房里忙活着,偶尔说几句闲话,找盘子,找葱,找刷锅的工具。厨房不大,靠墙一个旧菜橱,一个放刀具板子杂物的板床,一只盛放垃圾的旧脸盆,煤气罐灶,水桶,各种调料。如果父亲和母亲在,我们一般不用动手,打打下手,端端菜就行了。我站在灶前,听任炸过的鱼块在火的烘烤下汩汩作响。我站在灶前,端详着厨房里的一切,那些器具有些年月了,有的甚至超过我的年龄,这让自己在某一瞬间陷入恍惚,像是去了陌生的过往,像是逆流回溯,像是看到了干枯的河床,像是看到父亲母亲从源头一路走来,像是看到躺在河底的陌生脚印。
  我和哥哥喝了酒。酒越喝越多,话越来越稠。后来母亲和弟弟回来了。然后一家人继续说话,说到夜深。母亲说哥哥喝多了,净说些车轱辘话。我也喝多了,早已经记不清说话的主题。我记得一个细节,说起侄女小时候的事,是在放暑假,菲菲大概有两岁多一点吧,躺在八仙桌上,翘着二郎腿,光着胖脚丫,听我给她吹口琴,我逗她,你会吹吧,她说不会,说长大了就会了。这让我感觉很是惊讶……我不知道自己说的是不是和哥哥一样的车轱辘话,灯光下,一家人笑吟吟地看着我,侄女笑得特别甜。
  夜深了,外面安静下来,玉米堆早已经分辨不出颜色,连同秋天。那些麻雀们早已经进入梦乡,进入属于自己的河流……


2#
发表于 2015-10-11 16:3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1:38 编辑 <br /><br />温暖的细节,温暖的语言,温暖的梦境,温暖的文字。喜欢这种沉稳的叙述。

3#
发表于 2015-10-11 17: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1:38 编辑 <br /><br />离去,回来,文字就是你的生活。自由在高处。有时候我们无法选择。学习问好

4#
发表于 2015-10-11 17: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1:38 编辑 <br /><br />很温馨的感觉,很舒心的享受!

5#
发表于 2015-10-11 20: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1:38 编辑 <br /><br />驾轻就熟,你一提笔就进入了一种“玉米堆上的麻雀”的占有中,进入了一种“形状、排列、意义”中,从此你又会拥有“秋天的颜色、气味和形态”,安稳地排列在自家院子里。
句子简短隽永,点染有致,读了一遍又一遍……

6#
发表于 2015-10-12 08: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1:38 编辑 <br /><br />笔随心走,浓浓的情感在字里行间流淌,金黄的玉米,跳跃的麻雀,还有无法遏制的思绪,让一篇关于秋天,关于丰收的文字,丰沛,润泽。

7#
发表于 2015-10-12 09: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1:38 编辑 <br /><br />寻常生活最熟悉的部分有相对固定的成员,它们一并组成人生活的基本模式,同时证明人的自在与彼在,这种现场感是可以相互证明的。

8#
发表于 2015-10-12 11: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1:38 编辑 <br /><br />通过乡村的日常生活细节,以及家人乡村的出走与回归,表达出当下乡村的一种现实境况。乡村的日常性,也正是乡村的当下的现状,具有透视意义。

9#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2 18: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1:38 编辑 <br /><br />温暖的细节,温暖的语言,温暖的梦境,温暖的文字。喜欢这种沉稳的叙述。[/quote]
问好范兄。我们聚在这里,以文字取暖。秋安。

10#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2 18: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1:38 编辑 <br /><br />离去,回来,文字就是你的生活。自由在高处。有时候我们无法选择。学习问好[/quote]
问好川媚。所言极是。希望能以文字为阶梯,通往自由的高处。

11#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2 18:4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1:38 编辑 <br /><br />很温馨的感觉,很舒心的享受![/quote]
问好民兄。秋安。

12#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2 18:46 | 只看该作者
风为衣兮 发表于 2015-10-11 20:47
驾轻就熟,你一提笔就进入了一种“玉米堆上的麻雀”的占有中,进入了一种“形状、排列、意义”中,从此你又 ...

问好衣兮。谢谢鼓励,请多指点。秋安。
13#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2 18:46 | 只看该作者
何足道哉 发表于 2015-10-12 08:22
笔随心走,浓浓的情感在字里行间流淌,金黄的玉米,跳跃的麻雀,还有无法遏制的思绪,让一篇关于秋天,关于 ...

问好何兄。谢谢精心读评鼓励。秋安。
14#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2 18:47 | 只看该作者
李兴文 发表于 2015-10-12 09:27
寻常生活最熟悉的部分有相对固定的成员,它们一并组成人生活的基本模式,同时证明人的自在与彼在,这种现场 ...

问好兴文兄。请多指点。秋安。
15#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2 18:48 | 只看该作者
房子 发表于 2015-10-12 11:15
通过乡村的日常生活细节,以及家人乡村的出走与回归,表达出当下乡村的一种现实境况。乡村的日常性,也正是 ...

问好房兄。谢谢读评鼓励。请多指点。秋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21 02:44 , Processed in 0.160136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