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825|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惊鸿掠过未留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0-27 21: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1:19 编辑 <br /><br />    惊鸿掠过未留痕
                                                                                                              欧昭晖
  深秋的阳光特别灿烂特别艳丽,我站在石门村的阳光中想从时光的隧道里寻找到1865年到1876年的这段时间的一些片段。据历史资料记载,晚清第一名士王闿运,从1865年至1876年曾在此整整居住12年,并在此地开馆教书、授业解惑。作为名满天下,谤满天下,门生满天下的王闿运,难道在洪市石门的12年时间就会没有留下一点痕迹?难道历史真的就这么健忘?难道所有的时间都已真的患上了失忆症?
  王延辉指着一块收割完的稻田说:王闿运当年的私塾,很可能就是在这块田里。我拄着双拐来到了田间,感觉这块疑是王闿运私塾遗址的稻田与其他稻田并无特别之处,一样地杂草丛生一样地七裂八岔,一样地承受阳光沐浴风雨洗礼。我跟延辉开玩笑说:是不是你深谙精神耕种之道,凭经验和直觉发现这块稻田的蓿苜因吸吮王闿运当年遗留的诗书之气,而与众不同?延辉憨笑着说:不是。我是经过多方考究的。于此,我无发言资格,不敢认同不敢否认。但是,有点可以肯定,当年王闿运在此开馆授徒的学生中,是没有一个可与“木、铁、铜”三个匠人媲美的,也没有“王门三杨”那样名甲四海。诗僧八指头陀是否曾在此学习过平平仄仄?依我的臆测,王闿运在石门的十二年,不是以唯出所学以教后进,而是更多的自身修炼。他的满腹帝王学说,可能是在石门这里装进胸腹的。
  王开林先生说王闿运有三硬三趣:腰杆硬、膝盖硬、笔头硬、有逸趣、有雅趣、有谐趣。关于这些自有文字评说。王闿运曾跟当年三个第一人深交:朝中第一人肃顺、湘中第一人曾国藩、川中第一人丁宝桢。乃至左宗棠、彭玉麟都跟王闿运交情甚笃,王闿运曾鼓动三寸不烂之舌,向其兜售满腹帝王学说,可是,没一人把他当回事,贤豪尽无命,天意恐难凭!王开林先生曾惋惜王闿运是生不逢时,才未售出满腹帝王之学万分之一。如果王闿运生在求友须交真国士,通经还作济时人的战国时代或先秦时期,那将另当别论!可是,现实的生活中不允许如果出现,所以王闿运只能游离于权力核心之外的江湖。用自己的硬腰杆、硬膝盖、硬笔头,戏谑朝野权贵,用自己的逸趣、雅趣、谐趣,嘲笑滚滚红尘。
  有一种说法,在早王闿运130多年前的王船山先生也曾想在洪市石门隐居开塾馆授徒,后,不知何因隐居湘西草堂。还有一些上了年纪的人说当年曾国藩曾在石门放过马。这些也许只有永远不会说话的时间知道。沧海桑田,王闿运的自挽联:春秋表仅成,正赖佳儿学诗礼;纵横志不就,空留高咏满江山。几多伤心几多无奈。其弟子挽王闿运联:旷古圣人才,能以逍遥通世法;平生帝王学,只今颠沛愧师承。
  难道我脚下石门这片皇天厚土,你竟没记录住一点你一个一生踌躇满志的孩儿的消息?你难道是因为王闿运祖上迁徙去湘潭而生气而故意将对王闿运在你这的十二年足迹湮没?你应知道,历史记载将永远会有:王闿运衡阳西乡人,后迁徙湘潭。

2#
发表于 2015-10-27 21: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1:19 编辑 <br /><br />请如是排版,发到春雨版面来的都应该是散文,没必要再标“散文”两字。
段间空一行,首发加版权,请仔细看一下别人如何操作。

3#
发表于 2015-10-27 21: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1:19 编辑 <br /><br />似乎是个片段,过简单些。问好。

4#
发表于 2015-10-28 08: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1:19 编辑 <br /><br />欢迎朋友。
长句比较多,可能是叙述的习惯,但太多了,有些影响阅读。
个别结构助词的使用,还需严谨一些。

5#
发表于 2015-10-28 13: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1:19 编辑 <br /><br />欢迎新朋友。请按论坛要求发帖。

6#
发表于 2015-10-28 19: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1:19 编辑 <br /><br />欢迎新朋友,
写的挺朴实,问候

7#
发表于 2015-10-28 21: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1:19 编辑 <br /><br />这样富于历史感的题材,添加某些时代因素,就会给人更深刻的启迪。学习问好

8#
发表于 2015-10-28 21: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1:19 编辑 <br /><br />欢迎到这里来,一起快乐写字吧。
喜欢题目,接着欣赏了三硬三趣,世事人情就在其中了。

9#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9 15:0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1:19 编辑 <br /><br />请如是排版,发到春雨版面来的都应该是散文,没必要再标“散文”两字。
段间空一行,首发加版权,请仔细看 ...[/quote]
谢谢!敬请多关照

10#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9 15:0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1:19 编辑 <br /><br />欢迎新朋友,
写的挺朴实,问候[/quote]
向您学习!向您致敬

11#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9 15:0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1:19 编辑 <br /><br />这样富于历史感的题材,添加某些时代因素,就会给人更深刻的启迪。学习问好[/quote]
历史已经是历史,但我想复原历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21 02:54 , Processed in 0.132789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