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696|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地域的,经过提升才是世界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1-26 20: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王克楠 于 2015-11-26 20:57 编辑

                                                     地域的,经过提升才是世界的
                                                                         ——对甘肃散文现状和未来的思索

                                                                                /王克楠

      多年以来,一直想研究一下甘肃的散文。甘肃省的在我的脑际是一个遥远而神秘的省份,也是一个独特的地理符号。我觉得,甘肃省作为中国西部的一个经济欠发达的省份,也许经济上无法和东南的省份相比,但是,在文化建设方面不可小觑,尤其是甘肃省的散文创作,在很多方面,值得全国其他省份的作家们学习和借鉴。

      提起甘肃省的散文创作,我的眼前会出现一大排名字:习习、杨永康、杨闻宇、第广龙、马步升、叶梓、刘梅花、孟澄海、石凌、铁穆尔、宗满德、林染、李新立、柏原、李安平、完玛央金、姚学礼......他们中有的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就活跃在陇原大地上,有的从本世纪初才开始发飙,在中国的散文界掀起了“甘肃风”。这些作家们生活在甘肃的不同的地域和方位,马步升、柏原、第广龙、姚学礼在陇东,完玛央金、敏彦文在甘南,铁穆尔、林染在河西走廊,杨闻宇根系根系秦中却立足陇上,杨闻宇的散文除了刻画军旅生活外,乡土的生活是他的固着的印记。马步升散文多洒墨于陇东的乡土人情。


      宗满德的散文写的很细致,陇乡的月亮、绵图、野菜、罐罐茶、布鞋、石碾子、土炕等景物,具有鲜明的陇乡色彩。宗满德是一位擅长写人物的散文作家,他的《阿三》《狗宝》《马爷》《五娘》《山娃》《打工妹》。宗满德的乡土散文拒绝描写乡土的古代诗意,在文中书写了乡土人物的生存困境,也有对城市化进程中乡土命运的思索。陇原是一个多民族居住区,散文作家中不乏少数民族作家,如裕固族的铁穆尔,藏族的完玛央金,东乡族的钟翔,回族的敏彦文等,其中铁穆尔是仅有一万余众的裕固族后裔,他是一位“坚实的民族文化的追寻者,收写者和整理者”(杨献平语)。甘肃的少数民族作家们各自以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观照,打量着这个多变的世界,解析和呈现具有独特特点的陇原生活,有乡愁,更有瞻望,成为当代中国散文的不可或缺的人文地理符号。

      习习是甘肃省散文重量级作家。习习是甘肃兰州人,著有《浮现》《讲述她们》等散文集。习习始终坚持散文的高贵和典雅,认为“散文应该是一种高贵的文体。”“好散文应该是有个性的。”习习的散文也是有个性的,笔者是与她在中国第三届“冰心散文奖”颁奖仪式典礼上认识习习的,后来不断在各种纸媒和电子媒体上看到她的散文(包括她的博客),感受她的散文的高贵。在笔者看来,习习的散文是一个细节的王国,世界在她的眼睛里转化为细节,而后,再温文尔雅地表达出来。在习习的散文世界里,很少出现尖锐和拼斗(并非是不关心现实),有着女学者的典雅和处乱不惊。散文对于习习来说,可以承载一种品质,这样的品质又和无病呻吟的小女子散文有着质的区别。习习散文里的一字一句都在“世界审美感知”的琴弦上,她的散文《穿梭》《静物》《碎影》等,都具有这个特点。

      甘肃籍的杨永康是中国当代散文的特立独行者。杨永康是甘肃庆阳人,他的散文除了很少一部分是以甘肃地理环境为背景,如《身体里的弹弓》《谁偷走了村里的玉米》等,他的大多数散文写得“离经叛道”,如《毫无头绪》《满世界找你》《惊喜记》.......对他的散文,是对读者的“散文素养”的严重考验,不是“读出了什么”的问题,而是读懂读不懂”的问题。当然,也是对读者的文学史知识水平和文学想象力的考验。杨永康的散文有自己的立足点、他的立足点没有全部放在甘肃乡土,而是立足在人类对世界的认知以及认知过程中受到的“挫败感”,说到底,杨永康散文是用“最荒诞不经的叙述”,表达了一种无法言传的人类的大伤痛,就像是尼采,伤痛不是属于一个人的,而是属于人类的。面对杨永康和“杨永康散文现象”,笔者曾经代表《岁月》杂志对他进行过现场采访,他说,他一直寻找“别人看不见的东西”,并不回避散文中的“符号学”。尽管从表面看,杨永康散文是“虚构”的,他本人却是最讨厌散文虚构的。认为,散文写作应该“抚慰人类的心灵”,“不要拒绝迷离繁复的事情”。他表示,今后依然要在求新求变的路上走下去,努力通过自己的文字,向读者呈现更加细密繁复的“自我标本”。


      孟澄海住在甘肃张掖民乐县,笔者与他相识是在“散文中国”认识的,从“散文中国”到东北大庆的“岁月”,一路走来,笔者一直关注他的“散文存在”。孟澄海的散文是奇特的、奇崛的、灿烂的,所谓奇特,是他十几年来,坚持不懈地表达甘肃张掖地区的人文地理;所谓奇崛,是他的表达出来不从众,不追求主旋律,反其道而行之,追求散文的边缘化效果,努力打破时空限制,着力呈现人类初期文化和现代文化之间的那份默契;所谓“灿烂”,是照他的写作的严肃性,要么不写,写,就要把人类某一方面的生活表达到极致。他的散文《雪,。一直在下》表达了根系陇原大地的情愫,他的《寻找父亲的情人》则把笔墨输入了人性的深处。


      进入新世纪后,来自甘肃天水的青年散文家苏伟的创作和文学活动,令人关注。苏伟是一位散文写作者,也是一位现代散文的研究者,他认为散文的第一要义就是——真实。散文“需要野性的力量,充沛的情感,也需要大胆的实践。”甘肃天水位于陕甘川三省交界,是黄土丘陵地区,苏伟的散文有着黄土高原的野性,他笔下的许多农村人物有着让人猛醒的苦难色彩,如《二娘,一座苦难的活雕像》《猪娃叔之死》等。苏伟是让自己的感知放到苦难的轧机上挤压的写作者,他像俄罗斯大地那些正视人间苦难的作家们一样,在苦难的过滤中去擦亮生活的真理,他是为真理而写作而生活的激情写作者。同样,住在甘肃平凉的散文作者石凌,身在民间,关注底层,行走边缘,其散文有着浓烈的文化批判精神。

      刘梅花是近几年突然从甘肃武威“冒”出来的散文写作者。她的散文率真、真诚、远离污染。刘梅花生活的武威,古称凉州,连接腾格尔沙漠,是古代丝绸之路之要地,具有深厚的地理文化内涵,刘梅花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和写作的,自然环境渐渐演化为人文环境。刘梅花作为一个女子,她的散文作品里没有丝毫的小资倾向,作为一位经历坎坷的边睡女子,她在作品里抚摸的是人间苦难,散文《大西凉》《三十里山路不拒绝脚步》等,令人叹息,尤其是《乌鞘岭下一梅花》有着深深的作者的生活印记,“带着由饥饿、忧伤和疲惫导致的迷茫”。当然,刘梅花的散文当前还处在“出道期”,有待于磨砺和丰富,需要吸收各个方面的滋养以成为一条河流,而不是流进沙漠的小溪。

      杨献平是一位曾经旅居甘肃的河北籍作家。创办过“散文中国”论坛,是“原生态散文”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杨献平呼呼甘肃散文要做到“三个独立”,即是地域的独立,人格和精神的独立,言语的独立......这些文学主张不仅对甘肃散文,也对全国的散文创作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甘肃是一块充满野性激情的土地,深深激发了作者的写作热情,并且一发而不可收。杨献平的《对面的牲畜》《它们》等沙漠物象散文,表现了一种生命个体的顽强存在,诉说着生命的焦灼和顽强。更为可贵的是,杨献平具有深厚的文体自觉。杨献平熟悉陇原大地的散文作家群,熟稔写作和大地之间的关系,熟悉马步升的陇东地理,习习的兰州成长,王新军的疏勒河两岸,叶梓的天水氛围,李学辉的凉州古城,刘学智的阿尔泰山......杨献平对陇原大地是的散文写作有着独到的思考,认为甘肃丰富的人文资源和地理风物尚需要深入挖掘;甘肃的散文作家们在继续保持内敛的姿态的同时,需要一种张扬自我的“霸气”,这样的不断进取的散文观,令人称道。来自甘肃平凉静宁县的李新立,也是笔者在“散文中国”所熟悉的甘肃作者。他早期以小说创作为主,2005年后转向散文创作,他的散文始终坚持“写作态度的严谨和叙述的本真,体现了作者对生活和生命的一些深度观察和思考”(陈宝全语)。


      综上所述,甘肃作家因为地理的原因,得天独厚地获得了一份不菲的写作资源,甘肃省界蕴藏的沧桑深厚的地理环境,是甘肃省作家们的一份财富。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是辩证的,资源可以成为财富,也可以成为制约进步的瓶颈,甘肃内外的许多有识之士看到了甘肃散文的优势,也看到了甘肃散文的不足,因此,甘肃的散文写作者需要立足甘肃,眼望世界,深入地整合地理人文资源,融入些许现代化元素,使得甘肃散文由“一口气”,变成“几口气”,深入开掘自己的人文魅力,这样才能更好地打造甘肃的“散文帝国”,以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
  
2#
发表于 2015-11-27 11:15 | 只看该作者
对甘肃“热眼”人物散文的总体描述,深具总结性、前瞻性。
3#
发表于 2015-11-27 14:05 | 只看该作者
散文作者,必然要写自己熟悉的生活,熟悉的环境,这样就会突出地域特色。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也会养育一方作家。杨献平、刘梅花,都曾在中财论坛发散文。学习述评,也期待陕西走出更多好作家。
4#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9 20:37 | 只看该作者
梁星钧 发表于 2015-11-27 11:15
对甘肃“热眼”人物散文的总体描述,深具总结性、前瞻性。

谢谢星钧的解读
5#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9 20:37 | 只看该作者
梁星钧 发表于 2015-11-27 11:15
对甘肃“热眼”人物散文的总体描述,深具总结性、前瞻性。

谢谢星钧的解读
6#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9 20:38 | 只看该作者
高迎春 发表于 2015-11-27 14:05
散文作者,必然要写自己熟悉的生活,熟悉的环境,这样就会突出地域特色。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也会养育一 ...

迎春解读的很细致,问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 13:05 , Processed in 0.173054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