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楼主: 水如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夜读聊斋之——惜之未达

[复制链接]
16#
发表于 2015-12-1 14:54 | 只看该作者
聊斋遇上夜读,正当时啊。看来读出个中三味须要身临其境。
17#
发表于 2015-12-1 19:22 | 只看该作者
如空,这篇聊斋,比上篇聊斋好!我想评分,无奈手机莫法操作,没想到安然先下手了,我也不再添堵,只好赞一个!
18#
发表于 2015-12-1 19:24 | 只看该作者
lvhq018 发表于 2015-11-30 23:50
夜读果然奇妙!““惜之未达”,未达什么?坚信!基督反复强调信靠,坚信主,儒家讲忠信,佛家讲信则有。我 ...

看文章,看你两唠嗑,真是享受!
19#
发表于 2015-12-1 19:45 | 只看该作者
我读到《王六郎》这个故事时,有一种久违的感觉漫上心头。
我为自己心中那一种极其熟稔的感觉而吃惊,这个故事太熟悉了,熟悉得我也能讲出好几个类似的故事,可是我又确信它来自一本我一直没有看过的书。或许,有一种深藏于我记忆的东西,被两百年前蒲松龄触动了,它们开始在我的记忆里一点一点地集合,然后默默地与我交谈,默默地关注流落到城市的我。
我放下手中的书静静地站在窗边。也许,我应该利用这样的静夜,借着一本鬼故事或某种其他的机缘顺着回忆去看一下,去看一下多少年一直纠缠于内心的鬼的影子。很多个夜晚我独自走在西月湖、湿地公园阴暗的小径上,我一直想找到一种黑暗,那种乡村的黑暗,伸手不见五指,无边无际。就像小时候那样,天黑了,我坐在自家院子里,孤独地望着天空渐渐升起的星星与弯弯的新月,紧一声慢一声地喊着“爸爸、妈妈”,屋里屋外似乎都有不知名的声响,那些变幻成可怕形象的山影、树影、沉默的草垛,似乎都有一双怪眼睛,正冷冷地盯着我,让人背脊生凉。也许每一个农村孩子,都有我这样的经历。日复一日的,我们在恐惧中长大了,那种恐惧的感觉却长久地印在心里。我知道自己所生活的小小世界,哪里有一座坟,哪里有一个上吊的人埋在那里,哪里最容易迷路。鬼乡村的祖母,又是乡村孩子的另一个父亲,它让我们懂得对这个世界保持足够的敬畏,否则,我们就会受到惊吓甚至惩罚。这样长大的孩子,也许会比城市里的孩子对万事万物有着更深的一份体验,不是吗?
如今我找不到那种在黑暗中睁大眼睛的感觉了。黑暗不属于城市,人们用灯光照亮了世界,然后把黑暗驱赶到了人的内心深藏。当坐在某一处石凳上,漫无目的地想着生活,想着自己生活的城市,想着身边来来往往的人的时候,内心就有阴影升上来,它比夜晚更黑,可是我怎么也不感到害怕,我的世界光明一片。
所以我想回到乡下去,那里的夜晚很黑,也有鬼,那才是真正的夜晚。回去一下,这种单相思似的想望,多么单薄与可笑。可是许氏与王六郎,那个渔人与溺鬼的形象,似乎淋淋地从那条不知名河里出来,真真切切地站在了字里行间。他们穿着家纺的土布衣服,我说不清颜色,靛蓝的,或者更深一些。他扎着头巾,头巾白中泛黄。在某一个瞬间我感到他们像我那逝去快二十年的祖父,忽然又觉得不是,祖父太沉默,表情太漠然,我似乎从来没听到他说过话,我也无法读懂他脸上的任何表情。客观地说,他的脸上没有表情。
可是他与许氏、王六郎一样要喝酒,沉沉地喝着,孤独地喝着,他在与谁喝呢?也许他自己也不明白。如今我是不是该顺着他的指引,顺着多年前载着我来到城市的大马路,走进儿时玩耍过的小路、小溪、树林、坟地,与那些依旧游荡在那里的鬼魂们痛饮,谈心。也许,我也可以像渔人许氏一样,倒上一杯酒,亲切地说一声:“野鬼们,都来喝一杯吧。”但我一定无法像许氏那样平静,他太熟悉那条河流,也太熟悉那样的夜晚,他也一定熟悉关于那条河的各种各样的鬼故事。当他“酹酒于地”,邀请河中溺鬼来饮酒的时候,语气与表情一定都是淡淡的,他像是在对自己说,又像是在对着虚无说,他的眼神空虚缥缈却又至真至诚。
这样的人鬼对话,我见过,我也熟悉。故乡的人总是把什么都当成鬼,一座坟、一棵老树、一块怪石、一口井、一处石洞等等,他们都要好好去祭祀一下,去祷告一下。他们几乎什么都相信,但归结起来,似乎可以落到一个字上,那就是“鬼”。所以,鬼是乡村的图腾,凡是有乡村的地方,就一定有鬼的影子。记得还在农村的时候,每逢农历七月十四,家中便在夜晚煮好粥,然后兑上凉水,洒在地坝边或离家不远的大路上,洒完还要烧纸钱。遇到家境不顺的年月,父亲或母亲也会一样真诚地说:“你们这些游魂野鬼,一年也就今天能吃顿饱饭,吃吧,吃完就走得远远的吧。”少年的我怎能听懂这些沉重的祷告?
如今,我离开那里好久了,却偏偏借着一个鬼故事听懂了。我有些莫名的悲伤,却怎么也说不出口,有些情感生疏了,却又一辈子都是熟稔的,一切似乎都似是而非,像记忆里的鬼一样。(作者:清河)与如空老师分享一下下。
20#
发表于 2015-12-1 19:47 | 只看该作者
夜莺 发表于 2015-12-1 19:24
看文章,看你两唠嗑,真是享受!

你一出现,我们更快乐!
21#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 19:51 | 只看该作者
孙凌凌 发表于 2015-11-30 21:04
深夜读聊斋老师不怕吗?聊斋里很多鬼的

聊斋女人什么时候读都可以,但男人最好深夜读,而且最好一个人深夜读,这样才会有感觉:窗外树影婆娑,窗内孤灯明灭,室内寂静无声,室外虫声啾啾……感觉一下子就上来了。
22#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 19:52 | 只看该作者
lvhq018 发表于 2015-11-30 21:06
是深夜读“ 夜读聊斋”,如空已经怕过了,我们就不用怕了。

我小时候怕,如今只是很享受这种感觉了。
23#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 19:52 | 只看该作者
姬宇 发表于 2015-11-30 21:27
人鬼神三体合一啊,水兄有招,高!

这又不是我的独创,人家基督教三位一体都用两千多年了
24#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 19:56 | 只看该作者
时光安然 发表于 2015-11-30 21:46
想那牡丹,是何等的雍容华贵,也只唐明皇级的人物才配得起的嘛。
而这个男主角,应该由狗尾仙子来爱才对。 ...

百姓就不可以爱牡丹了?非得爱有花无叶干枯欹斜的梅花——典型的脱离群众的小资意识,小知识分子心态!牡丹是百姓的花,是人民的花,寄托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与封建帝王势不两立的……
25#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 19:57 | 只看该作者
时光安然 发表于 2015-11-30 21:51
有点小疑问,牡丹跟芍药,有什么区别?

牡丹是薛宝钗,芍药是薛宝琴。
26#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 19:57 | 只看该作者
时光安然 发表于 2015-11-30 21:51
有点小疑问,牡丹跟芍药,有什么区别?

牡丹是薛宝钗,芍药是薛宝琴。
27#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 20:05 | 只看该作者
lvhq018 发表于 2015-11-30 23:50
夜读果然奇妙!““惜之未达”,未达什么?坚信!基督反复强调信靠,坚信主,儒家讲忠信,佛家讲信则有。我 ...

惭愧,写了此文,却不知道曹州就是今天的菏泽。于山东,聊斋里许多地名都耳熟能详,也心向往之。一次看电视,里面介绍劳山上清宫,里面居然也种了牡丹和茶花,以应《香玉》的故事,怎能不神往呢?
说起“大用”名字,其实是想到了《庄子》里讲大椿和大葫芦"大用"的故事的,只是行文时忘了加入,后来一看,弄出六千多字,也不知往哪加,也就算了。
至于“未达”,可惜了“大用”这个名字。当然吾辈是不可能怎么“达”的,若换成擅长攻读“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之诗三百的018兄,定是古来难得的一“达”人了。
28#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 20:07 | 只看该作者
微风轻拂 发表于 2015-12-1 11:50
我也很喜欢聊斋,小时候最喜欢读的几本书之一。 如空的聊斋系列,算是将聊斋读透了。

爱则不悔,爱则不 ...

读透倒未必,只是二十年前买的一本聊斋已快读烂了……可惜经济拮据,一直舍不得买一套点评本。吸收前人的智慧,再加上自己的这点儿感悟,那才能把不怎么读聊斋的人唬得一愣一愣的呢……
29#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 20:07 | 只看该作者
微风轻拂 发表于 2015-12-1 11:50
我也很喜欢聊斋,小时候最喜欢读的几本书之一。 如空的聊斋系列,算是将聊斋读透了。

爱则不悔,爱则不 ...

读透倒未必,只是二十年前买的一本聊斋已快读烂了……可惜经济拮据,一直舍不得买一套点评本。吸收前人的智慧,再加上自己的这点儿感悟,那才能把不怎么读聊斋的人唬得一愣一愣的呢……
30#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 20:08 | 只看该作者
一介草民 发表于 2015-12-1 12:12
聊斋里的鬼狐之类,可爱的很多。莫不是被迷住了吧!

唱道:牛鬼蛇神倒比正人君子更可爱……难不成你敢说这句不对?可爱的你不爱,难不成非爱可恨的不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3 19:12 , Processed in 0.057605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