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618|回复: 2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欢城在哪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2-7 12: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欢城在哪里
  
  “欢城到了”三哥轻声唤我。欢城到了!有人大声在说话。我睁开迷离的眼睛,看见一个男子的身影正从敞开的车门跳下去,接着,一个女孩提着橘黄色的行李箱吃力地挪进车厢来。车再次启动。窗外,雨依然在下。一栋陈旧的楼房在雨幕里缓缓闪过,一个书写着“欢城派出所”的黑白牌子晃悠悠地闪到眼帘里,又晃悠悠地褪去,慢慢隐没到车身后面去了。
  
  欢—城—?欢城吗?这是欢城?!欢城真的存在!?为什么我一直以为欢城只是一座虚拟之城呢?我睁大眼睛试图看到雨雾后面更远的地方,最好可以看见一片湖,看见一片摇荡的芦苇丛,或者看见一个提着竹筐的孩子,或者一个儒雅的男子刚好经过。那么,我就相信欢城真的在这里
  
  车在崎岖的小路上行驶,晃晃悠悠地颠簸着,越发摇晕了我的眼,肠胃的不适阵阵袭来,晕车是一件痛苦难耐的事,药物正在发挥作用,它把我逼到难以抵挡的倦意里,我只好闭上眼睛,俯下脑袋,流浪到梦里去。可是我的梦不由我,它把我拽出来,让意识漂流在欢城的雨雾里,也回到不久前刚刚离开的那个叫做李庄的村口。
  
  李庄在后面了,那个叫后滩村的乡间小路也远远地在身后了,连同青色的房子,咿呀作响的水井,田野上的小女孩,还有这两天里热闹的唢呐声和红红火火的流水席。昨天,我们在那个村子里参加了一场婚礼。午饭早已结束的时间,人们还在继续坐席。我们悄悄地闪出来,准备回到老屋去,因为老屋的墙角有一片生长茂盛的植物,我说那是荠菜吧,三哥说那是雪里蕻,可以做成很好吃的腌菜。我们要赶回去摘取那些菜。
  
  回来的路上,田野的另一边,九岁的女孩毛妮和三岁的素素在麦地里忙碌着,她们正在搬那些整齐地码在地头的砖头,说要在松软的地里铺一条路。上午的时候,我和她们一起在麦地里嬉闹,毛妮说:我们在田野里飞翔,像小鸟一样。我正要夸奖她诗人般的语言,素素接着说:我们还像蝴蝶一样飞。我很惊讶地问女孩们:还像什么呢?
  
  还像白云!还像长颈鹿!……于是,我们真的就像蝴蝶或者白云一样在田野里欢快地追逐,自在地游荡。长长的丝巾披在女孩的肩头,她们伸展着双臂,跳跃着,像仙子一样落在麦田里。未来,她们会飞到哪里?还是会安静地守在这里?那是我无法预测的未来。就像绿油油的冬麦,丝毫没有畏惧季节的寒意,骄傲的身体自豪地窜出来,然后麦子们会静静地守候一个冬天的时光,直到春天。而我终于分清小麦和高粱的样子了,至于韭菜和草,长在那里,能不能够一眼认清楚,真的不是我想去留意的。
  
  脆嫩的雪里蕻被三哥从土里挖出来,娘说要去掉黄色的叶子,切成寸断,加上盐后,用手使劲地揉搓,直到水分被揉出,菜色成了浓浓的暗绿,雪里蕻就做好了。井水一桶桶打上来,洗干净的菜叶泛着青翠放置在案板上,叶和枝干一如在土里那样挺拔着,蓬勃着。(而刀搁在碗沿上,碗里是粗粝的盐巴,爹说:五斤菜半斤盐。)
  
  案板上堆积的鲜活的雪里蕻终于变成了一盆深绿色的腌菜。孩子们来喊了,又一轮宴席开始了。酒席一直在继续,直到深夜。回来的路上,有些醉意的三哥要找个角落放水,一只猫安然地蹲在他后面,听淅淅沥沥的水声。起初我以为那个暗影是一个木桩或者是被谁丢弃的垃圾,可是我又很疑惑,为什么白天或者是刚才看见这个东西呢?一阵摩托车声传来,一束光晃悠着照过来,那个一动不动的影子很不情愿地挪开了。光影里,我看清那是一只猫。那只猫闪到墙角,一直固执地看着三哥的影子。
  
  骑摩托车的男子唤着三大大,继而远去了。三哥没搞清那是哪家的子侄,步履踉跄间,猫不情愿地缩到某个角落,不见了影子。一个孩子的身影急促地窜过去,口袋里的东西碰撞着,发出窸窸窣窣的声响,似乎那些东西也在急切地赶着跑出来。三哥看着孩子窜过去的影子说:多像小时候的自己,总是等到夜深了,才忽然惊觉时光的飞逝。一路慌张地奔跑,似乎身后一团巨大的黑影正追赶要吞噬了自己。
  
  一个大人的声音追赶着孩子撵过来,原来是四弟。他一直说有一些东西要送给我,并且断言我一定会喜欢。今年的春夏,四弟坐着飞机,然后又坐着军舰去了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参与了一项重大的工程。他从那里背回来一些东西,它们来自海洋,从遥远的深海里来。
  
  老屋里,叫狗蛋的男孩兴奋地掏着口袋,一些贝壳出现在木质的茶几上,四弟也从口袋里掏出一些更细致的贝壳来。那些有着自然光泽,形状各异的贝壳静静地躺在古朴的木质几面上,有着象牙般的质地和坚硬,有的像塔,有的像螺旋,有的像奇异的古堡。色彩清淡,或是乳白或是浅浅的鹅黄,也或者是一缕褐色混合着星星点点的黄色。四弟说的对,我一眼就喜欢上了来自深海的它们。它们经历了什么或者看见了什么,都是我无法想象和永远猜不到的。现在和以后,它们会伴随着我生活。
  
  或者,有一些话,我会说给它们听。至于水,是不是海洋的一滴,我不知道。要不要用一个美丽的鱼缸,放一些干净的水,种植一些水草。然后,要不要放贝壳到水里去?我不知道。就像我怕一些字,写出来,配不上经历过的命,又辜负了字。
  
  现在那些贝壳装在旅行箱里的一侧,旅行箱里有被盐腌过的雪里蕻,还有长在槐树上的一些豆荚,一些鲜活的辣椒以及一个冬瓜和南瓜。它们从这个沛县后滩村的田野里长出来,要在另一个城市的某个地方温暖我们的口腹。
  
  此刻的车上,那个提着黄色旅行箱的女子,哀求着司机。她说她在这个雨天的早晨,就等在欢城汽车站了,能不能快点赶去火车站,有人在那里等着她,他们要一起去远方。她说着欢城。那么欢城是真的存在了?是欢乐之城吗?是谁给这座城起了这个名?
  
  是作家王一吗?欢城是他笔下时常出现的地方,我曾被那些情节吸引,随着文字来到作家描述的欢城。我一直以为:欢城是一座虚拟之城。直到某天的路上,三哥告诉我:这是欢城。我大大地诧异,继而不肯相信:欢城真的存在?!而我在来来往往的这条路上早已数度穿过欢城了。
  
  这个初冬的日子,欢城在我迷离的睡意里,再度远去。雨一直都在下,送我们从村庄里出来是昨天结婚的一对新人,现在新人们已经回到那个村庄了。新人的父亲昨天悄悄说:其实城里也买好了房子,只是在村里办,是想让他们记得这里才是家。其实,天刚亮起来的时候,新人就已经来到老屋了,怀抱着成摞的鞋子和毛巾,小心地进到堂屋里,新娘跪在地上,给爷爷奶奶磕头,给大大大娘行礼。新人将在这块土地生活了,伴着他们的还有女孩毛妮和素素。
  
  村庄远去了,欢城也在身后了,微山湖在前方。提着黄色旅行箱的女子握着一个橘子,望着雨幕里的路,她从欢城到远方去。汽车在努力地跑,她会赶上火车的。而我的意识跌落到梦里去了,我要看见一片湖,还有芦苇荡

  
  

2#
发表于 2015-12-7 20:14 | 只看该作者
第二节有意思。应该在全文里起作用……
往下读

3#
发表于 2015-12-7 20:25 | 只看该作者
起初我以为那个暗影是一个木桩或者是被谁丢弃的垃圾,可是我又很疑惑,为什么白天或者是刚才看见这个东西呢?
————
没读懂

4#
发表于 2015-12-7 20:26 | 只看该作者
总是等到夜深了,才忽然惊觉时光的飞逝。一路慌张地奔跑,似乎身后一团巨大的黑影正追赶要吞噬了自己。
  还是迷惑

5#
发表于 2015-12-7 20:35 | 只看该作者
叨叨了半天欢城早过来了

6#
发表于 2015-12-7 20:50 | 只看该作者
去一个叫李庄的老家,参加婚礼,来去都要经过一个叫欢城的地方,但自己并不知。倒是欢城这个名字,早已在心里,有过很多美好的联想。这次参加婚礼回来,到了欢城,三哥喊出名字,惊喜了我的记忆,文章从这里写起。记忆有回到李庄,兼是欢城的另一所指。文章不乱,是一开始上长的那个女孩作了三次标记。这篇文章。

7#
发表于 2015-12-7 21:03 | 只看该作者
欢城是存在的,就像作者的家一样被细腻的温情过。它在梦里,在远行与回归的旅途中,更在亲人环绕的情深里。文字清丽,形象生动,令人感怀。

8#
发表于 2015-12-7 21:30 | 只看该作者
确实是 欢城,因为有亲人在,有 温暖在
学习并祝福冬安

9#
发表于 2015-12-7 21:31 | 只看该作者
确实是 欢城,因为有亲人在,有 温暖在
学习并祝福冬安

10#
 楼主| 发表于 2015-12-7 22:19 | 只看该作者
先谢过梅边长长的读评,所有一并心领了。下班回来,有些晚了,手机回复不入心意。待明天细细体悟后,再复。远握,致冬安。

11#
 楼主| 发表于 2015-12-7 22:33 | 只看该作者
手机回帖,不尽人意。还是安静地读文友们的文章吧。

12#
发表于 2015-12-8 13:10 | 只看该作者
截取一段行走的经历,以记忆的一个地名为导引,将一些机遇的画面与场景进行了传神的描述。其实,任何一个日常性的生活细节,都关联着人的生存与生活境遇。是对生活的描述,也是感念性的理解与透视。而文字背后传达的是对生活的理解、珍视、期盼。
13#
发表于 2015-12-8 15:42 | 只看该作者
“发出悉悉索索的声响”——有一个现成且规范的“窸窸窣窣”可用。
常态的生活人人可见,但美的生活未必人人可见;现实的观念人人易于接受,但艺术的造诣未必人人都有。你的文字一直有一种独特的气韵,我想那应该称作为个性创造的语言情境,这是关乎美学方面的!
14#
发表于 2015-12-8 16:52 | 只看该作者
竟然有些回归自然的惬意了,这篇的感觉表达得不错。了然而知“城”之情趣,知我而晓人生况味。相对于从前,我更欣赏你的这种书写方式。
梅大侠有异议么?我没有看到。
15#
发表于 2015-12-8 17: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梅边 于 2015-12-8 17:52 编辑
木门长子 发表于 2015-12-8 16:52
竟然有些回归自然的惬意了,这篇的感觉表达得不错。了然而知“城”之情趣,知我而晓人生况味。相对于从前, ...

相对于从前,我更欣赏你写李叔同的那篇。真个好,遣词用句,察情体物,都是自己的认知,不再是以往大家的公见。通篇写的那么的完美!二哥哥这篇,立意有了,结构无力。我喜欢真性情的文字,不喜欢大的空的。二哥哥的文章,我读的也不多。读过的几篇,感觉她文章的结构都不是一般化的,也许这篇我没有读懂。她的语言,都是极空灵又特别有烟火味的。那是,我记得你对二哥哥说过几次你的意见,如果向这种心态靠拢,再秉承以前的诸多优点,就会更好。来问我,笑我也好,反正我答你了。问好斑斑木木,俺也不知道哪个叫法更亲更讨你喜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21 21:56 , Processed in 0.153245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