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306|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三亚的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2-21 09: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3:38 编辑 <br /><br />
三亚的秋


秋来的三亚是湿润的,插一根枝条,它会静静地萌芽长叶,盘顶抽条,长成嫩生生的小树,秋天唱着春天的歌,张扬着海南独特的个性。三亚的湿润是爽朗的:阳光,沙滩,椰林,海鸥,天光云影,山岚海气,再多的郁闷烦恼,到了这儿,都被大海荡涤得烟消云散;再多的悲情,海风吹拂下,都会变得冰清玉洁,身轻如燕。三亚把秋拉得很长很长;把冬天挤得没了影。


秋气秋韵,亚龙湾的水族望穿秋水,鹿回头的石崖满怀秋风,鳌山洞天的石刻是秋的诗篇,崖州的古城古道,贮满了秋的苍翠。



山海间漫步,吮吸可人的秋意。山是南山,海是南海。“寿比南山”,“悠然见南山”,天下的南山知多少?这里才是名副其实的南山,横亘南海之滨,高踞天涯海角。诗人说:“鲈鱼千头酒百斛,酒中倒卧南山绿”。那山是画师用舒缓柔和的线条悠悠勾勒的锦屏,翠峰如黛,幽谷苍翠,碧潭明镜闪耀,山路萦带环绕。山树并不稠密,但苍劲挺拔,絮絮如被。里面有多少珍贵的紫檀、沉香、黄花梨?有多少神奇的见血封喉?



最喜人的当然是椰树。秋阳下的椰树:孤杆独株的风姿绰约,主杆偃卧婀娜,叶片随风摇曳;路边的椰树排列成行,如执仪杖;滨海的椰林风声似潮,片片绿荫。一阵风来,鸥鹭翩翩,椰羽飘舞,海气如醍醐灌顶,使人耳清目明,一树一菩提,世间有了这样的大境界,才孕育出一个个具体的生命小境界,弥散成缤纷世象。



椰树不足表达海南人对美的追求,三亚的市花是三角梅。它不是梅花,是一种叶花,三角梅把三亚的秋气点燃得烂漫奔放。这儿一丛,那里一簇,球状的,成带成片的,扎成各式花坛的;一簇是一把火炬,一丛是一堆锦绣,一片片的如湖如海。仔细一看,这哪里是花呀,是叶片。三角梅的花很小,似雀舌,毫不起眼。正因为花不起眼,花下的三张叶片担当了花瓣的角色,艳若彩稠,牵连一起,绮丽的色泽逼人的眼。是不是有点喧宾夺主?不,它告诉我:有时,美的主导式微,帮衬同样能成就大业。



“不二法门”,山麓的南山寺如是说。梵音沉沉,台阶层层,南国的秋凉使梵宇琼阁显得庄严肃穆。唐高僧鉴真六次东渡,第五次漂泊到此,驻锡传道。精深的佛学,化解人生的沉重,丰富的医药知识,在崖州治病救人。他是佛学大师,更是医药大师。


秋海映照,秋风吹拂,禅院椰叶沙沙,钟声悠悠,谁解此中禅意?身旁有一架葫芦藤,大大小小的宝葫芦熙熙攘攘,随风飘荡。我联想到俗语,“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我联想到了一个人,一位唐代大丞相,史称他“功烈光明,佐唐中兴”。他贬到这里来了,年愈花甲,老病缠身。北望中原,百般无奈:“独上高楼望帝京, 鸟飞犹是半年程。青山似欲留人住, 百匝千遭绕郡城”。踽踽而行,他来到一个老僧修行的窝棚,里面挂了许多葫芦。老丞相要僧人配一服药,缓解病痛。僧人说,我不是鉴真,不懂医药,不会看病。那你要这么多葫芦干什么?老僧叹口气说,你当权时,许多政敌贬到这里,病死了,无人料理,我把他们的骨灰装在葫芦里,等候同乡路过,带回故乡。老丞相不说话了,慢慢拄杖离去。不久,窝棚里又添了个葫芦,死者就是这位大丞相李德裕。



六道轮回,这个故事太沉重。我步出南山寺,长长的嘘了口气,上下天光,豁然开朗。南海碧波,潮涨潮落,一尊顶天立地的观世音菩萨像,站在岛礁平台上。菩萨低眉,慈悲六道;世上波诡云谲,她要普救众生,解脱人间苦难。


蔚蓝的海水,湛蓝的天空,天之大,海之大,完美无瑕。极目水天相接处,怎不令人神鹜八极,憧憬未来?这跟刚才寺院深深,追古思往的沉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个憧憬,一个怀旧,这正对应了人们内心两个不可或缺的基本情愫,像这南山和南海永远相依一样。



躺在沙滩边的睡榻上,睡眼矇眬。秋声四合,水光映照,似乎感觉到,椰树的剪影躺倒在南山的倒影上,微微地在脸上蠕动。不远处,有说悄悄话的恋人,伴着海浪,伴着椰风,沐浴三亚的秋气,编织着玫瑰色的梦。


有位名人,也曾在这里做过梦。他在床上恍惚看见,一个鱼头人身的妖精走来,说:“南海龙王祝融有事相请。”他慌忙披上粗衣,戴上便帽,跟随前往。水中行走,耳旁有风和雷的声音。一会儿,眼前一亮,是水晶宫吧。满眼骊目夜光之珠,镂文犀牛之角,径尺之璧,耀人眼目。龙王披着龙袍,带着佩剑,盛装而出,跟着两个青衣女子。他上前行礼:“海南遭贬庸臣,有辱王命邀请。”



这时,东华真人,南溟夫人带来一幅丈余的白绡,命他当堂赋诗。他写好后呈上。诸位仙家,吟哦品赏。只见龙王身旁,一位头上插着玉簪,被人称作鳖丞相的,对龙王说:“文人粗鲁,这诗中,对大王祝融两字,没有避讳。”龙王大怒,将他逐出龙宫。一梦醒来,他发觉,自己还是自己,身上没有什么仙气,还是一个叫作苏东坡的凡人。



今天,会不会龙王光顾,赐梦接见?这想法太过奢侈。如能见到海豚起舞也不错啊,或者一朵彩云飘来,看海上喷下一阵对流雨。乌龙吸水,彩虹高挂,茫茫碧波之上,响起海的霹雳,刮上海的风暴,也算一种奇观了,就像苏东坡梦见龙宫一样。这种机会可遇而不可求。



我们常见的海的姿态是:“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它像父母的胸怀,给人以抚慰和温情。特别在这秋高气爽的季节里,它深厚的内涵,蓄势待发的惊人的爆发力,使人迷恋,使人遐想。



焚一瓣心香,放飞心中的小鸟,展翅碧波之上,沐浴三亚秋色,贮满一身南海的祝福,摘取几颗红豆,留下几多相思,回去细细的品味吧。东坡先生说:“余生欲老南海村,帝遣巫阳召我魂”,以后,山海之恋如果在记忆中稍有消褪,请再来吧,再来三亚,重温恋情。



2#
发表于 2015-12-21 10: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3:38 编辑 <br /><br />好美的三亚,令人向往的海南。学习了。

3#
发表于 2015-12-21 10: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3:38 编辑 <br /><br />喜欢海南,读后顿觉舒服

4#
发表于 2015-12-21 13: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3:38 编辑 <br /><br />以诗意的提纯文笔,抒写三亚的神韵和意境,我想,它首先基于了作者对一个城市感性与理性交融的认知。从作者抽离出来的精神与人文意蕴,感受一个城市的独特魅力,不失为一种内心情怀与感知的启迪。

5#
发表于 2015-12-21 14: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3:38 编辑 <br /><br />暮年中的我快成了半个三亚人,写了不少三亚的诗歌,但不曾写过散文,你的题目吸引了我。从秋天视角看三亚写三亚,可谓独到;太阳大的三亚一下子变得清爽了,那许许多多景色也就分外宜人,那人文那传说那历史也就变得格外亲近。捧读好文。

6#
发表于 2015-12-21 14: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3:38 编辑 <br /><br />情景交融的文字,给人向往~~~学习!

7#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1 19: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3:38 编辑 <br /><br />感谢张小刚,曹文生,房子,朱竹,漠北雪莲的高评,向朋友们学习.人各一面,笔法变幻,永远学习不完.

8#
发表于 2015-12-21 20: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3:38 编辑 <br /><br />向往三亚。读文章,更欲往之。问好

9#
发表于 2015-12-22 10:5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3:38 编辑 <br /><br />三亚的秋的确不同于他处,既有秋高气爽的凉意,也有让人舒适的文化气息,从中一游,精神的与肉体的收益皆得,不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21 21:36 , Processed in 0.132011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