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033|回复: 1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乡韵·乡情·乡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2-23 12: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读范廷伟的散文集《乡村,一份永远的牵挂》有感


  近日,有幸拜读了老同学范廷伟的散文新作集《乡村,一份永远的牵挂》。之前,我也读过他的《故乡的笛手》、《故乡与往事》等代表作,被我称之为“故乡三部曲”。他是自幼生长在梁邹大地上的本土作家。其文学作品多在较有影响力的报刊杂志上发表。这些带有泥土气息的文字,让人读来倍感亲切,油然而生敬意。作品首先吸引了我,又感染了我,也打动了我。读罢沉思,暖意萦怀,斗胆为他的文学作品集中写评。

  人因品行而高尚,文因称颂而高雅。我的文字,一直不敢同廷伟的作品一起面世,一是我不是什么名人,无任何深厚文化和社会背景,这好比一件衣服放在什么地方或穿在谁的身上,能抬高其身价一样。我怕我那拙劣的文笔玷污了廷伟高雅的文字;二是本人水平有限,文学素养不足,业障深重,难突瓶颈。本着“花好绿叶扶,歌好大家唱”的原则,我想做一片不起眼的“绿叶”,发出自己的声响,为廷伟的散文集这朵“红花”,这首“雅曲”增色添彩,击掌而鸣。这样既能丰盈自己的心灵,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又能融化心理上的“坚冰”,并能进行一次大胆的“破冰”尝试,锻炼成长。我比较喜欢写作,崇尚“读书以明智,写作以修身”,有时对写作的痴迷,经一度盖过我对本职工作的热情。我也曾为廷伟的美文写过点评,得到朋友们的称颂。这给了我莫大的鼓舞和精神动力,也促成了我写这篇书评的又一诱因。我不想借鉴和参考任何名人的文笔和写作手法,那样只会干扰思维,搅乱灵感。我只想通过欣赏他的散文集,来感受其文学作品的魅力,用心灵触摸他对故土的眷恋,对故乡的牵挂及深深感恩的人文情怀。

  故乡是一道多姿多彩而令人难忘的风景,很多名家都为故乡留下过精彩绝伦的壮丽华章。早在中学时代,我们就陆续学过鲁迅的《故乡》,巴金的《家》,后又读过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及莫言的成名作《红高粱》。由于文中地理区域差别,时代背景不同,加之风土人情、民俗习惯和生活方式的迥异,导致我对其作品所描绘的意境和抒发的思想情感,只能停留在朦朦胧胧、雾里看花的初级阶段,导致对他们文学作品的文学性、思想性、艺术性也只能囫囵吞枣、浅尝辄止。这部散文集则不然。我与廷伟年龄相仿,经历相同,又是地地道道的同乡、同学关系,打破了上述局限,无形中拉近了我对其文学作品的理解、拿捏、定位和把握。这份融合,让我可以零距离、多角度、多视野去领略这本散文集折射出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风格,更能深刻感受廷伟对家乡抒发的那种“心音”,那种朴素、自然的情感“浪花”。廷伟的精彩文笔,我在读书时就有耳闻。这次读他的这部散文集,更加深了对他的作品印象和评价。我写过很多文章,尤其是在网上,都是三言两语式的短文,鲜有长作。那些“豆腐块”,皆为稍加构思、酝酿,瞬间成文。这回不敢造次,成为例外,就是出于对其人品与作品的一份尊重。

  这部散文集,勾起了我对家乡的回忆。人对自己的家乡都是怀有某种情愫的。故乡是生养我们的地方。这里有割不断的亲情,剪不断、理还乱的友情,也有刻骨铭心的爱情,朴实善良的乡亲,魂牵梦绕的故园中,还有我们成长轨迹以及奋斗历程……这种情愫,随着岁月的流逝,不但不会模糊,反而会愈发清晰,定格成永不磨灭的印记,扎根嵌入在我们的心里,珍爱珍藏。谁不眷恋伴自己成长的故园?谁不热爱自己脚下生存的这片热土?谁不牵挂远在他乡的亲人和故园?多少名人雅士,都把自己多年曾经工作、学习、生活过的地方称做自己的“第二故乡”,可见故乡之中所蕴含的博大含义!我之所以写这样一篇书评,就是要欣赏廷伟是如何通过对乡村丰富绚丽的农村生活的体察,在这部散文集当中,用他那生花的隽永文笔,捕捉那一个个令人难忘的精彩瞬间和生动场景,抒发对朝思暮想的乡村拳拳之心和真挚情感,感知时代变迁给乡村带来的巨大变化,感悟流年往事和人生经历沉淀衍生的人文情怀,深入了解一个不一样的作者,领略鲁北平原黄土地里走出来的这位淳朴农村汉子身上散发的那种浓浓的文化韵味……

  《乡村,一份永远的牵挂》,是一本以乡村为依托写人叙事的散文集。严谨一点说,它更像一部回忆录,借泛泛、印记式的“乡村图景”,来抒发人对家乡的牵挂、怀念之情。多数散文的写作手法都是在写人叙事或写景状物中穿插议论和抒情。散文的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散”,只要紧紧抓住中心意思,可以自由发挥,时空跨度大,取材更为广泛。但所写文字必须皆为主旨思想服务。现代意义上的散文,写作手法更为宽泛复杂,其表现形式也更为洒脱自由,灵活多变,令人眼花缭乱。这部洋洋洒洒的散文集,全书共分为:风吹麦浪、岁月留痕、血脉传承、静水流深、春花秋月、怡情山水六大板块,八十余篇文章,共约二十余万字。廷伟从不同侧面、多维视角对乡情、故园、亲情、友情、乡村人物、自然风光、民俗民风、名胜古迹、文化名人及青春励志等诸方面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如诗如画、美轮美奂、风土人情异彩纷呈的原生态乡村壮丽图景。通过对流年过往的回味及触景生情的感怀,拓展了他丰富的想象空间和情感思绪,为其作品注入了颇多艺术元素,也提升了他的思想境界和写作素养。让我们从这部散文集呈现出的乡村记忆和作者特殊的情感体验中去感知岁月痕迹,领略他优美文笔和对家乡融入的文化韵味。

  生活处处皆风景,生活处处皆学问。一个人的层次决定了他将看到怎样的风景。映入眼帘的风景折射出一个人待之的何种态度和不同的表达方式。乡村是美丽的,这是一种原生态的乡土之美。昔日乡村之美景,也是一逝不返,无可复制的,这是勤劳朴实的乡村人的“杰作”。我们赞美乡村,眷恋乡村,实则应是歌颂父老乡亲们的伟大;我们怀念乡村,留恋乡村,既是为了把昔日美景这份永不磨灭的记忆永远在珍藏心中,也是为了追忆曾经岁月中的自己。廷伟文笔不俗,情感细腻、多元而丰富。小到家乡的香椿芽、泡桐树、石榴、野葡萄、柿子、桑树、柳树;水仙花、野菊花、美人蕉、紫罗兰、夜来香等,这些普通的花草树木,无不勾起他的无限遐想和绵绵柔情;大到名胜古迹、文化名人,如周村古商城、台儿庄运河、范公祠、蒲松龄故居、李广田故里、焦裕禄故居等都抒发了他的无比敬仰和深深沉思;对如山的父爱、似海的母爱深深感恩,一直珍藏心底;关注子女成长,倾注爱的心血、精力;对民俗民风的精彩描写,如过年、写春联、赏吕剧、写书信、豆腐梆子声……娓娓道来,充满情趣;对流年往事,如腌秋茄子、吃豆豉咸菜、絮棉被、听收音机、乡村篱笆之记忆,勾勒得绘声绘色,说不完道不尽的款款乡思,令人追怀逝远,羡慕不已;岁月留痕与时代变迁,如胡同、水井、归苏村、冯家镇、邵家村、东尉人、回归母校等,细细品读,令人如醉如痴;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廷伟喜酒爱酒,对酒当歌,情有独钟,范公酒、翠竹酒、古贝春酒等,这些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名酒,都与先生有着不解之缘,还有着柔肠百结的情感;廷伟作品集中的乡村之情和山水之乐,得之于心,含之于思,蕴之于情,寓之于文;书中也表达了他对所供职的单位——魏桥创业集团的无限热爱和为之勤勉工作、不懈努力的感恩情怀。

  廷伟的文笔清新隽永,从作品中不难发现,他长于叙事,工于抒情。能将纷繁芜杂的往事情怀,日常感悟与生活体验等写得层次分明,条理清楚,令人叹服。这是他的作品特点,也是他长期勤于创作使然。他的作品,细腻委婉中浸润着一种朴素的自然之风,读来清新唯美,沁人心脾,非常容易引发读者思想、感情上的共鸣,激发内心深处最真挚的情感。通览这本散文集,我觉得具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真实,廷伟从小在农村长大,参加工作后,还经常回乡下老家探望父母双亲。可以说,家乡的一草一木、家件物什、土房寒舍、风土人情、民俗习惯等陈年旧事,他都了如指掌,熟稔有加。这种不添加任何色彩的“黑白照式”的影像存在,使他获得了第一手珍贵的资料和写作素材,从而能写出如此真实感人的文字,让人读罢感觉真实、朴素、自然和亲切。二是清新,这里所说的“清新”,主要指文笔的“清新”,不泛指文字内容。他的作品里没有矫揉造作和装腔作势的东西,也没有无病之呻吟的做作,写得亲切自然,遣词用句朴实无华,可谓“大拙若巧,大简实繁”。廷伟扎根乡村,用心体察生活,善于捕捉生动的画面和精彩的瞬间,也擅长于将看似平常的乡村琐事写出异呈的“花”来,变平淡于“出奇”,使平凡生“雅趣”。这种文采,显示了廷伟的文笔超凡脱俗。三是鲜活,他写的二娘、兄弟、白衣天使、小成、文友刘潮、乡土作家孙桂芹、散文家谢大光、文学家教育家李广田先生等,有的着墨不多,却灵动鲜活,有的浓墨重彩,真实可信,将文中的人物刻画得生动传神,栩栩如生。能在作品里将人物描绘得如此“灵动”、“鲜活”,凸显了廷伟遒劲的笔功和超人的表现手法,难能可贵。四是趣浓,廷伟擅长将简单平凡的生活琐事和所见所闻,经过熟稔的艺术加工,写得兴趣盎然,五彩缤纷,让人产生继续读下去的冲动。读罢给人愉悦身心之感。有些段落和章节借用民间方言、谚语,甚至一些俏皮话,演绎故事情节,书写某种意境。正是这种擅长将民间土话转变成书面语言的技巧,突出了趣点效应,增强了趣味效果。让人读来妙趣横生,妙不可言。犹如一坛陈年佳酿,饮之甘之如饴,入口醇香浓烈,反刍回味无穷。

  《乡村,一份永远的牵挂》,是本可读性较强的精品之作。廷伟对乡村倾溶的情感元素高于他对往事本身的叙写,他对故乡的追忆,多于他对当下的表达。人都是有某种怀旧情结的,这种恋旧、思旧情怀,应该从对过去的眷恋、怀想、牵挂、想念中,汲取到倍加珍视和深深地感恩意识,以珍惜今天的不易,好好活在当下,更好的前行。“知屋漏者在宇下,知得失者在乡野;智于心而拙于表,明于心而憨于朴”,这是廷伟对自己的劝勉,也是其对自己的写照。真的希望诚如他自己所说,“从关于乡村的点点滴滴的记忆里,我汲取到了一些挣脱生活羁绊的强大力量”。文集多用长句,引用之处也是恰当好处,多篇文章的标题,也诗意融融,充满了诗情画意,让人浮想联翩,欲读之而后快。读廷伟的散文,宛如炎炎夏日迎面扑来一股清凉的微风,令人微醺,叫人惬意。其优美文笔功力的练成,并非一日之功,这无不缘于他长年累月不辍笔耕。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因为与廷伟的接触较多,对其作品的不足之处我当是直言不讳,相信有这个大度和雅量的。他从黄土地里走出来,以其饱含深情地笔调牵挂乡村,用朴实无华、浸润真挚情感的文字来进行“心灵的救赎”,但由于受历史条件制和生活选择的制约,他带有浓郁乡土气息韵味的文字,同城市中的喧嚣、花哨、浮躁,大都市之繁华的文化元素比较,难存那些“贵族式”的优雅。倘若站在更高的文学、思想、艺术层次,将廷伟的这部散文集进行“剖切”和深挖,不难发现其中也有不足之处和不尽人意之点。由于这本散文集收录了部分早期作品之故,个别文章显的平俗,不够大气;甚至个别地方文笔略显稚嫩,尚缺老道、干练、成熟;有的个别文作,写作手法和表现形式如出一辙,缺乏新颖新意;有的文章立意不深,文中抒发的思想境界不是很高,难觅人之灵魂深处的闪光;有些作品,还需在这“博”字上下功夫。我这里说得“博”,是渊博之意,要采用不拘一格、宽泛多样的表现形式和写作手法,文章蕴含的寓意要深刻独到,甚至可涉及哲学或宗教理论等严肃话题,以全面提升文著的文学性、思想性和艺术性。这需要有厚实的文化积淀和知识积累,非一日之功所能达焉。这是内功,要博闻强记,勤学苦练,博采众长,非下苦功夫不行!另外,文中有些长句需凝练、推敲和斟酌。我们阅读任何一部书籍,包括一些大家之作,除了书中的文字能给人精神上的愉悦之外,更重要的是,文字所蕴含的内容及由此带来的思想提升、境界开阔、美好享受等,这才是最最重要的!这是心灵的洗礼和升华,是灵魂深处最璀璨的闪耀和最夺目亮眼的光泽!

  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必须是集文学性、思想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结合和高度统一,这也是文学作品的最高成就。尽管这本散文集存在少许的缺憾,这很正常的,名家名作亦如是。但纵观全书,文集中所映射出来的写作水准、思想火花和艺术锋芒,如同廷伟对乡村那份永远的牵挂一样,必将大放异彩!这是一份注定要融入生命里的拳拳之心和铁骨深情,也必将随着岁月的变迁,经历的沉淀,文化的积蕴,细腻绵柔,历久弥香!

  廷伟已过不惑之年,正处在人生经历丰富,视野开阔,思想成熟,文化积淀深厚,厚积薄发的大好时机。对一个作家而言,这也正是他思维活跃,才思敏捷,写作经验颇多,多写作品,多出精品的“黄金时期”。透过其卓美文笔,我分明看到了他那种豪迈奔放的创作激情,昂扬磅礴的笔力,气势恢宏的文功,正慢慢抵近写作艺术水平的更高峰,引领他渐渐走近更加广阔,更为辉煌的文学艺术殿堂!这是心之归宿,也是文之所向!



2#
发表于 2015-12-24 09:04 | 只看该作者
是理解,是对接,也是延伸。叙述得体,情感浓郁。头略大。
具体实在而到位。很有气势和力量。
3#
发表于 2015-12-24 17:37 | 只看该作者
可见对老范的作品也是下了功夫用了心的,刘姐写的这篇评论很客观,很全面,很到位。值得学习和借鉴。
4#
发表于 2015-12-25 10:36 | 只看该作者
为自己熟悉的人写评论,切入自然,随笔恣意,推崇长出,也点出不足,可谓开诚布公,情真意切。
5#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5 19:44 | 只看该作者
梁星钧 发表于 2015-12-24 09:04
是理解,是对接,也是延伸。叙述得体,情感浓郁。头略大。
具体实在而到位。很有气势和力量。

问好梁老师,圣诞快乐
6#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5 19:45 | 只看该作者
微雨清音 发表于 2015-12-24 17:37
可见对老范的作品也是下了功夫用了心的,刘姐写的这篇评论很客观,很全面,很到位。值得学习和借鉴。

问好成妹,圣诞快乐
7#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5 19:45 | 只看该作者
高迎春 发表于 2015-12-25 10:36
为自己熟悉的人写评论,切入自然,随笔恣意,推崇长出,也点出不足,可谓开诚布公,情真意切。

问好高老师,圣诞快乐
8#
发表于 2015-12-25 19:47 | 只看该作者
刘玉清 发表于 2015-12-25 19:45
问好高老师,圣诞快乐

谢谢!迎春也祝福你元旦快乐。
9#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5 19:47 | 只看该作者
高迎春 发表于 2015-12-25 10:36
为自己熟悉的人写评论,切入自然,随笔恣意,推崇长出,也点出不足,可谓开诚布公,情真意切。

真心祝福他写出高好的作品。
对了,他还欠咱一顿饭啊。高老师啥时候来,要不便宜他了期待了
10#
发表于 2015-12-25 21:56 | 只看该作者
前来学习欣赏。问候祝福!
11#
 楼主| 发表于 2016-1-1 07:54 | 只看该作者
夏冰 发表于 2015-12-25 21:56
前来学习欣赏。问候祝福!

问好,夏老师,新年快乐!
12#
发表于 2016-1-1 09:30 | 只看该作者
刘玉清 发表于 2015-12-25 19:47
真心祝福他写出高好的作品。
对了,他还欠咱一顿饭啊。高老师啥时候来,要不便宜他了期待了:handsha ...

六千元已经到手了,是该请客了,那事还是我敦促他去办的呢。
13#
 楼主| 发表于 2016-1-1 09:38 | 只看该作者
高迎春 发表于 2016-1-1 09:30
六千元已经到手了,是该请客了,那事还是我敦促他去办的呢。

可不是咋地,他若再不主动,可就是那个啥了
14#
 楼主| 发表于 2016-1-1 09:40 | 只看该作者
高迎春 发表于 2016-1-1 09:30
六千元已经到手了,是该请客了,那事还是我敦促他去办的呢。

问好高老师,祝新年快乐
15#
发表于 2016-1-1 11:55 | 只看该作者
刘玉清 发表于 2016-1-1 09:38
可不是咋地,他若再不主动,可就是那个啥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 13:13 , Processed in 0.176918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