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176|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摇曳生姿 技艺精湛 ——谈谈《秦腔》在写作技巧上的突破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2-24 17: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熟悉贾平凹的人都知道,他一向善于从中国古典名著中汲取养分,描写光影流转、人来人往的情景是其强项,所以每次书中人要大宴宾客,也就是作者大显身手的时候。《秦腔》中,大量运用此类人海战术的同时,在写作技巧方面又有许多创新。

  1.第一人称与全知全能的完美结合

  试图以宏大的格局来展现时代变迁以及人物命运的文学作品,大多采用全知全能的上帝视角来多角度、立体化的铺陈故事情节。比如文学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等,作为叙述主体的作者是全知全能的,因此,叙述的重心可以在任意时空之间自由切换,每个人物的出场,每起事件的发生都有着精妙的组织安排,使得情节的推进显得游刃有余且沉着冷静,而整个故事框架和精神内核也突破了第一人称视角的种种局限,格局自然也便开阔了。另外,运用此种手法时,叙述主体退居幕后,因此而造成的间离效果更加符合东方人欲说还休的审美情趣,作者在暗处旁观,读者思考的空间便更为广阔。

  采用第一人称来叙事时,作者的情绪得以更自如的宣泄,作品的氛围也会得到更为细腻的渲染。比如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斯普特尼克恋人》等作品,作者利用第一人称的天然优势,进行了大量的心理描写,使读者洞悉主人公的心路历程,从而对整个故事做到感同身受。同时,这样的写作手法使作品的思想内涵更为直接地传达到读者心中,以达到心心相印,水乳交融的审美境界。

  《秦腔》在写作技巧方面的突破首先则体现为打破了第一人称与全知全能之间的界限,使叙事手法达到了圆润,流畅,全面,自然的至高境界。按照惯常的思维,叙述主体引生出于个体的局限性,不可能参与故事中的全部事件,自然也无法得知全部事件的全部细节。但作者打破常规,从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作品中找到灵感,于是,作品中的引生有了异于常人的手段,他可以控制动物的行动以实现自己的目的,他可以看到人头上的光圈以判断此人寿命,他可以与亡魂对话以达到先知先觉。如此一来,使作品兼具第一人称与全知全能的优点,同时又披上一层亦真亦幻的神秘面纱,实乃妙不可言。只此一种,便值得后辈创作者竞相学习了。

  2.片段式拼接,密实的流年式叙写

  纵观整部《秦腔》,虽然有清风街办市场,夏天义淤七里沟以及秦腔的兴衰这几条宏观的故事线索,但情节的递进更多地体现为细碎生活片段的组接。这种处理手法的难度不言而喻,枝节交错,稍有不慎,就会使故事的某一环脱节,牵一发而动全身,从而影响整个故事的节奏以及主题的表达。但作者妙笔生花,每个片段之间环环相扣,事件的分布错落有致,情节的穿插巧夺天工,单以夏天礼葬礼一段来说,突发事件接踵而至,倒叙与插叙夹杂其中,使人获得了酣畅淋漓的阅读体验。而纵观全篇,只觉各类事件细密如雨点,如牛毛,而叙事节奏却张弛有度,一口气读来,竟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音乐之美。

  《秦腔》所采用的是密实的流年式叙写,随意翻开某一页,总会发现一些自然段的长度超乎想象。对于一些读者来说,这种太过于饱和的文字也许是一场灾难,但事无巨细的铺陈正是《秦腔》的特点之一,正如贾平凹自己所说:“只因我写的是一堆鸡零狗碎的泼烦日子,它只能是这一种写法,这如同马腿的矫健是马为觅食跑出来的,鸟声的悦耳是鸟为求爱唱出来的。”如此密不透风的写法,让读者仿佛置身于画廊,欣赏一幅不曾间断的画卷,山重水复间,一切自然风光尽收眼底,柳暗花明处,所有人情世故一应俱全。

  《秦腔》虽然有接近四十三万字的篇幅,但故事开始于“去年夏天白雪结婚”,结束于“今年三月的泥石流事件”,时间跨度不足一年。由此,便可看出《秦腔》的叙事有多么详尽。这种流年式的叙写更加贴近于生活本身,当然也会有呆板笨拙之嫌,仔细观察便会得知,作者藏巧于拙,采用如此吃力的写法,反而使作品透露出一股难能可贵的真诚,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执着,一种破釜沉舟,壮士断腕的悲凉。出于对既成事实的反思和对未来的忧虑,作者用一腔热血,染红了天边的夕阳。

  3.秦腔曲谱和方言俗语的巧妙嫁接

  秦腔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起于西周,源于西府(核心地区是陕西省宝鸡市的岐山(西岐)与凤翔(雍城))。成熟于秦。出生于陕西省东南部的贾平凹在少小时代便耳濡目染,因此,对秦腔有着特别的感情。当他创作这部带着浓浓乡愁的《秦腔》时,所做的大胆尝试便是将秦腔的唱段融入故事情节之中。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秦腔》一书中,出现的所有秦腔曲谱均是照搬作者的手稿,我们得以看出作者在写下每个音符时的一丝不苟与满怀深情。一笔一划中渗透着化不开的故乡情结与对秦腔文化的一往情深,同时,也体现出对秦腔走向没落的无奈与心酸。作者此举,深化、拓展了主题,使作品在文化反思的层面上走得更远,而保护和传播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秦腔,则又是意外之喜了。

  大段秦腔曲谱频繁出现,却并无生硬突兀之感,这些脍炙人口的唱段与上下文联系紧密,与人物的心理活动也保持着高协调度的契合,比如,夏天智得之夏风与白雪离婚后,在高音喇叭里放起了《辕门斩子》,高亢激昂的唱腔正好印证了夏天智此时的决绝与愤恨。再比如夏天智去世后,白雪声泪俱下地唱着《藏舟》,“耳听得谯楼上二更四点,小舟内难坏我胡女凤莲,哭了声老爹爹儿难得见,要相逢除非是南柯梦间。”此情此景,岂能不令读者肝肠寸断?

  乡音土语的巧妙应用,使得作品无限接近于农村的真实生活,同时,也有助于人物性格的突出,比如“世上有个鬼叫日弄,你就是那日弄鬼。”“谁让你胡拉被子乱扯毡!”等,无一不是生动传神,令人拍案叫绝。

  《秦腔》在写作手法上的创新使其摇曳出别样的英姿,也是其具备高超艺术价值的具体表现形式。

  2015.12.24






2#
发表于 2015-12-24 23:51 | 只看该作者
先坐夏老师的沙发
3#
发表于 2015-12-25 11:03 | 只看该作者
总结名人名作写作经验,一、利于自己作品有所突破;二、利于读者体会创新;这样的评论多多益善!
4#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5 21:55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幽兰。辛苦你了。期待你的指正。问候祝福!
5#
 楼主| 发表于 2015-12-25 21:56 | 只看该作者
高迎春 发表于 2015-12-25 11:03
总结名人名作写作经验,一、利于自己作品有所突破;二、利于读者体会创新;这样的评论多多益善!

谢谢高老师言简意赅的点评。问候祝福!
6#
发表于 2015-12-27 10:11 | 只看该作者
解构精到,诠释专业,一看就知道夏冰是下了很大功夫研读了原著。名家的经历与生活阅历虽然我们无法完全复制和借鉴,但名家的写作经验却是可以通过细致的研判加以鉴赏和融会贯通的。贾平凹的作品确实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挖掘和学习,在这一点上下冰的眼光起点高,值得赞赏!
7#
发表于 2015-12-27 10:13 | 只看该作者
不好意思,一不留神把夏打成了下字,呵呵
8#
发表于 2015-12-27 12:38 | 只看该作者
夏版躲在这搞研究了!看书能总结出其独特的地方,借鉴以为己用,真是日能了!
9#
发表于 2015-12-27 12:52 | 只看该作者
分析得很透彻,学习了,问候夏版。
10#
发表于 2015-12-29 09:48 | 只看该作者
长篇巨制中的技巧,是一种大的布局和设置,需要完整地了解,才能写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欣赏,体会。
11#
发表于 2015-12-30 07:44 | 只看该作者
夏老师是下了真功夫了,我是不一定能有这耐心读完此书的,佩服。
12#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0 08:39 | 只看该作者
敬一兵 发表于 2015-12-27 10:11
解构精到,诠释专业,一看就知道夏冰是下了很大功夫研读了原著。名家的经历与生活阅历虽然我们无法完全复制 ...

敬版的肯定让我开心,总觉得,无论是一篇文章还是一部书,如果有幸能入了你的眼,就该有个责任心。谢谢敬版。祝福新年!
13#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0 08:40 | 只看该作者
敬一兵 发表于 2015-12-27 10:13
不好意思,一不留神把夏打成了下字,呵呵

没关系,理解的。
14#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0 08:41 | 只看该作者
lvhq018 发表于 2015-12-27 12:38
夏版躲在这搞研究了!看书能总结出其独特的地方,借鉴以为己用,真是日能了!

兄弟啊,得多向你学习!
15#
 楼主| 发表于 2015-12-30 08:41 | 只看该作者
姬宇 发表于 2015-12-27 12:52
分析得很透彻,学习了,问候夏版。

谢谢姬宇老师的肯定支持。问候祝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 13:01 , Processed in 0.149296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