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微风轻拂 于 2016-1-5 18:15 编辑
一马当先,喜气“羊羊”,转眼金猴来到。猴年对我来说是一个不惑之年,一来人生已过四十而不惑,人生已不再“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人生的目标不再迷茫,人生的结果已隐约可期。作为个人来说,我上对得起父母,凭着自己一份辛劳,学习掌握了一份谋生的技能,靠着小小的智慧和汗水养活了自己,我自感这样的一生也差不多对得起生我养我的父母之期望;我下对得起儿子,将他培养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初中生,重点高中可期;儿子性格基本成型,学习也走上成熟自觉且平稳进步,青春期的心理生理变化都在意料之中的平稳过度,他的未来虽然看似遥不可及,但似乎人生大方向逐渐明晰,对儿子的未来,我没有不切实际的期望,但有着脚踏实地的信心;对妻子来说,我这样的男人似乎已经不符合风险投资的概念,我没有给予她大富大贵的生活,但却可以陪着她慢慢变老。对爱情和婚姻早就不再困惑,当爱情蜕变为亲情的时候,枕边女人成为家人的时刻,这才是婚姻不惑的真面目吧。这样的时候,你不会在意她眼角的鱼尾纹又偷偷添了几道,也不在乎她头上悄悄多出了几丝银丝,但你会更在乎她的健康;激情已经不再,生活就像柴米油盐一样平平淡淡,但平淡的日子却未必乏味。这种感觉就好比此时窗外夜幕降临时,我坐在电脑前写这篇文章,突然门外响起她熟悉的脚步声,然后蹲在电脑旁的小猫哧溜一声冲出门去,看看女主人下班回家带给它什么好吃的。于是房门打开的声音,小猫轻盈敏捷的脚步声,高跟鞋进门的声音,购物袋扔到地上的声音,这声音的混响熟悉、琐碎却又多么美妙,这一切犹如一粒石子落到平静的水面,搅动着黄昏的宁静,家里立即充满了一种生动的气息。我喜欢做这样的一个宅男,过这样普通的日子,每天周而复始的,平静而不惑。
年味不惑。记得小时候非常渴望放鞭炮、吃年糕、炸肉圆、贴春联,但现在这些感觉几乎完全颠倒过来了。现在人有钱了,除夕夜鞭炮声彻夜不休,硝烟弥漫,加剧空气中本就严重的雾霾,PM值立即爆表,这样的鞭炮渐成过年时可怕的扰民道具。所以,我还是很赞成鞭炮禁放的。其次,过年贴年画也似乎成为一个很久的回忆了,主要是家里的装修环境和年画氛围格格不入。而本地曾经的风俗——过年给长辈磕头拜年,也早已不再有人遵循,大多采用新年互相拱手问好代替。
或许,这样的过年确实年味变淡,但如果我们用一种超越时代的视角来看,这种年味变淡或许也是合理的时代要求。我们知道汉朝人怎么过年吗?明朝人看待唐朝人过年,是不是也感觉年味变淡呢?时代不同了,年味也会随着时代改变,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年的感觉有着不同的味觉评判。几十年前,工业经济落后,那时候没有雾霾,甚至工厂的大烟囱冒出的滚滚浓烟非但不会是负面图像,而是一种社会主义“繁荣”生活的必要点缀,我小学时最喜欢绘画的图画,就是想象中的工厂大烟囱的滚滚浓烟和北京天安门;几十年前,人们期盼过年的年糕、肉圆、糖果,但现在都统统沦为垃圾食品,年糕营养单一且不利于消化,油炸的肉圆富含脂肪,糖果的糖分对现在普遍的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都是负面垃圾食品。而我平时喜欢健身锻炼,这些高糖高脂肪食物我是很少碰的;几十年前人不愿意吃的,只能用来喂猪的胡萝卜,现在却成为超市里价格不菲的紧俏蔬菜。
因此,我们不必为年味变淡而过于失落。某种程度来看,年味变淡是因为生活条件改善了,家父曾经有句口头禅——现在的日子是天天过年,我想这种角度来看,年味变淡或许也是一件好事。
不过,因为经济的发展,农业社会渐渐转型进入工业社会。人们从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悠闲田园方式转型到三班倒、三点一线的工业作息方式,人的居住环境越来越封闭,人与人的关系越来越隔阂。因此,人们真正的感到失落的年味变淡,是一种人情味道的变淡。我们过年时,不妨暂时放下手机、离开电脑电视,和家人年夜饭桌上多聊一聊,我想这才是过年真正需要的,也是该有的年味吧!
GDP不该再困惑。十几年前,有经济专家曾经说过,中国GDP必须保证平均增速12%以上,中国社会才能健康发展;后来到了2008年经济寒冬时,有专家下调了这个期望值,认为GDP要保证10%增速,才更健康,国家随之提出“绿色GDP和科学发展观”;近年,有专家认为GDP增速7%是保持社会稳定的一个标准值,但2015年GDP增速是6.9%,政府随之提出GDP要看含金量,不能仅仅看数量。我个人认为我们对GDP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从辩证唯物主义观来看,任何事物不是一成不变,任何事物的发展也不是一成不变。岁月更迭、草木枯荣,人有少年青春、中年老年,科学发展也注定会有人类无法逾越的瓶颈,经济发展也不存在绝对完美的经济计划。就像人也会衰老一样,任何经济体制不可能是永远快速发展的,甚至有时候是停滞和倒退的。比如欧美很多国家,经济到了一定的规模,不要说发展,原地踏步就很不简单了,这不是改变一下经济模式所能决定的,这是客观规律。而中国GDP,我保守的预测,未来的几十年,随着中国GDP总量的进一步增大,GDP的增速将会越来越缓,非但6.9%,甚至5%、4%、3%皆有可能。这是客观规律,我们无需太在乎总量,而真正该在乎的是经济结构是否合理,经济转型是否平稳过度,如何解决人口大国和经济产业转型的矛盾,这才是关键。对于GDP增速,我们不该再困惑数字的高低。
雾霾治理不该再困惑。雾霾治理肯定影响经济发展,面对很少见到的蓝天白云,我们不该再困惑于这个鱼和熊掌兼得的问题。如果可以减少一点雾霾,我们本来一年换一次的手机可以三年换一次;我们的房子也可以减少拆了建、建了拆的轮回速度,我们的腰包也可以承担一些损失。如果这些能换来清新的空气、湛蓝的天空,这些损失又能如何呢?想象一下你活在千年前的唐朝,那时候你没有手机,没有电视,也没有电脑,但唐朝的人就活得没有现在人幸福吗?我们再想想看,邻邦经济发达的日本,人均财富位列全球前列,但自杀率却位居发达国家第一,而全球最贫困的国家尼泊尔却是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因此,财富并不能左右民众幸福度,只有愉悦的身心健康才是民众幸福指数的关键,在雾霾面前,我们的治理手段不该困惑。
共和国已经进入不惑之年。中国是已经有了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建国67周年。67岁对于人来说已经是一个老人了,67岁对一个国家来说,历史看似很短,但其实也不算短了,美国建国67年的时候,就已经迈上世界列强行列。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的67年中,经历过无数艰难曲折,共产合作化、大炼钢铁、文革浩劫、三十年改革开放至今,我们虽然建国区区67年,但是我们经过这么多的磨难曲折的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有着辉煌历史,现在继续英姿勃发。政府治国口号也越发亲切亲和,“中国梦”这样的淡化意识形态、贴近民生的政治口号,可以看出本届政府的踏实务实的治国方针。我想,我的祖国,你已经进入不惑之年,我祝愿你继续坚定不移的走这样的一条无关左右纷争的、专注民生的不惑坦途,2016,中国不惑!
2016年,愿我、我的家人、我的朋友、我的国家,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猴年不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