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4369|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散文的气场(外一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8 15: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王克楠 于 2016-1-11 21:21 编辑

                                                                   散文的气场


                                                                    /王克楠


       这是一个难于描述的难题。我们读过一些散文,会感到气场很大很强,如读史铁生的散文,会感到他是用生命的危机感去探知世界的奥秘,那种生命力的旷逸,会令我们感到吃惊;再如读王小波的散文随笔,能感受到一位现代智者特立独行地向束缚人的意识形态进行无声地论战——呈现战士的姿态;如读林贤治的散文,能感到作者身上那种直逼真实的孤胆;如读余秋雨的文化历史散文,能感到他对小花小草情调散文的绝望;如读贾平凹的散文,能感到一个现代人力图打破时空限制所进行的孜孜不倦努力......毫无疑问,这些作家写出的散文是有气场的散文。这些散文家和他们的文字,共同构成了散文的气场,对于读者的心灵不仅有“陌生感”,而且构成了强烈的冲击。


     很多散文写作者常常会有这样的困惑,同样用汉字来写字,为什么自己的文字缺乏力度和力量?原因到底在哪里呢?其实,“力量”是结果,而不是初衷。散文缺乏力量,是由于散文缺乏气场或者气场苍白造成的。散文的气场大,散文关注的事情就大、就深,散文的格局也显得大,反之,只关注鸡毛蒜皮的事情(和用细节表达生活是两回事),就气场小,就看山是山,永远看不到山后面是什么,更无从表达,最后难免行文苍白无力、无病呻吟。

     有气场的散文,是敢于面对生活真实的散文,一如鲁迅先生所说“真的猛士敢于面对惨淡的人生”。一个人的散文,无论再私秘,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时代人生和人性深处的东西。我们面对的人生,无论惨淡也好,幸福也好,都是需要正面面对的。如不敢面对或者自我把写作散文当做宣传品或者用于其它功力目的,就失去了散文的基本状态。悲剧往往是这样的:尽管散文写作者本意是想写出真实的人生,写来写去,却写虚假了——这与作者的洞察力和学养有关,也和作者是否有“力求真实”的写作态度有关。

     散文不是论文,尽管散文不是用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但写作者写作时,心中一定要有问题。没有问题的率性之作,常常会把散文引导到“无根”状态。任何优良的生活环境都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更不要说恶劣的生活环境了,写作人不可以为自己生活得幸福了,而天下人就都幸福;不可以一己的生活顺利而误认为天下人都顺利,大唱赞歌和讴歌幸福是需要前提的。


     心中有问题,就会为一些问题而夜不能寐,才有可能渐渐培育出属于自己的散文大格局,只有这样,你写作时才能使自己远离空洞无物。我们去阅读春秋战国时期的屈原,常常会为屈原在那样的年代写出《屈原》而惊叹。屈原是一位理想主义者,而他的生活环境又那么地严酷,楚国时时有被强秦吞没的危险,而楚国的贵族们却是今日有酒今日醉,败国之相已现端倪......屈原是站在“天地人”那样的高度去观察楚国,去表达什么样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这样的内在气场是大多数人所不具备的。屈原的作品才千古流芳,与屈原相比,清朝的乾隆皇帝也是一位喜欢舞文弄墨的人,身为皇帝,又处在“康乾盛世”,其气场就局限在“幸福地歌吟”,皇帝大人以为自己幸福了,天下百姓都幸福了,殊不知天下百姓处在尚未温饱者大有人在,知识分子还无法认可满清政权对中原的统治。天下可得,人心难顺也。据说这位长寿的皇帝一生中写了几千首诗歌,我所在的古城邯郸丛台城楼上也有他留下的诗歌墨宝,但仔细读来,这样的诗歌是死的,不仅对于现代人是死的,在皇上落笔的瞬间,就已经死了。

     散文的气场决定了散文的气象,并不能决定散文的风格。气场是内在之氛围,风格是外形之呈现,就像一个人先要想好说什么,然后才能去思量怎样说?散文的气场是由于心量所致,风格是由作者的性格所致,二者的路径不同,不可互相混肴。鲁迅先生的杂文深刻而犀利,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而大先生的弟弟周作人的散文则要委婉的多,这并不能影响他们各自的散文气场。他们哥俩的散文虽然风格不同,但都是有定力,有自信,有魄力的好文,各自成为一家。有气场的散文常常是质朴的,不会受环境的喧闹而失去气定神闲的品质,比如阅读苇岸的散文,你就会逐渐进入苇岸的安静世界,与花草树木一起呼吸,从而获得一份非常难得的和谐与圆融;再比如你阅读汪曾祺的散文,你一定感受到平凡的世界竟然这样可爱。

     当下的散文文坛有一种不太正常的状况,很多写作者会有一种误解,以为取材宏大,便会得到的大气场和大格局。事实上,一个不善于消化粮食的人,即使站在粮仓,也不可能长得健壮。有气场的写作者是自信的,是用很大的心量去拥抱这个世界的,决不会去挖空心思去摄取宏大题材。心中有大量,即使写生活琐事,也会有不平凡的光彩;心中有气场,即使写生活中小的物事,也能写出大气象。素材这种东西,大小之间并没有天然的鸿沟,小中有大,大中有小,一切都服从于写作者的调拨。调拨得当,即可浑然一体也。

     散文是由人写出来的,读散文的也是人,因此可以说,人的因素第一。写出的散文有没有气场,就看作者有没有气场,这是关键所在。再者说到语言,语言是一切文学作品的基本材料,无气场的散文作者,常常会在雕琢文字上下功夫,弄不好就会贴上许多拗口的形容词,由于过分注重语言的神奇,反而会弄巧成拙。有气场的散文自说自话,语言也不用经历贾岛的推敲和杜甫的“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斟酌(当然,有的时候斟酌一下,也是好的)。有气场的散文的语言,一般都是质朴的,用最平常的口语来经营文字,这样的语言望之普通,品之有味,就像是石子,投进读者的心湖,嘭溅出水花。因为有气场,所以作者切入点一般比较平和,不用刻意制造一些“名言”去征服读者,作者和读者沟通无障碍,享受一份来自内心的惬意。


     有人说散文是美文,到底是不是美文,先不讲,笔者认为有气场的散文绝不会去刻意营造“美”,因为作者在观察、体验、构思散文的时候,“美”已在其中了。自自然然才是美,任何装腔作势反而会影响“美”的纯度。写散文的时候,也不要纠结于“形散而神不散”的伪命题,有气场的散文,“形”和“神”之间永远不会分离,二者在作者“体验”生活的时候,已经完成了亲密融合。有气场的散文也不会过度关注什么“散文里的信息量”,优秀的散文不是依靠散文里的信息密度故意使读者喘不过气来,而是用心灵温暖心灵,用心灵解放心灵,用真知灼见打开一扇扇冰冻的门窗。


     多年以来,散文理论家们对散文的阐述大多在技术和技巧的层面,较少涉及“气场”这些范畴,笔者以此短文为缘头,愿意抛砖引玉焉。
                                                                                                                           20151015日于开封之列车上

  
                                                                     《散文有表亦有里》


        散文如人,人如散文。一个人有表亦有里;散文。亦是有表亦有里。从做人来说,一个人如果过于表里如一,就会显得笨拙;一篇散文,如果过于直抒胸臆,就少了一些文学性。什么是文学性?笔者认为即是道出了人们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


        大凡优秀的散文,散文的后面都隐藏着一个人,这个人或者伟岸,或者苍白;或者质朴,或者浮躁......总之,这个人是存在的。这个人说的自己的话,不说别人的话,更不说报纸和广播里现成的话。说的好不好,有没有艺术性,是另外一回事,反正这个人是站着的。如果散文的后面这个人模糊了,乃至消失了,这篇散文就失去了立世之价值。散文有表亦有里,就要看散文后面的这个人到底站起来没有?一个散文写作者,倘在有生之年如写出几篇具有传世价值的散文,其功夫不在技巧,而是在于不遗余力地、长时间地、孜孜不倦地培养散文后面的“这个人”,这个人一定要站起来。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会性”,倘若要求一个人在任何语言环境里都要保持言行一致,几乎是不可能的。一个人做事,即使有非常崇高的目的,有时候在言行之间也会有脱节。散文就不一样了,即使你有救国救民救人类之心,如果直脱脱的涉及到文字中,,有品位的读者也不会买账;读者会觉得你在说教,你在欺负读者“智商低”,谁能傻多少呢?而且,您又不是救世主,犯得着板着脸教训人吗?一个写作者的悲悯意识应该隐藏在心灵深处,写到纸张上的,只能是折射。如果您真的有一份悲悯情怀,即使您再折射,读者也能感受的到。

     读者阅读散文,常常是用感受去感觉,而非用既定的结论去推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出现了散文热......社会自由、思想自由,经济多元化等,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散文热,这个“热”至今未衰,在这个背景下铺天盖地涌现出来的散文,大部分是平面散文,一段小经历,一个小现象,一种小情调,感受到了,根本来不及沉淀,就迫不及待地宣泄出来了。这样的散文只有其表,没有其里。为我们这个浮躁的时代又增添了一份浮躁,为我们的文学的神圣又增加了一个堕落的突破口(并非笔者危言耸听),


     论及文,就必须触及人。人,有其外表风度,而没有胸襟气度,亦是浅白之人;散文如果只有其表,没有其里,就会沦为垃圾文字。“表”是散文的枝叶花蕾,“里”是散文之根茎。一棵树的形象再好看,一朵朵的紫色再鲜艳,倘若没有根茎,最终难于持久,最后必然枯萎凋零。读杨朔的散文,会看到一位在没有美的田野上刻意寻找美的牺牲者;读余秋雨的散文,我们会看到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想法设法使用历史知识编织自己的散文王国,读梁衡的散文,我们会看到一位刻意求工的在散文小路上的寻觅者......读他们的散文,无论意识形态发生怎样的变化,也不管写作者是否达到了鲁迅那样的写文准备,总是有表,也有里。

     笔者比较喜欢读那些“内里”坚实的作家的散文,如周作人的散文,哪怕是外表再闲散,也无法掩遮内里的苦涩;比如读鲁迅先生的杂文(亦属于散文的一种吧),无论其再辛辣犀利,也无法拦住发自心底的那份古道热肠;比如读汪曾祺散文,无论其选材再平常,也洋溢着他对人性善的追寻;比如读于坚散文,无论其选择的生活画面再琐碎,也无法摘去他对苍白无力的当代生活的那份反讽;比如读史铁生散文,无论其造境再神圣(比如《我与地坛》),也沁洇着人类凶暴和人生无常的叹息.......例子不胜枚举,这些文学家的散文既有其表,也有其里,堪为散文大家,令人信服也。

     散文的“表”总是可以宽一些,万事万物皆可以入文,百花齐放,万紫千红。散文的“里”常常会被一些作者认为是——思想性。我们在中学时代学习的八股文里,常常会对一篇课文进行“中心思想”和“艺术特色”的僵化分类,这样的僵化形成了惯性,进入了散文写作中,就会误导作者玩空心思地去寻找什么独到的“思想”和独到的“发现”,“思想”能独到吗?一个人脑袋了进水的写作者,十分笨拙地在行文中竭力表达自己发现的“思想”,只能让读者感到丑。散文里的“思想”不是先天锁定的,而是在善的方向不辞辛苦地攀登而得到的果实。


     散文的“里”,其实是一个写作者的最内心的精神生活。人非草木,在任何时代的任何环境下,一个人总是有自己的精神生活和价值判断。人的精神生活有深浅之分,有善恶之别。做人的根基浅并不事修为,有一点小感受就迫不及待地写出来,徒增散文的垃圾数量而已,因为浅薄而不辨是非,赏识假恶丑,自觉不自觉地做了魔鬼撒旦的帮凶。心态恶者,以若肉强食为骄傲,错把低等动物的丛林生存法则用在人类社会,为恶为荣,实在是不可救药也。

     在当下时代,大家一股脑地去拥挤在泡沫散文的“阳光道”,发表的容易,挣稿费也快一些,还可以出书和获奖,有多少人愿意走散文有表亦有里的“独木桥”呢?在写作中,有哪个作者不愿意自己写的散文有“表”又有“里”,可是到了实际操作中,总是大多数人做不到这一点,怎么办呢?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培植这一条路。散文的写作技巧可以速成,而修炼其“里”,则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甚至像苦行僧一样坚守孤独——这也是写散文的真正难度。散文的其“里”需要培植——往正确的方向培植,至于什么是“正确方向”,就不是这篇小文能展开的了,到下篇散文文论与朋友们探讨,好吗?就此打住。

]
2#
 楼主| 发表于 2016-1-8 15:57 | 只看该作者
好久没有来,发两篇文字,与朋友们探讨
3#
发表于 2016-1-8 18:30 | 只看该作者
写散文的作者,必须研读散文理论,来指引自己的文学创作,可以避免走许多弯路。王克楠老师的散文理论文章,就是指引大家创作的璀璨明灯!
4#
发表于 2016-1-9 10:28 | 只看该作者
读来受益匪浅,感谢王老师的教诲,虽然我很少写散文,所有的文体都是一个理啊!问候,
5#
发表于 2016-1-9 10:47 | 只看该作者
气场是内在之氛围,风格是外形之呈现,就像一个人先要想好说什么,然后才能去思量怎样说?散文的气场是由于心量所致,风格是由作者的性格所致,二者的路径不同,不可互相混肴。

学习思考中……
6#
发表于 2016-1-9 10:54 | 只看该作者
一个散文写作者,倘在有生之年如写出几篇具有传世价值的散文,其功夫不在技巧,而是在于不遗余力地、长时间地、孜孜不倦地培养散文后面的“这个人”,这个人一定要站起来。
学习,问好王老师!
7#
发表于 2016-1-9 14:46 | 只看该作者
当下的散文文坛有一种不太正常的状况,很多写作者会有一种误解,以为取材宏大,便会得到的大气场和大格局。事实上,一个不善于消化粮食的人,即使站在粮仓,也不可能长得健壮。有气场的写作者是自信的,是用很大的心量去拥抱这个世界的,决不会去挖空心思去摄取宏大题材。心中有大量,即使写生活琐事,也会有不平凡的光彩;心中有气场,即使写生活中小的物事,也能写出大气象。素材这种东西,大小之间并没有天然的鸿沟,
精辟的论述,深以为然,拜读学习。
8#
发表于 2016-1-11 10:08 | 只看该作者
克楠老师在散文理论上造诣很深,要多多学习呢。问好。
9#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 21:14 | 只看该作者
刘彦林 发表于 2016-1-11 10:08
克楠老师在散文理论上造诣很深,要多多学习呢。问好。

刘老师客气了,互相学习。
10#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 21:15 | 只看该作者
休憩花园 发表于 2016-1-9 14:46
当下的散文文坛有一种不太正常的状况,很多写作者会有一种误解,以为取材宏大,便会得到的大气场和大格局 ...

希望对你的写作有用
11#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 21:16 | 只看该作者
戈眉 发表于 2016-1-9 10:54
一个散文写作者,倘在有生之年如写出几篇具有传世价值的散文,其功夫不在技巧,而是在于不遗余力地、长时间 ...

戈眉你好,通过写散文随笔可以提升自己的认识水平,建议你在写作诗歌之余,也写点随笔之类的文字。
12#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 21:18 | 只看该作者
姬宇 发表于 2016-1-9 10:28
读来受益匪浅,感谢王老师的教诲,虽然我很少写散文,所有的文体都是一个理啊!问候,

姬宇讲的有理,任何文学艺术门类,都有相通的地方啊.......
13#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 21:20 | 只看该作者
高迎春 发表于 2016-1-8 18:30
写散文的作者,必须研读散文理论,来指引自己的文学创作,可以避免走许多弯路。王克楠老师的散文理论文章, ...

谢谢迎春的第一时间解读。
迎春谬夸了,克楠只不过思考的多一些而已,握手!
14#
发表于 2016-1-11 21:28 | 只看该作者
气场是内在之氛围,风格是外形之呈现,就像一个人先要想好说什么,然后才能去思量怎样说?散文的气场是由于心量所致,风格是由作者的性格所致,二者的路径不同,不可互相混肴。

克难老师的评论,读后受益匪浅,小妖问好!
15#
发表于 2016-1-11 21:41 | 只看该作者
王克楠 发表于 2016-1-11 21:16
戈眉你好,通过写散文随笔可以提升自己的认识水平,建议你在写作诗歌之余,也写点随笔之类的文字。

嗯,今年打算尝试一下,谢谢王老师!祝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1-1 13:34 , Processed in 0.255931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