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1976|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乡村的花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13 22: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2:51 编辑 <br /><br />    初冬一下午,我们二人坐车看望一同事即将去世的爷爷。
  车子离开陇右秦安小城后,向西沿着云雾山脚折折拐拐一路盘旋而上。路,柏油马路,不宽不窄,S接连S;路多坑洼,让人在颠簸中更加清醒,路旁稀疏的刺槐、白杨已被初冬的风霜杀的瘦骨嶙峋,马路旁这儿一家那儿一家的青瓦土坯农户,大门微开,鸡狗闲庭散步,干草柴垛一堆一堆的守护在院子周围,使人顿感乡村的温暖。随着车子依次而上,西坠的冬阳明亮透彻,天湛蓝高远,云逃遁的一丝不挂,从稍开的车窗细缝中窜入的风中感觉气温越来越微寒、寒了,真是高处不胜寒!路上除了不多来回的车辆外,人一个也未邂逅,西北风总是轻轻流窜着,冷冷清清。沟壑越来越深,梁顶越来越低,田野空旷萧条,灰褐色是这个季节的主调。
    许久,车子便进入了一条不长很窄,两旁矗立着三四层楼房接连成一排,人声鼎沸,买卖交易的热闹集市,司机告诉我,这就是千户镇的集市。将车停靠在右一卖红薯的三轮车旁,打开车窗,伸头,询问一三十左右,头顶红色围巾,脸颊大红粗糙,面带微笑,衣着朴素,包裹厚厚的妇女,“哎,麻烦问走川珠的路咋走?”那妇女一脸淳朴,停止高声的买叫声,声音洪亮,边说边指,详详细细,热热情请,还怕我们走错了路,再三叮嘱,要边走边问,乡间的路岔路多,小心走错了冤枉路又白费了油等等。一句话:实在暖和。曾记得我在九十年代某都市因问路而遭人家白眼的一幕,心里真不是滋味。如今,在乡村问路,一股冬日温流顿时包裹了我,是那样的惬意,那样的温暖。粗粗的目睹了两眼物品齐全、人头攒动、瓷实纯朴、尽显乡村本色的集市场景,我们的车子缓缓地走出了感觉不到一公里长的千户镇集市,瞬间又隐于乡村的宁静淡定的本性了。
    依照那纯朴厚诚妇女的指点,车子从柏油马路向左驶出进入了一条三四米宽的水泥路,左旁脚下沟深梁长的西北典型地貌清晰地呈现在眼前。前不久小雪节气川区的一场绵雨,早就逃遁的无影无踪了,抑或她们怕是嫌弃城市的喧嚣和烦躁,竟悄悄的躲藏在云雾山的沟底壑旁,薄薄的,大约一鸡爪子厚,却是那样的清纯鲜亮,让本来静谧的大山显得更加祥和沉稳了。从沟壑底依次而上,灰色、浅白色、白色,一如一个人一生的真实写照。车子继续缓慢的行进,路旁不时遇见一两个步履刚健,精神十足,穿着朴素的乡村人,停车再次询问,无论男女老少,依旧高声大嗓,瓷实的土话,边说边指,似乎不把路子指得明明白白,感觉自己像犯下了大罪似的。岔路口,能遇上这样情真意切的好人,能听一会温暖瓷实的乡间土话,能感受一段真挚如泥土似的对话,我想,不管是谁,你都会把自己高傲浮躁、虚伪自大的假面具一一收敛;顿感人与人之间还是少些表面的应付,多点心灵的碰撞最好;同是感到人的心底还是把善良的一面展现出来,让丑恶位置让路,踏实生活,真诚做人。轻松自在,灵魂不再被禁锢,最好。车子沿着弯弯拐拐的水泥路下滑,司机总是对路的感悟最高,走完一段不长的水泥路后,便拐入到一条尘土厚厚的土路上,村庄已凸现在眼前,越来越密集,越来越明晰。
    在车子即将进入村庄的土路中,我那位同事怕我们找寻不到路,竟匆忙中没带头盔手套骑着摩托车来了,我们顿感心里踏实了许多,温暖了许多。他在前面带路,在刚进入村庄的土路上,不是谁家的一群鹅,鹅鹅鹅的伸长了自己本来很长的脖颈,宛如向我们致敬;又一回,谁家的两只已长得成熟的两只大肥猪,嘴里哼哼的唱着,跑着,高兴的把自己短小的尾巴卷成几个很标准的圈圈,总在我们车子的前面赛跑,我们只能尾随其后,观赏这充满乡村味儿的美景。路旁上下,庭院稀稀拉拉,一律的土墙青瓦的一泼水住房稳稳当当站立,那宽大的场院旁总会有一两个大大的买柴垛扼守。乡村,蜗居在山间的一束束炊烟,你是那样的实在淡定温暖淳朴,你和大山的沉稳、大山的厚重、大山的胸怀一样,传承着永不更变的本性。
    停车步行,瞬间即到我同事家。还未进堂房,我同事的父亲满脸真诚发自内心的微笑挂满了消瘦的面颊,进屋站在土炕旁,目睹那即将涅槃的同事八十高龄瘦骨嶙峋穿着宽大老衣(即将去世的人的衣服)半昏迷的爷爷,我紧紧地握住了老人那宛如硬柴一样的手,只有默默地祈福,谁知老人刚强的向我们尽说一些客气话,诸如太远了、你们人情也太好了等等。我俩只有倾听,还能做些什么呢?面对一个慈善和蔼、心底善意浓浓、即将西坠的晚阳。
    一杯茶水还未喝完,饭菜已盛桌上,好意难推,只有老实吃喝。当我们要返程时,那慈善的老人早就深深地沉着了,我们就没在敢打扰安静休息的老人。
    在返回的路途中,我一直在想,乡村,您那瓷实淳朴、厚重真诚、用真心对话的乡村这朵永不凋谢的花儿,在如今城市化的进程中,不知是否会被时间的大浪卷走?



2#
发表于 2016-1-14 09: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2:51 编辑 <br /><br />关于乡村的思考,缠绵的思绪之中着个性的认知。淳朴的当是永恒,过去的却成了记忆。

3#
 楼主| 发表于 2016-1-14 10: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2:51 编辑 <br /><br />关于乡村的思考,缠绵的思绪之中着个性的认知。淳朴的当是永恒,过去的却成了记忆。[/quote]
谢谢老师点评。

4#
发表于 2016-1-16 09:3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2:51 编辑 <br /><br />向老师学习

5#
 楼主| 发表于 2016-1-16 10: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2:51 编辑 <br /><br />向老师学习[/quote]
相互学习,你好。

6#
发表于 2016-1-17 00:2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2:51 编辑 <br /><br />亲情、友情在这里洋溢,拜读美文,问好。

7#
 楼主| 发表于 2016-1-17 08:3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2:51 编辑 <br /><br />亲情、友情在这里洋溢,拜读美文,问好。[/quote]
问好,谢谢点评。

8#
发表于 2016-1-18 14: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2:51 编辑 <br /><br />走向乡村,眼观、耳听、心感,表达了对变化中的乡村一种内心的审视和认知。

9#
发表于 2016-1-18 15: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2:51 编辑 <br /><br />冬日,乡村,温暖的话语行为,淳朴的热心乡人。一切都似曾相识,欣赏。

10#
发表于 2016-1-18 16: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2:51 编辑 <br /><br />乡村,蜗居在山间的一束束炊烟,你是那样的实在淡定温暖淳朴,你和大山的沉稳、大山的厚重、大山的胸怀一样,传承着永不更变的本性。
我对乡村也有着特殊的感情,因为在那里曾住过几年。

11#
 楼主| 发表于 2016-1-18 16:5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2:51 编辑 <br /><br />走向乡村,眼观、耳听、心感,表达了对变化中的乡村一种内心的审视和认知。[/quote]
谢谢版主点评,紧握。

12#
 楼主| 发表于 2016-1-18 16:59 | 只看该作者
虞城传奇 发表于 2016-1-18 15:35
冬日,乡村,温暖的话语行为,淳朴的热心乡人。一切都似曾相识,欣赏。

问好,握手,谢谢!
13#
 楼主| 发表于 2016-1-18 16:59 | 只看该作者
摇曳风铃 发表于 2016-1-18 16:50
乡村,蜗居在山间的一束束炊烟,你是那样的实在淡定温暖淳朴,你和大山的沉稳、大山的厚重、大山的胸怀一样 ...

紧紧助手,谢谢点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5-2-22 15:03 , Processed in 0.411547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