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水如空 于 2016-1-25 18:59 编辑
哥只是个传说——重读《西游记》之一 但凡读过几页中国文学史,或“名著解析”之类书籍的,甚至只看过电视剧、动画片的,都知道孙悟空是一个英雄——不甘压迫奋起反抗的英雄,以及降妖除怪为民除害的英雄。这两种英雄,以困囚五行山为界,前后截然分开,泾渭分明,其区别之明显,似乎只是为了证明在孙悟空五百年的有期徒刑中,已经成功地进行了思想改造。其改造之成功,之彻底,已使原来的“妖猴”孙悟空完全涤除了身上的“妖”气,不仅从此可以堂而皇之地步入正常人的社会,甚至还可以跻身公门,肩负起“国家级重点工程”——取经事业中,并顺便分担些公安部门的任务,充当起打黑除暴的英雄。 然而读者们都知道,孙悟空在五百年的监禁中,除了有人照顾他的饮食,“饥餐铁丸、渴饮铜汁”(这是地狱里的饮食,出自佛教伪经《地藏菩萨本愿经》)外,他并没有接受过什么思想政治学习乃至“劳动改造”,所以,其前后明显变化的原因似乎便有些不够清楚。 除非……除非是孙悟空以他自身的经历及敏锐的观察力看到了这样一个事实:以他的本领,想改天换地甚至仅仅想与主流社会对抗,都是绝不可能的。所谓“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只是他先前无知无畏时而说下的大话。而一旦他想通了这一点,之前的狂傲便从此烟消云散,反而化做对各路神仙的无比敬畏和对主流社会的取经事业的无限忠诚。因为他知道,凭他的这点微末道行,只能对付如巨灵神、哪吒父子这样的三流角色,而和真正的高手相比,还差得太远太远。若果真招惹了他们,尤其是一旦触动了他们的底线,自己一定会死得很怪很惨。 先看孙悟空的一身武艺,平心而论,还是很不错的。比如在斗青牛精时,便得到了赞赏:“那魔王见孙悟空棍法齐整,一往一来,全无些破绽,喜得他连声喝采道:‘好猴儿,好猴儿!真个是那闹天宫的本事!’”但说到底,他也只是棍法不错而已。并未见得高出别人多少。比如战哪吒,他在兵器较量上就没占到便宜,是靠变化耍滑取了胜。又比如在他打到灵宵殿前时,仅仅一个佑圣真君手下的佐使王灵官便将他挡住,“不分胜负”(并非如电视剧里演的打到殿里把玉皇大帝吓得躲到桌子底下),可见他的武功也只是一般的高手而已。而在西天取经途中,不要说对付如金翅大鹏、九头狮子、九头虫、牛魔王时难以取胜,便如档次差得许多的黑熊精、青狮精等,他也只能打个平手,而这些还只是二三流的角色,甚至在收服猪八戒时,这位蠢猪都可以和他缠斗半天。可见他的功夫真的未必好到哪儿去,比起来,也只是比猪八戒和沙和尚略好上一些而已。 而且在实战中,若真正打起来,是没有人非得只凭武艺的。孙悟空可以使诈打败哪吒,别人同样也可以用法术打败他。而在这方面,他就更是绝对的弱者了。可以说,孙悟空的法术,拿得出手的不过只有一个七十二变和火眼金睛。七十二变,若放在真正的高手面前,不过只如小孩子把糖果藏在手心里的小把戏。试看在同样也会七十二变的二郎神面前,他的手段根本不值一提,每一变化都被二郎神压下,后来实在逃不过,也只好变了个至淫至贱的花鸨逃命,因为二郎神出身高贵,肯定是不屑变化个什么东西与这种贱禽争斗的。再看那个与他本领一般无二的六耳猕猴,到了如来佛那里,不但无所遁形,甚至要拿下他也不用大动干戈,不过只要随手扔出一个金钵便可了事。六耳猿猴是孙悟空恶的化身,他在如来面前如此,孙悟空自然也不例外。 况且有的高手还有一些独特的法力叫他无计可施。比如红孩儿的三昧真火,比如千眼蜈蚣精的金光阵,比如黄鼠精的三昧神风……哪个都够他一受的,在他们面前,孙悟空唯一的本事也只是可以及时逃命,而且还得是惨不忍睹地逃走。 至于他备受人们推崇的火眼金睛,则基本是个笑话。在西天取经途中,不要说神佛化身他看不出来,档次稍高的妖精变化了他也同样认不出来。他的识妖,更多时候凭的只是经验和推理。比如,他凭“那女子十八岁,这老妇有八十岁,怎么六十多岁还生产?”断定来寻女儿的老太太是白骨精的化身;比如他是凭“禅光瑞霭之中,又有些凶气”(注意:还不是妖气),断定小雷音寺不是个好去处。最有讽刺意味的是在通天河边,他居然把一块石碑当成了“扳罾的渔人”,这点儿眼力,实在比普通人也没强出多少。所谓“火眼金睛”,只是他用来贬斥唐僧和猪八戒“肉眼凡胎”的借口而已。 此外,孙悟空的筋斗云也是他常常拿来炫耀的资本。不过这点本事也只是可以拿来炫耀炫耀,或者是在打不过别人时请个救兵,可以保证在唐僧被吃掉或强迫成亲之前回来,除此之外,并无其他用处。况且有时候遇到了真正的高手,就是想逃也逃不掉的。比如说面对镇元大仙的长袖子,比如说,在面对黄眉童子的乾坤袋,甚至在面对没有任何辅助工具的金翅大鹏时,他的一个跟斗十万八千里,大鹏鸟翅膀扇一下就是九万里,用不上两下就将孙悟空轻松擒下了。至于到了如来佛那里,他甚至连手心都逃不出去,就不要说还有多少抵抗的能力了。 更何况,他要对付的还有各种各样的法宝。在整部《西游记》中,太上老君是一个法宝加工的作坊主,大半法宝都出自他手。这其中甚至包括孙悟空的金箍棒、猪八戒的钉耙。不过这两样东西和其他法定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比如平顶山莲花洞的金角、银角大王的几样宝贝,比如铁扇公主的真假扇子,比如青牛精的金刚圈,比如赛太岁的紫金铃,乃至于黄眉童子的金钵和乾坤袋,金翅大鹏的阴阳瓶……哪个都是没法对付的宝贝,有时孙悟空可以靠偷骗拐换等下三烂手段把宝贝弄到手里,有时候只好去请更厉害的角色当救兵。每当面对这些法定时,他的金箍棒似乎都成了小摆设,甚至再加上他的七十二变,也丝毫没有还手之力。 所以说,把孙悟空说成是一个多么神通广大的英雄,如果不是由于那些专家们把读者都当成了小孩子耍弄,则必是出于无知的缘故。 至于说到孙悟空的反抗精神和为民除害,则更是胡说八道。 首先,孙悟空是根本没有想到要反抗的,而且他在花果山自在为王,既没有遭受压迫,便没有要反抗的理由。当太白金星前来招安时,他先叫:“快请进来!”再“急整衣冠,门外迎接。”当金星宣诏后,他更是笑道:“多谢老星降临。”并教:“安排筵宴款待。”可见是以山野妖猴的姿态做足了对天使的恭敬。就任弼马温后,也是尽职尽责,“昼夜不睡,滋养马匹。日间舞弄犹可,夜间看管殷勤,但是马睡的,赶起来吃草,走的捉将来靠槽”,所以把马们“都养得肉肥膘满”。可以说,如果不发生意外,孙悟空绝对是个好职工,若天宫官场没有潜规则的话,照常理他绝对可以稳步升迁,跻身高位。只可惜他偶然得知自己官职太低,便愤而离职。若说这点,倒和那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有些神似,境界虽高,但毕竟与“反抗”二字无关。至此,他仍只是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妖猴”而已。 真正叫他有了些许反抗意识的还是在天庭两次围剿失败之后。正所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如果天庭对他弃官不予追究,他大可以继续做他的美猴王,继续做他的妖猴。试看天下那么多妖怪,即使惹了祸,也未必会真的剿到头上。可是玉帝不知错了哪根筋,非要对这么一个弃职人员追着不放,而且又不派些顶尖高手(如二郎神),而只打发如哪吒父子这样的三流角色出场,结果一战即败。居然连天兵天将都不是他的对手?想到这一点,孙悟空的心里开始膨胀了。 而“在错误的时间发动错误战争”的玉帝,居然又听信太白金星的混帐理论,在不该合谈的时候和谈,并答应了孙悟空“齐天大圣”的封号,要与“天齐”,分明就是谮越嘛,即使是人间的皇帝也没有受得了的,不知道那位“三届之主”的玉皇大帝怎么就同意了。如此,想到孙悟空不滋长骄傲情绪都不可能了。而最最不该的是,玉帝居然又把看守蟠桃园的任务交给一个天生爱吃桃子的猴子,王母又要搞什么蟠桃会,又偏偏不请这位与“天齐”的“大人物”,结果便是直接勾起了他的野性、妖孽性,接下来,偷蟠桃,盗御酒,吃仙丹,一系列违法犯罪活动下来,终于惹得“这场祸,比天还大”,至此,他想走回头路也没有机会了。 后来,孙悟空之所以在如来面前敢于说出让玉帝让出宝座的话,也正是这一次次大闹后成功后一次次欲望膨胀的结果,就如曹操当初只“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一样,并没有后来那样的野心,只是在一次次一次次成功一次次欲望膨胀之后,才有了越来越大的胃口,但从根本上仍与“反抗”无关。 因为对于孙悟空而言,既没有如梁山英雄要反抗“奸臣”,也没有如陈胜吴广要质疑“王侯将相”,既没有表明要“对抗旧的社会制度”,也没有要“建立一个新世界”的理想,充其量,他的所做所为,也只是一场闹剧而已。大闹天宫这个“闹”字,用得实在精准,彻底地揭示了他所有举动的全部意义。 而在取经路上,他更不像是一个降妖除怪的英雄,更多时候,只是为了保护唐僧西行而不得已采取行动;甚至有时候,打妖怪只是出于他争强好胜的恶趣味。比如在收伏猪八戒时,他说的是“顺便拿几个妖怪儿耍耍”。而这还是在取经的前期,在经历了一系列艰难险阻之后,再遇到妖怪时,只要能不惹到,其实他还是不愿惹事生非的,毕竟西天取经事大,远远大过了什么降妖除怪,或是为民除害。况且他也真正认识到了那些妖怪的本事,犯不上为此强出头,给自己添麻烦。比如在小雷音寺一节,他便一再主张要绕路走,而在面对红孩儿、老鼠精时,他都不再主动下手打杀,甚至只要能躲一时就躲一时。并且还因为唐僧的一念之仁和他的畏缩导致镇海禅林寺中几个和尚无辜丧命。如果悟空真要降妖除怪为民除害,依他先前的性子,即使再被念了紧箍咒、再被唐僧驱逐,也断不会容妖怪在寺中害人性命。所以,所谓的降妖除怪为民除害,也只是取经的副产品而已,本非孙悟空的本意,更非他要肩负的责任。 总而言之,孙悟空所谓的神通广大、反抗精神或为民除害,都只是某些专家们的一厢情愿而已。他们要宣扬怎样的思想,便强行给孙悟空涂上了怎样的色彩。各种改编的影视作品则顺应了这一思想,并迎合民众内心的渴望,将《西游记》原著中的孙悟空改头换面,成了万众心目中的英雄。悟空若果有知,大概也要露出他妖猴般诡异的狂笑了:这群笨蛋东西,一个个肉眼凡胎,认不得老孙的“本来面目”(《西游记》第七回如来语:“趁早皈依,切莫胡说!但恐遭了毒手,性命顷刻而休,可惜了你的本来面目!”),真是可笑之极。要知道,在成佛做祖之前,老孙的那点儿勾当实在不过尔尔。千万不要崇拜哥,哥不过只是一个传说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