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688|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祥云飘过圣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2-27 22: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22 编辑 <br /><br />
    初冬的风,时而吹在道路两旁白杨树梢头金色的叶子上,时而吹在田野里那些绿意尚存的植被上。载着我们的车子在212国道上,疾速向着宕昌的方向一路行驶。偶尔双目投向窗外,感觉虽是冬天,宕昌的风却是金色的,黄金的金,带着祥瑞;也是绿色的,贴着地皮春天的绿,带着就要蓬勃起来的气势。地处岷山脚下的哈达铺,就被这些祥瑞的金风和绿风包围着,正在我们飞速的车轮中,缩短着我们朝圣的距离。

    紧赶慢赶我们的车子到达宕昌县城时,夜幕已四合而来,在绚烂的灯火里,我看见了夜幕下,经过整合重建后的宕昌县城。那美丽的广场、宽阔的街道、林立的高楼,这一切都给我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使我几乎对十三年前这个与我匆匆而过、被一条河一分为二的古老县城不敢相认。也许是被县城的夜景迷住了,也许是疲于赶路我们4个人实在太累了,大家决定在县城找一家宾馆先住下来,第二天精神饱满地用最佳状态去走红色之旅、朝圣红军长征纪念馆岂不更好?然而躺在宾馆的床上却久久不能安睡。心里幻想着明天早晨,呈现在眼前的红色圣地会是怎样的情景?而脑海里却一如电影般回放着十多年前,第一次去哈达铺的那些片段。大约是2004年的秋天,我应当时陇南行署文化处之邀,到哈达铺参加一个文学笔会。从我所在的县城搭乘清晨最早的一趟班车,中午抵达陇南行署所在地的武都,在武都我们才换乘了一辆去哈达铺的班车,整整走了一天。我们赶到哈达铺的时候,也像这天到达宕昌县城的情景一样,夜幕四合、花灯初上。只是那时夜晚的灯火,远没有宕昌县城的这样绚烂。当时的那个夜晚,我只看见了哈达铺在夜幕下庄严的轮廓。那次笔会由哈达铺镇政府主办,除邀请了陇南八县一区有实力的作者外,还专门邀请了省上的三位著名作家:小说家柏原、诗人马青山和高凯。因为他们的到来使那次哈达铺笔会盛况空前。记得当时哈达铺的街上只有一家像样的旅社,我和我们县的其她两位女作者被安排在同一房间。由于路途遥远,一路颠簸。一觉睡去连梦也不曾做。第二天早晨醒来,第一个念头就想看看窗外的红色小镇,轻轻拉开窗帘,我看见了一条长长的柏油马路,以及马路两旁高高低低的商铺。和从商铺门前赶着羊群、牵着骡子走过的行人,一派勤劳、自足、庄重的陇南乡村小镇的印象。在这种印象里,似乎还有一种看不见的精神,在冬天的风里潜滋暗长。

    笔会的最后一天下午,我们参观了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出了那条柏油马路向右一拐,一条仅有两米宽的土路便呈现在眼前,两排褐红色的房屋,像在哈达铺上空迎风招展的一面面红旗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不用问这就是当年红军经过和居住过的老街和房屋,一种对长征精神的敬仰一下子在心中激荡起来。我们迈着轻轻的脚步,徐徐地走过了那些当年红军住过的房屋。又怀着虔诚的心情来到了当年一代伟人毛泽东曾住过的“义和昌药铺”,一扇同样褐红色略显陈旧的木门被打开,我眼前出现了一张条形的桌子,桌子的两边是两把古旧的木椅,桌子上放着一只竹子编的,属于那个年代的暖水瓶,暖瓶里的水仿佛还冒着若有若无的热气。我踏着有几分潮湿、已被前来参观的游人踩得发亮的泥土地面,来到了里屋。里屋的一面炕上,一床有些发白的军用被子,叠得方方正正,一双同样也是洗得发白的黑布鞋,放在土炕下面的地面上。这一切似乎都在无声地向我们传递着,一支铁流就此确定了一个方向,经过雪山草地的红军,在毛泽东等领袖的率领下,从这里踏上了朝着陕北挺进的征途。中国革命,从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每当我想起哈达铺,我的脑海里就会出现那条红色的长街、那只竹篾外壳的暖水瓶、那一双洗得发白的黑布鞋,那是一个民族的记忆、一个国家的精神。

    第二天清晨,被一阵婉转的鸟声吵了醒来。窗外的天空一片晴朗,感觉连夜里做的梦也是红的,像朝霞染红的天空,给人一种向上的力量。在街头的摊点上吃过早点,便和同伴驱车向着哈达铺的方向奔去。十三年前的那条坑坑洼洼、铺满黄沙的简易公路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条宽敞平坦的柏油马路,路旁时不时闪过具有哈达铺特有的民情风俗的房舍,和房前屋后挂着的红辣椒和金黄的玉米。初冬的阳光一路铺洒,我对又一次红色之旅的想象,也一如金色的阳光,充满了温馨的谒见之情。

   不多一会儿,我们的眼前便出现了一排崭新的、红色与白色相间、建筑风格高古中秉承着民族传统特色的房屋。紧接着我们又看见了屋子最中间的上方,那几个金色的大字---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下了车,我们的脚步也不由得庄重起来。踏着铺满冬阳的水泥台阶进入馆内,我依序看到了当年红军用过的枪、穿过的草鞋、已经锈迹斑斑的水壶、豁了一个口子的粗瓷碗……在另一个展厅我又看见了曾经指引了长征方向、在中国革命史上起过重要作用的那张报纸。我看着报纸上那些发黄的文字,以及文字下面那些圈圈点点。这真是一张神圣的报纸!我不由得热血沸腾起来,脑海里油然产生敬意,心里默默地背诵着毛主席的七律诗《长征》诗:“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我悄然走出展厅,展厅外面是红军长征纪念广场。阳光如水,把广场照耀得一派庄严明媚。我来到长征街上,当年的那条小街经过修缮,更加显得整洁而又庄严。中午的阳光把我的影子拉得又斜有长,我走进商铺,买了一顶红军帽,庄重地珍藏在了随身的包里。刚从商铺里走出来,一个老大妈操着柔和的宕昌口音说:“吃吗,红军凉粉”。我心里一热,于是坐在摊前,一碗白粉粉的凉粉上面,浇着油汪汪的红辣椒端上来,其实我不是在吃,而是在品。品的是一种精神。

    离开哈达铺的时候,我又一次把目光投向了那一片湛蓝的天空,天空上飘着洁白的云,那云不是一朵而是一片,一如美丽的哈达,挂在哈达铺的胸前。哈达铺,祥云飘过的地方。



2#
 楼主| 发表于 2016-2-27 22:0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22 编辑 <br /><br />问好朋友们晚上好!

3#
发表于 2016-2-28 15: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22 编辑 <br /><br />文章以感性的笔触和平铺直叙的手法叙述了自己所见所谓的一段经历,可谓情景交融有感有悟。字里行间散发出了传统游记散文的韵致。不错的文笔,欣赏并问好。

4#
发表于 2016-2-28 16: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22 编辑 <br /><br />两次到哈达铺的经历重叠,累加,使得文章更加厚实,也使得文中所描绘的那一种精神更加具体。如敬版所说,此文具有传统散文的韵致。欣赏!

5#
发表于 2016-2-28 21: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22 编辑 <br /><br />正能量、红色中国的感觉。传统散文手法的运用妥当、妥帖。肖老师好兴致。

6#
发表于 2016-2-29 10: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22 编辑 <br /><br />埋藏十多年的记忆,依然如此让人感动,情深意切,可见一斑。欣赏佳作。

7#
发表于 2016-2-29 16: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22 编辑 <br /><br />叙述有条不紊,移步换景,描述了去岷山脚下的哈达铺的一些经历和所见所闻,也写出了红军的一种精神风貌。

8#
发表于 2016-3-1 11: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22 编辑 <br /><br />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是革命教育基地,对其参观,其实是进行一场心灵的洗礼。欣赏,学习。问好。

9#
发表于 2016-3-1 16:0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22 编辑 <br /><br />文字细致、舒展、优美,形象地描述了一次笔会的见闻和经历,表达出对中国革命历史的感受和认知。

10#
发表于 2016-3-1 17: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22 编辑 <br /><br />情景交融,感人肺腑!

11#
 楼主| 发表于 2016-3-2 14: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22 编辑 <br /><br />文章以感性的笔触和平铺直叙的手法叙述了自己所见所谓的一段经历,可谓情景交融有感有悟。字里行间散发出了 ...[/quote]
感谢敬版来评,请您多多指导哦!
祝福春天快乐!

12#
 楼主| 发表于 2016-3-2 14:49 | 只看该作者
雨夜昙花 发表于 2016-2-28 16:43
两次到哈达铺的经历重叠,累加,使得文章更加厚实,也使得文中所描绘的那一种精神更加具体。如敬版所说,此 ...

谢谢昙花斑斑真诚细致的评论,多多向你学习!
祝福你春天快乐!
13#
 楼主| 发表于 2016-3-2 14:51 | 只看该作者
木门长子 发表于 2016-2-28 21:49
正能量、红色中国的感觉。传统散文手法的运用妥当、妥帖。肖老师好兴致。

谢谢木木版主鼓励!也感谢你在春雨时对我文文的指正!
真诚祝福你春好!一切好!
14#
 楼主| 发表于 2016-3-2 14:51 | 只看该作者
刘彦林 发表于 2016-2-29 10:17
埋藏十多年的记忆,依然如此让人感动,情深意切,可见一斑。欣赏佳作。

感谢彦林鼓励,祝好!
15#
 楼主| 发表于 2016-3-2 14:53 | 只看该作者
薄暮 发表于 2016-2-29 16:46
叙述有条不紊,移步换景,描述了去岷山脚下的哈达铺的一些经历和所见所闻,也写出了红军的一种精神风貌。

感谢薄暮老师的鼓励,你是大家,我会多向您学习的哦!
祝福薄老师春天快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4 07:29 , Processed in 0.427780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