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微风轻拂 于 2016-2-29 23:38 编辑
地球是一个动物世界,人是高级动物,高级动物统治其他低级动物。当这个动物世界发展到工业时代时,人与人之间看似喧闹却多了隔膜。而动物因其简单纯朴,便更多的填补了人们内心深处的一份情感空白。于是,这样的网络时代,动物身上发生的故事便隔三差五的温暖着人们的内心。那么,这些温情故事的真相如何呢?
日本狗——忠犬八代公
日本猫中最出名的是“猫大叔”,也叫猫叔,日本狗中最出名的就是“忠犬八代公”了。忠犬八代公的故事被拍成电影,李察吉尔主演,豆瓣评分9。八代公是日本的小秋田犬,每天接送主人去附近火车站上班,有一天主人上班时急病去世,八代公没有等到主人,从此它每天坚守火车站,一直九年,直到去世。
这个故事如此感人温情,打动了很多人,我看这电影时也是泪点忽然减低,因为我从小到大也养过很多条狗,它们都是同样的忠诚不渝。但我扪心思考,忠犬八代公的故事仍然是一种“巴甫洛夫的条件发射”为主导。因为在每天接送主人上下班的过程中,忠犬八代公养成了一种“条件反射”,而主人去世后,火车站附近的居民每天给八代公送食物,这就强化鼓励了“八代公将火车站当做衣食无忧的家”,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条件反射。换句话说,或许,在八代公的眼里,火车站有吃有睡,干嘛要去其他地方做一条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流浪狗呢?
反之,如果火车站居民全部不给八代公食物,我想或许八代公也不会坚持每天守候主人持续九年,或许就是九天,至多九十天了。
当然,我用冷漠无情的“条件反射的观点”来解释忠犬八代公这个温情故事,很多爱狗人士肯定要痛骂我的,不过本人也同样是爱狗人士,爱狗的同时,并不妨碍我们理性冷静的探索事物的本来真相。
中国鹅——两只亲吻的鹅
今年春节2月14日,微博上两只鹅亲吻的照片大红大紫,两只鹅生离死别的画面打动万千网友易感的心。不过有动物学家认为,其实这个画面表示两只鹅在斗架,鹅斗架的时候都是头部彼此靠在一起。据说现在两只鹅都已经被主人胃肠消化,很悲伤的结尾。
澳洲鼠——公袋鼠为母袋鼠送行
澳大利亚的一只母袋鼠濒死,公袋鼠在一旁搂着母袋鼠,试图抱起它,这幅生死相依的照片打动了全世界网友。不过,澳洲博物馆科学家马克(Mark Eldridge)近日质疑:认为其实是公袋鼠发情了,因为照片上它的生殖器伸出了。哎!真是扫兴的科学家,太较真。
新疆猫——窝在绵羊身上取暖的爱心猫
近日,新疆中蒙边境零下摄氏35度,一只猫窝在绵羊身上取暖的照片萌坏很多网友。后续有网友继续挖掘这只猫,发现它还很有爱心,主人的猪生病了,它会趴在病猪身上温柔的抚慰对方。然而动物学家们发言了:因为生病的猪正在发烧,小猫趴在猪身上感到暖和而已!科学的思维总是冷漠无情。 不过上面这些动物故事的真相是否“确定”,我不敢说100%,但按照逻辑上来看是大致符合的。
我觉得得对待生活理性和感性,这两种思维并不矛盾。
爱因斯坦、霍金、牛顿都是虔诚的基督徒,但并不影响他们对客观世界的科学探索。走进实验室的爱因斯坦是一个理性冷静的科学家,用科学逻辑的思维认识世界;走出实验室的爱因斯坦又是一个业余小提琴家,用他感性诗意的心灵去感受生活。
每一个人的内心都会活着两种人格:理性和感性,理性犹如数学,感性如同文学。一个人理性偏多时将会活得痛苦,而感性偏多时,会活得盲从。
无论从《聊斋志异》中多情的狐仙中感受温暖,还是当代现实世界的八代公、澳洲鼠、中国鹅,当我们用文学诗意的眼光去看待这些故事时。我们不会去较真这世上是否真有狐仙成精,内心中只有一个个小翠、婴宁、娇娜、青风、红玉、辛十四娘,这些多情的狐狸精总是活灵活现的打动无数读者的心。因为我们知道,我们在感受文学的美,而不是科学实验室内论证神仙鬼怪的是否存在。
小时候教科书内最烦的是课文的“中心思想”,聊斋志异课后阅读理解中总有这样的扫兴的话语饶人眼球:本文借鬼狐的故事,深刻的批判揭露了万恶的封建社会的黑暗。再如美轮美奂的《荷塘月色》里的课文阅读指导,总有这么句:反映了作者内心对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彷徨迷茫……真的,这样的解读很扫兴。就像有人反对朱自清的《背影》出现在教科书,理由是因为这个父亲不遵守交通规则,有教坏小孩子的可能。
哲学家看待人生过于现实,因此哲学家一生未婚独身的很多;而文学家、诗人自杀的却很多,这大概可能因为多愁善感的原因。诗人气质的人看待生活未必都是阳光和鲜花,还有阴霾和黑暗,正如诗人海子,他写过这样的诗句: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可是,写出这样幸福诗句的诗人还是以自杀了结自己的幸福幻想。
近日有两个负能量的新闻:一个最近刚刚出名的18岁高中史学奇才林嘉文自杀了,还有一个近年著名的哲学学者——华东师范大学政治系青年学者江绪林自杀身亡。
我这里不能评论他们结束自己生命的方式对错,但我知道他们应该是患上了忧郁症。人对待生活应该善感而不多愁。比如李白和杜甫,诗歌成就上来看两个人半斤八两,李白略胜一筹。但从人生态度上,杜甫要苦闷得多,其实李白仅仅比杜甫大了11岁而已,他们俩都一样经历了安史之乱。善感的李白却不多愁,多了豪放;杜甫善感而多愁,不同的性格而已。
人生,应该有出世和入世之分,出世的时候是理性客观的,入世的时候是多情易感的。好比我这样的一个无神论者,每年清明节时去父母坟墓前拜祭,不仅仅是一种仪式,那一刻我的内心是真真切切的相信他们灵魂的存在,这就是一个无神论者的宗教信仰。
我现在也养了一只小猫,我没给她取名,顺口叫她大猫。其实她外形娇小,但我不会较真她的胖瘦大小,只会在乎我养了它的六年里,它带给我无穷的乐趣。我理性的知道猫这种动物最是无情的,只要换了新主人和新主人的猫粮,它会立即忘却旧主人。但这完全没有关系,每当这家伙萌萌的小脑袋和大眼睛撞进我的视野时,我内心瞬间柔情荡漾。从医学的角度来看,宠物确实有能够缓解忧郁、调节情绪、活跃气氛的功用。假如当年的海子能有一条爱犬或小猫陪伴,也许他就不会自杀了吧!
因此,善感却不应多愁,生活其实很简单,跟着感觉走,所谓傻人有傻福。希望那些喜欢小动物的朋友看了本文不会火冒三丈,请相信自己的眼睛,你感受到的温暖、温情才是千真万确的。便如同我写我家大猫的文章一样,我有时会称呼它为“她”,有时也会称呼小猫为“它”,这无关紧要,无论是拟人化的她,还是动物的它,它和她都是可爱的。
眼里有爱,这就足够了!
我家大猫每天爱照镜子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