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2191|回复: 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北固亭怀古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3-1 11: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18 编辑 <br /><br />       北固亭坐落在镇江市京口区,与焦山隔江相望。古城里的古亭,透着深深的古意。北固亭或许没有辛弃疾名气大,或许也亏得辛弃疾一首《京口北固亭怀古》捧红了它。这样想,它是有多么幸运。
       大门处有一处特别像中山陵入口的样式,毕竟没有中山陵那般代表性极强,使人一看到它就联想到中山陵,只是一处摆设而已,没有人会从那里穿过和流连。在曲折的木桥上穿行,走向通往山顶的石阶上。路边有铁链和栏杆,分明生着锈的,分明分不清是真实的还是哄逗游人的,这也许是所有古迹的通病,面前一副古模古样的什物,竟不敢断言是真的旧物还是仿造的水货。旅游局是从不在旁边立一块牌子写上“莫疑古迹”的,想必中国是找不到纯粹的不加粉饰的古物了。
       一摞青砖堆在路旁,工人们正在翻修一些城墙。青砖很扎眼。有一片还算开阔的林子,多是笔直的杉树,高的,矮的,粗的,细的,有皮的,没皮的。一个小女孩抚摸着路边一棵没有树皮的杉树,稚声地问她的母亲“妈妈,这棵树怎么没有树皮呀?”她的母亲也一本正经地回答“因为人们把她的衣服摸脏了,她不高兴就把衣服脱了。”我忍不住笑了,他们回头看我。我觉得很不合礼仪,却暗暗对于这个母亲的教育方式很是钦佩。那些真正的青砖会不会某天不接受这些披着历史皮的伪青砖而轰然倒塌呢?
       北固山多牌匾与题字,文人墨客挥洒一番,题上字,拓上印,拂袖扬长而去。于是,那石碑木头也因墨字红印而冒起青烟来。逢门就对联,逢亭就匾。即使是拐弯或容得下一块石板的地方,就有人肯留下墨宝。更为可笑的是,我见到了光绪帝带的字,朋友瞧过之后说:字还蛮不错呢!我恁地想起学过的那些与清朝有关的不堪的近代史,以及枉死的仁人志士,便很不待见他。想必也不是他的错,只是历史一旦与某个特定的人物联系起来,就藕断丝连不可分割了。比如北固亭和辛弃疾。
       当我终于踏上东吴古道时,脚步也变得沉重起来。青草覆盖在城墙与墙面上,更显意境深远。我曾在初中的时候去过山海关,是很雄伟壮观的,一种君临城下的豪迈和霸气。那些城墙殷实厚重,这儿的却很秀气。料想,这南北方的风格差异单从这青砖上看就一览无余了。
       北固亭就在眼前,慎重地套上鞋套,沿木质的楼梯向上走,回廊里传来的咚咚声仿佛是对历史的一声声叩问,作答的是无言的长卷和锦绣屏风。沿最外层的回廊举步徐行,屋顶的房梁巧妙地撑起来,我与建筑学无甚渊源,不然又少不得一番褒赞。飞檐处悬着铜铃,顺着上看是排列有秩的兽首。中国古代的楼阁宫殿多这样的装饰。和镇宅之物的作用差不多,不需要置备大物件撑门面,又多了建筑物外观的美感。转过来,一个女人伏在栏杆上“搔首弄姿”拍照片,竟让我想起“凭栏望抬望眼”,只是这女子把栏杆拍遍的意味还未曾有过呢!遂偷排了一张留做纪念。我也在栏杆上伏着,从近极远,城市的轮廓竟构出一份意外的和谐,人们就穿行在这里。栈桥好似浮在水面一般,一直延伸至江面的平台像渡口盼离人早归,望远山极近。再往远走,心境就变得不一样了。这种感觉难以言表。江面在前方一分为二,来自不同两个雪山的源头。不失蓬勃气势。造船厂的巨型吊臂悬在江面,在夕阳余晖的映照下,像一条钳在大河咽喉的手臂,冰冷而麻木。纵使古建筑有恢弘气概,也敌不过摩天大厦遮天蔽日的侵蚀。我轻合双眼,用心感受这里的烽火云雨。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习习微风轻抚我刚刮完胡须的脸庞。时空停滞,我顺着历史的脉络追寻辛弃疾作词的情景,揣度他当时的心境。壮志未酬,归隐于市?抚摸着苍生生的栏杆,远眺数以变迁的水道。唯美的落日尽显孤寂与落寞,这不是自己的写照吗?
       行之将近,我慢慢地往回走。无意中发现一个大理石鼓和墙上的面目近非的兽首,都在人们无意的地方。恍然我想起那个纹饰已经被风霜消磨殆尽的明代铁塔,这三样东西或许可以是真正的古迹。可是,残破的,旧的的东西只能用来感慨,用来填充空洞的空间,花红柳绿则用来丰富空虚的心灵。


2#
发表于 2016-3-1 11: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18 编辑 <br /><br />抢到了您的沙发,真好。下来细读。

3#
发表于 2016-3-1 12: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18 编辑 <br /><br />且行且思,且看且想,所看与所想相交融,现在与曾经相交错,丰满、厚实的游记。

4#
发表于 2016-3-1 16: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18 编辑 <br /><br />文章对北崮亭的景象,观察、人文内涵,表达了作者对环境、物像以及人文内涵的深度感受与与认知。

5#
发表于 2016-3-1 16: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18 编辑 <br /><br />旧的东西只是用来发发感慨的,只有花红柳绿的东西才是真正用来丰富空虚的心灵。作者的感悟很充实,真切。

6#
发表于 2016-3-1 18: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18 编辑 <br /><br />欢迎朋友光临散文版。
具象描述比较缜密,有感有悟。文章散发出了传统游记文体的特质。问好朋友。

7#
 楼主| 发表于 2016-3-3 10:3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18 编辑 <br /><br />抢到了您的沙发,真好。下来细读。[/quote]
多谢,

8#
发表于 2016-3-3 10:4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18 编辑 <br /><br />在游览一处古城里的古亭同时,情景交融,将现实和历史的距离拉近,有着个人的内在感悟。

9#
 楼主| 发表于 2016-3-3 11: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18 编辑 <br /><br />且行且思,且看且想,所看与所想相交融,现在与曾经相交错,丰满、厚实的游记。[/quote]
请多多指教!

10#
 楼主| 发表于 2016-3-3 11: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18 编辑 <br /><br />文章对北崮亭的景象,观察、人文内涵,表达了作者对环境、物像以及人文内涵的深度感受与与认知。[/quote]
版主多多指教!

11#
 楼主| 发表于 2016-3-3 11: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21:18 编辑 <br /><br />欢迎朋友光临散文版。
具象描述比较缜密,有感有悟。文章散发出了传统游记文体的特质。问好朋友。[/quote]
还望版主多多指教,多提宝贵意见,拜谢

12#
 楼主| 发表于 2016-3-3 11:12 | 只看该作者
郭玉琴 发表于 2016-3-1 16:12
旧的东西只是用来发发感慨的,只有花红柳绿的东西才是真正用来丰富空虚的心灵。作者的感悟很充实,真切。

请多提宝贵意见,多多指教,拜谢!
13#
 楼主| 发表于 2016-3-3 11:16 | 只看该作者
薄暮 发表于 2016-3-3 10:46
在游览一处古城里的古亭同时,情景交融,将现实和历史的距离拉近,有着个人的内在感悟。

看着确实是很难受的,见不到一点“古”的意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11-24 07:18 , Processed in 0.051621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