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查看: 3960|回复: 3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边读边记——读《周作人精选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3-11 20: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夜莺 于 2016-3-13 08:17 编辑

   (一)

  看书,如同看人。

  有些人,你一眼看去,也觉得不过如此,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相识交谈一番之后,久而久之,你就会觉得她哪儿都长得好看。鼻子,眼睛,嘴巴,都生得那么顺眼。鼻子也不塌了,眼睛也不小了,嘴巴也不歪了。歪瓜裂枣的样儿,在你心里也是难得的宝贝疙瘩。流行一点,叫耐看。

  我粗读知堂先生的书,也是不以为然。觉得他像个老学究,总是掉书袋子,看得我心里烦烦难难,他还在那里不厌其烦地,精神抖擞地。说说说。正像小学生唱的那样:学生肚儿饿,还有两节课。那般讨厌﹑生气。往里说,就是属于他自己思想的文字不多。

  今日再看,才发觉其书的好来。

  他的见识通达,全都融化在他的摘录里了。思想汇报,也在无心的了了数语之中灵光闪烁。大家想法情致已经一致,何必还要再三重复?

  读他一本书,就跟着他看了很多书。结识了很多人。粗看一喜,再看就烦;隔他几日不看,还想;再看,又欣喜莫名。这,就是我的体己好书!

  (二)

  知堂先生的散文,里面富有艺术意味的闲谈,和他所追求的自然隽永的文风。我还不曾领略多少。但就信笔所至,韵味悠长的这种士大夫文人小品,里面包涵的雅致,趣味,闲适,冲淡,还是随时可遇,可感。《故乡的野菜》《乌篷船》《喝茶》这些散文名篇就不说了。单是刚刚看到的《论八股文》一文,就知人们对他的误解有多深。

  我们常常称赞大先生杂文语言的犀利尖刻;思想的高远深邃。其实,你只要稍稍留心一下,大先生的文还是有些
,在谋篇布局上,也很少打破规矩,起承转合,运用极其熟稔。还是没能脱离八股文的魔掌。而知堂先生呢?他的杂文,就要洒脱,自由得多。言语,气势也不比大先生差多少。

  举个例子。他说
八股文算是已经死了,不过,它正如童话里的妖怪被英雄剁做几块,它老人家整个是不活了,那一块一块的却都活着,从那妖形妖势上面看来,可以证明老妖的不死。对八股文价值的论述,一个比喻,形象﹑生动﹑精准。好读好懂。

  再比如,论国民的奴性,也就是我们现在的随众行为。他写道:前清末年有一个笑话。有洋人到总理衙门去,出来七八个红顶花翎的大官,大家没话可讲,洋人开言道,今天天气好,首席的大声道,好。其余的红顶花翎接连地大声道:好好好……,其声如狗叫云。这个把戏,在文章上叫
代圣贤立言,又叫逢命说话。这样的句段不胜枚举。挥笔泼墨,痛快如斯。

  如果说大先生的杂文是黑夜旷野里的一堆篝火,熊熊燃烧的火焰,火借朔风,能映照一方天空,可关在屋子里的人,门窗关得严严的,死死的,还是难以看到。至少看到的人不多。而知堂先生的杂文,就是一个小火塘。我们靠近它,只要往里加一点柴禾,也可以
噼噼砰砰地烧得挺欢。凑近一点,也会有火苗或火星飞出灶檐,落在你的身上,烧着你的衣服,烫着你的皮肤,生生的疼。我们看他这类的文章体会,有点和李清照《金石录后序》相似。几案罗列枕藉,意会心谋,目往神授,乐在生色狗马之上。没看元旦汇演,没出门溜达,也不遗憾;锅冷肚饿,也心甘情愿!好书,就是这样的魅力!经得起抽读!

  (三)

  
读书误了我,十里坡一片雪看梅边的《过年那些事》,文章内容叫碎,但写得不同流俗。看完,就隐隐约约,留下了这句话,在盘旋。他的另一篇《读莎士比亚》,是写的,更显其才情与卓然。别人的好,大家都有目共睹,我不便学舌。只留一句:这个我必需赞的字样。他的书读得真多,记忆力也特好,不搬原文。

  适才,看知堂先生的文。发现他的记忆力也好!小时候读的《儒林外史》,后来多还记得。特别是第四十九回,高翰林批评马二先生的话。我觉得也很有意思,也把它摘引过来,以防忘记。

  
若是不知道揣摩,就是圣人也不是不中的。那马先生讲了半生,讲的都是些不中的举业。这说话,听话,原都需要细细理会其中的物理人情,才是正经行为,科举仕途的正道。照着这样的标准思量,现行的马二先生基本绝种。如是有,则是街头小巷的算命先生了。

  其实,我还真希望多出现几个马二先生,在神圣的讲台上。举人卫体善卫先生也批马二。他说人家
他终日讲的杂学。听见他杂览倒是好的,于文章的理法他全然不知,一味乱闹,好墨卷也被他批坏了。这里的文章,即指八股文,杂说即普通的诗文。知堂先生说,马二先生的事情与他水米无干,但是看了总有所感,仿佛觉得这正是说他似的。没有专门职业,只喜欢涉猎闲书,又是不中的举业,于他来说是马二类似。于我来说正是知堂先生的魅力所在:不媚他,不隐我,直率坦诚。

  关于这一品性,可以继续援用他的原文
我自己所写的东西好坏自知,可是听到的世间的是非褒贬,往往不尽相符,有针小捧大之感,觉得有点奇怪,到后来却也明白了。他明白了。说到这儿,我又似乎不明白了。这针小捧大,是谦虚,还是不满呢?

  总之,要说自己想说的话,对于某一世事物,别人也会这么写这么说,我便不想来写。有些话,自然是颇无味,但有自己的意见在,是读一些书的结果,也和别人不同,作为读书人,读书就这一点所得,如不写下来,未免可惜。

  看到这些读书经验,和我有些相似,不免欣欣然,抄个不亦乐乎。文抄婆,原来也是喜欢文抄公的,只不过,人家这文抄公抄出了名堂,不像鄙人,至今也没抄出什么大作,在“小说作家”面前老脸丢尽!还洋洋得意!

  纵观古今文人墨客,写成白纸黑字,传了千年百年的,让人敛手推服的,又有几人?仓颉造天地玄黄等字,惹得鬼夜哭,是有缘由的。积极地写点文字,当个看客,再向上一些,当个票友,岂不更自由洒脱一些?
2#
发表于 2016-3-11 20:27 | 只看该作者
而知堂先生的杂文,就是一个小火堂。我们靠近它,只要往里加一点柴禾,也可以“噼噼砰砰”地燃得大响。凑近一点,也会有火苗或火星飞出灶檐,落在你的身上,烧着你的衣服,烫着你的皮肤,生生的疼,温温的爱。

此段比喻,不知该怎么说自己的感受。如果说是,无疑于洋大人说的那个天气好。若说不是,可惜了此一章对于知堂先生褒扬。
可能是苹果鸭梨各取所需,对于知堂先生的字,我应该属于绝缘体类型,虽然朋友极力推荐我看他的文,辜负了一片盛情。
3#
发表于 2016-3-11 20:29 | 只看该作者
有一篇说喝茶的,确也受用: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同饮,得半日之闲,可抵上十年尘梦。
4#
发表于 2016-3-11 20:30 | 只看该作者
倒也写出了心性,挺好。
5#
 楼主| 发表于 2016-3-11 20:32 | 只看该作者
时光安然 发表于 2016-3-11 20:27
而知堂先生的杂文,就是一个小火堂。我们靠近它,只要往里加一点柴禾,也可以“噼噼砰砰”地燃得大响。凑近 ...

他的好,我的确说不出来,就只好乱曰了。安然说得极好。谢啦!
6#
 楼主| 发表于 2016-3-11 20:36 | 只看该作者
木门长子 发表于 2016-3-11 20:30
倒也写出了心性,挺好。

你的眼光特,总是说道我的点子上,望美女多多指点一二!顺祝春安!
7#
发表于 2016-3-11 20:42 | 只看该作者
读先生早期的文章,真的好,有真性情,更是天然去雕饰。
后来买了一本后期的小品集,竟然都是抖学问和玩情调,就讨厌了。因其做了汉奸,再怎么也写不出当年的味道来,就只好玩学问的玩情调了……庾信文章老更成,可是周作人的文章老了后就熟烂了,反是年少时的叫人喜欢。
8#
 楼主| 发表于 2016-3-11 20:53 | 只看该作者
水如空 发表于 2016-3-11 20:42
读先生早期的文章,真的好,有真性情,更是天然去雕饰。
后来买了一本后期的小品集,竟然都是抖学问和玩情 ...

同感
9#
发表于 2016-3-11 20:57 | 只看该作者
水如空 发表于 2016-3-11 20:42
读先生早期的文章,真的好,有真性情,更是天然去雕饰。
后来买了一本后期的小品集,竟然都是抖学问和玩情 ...

倒也不是汉奸什么的,政治立场的原因。
倒是后来对于他于兄弟间的隔膜,竟是因了一个日本女人而断了手足之情。这是做人最起码的轻重竟然也掂量不准,做文岂不也误人一生……
10#
发表于 2016-3-11 21:05 | 只看该作者
我一听“汉奸”,就坚决避之,就像罂粟,花很美,但有毒。夜莺的文章写得倒是很耐读!
11#
发表于 2016-3-11 21:08 | 只看该作者
lvhq018 发表于 2016-3-11 21:05
我一听“汉奸”,就坚决避之,就像罂粟,花很美,但有毒。夜莺的文章写得倒是很耐读!

咱可以读他当汉奸之前的文章嘛
12#
发表于 2016-3-11 21:10 | 只看该作者
该先生的文,可选读。当然与其汉奸身份无关。
13#
发表于 2016-3-11 21:12 | 只看该作者
嗯,会读周作人,赞一个。
再读一读梁实秋、沈从文。
然后,再把周作人、梁实秋、沈从文以及徐志摩、郁达夫、鲁迅、张爱玲等人的书对比着读。
14#
发表于 2016-3-11 21:23 | 只看该作者
水如空 发表于 2016-3-11 21:08
咱可以读他当汉奸之前的文章嘛

当汉奸的人,生下来就有当汉奸的基因,所以之前之后一个样。就像罂粟,绝对不会因为环境变化而开成牡丹。
15#
发表于 2016-3-11 21:31 | 只看该作者
lvhq018 发表于 2016-3-11 21:23
当汉奸的人,生下来就有当汉奸的基因,所以之前之后一个样。就像罂粟,绝对不会因为环境变化而开成牡丹。 ...

一看18兄就没种过罂粟(这事是犯法的啊),不知道那花比牡丹娇艳百倍,那种迷惑人的妖艳……
况且罂粟用好了还是药材啊,村里老人闹肚子,或是头痛、牙痛,把罂粟壳熬水喝,一剂见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管理员|小黑屋|Archiver|中财网站 ( 浙ICP备11029880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832 )

GMT+8, 2024-6-3 07:10 , Processed in 0.132736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